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简介
知难行易的意思
解释:
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出处: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
语法:
知难行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 1.知音,这二字知难行易,想从别人演奏中听出真实心境,非大师级人物不成啊!至少,满场附庸风雅自负才高的人,没有一个能听出来。
- 2.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有人说"知难行易",有人说"知易行难"。
- 3.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的核心是强调人们要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在实践中求知。
- 4.知难行易啊!忐忑不安的白虎堂堂主四处游走了起来,企图拖延比武时间,只要对方把内力运用到轻功上面,即便是不交手,照样也得产生消耗……
- 5.好吧,知难行易,大家多多游戏技能更好的去明白了。
知难行易相关词语
- 1 皂白难分
- 皂:黑。黑白很难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别出处:川剧《评雪辨踪》:“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语法:皂白难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行同狗豨
-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语法:行同狗豨作谓语、定语;指人无耻。
- 3 罔知所措
- 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语法:罔知所措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知怎么办。示例: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
- 4 夜难安寝
- 是夜里睡不着觉的意思
- 5 心为行役
- 不得不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出处:《归去来兮辞》
- 6 妇孺皆知
-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语法:妇孺皆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简单明了的事物。示例:可是提起他(贺龙)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妇孺皆知。(《星火燎原 湘西再起》)
- 7 视微知著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语法:视微知著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没齿难泯
- 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记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语法:没齿难泯作谓语、定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9 行行蛇蚓
-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 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 10 深中笃行
- 谓内心廉正,行为淳厚。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韩安国传》:“其人指深中笃行君子。”语法:深中笃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11 未知所措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语法:未知所措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处境很为难。
- 12 难至节见
- 一条成语,是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出处:《藏书·名臣传·肥义》“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
- 13 不知丁董
-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出处: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 14 三写易字
- 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语法:三写易字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字等。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至于经典隐暖,方册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