登界游方简介
登界游方的意思
解释: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语法:
登界游方作谓语、宾语;指周游世界。
成语造句
- 1.功成者,可上天入地,登界游方,空色皆无,遨游太虚。
- 2.向日,等三神本是宇宙星辰诞生之后,便可登界游方于天地间的三位自然神人。
- 3.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 4.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近来又得人相助,方才访到此处。
- 5.弟子漂洋过海,登界游方,都三四个年头了,方才访到此处。
- 6.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登界游方相关词语
- 1 想方设计
- 设:筹划。多方思索和筹划解决的办法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时里面有个老头围着一口黑的缸打转,他想方设计要拿走它,却又想不出个办法。”语法:想方设计作谓语、状语;指想尽一切办法。
- 2 枘圆凿方
-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出处:《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语法:枘圆凿方作宾语、定语;指两不投合。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 3 游骑无归
- 游骑:离队的骑兵。离队的骑兵,无处可归。比喻离了根本,得不到归宿。出处:明 王畿《答吴悟斋书》:“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诚意正心为后行,故有游骑无归之虑。”语法:游骑无归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诚意正心为后行,故有游骑无归之虑。(明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二引王畿《答吴悟斋》)
- 4 天各一方
-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出处: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语法:天各一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两地相距遥远。示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 5 游刃有馀
- 语出《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后用以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 6 大方之家
-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语法:大方之家偏正式;作宾语;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示例: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清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 7 方方正正
- 四四方方,规规矩矩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语法:方方正正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徐光耀《平原烈火》:“开了一张收条,在收条上方方正正地盖了自己的手戳。”
- 8 食味方丈
- 同“食前方丈”。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语法:食味方丈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
- 9 行不踰方
- 谓行动不踰越法度。《後汉书·班彪传上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 10 揽辔登车
- 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出处: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语法:揽辔登车作谓语;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示例:清·毛奇龄《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傥,揽辔登车气何爽!”
- 11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语法:大千世界偏正式;作主语;指广大无边的世界。示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 12 四方辐辏
-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出处:《汉书 孙叔通传》:“人人奉职,四方辐辏。”
- 13 游响停云
-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语法:游响停云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汪廷讷《广陵月》第四出:“真个是遗声振木,游响停云。”
- 14 方寸地
- 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语法:方寸地作宾语;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