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简介
万水千山的意思
解释: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出处: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语法:
万水千山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示例: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唐 贾岛《送耿处士》诗)
成语造句
-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2.他们越过了万水千山,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 3.千言万语,道不尽那年哪月那日;万水千山,隔不断缕缕师恩。
- 4.万水千山总是情,只要有钱啥都行。
- 5.在希望的土地上,富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改革开放走遍万水千山。
- 6.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的的来。
英语翻译
- 英语: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
- 俄语:
огромное расстояние <множество препятствий>
万水千山相关词语
- 1 登山小鲁
-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语法:登山小鲁连动式;作谓语;指登高望远。示例: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唐 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 2 情深潭水
- 比喻友情深厚。出处: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 决胜千里之外
- 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4 指山卖磨
-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出处: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语法:指山卖磨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借此说彼。示例: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明·徐复祚《红梨记传奇》
- 5 木坏山颓
-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语法:木坏山颓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孙雨林《皖江雪·拒敌》:“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6 肉重千斤
- 讥讽肥胖无才的人。
- 7 醉玉颓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宋·秦观《满庭芳》词:“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语法:醉玉颓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且赢取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颓山,是处有人扶著。宋·史浩《瑞鹤仙·劝酒》词
- 8 山陬海澨
-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语法:山陬海澨作宾语、定语;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示例:山陬海澨,弇陋寡俦,有志之士,生于其间,谁为祓濯而振起之乎?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
- 9 栈山航海
- 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语法:栈山航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响风慕义,化民成俗,兹焉时矣。《宋书·孝武帝纪》
- 10 万口一谈
-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出处:《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语法:万口一谈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
- 11 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语法:高山流水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 12 梯山航海
-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出处:《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语法:梯山航海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长途跋涉。示例:清·谭嗣同《仁学》:“几缩千程于咫尺,玩地球若股掌,梯山航海。”
- 13 野蔌山肴
-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14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语法:见之不取,思之千里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示例: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之不取,思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明 张风翼《红拂记 俊杰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