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私简介
言不及私的意思
解释: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语法:
言不及私作谓语、定语;指人一心为公。
示例:
他始终保持言不及私、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
成语故事
- 公元371年,大臣王坦之极力劝谏简文帝不要让位给大司马桓温。简文帝死后,桓温辅佐幼主登基,桓温去世后,由王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王坦之多次上书谏幼主要“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他自己言不及私,只是忧国忧民
言不及私相关词语
- 1 正言厉颜
- 见“正言厉色”。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语法:正言厉颜作谓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 2 面誉不忠
- 好当面称赞别人的人,一定不忠实
- 3 跌荡不拘
- 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同“跌宕不羁”。出处:明 袁黄、王世贞《纲鉴合编 宋纪 武帝》:“八月,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僧达幼聪警能文,而跌荡不拘。”语法:跌荡不拘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受拘束。
- 4 讬诸空言
- 见“讬之空言”。
- 5 笃志不倦
- 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出处:《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语法:笃志不倦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
- 6 言论风生
-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出处: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语法:言论风生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
- 7 磨而不磷
- 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出处:《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 8 不识局面
- 犹不识时务。出处:《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语法:不识局面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明事理。
- 9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语法:福无双降,祸不单行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10 一言之信
- 信:信用。对自己说的话都很讲信用。出处:《孔子家语·好生》:“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
- 11 万夫不当之勇
- 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语法:万夫不当之勇偏正式;作宾语;比喻非常勇敢。示例: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你的万夫不当之勇,就这样被一两个阴险的奸贼葬送了!”
- 12 处变不惊
- 面对变乱,能镇定自若,不惊慌示例:由于准备充分,小华在面对提问时总能处变不惊,灵活应对。
- 13 不值一顾
-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出处:明 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语法:不值一顾作谓语;用于处事。示例:相反地,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不值一顾。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善于时局的声明》
- 14 晚节不终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出处:《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语法:晚节不终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