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待旦简介
坐而待旦的意思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语法:
坐而待旦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坐等。
示例:
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三国志 魏志 王基传》
坐而待旦相关词语
- 1 翘足而待
- 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语法:翘足而待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很快就能实现。示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后汉书 陈球传》)
- 2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语法: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3 鱼贯而前
-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出处:《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语法:鱼贯而前作谓语;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示例:萧克《浴血罗霄》第20章:“部队前进了二三十里,没有发现大的情况,后续部队便鱼贯而前。”
- 4 卓而不群
- 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不群:跟别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 5 信而好古
-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语法:信而好古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爱好。示例: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读》)
- 6 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语法:望风而遁作谓语、状语;指望风而逃。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
- 7 过屠门而大嚼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出处:汉 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语法:过屠门而大嚼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她做母亲的至少也该让孩子们到马路上睁大了惊异的眼睛,聊且“过屠门而大嚼”。(茅盾《过年》)
- 8 枕戈待敌
-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出处:《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语法:枕戈待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责己重,待人轻
-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语法:责己重,待人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一坐之顷
- 一坐:刚一坐下;顷:顷刻。 刚一坐下的短暂时刻。形容时间很短。
- 11 择肥而噬
- 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头限了首县三天限,首县限了差役一天半限。这些差役个个摩拳擦掌,择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个人来。”语法:择肥而噬作谓语;指有选择地吃。
- 12 洒泪而别
- 流着泪告别出处: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
- 13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语法: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曲树程《注评译析古文百篇》:“‘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责己严,责人宽’,这是一种正确的处世态度。”
- 14 相视而笑
-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语法:相视而笑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钱钟书《围城》:“两人屈指算了一下,相视而笑。凤仪是老实人,吓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