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劫财简介
杀人劫财的意思
解释:
害人性命,抢人财物。指盗匪的行为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及海洋大盗,出没彭湖,杀人劫财,不知坏了多少人的性命。”
语法:
杀人劫财作谓语、定语;指盗匪的行为。
杀人劫财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杀人越货
成语造句
- 1.经过蒯氏兄弟的暗中查探,发现这伙蛮夷足有五百多人,一直跟随在士茂等人身后,准备暗中伺机杀人劫财。
- 2.坑门拐骗那都算是轻的,说不定走路不小心一撞,都能撞到某个杀人劫财的狂魔。
- 3.就算此刻是坐在这里喝茶休息,这两个男子都是时不时地在瞟着那一个商人,仿佛,是想找机会杀人劫财一般。
- 4.杀了他们之后又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和物品一卷而空,造成杀人劫财的假象。
- 5.看来并不是秦仁一个人知道杀人劫财,那个被他杀掉的男子跟他还真有几分想像,只不过秦仁并没有他做得那么绝,不仅劫财劫色,居然还想要劫命。
- 6.可是这路上并不太平,搞不好就会有一堆黄巾贼人冲出来,杀人劫财。
英语翻译
- 英语:
murder for property <rob and kill>
杀人劫财相关词语
- 1 渺无人踪
-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出处:王汶石《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语法:渺无人踪作宾语、定语;形容空旷寂静。
- 2 迁怒于人
-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语法:迁怒于人作谓语;指拿别人出气。
- 3 人逢喜事精神爽
-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语法:人逢喜事精神爽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的精神面貌。示例:现在我们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了,怎么能不高兴呢?‘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点也不假。魏国禄《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
- 4 杀一儆百
- 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语法:杀一儆百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儆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 5 地狭人稠
- 狭: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或拥挤的场所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语法:地狭人稠作谓语、定语;用于国情等。
- 6 达士通人
-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出处: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语法:达士通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等。
- 7 杀人诛心
- 意即消灭某个人的肉体,不如揭露、谴责这种人的动机、思想、用心。出处:《后汉书·霍谞传》:“ 《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这段话讲的意思是:《春秋》的主张,根据情由定过错,宽容事实惩罚动机,许止虽然杀君,但是无罪,赵盾虽然没有亲自杀君,但他是贼首,所以还是被定为杀君之罪。
- 8 脸无人色
- 形容极端恐惧。
- 9 人生如风灯
- 人的生命短暂而微弱,像风前的灯随时都可能熄灭出处:《辽史·耶律和尚传》:“‘顾人生如风灯石火,不饮将何为。’晚年沉湎尤甚,人称为‘酒仙’云。”语法:人生如风灯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句。示例:人生如风灯,该及时行乐
- 10 予夺生杀
-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语法:予夺生杀作定语、宾语;指统治者的大权。
- 11 虚誉欺人
- 誉:声誉,名誉。用虚假的声誉欺骗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语法:虚誉欺人作谓语;指欺骗人。
- 12 损人利己
-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语法:损人利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凡有损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 13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出处: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语法:解铃还须系铃人作分句、宾语;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由谁解决。示例: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初是他两个说他进去,如今依先要这两个说他出来。明 王錂《春芜记 忤奸》
- 14 高人逸士
- 清高洒脱不慕名利的人。出处:宋·陆九渊《黄氏墓志铭》:“梁君去年尝游庐阜,其谈山水之胜,诵高人逸士之文。”语法:高人逸士作宾语、定语;指人品清高脱俗。示例: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清·方宗诚《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