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之当然简介
理之当然的意思
解释: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语法:
理之当然作谓语、定语;同“理所当然”。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既不得安生,亦是理之当然,奴亦无怨。”
理之当然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
英语翻译
- 英语:
from the nature of things <in the nature of the case>
理之当然相关词语
- 1 章台之柳
- 章台:长安章台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洁之妇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章台之柳,虽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语法:章台之柳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语法: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3 父母之国
- 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语法:父母之国作宾语;指祖国。
- 4 付之阙如
- 指欠缺本应具有之物,常用此语。
- 5 西河之痛
- 痛:悲伤。指丧子之痛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语法:西河之痛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6 一人做事一人当
- 当:承担。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2回:“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语法:一人做事一人当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不怕承担反革命串联的罪名,一人做事一人当!”
- 7 当立之年
- 指三十岁。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语法:当立之年偏正式;作宾语;指三十岁。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9卷:“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
- 8 防祸于未然
- 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出处:《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语法:防祸于未然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示例: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杜甫用这个典故,意思是对于‘苍生’要卧薪尝胆地严加警惕,要能防祸于未然。”
- 9 泰然居之
-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出处: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语法:泰然居之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0 斗筲之人
-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语法:斗筲之人偏正式;作主语;含贬义。示例: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
- 11 平庸之辈
- 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农村这个天地里,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语法:平庸之辈作宾语;指无足轻重的人。示例:余华《文学和文学史》:“可是她名字的左右时常会出现几位平庸之辈。”
- 12 正气凛然
-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语法:正气凛然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态度等。示例: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九章:“仲驭被逮,在于力持清议,正气凛然。”
- 13 千里之任
- 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出处: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语法:千里之任作主语、宾语;指责任大。
- 14 敢作敢当
-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语法:敢作敢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敢于承担责任。示例:敢作敢当,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鲁迅《两地书》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