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简介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
解释: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语法:
温良恭俭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示例:
王朔《无人喝彩》:“你看着那么雅致那么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
成语造句
- 1.警探凭凶案的温良恭俭让,三天之内便把凶手逮捕了。
- 2.他待人接物,总是那样温良恭俭让齐备。
-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 4.你为人处事做到温良恭俭让了吗?
- 5.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温良恭俭让是要不得的。
- 6.因此,我们不要温良恭俭让了,我们要坦率地讨论我们之间存在的分歧。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英语翻译
- 英语:
temperate, kind, courteous, restrained and magnanimous
温良恭俭让相关词语
- 1 良辰吉日
-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出处:战国 楚 屈原《九歌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语法:良辰吉日联合式;作宾语;也指宜于成亲的日子。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选了个良辰吉日,由沈钧儒主婚,他们很快结为夫妇。”
- 2 退让贤路
-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出处:《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 3 安良除暴
-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语法:安良除暴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势人士。示例:《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4 燃犀温峤
- 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出处:《异苑》卷七
- 5 死病无良医
- 死病:不治之症。比喻无法挽救出处:《孔丛子·执节》:“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日死病无良医。”语法:死病无良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重温旧业
- 谓再做以前曾做的事。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亮青年立志,白首奋身,敢不益励初心,期在重温旧业。”语法:重温旧业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开始。
- 7 别作良图
- 另作好的打算。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语法:别作良图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我和你去姜丞相报知所以,令他别作良图,宁死刀下,庶几减少此不忠不智之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
- 8 良莠淆杂
- 淆:混淆。杂:混杂。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出处:《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语法:良莠淆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后恭前倨
- 倨: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殆不可复》:“这的是舔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膝。”语法:后恭前倨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 10 桃羞杏让
-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语法:桃羞杏让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11 温柔乡
- 比喻美色迷人之境出处: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语法:温柔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一回:“乃流寓于众香国之温柔乡,而自号花也怜侬云。”
- 12 山不让土石
- 山不拒辞土石才能高大。比喻人度量宽广,才能成大事。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
- 13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语法:勤俭节约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生活。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那年月提倡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 14 不让之责
- 让:推让;责:责任。不可推让的责任。出处: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睹兹盛美,焉敢避不让之责而默默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