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简介
同日而语的意思
解释: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语法:
同日而语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示例:
目前我国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与旧中国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成语造句
- 1.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跟好的相比还有差距,但与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 2.这两件事本质完全不一样,若同日而语,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 3.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 4.目前我国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与旧中国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 5.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 6.目前的中国虽然与发达国家还不是有很大距离,但与旧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named on the same day
同日而语相关词语
- 1 一言两语
-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出处:《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语法:一言两语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示例:珠儿的父亲是好是坏,决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断定。茅盾《书信·致陈友荀》
- 2 恭而有礼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语法:恭而有礼作谓语;指恭敬又有礼节。示例:而且庶士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 3 殊言别语
- 指方言土语。出处: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今者音韵虽一致,而殊言别语,终会葆存。”语法:殊言别语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言。
- 4 侧目而视
-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语法:侧目而视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愤怒、不瞒或畏惧的样子。示例: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 5 同恶相济
-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出处: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语法:同恶相济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惟此群凶,同恶相济。(《南史 梁本纪》)
- 6 日许时间
- 见“日许多时”。出处:宋·杨万里《过吕城闸》诗:“一船最后知何故,日许时间独不来。”语法:日许时间作宾语、状语;用于时间。
- 7 旷日引久
- 犹言旷日长久。出处:《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语法:旷日引久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既除丧矣,而继以疾病,又念心之曲折,造次不足以自达,故旷日引久,而阙然不即叙感,实冀宽大仁明有以容而察之而已。宋·王安石《上富相公书》
- 8 国是日非
- 国是:国事;非:不是。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坏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卷:“自是朝政反复,国是日非,卒至夷虏之祸。”语法:国是日非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 9 昼日三接
-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出处:《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语法:昼日三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摘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昼日三接。明·汪道昆《高唐梦》
- 10 喃喃自语
-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语法:喃喃自语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自言自语。示例:他一个人在那喃喃自语。
- 11 日久岁深
- 岁:年;深:长久。指时间长久。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云门文偃禅师》:“总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岁深自然有个入路。”语法:日久岁深作宾语、定语;指年代久远。示例:你将为常言俗语道‘呼蛇容易遣蛇难’,怕日久岁深,盘费重大。《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 12 辨日炎凉
-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出处:《列子 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 13 温润而泽
-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出处:《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语法:温润而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心逸日休
- 谓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语法:心逸日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贽《答耿中丞书》:“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伪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