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的拼音,不入兽穴,不得兽子的近反义词,不入兽穴,不得兽子是什么意思
- bù不
- rù入
- shòu兽
- xué穴
- bù不
- dé得
- shòu兽
- zǐ子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简介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的意思
解释:
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出处:
《北史·韦佑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语法: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作宾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英语翻译
- 英语:
Nothing brave,nothing have.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相关词语
- 1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出处: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法:壮心不已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示例:张老离休后还去老年大学学英语,真是壮心不已。
- 2 良家子
- 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史记·李将军列传》:“ 孝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大入 萧关 ,而 广 以良家子从军击 胡 。” 司马贞 索隐:“ 如淳 云‘非医、巫、商贾、百工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 孝文竇皇后 , 景帝 母也, 吕太后 时以良家子选入宫。” 南朝梁简文帝 《和武帝宴诗》之一:“常从良家子,命中 幽并 儿。”《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昶 好打毬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採良家子以充后宫。”参见“ 良家 ”。示例:刘彻的大姐平阳公主效仿馆陶长公主故事,为弟弟选良家子。
- 3 置之不问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问。”语法:置之不问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关心。示例:巴金《秋》:“郑家至今尚无安葬的意思,大舅也置之不问。”
- 4 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语法:为恶不悛作谓语、定语;指死不悔改。示例:《魏书·高闾传》:“蠕蠕子孙,袭其凶业,频为寇扰,为恶不悛。”
- 5 一股脑子
- 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顾一切地做某件事。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无奈他此时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为难、畅快、欢喜,一股脑子搅成一团,一时抓不着话头儿。”
- 6 不名一格
-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 收藏 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语法:不名一格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打破常规。
- 7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处: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语法: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罕之料吾不敢渡九鼎,以吾兵少而来远,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者,兵家之胜策也。《新五代史 杂传六 丁会》
- 8 万劫不复
- 永远不能恢复。万劫: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指万世;永远。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语法:万劫不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倘使连这一点反抗心都没有,岂不就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这《华盖集续编 学界的三魂》)
- 9 不近人情
-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语法:不近人情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言行不合情理。示例:大人先问自己真情怎样?还说我恐吓,实太过不近人情。(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二回)
- 10 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出处:五代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语法:入骨相思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不温不火
- 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 12 势不容缓
- 势:情势;容:容许;缓:延缓,耽搁。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6回:“殿下可知东宫图谋,势不容缓,恐臣等不能终事殿下奈何?”语法:势不容缓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紧迫。
- 13 不修边幅
- 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语法:不修边幅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注意仪容、衣着。示例:虽然他的穿戴随便,不修边幅,但在学习上却是一丝不苟。
- 14 义不容隐
- 隐:隐瞒。就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出处:南朝·梁·萧衍《立选簿表》:“臣总司内外,忧责是任,朝政得失,义不容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