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腔读音
梆子腔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梆子腔
(1) 一种伴用梆子来加强节奏的唱腔
英
(2) 以梆子腔演唱的几种地方戏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称
英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咸丰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国语词典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我国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梆子腔
梆子腔造句
- 看不够的上党戏,听不厌的梆子腔。
-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 一声高亢有力的梆子腔后,主角并没有出场,而是幻化成舞台背景中的动画形象,以大屏幕的动画效果和舞台上的真人表演共同交代剧情走向。
- 发生在汉代长安的故事、梆子腔鼻祖的音韵,这两者之间似乎应该有地域上的天然联系,估计在西安演出时,此处定然会引起不小的共鸣。
- 粤剧的梆子腔源自西秦戏,大锣大鼓源自西秦戏,就连乐器的定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以西秦腔为标准弦。
- 在这里,能看到关公的圣像,能听到梆子腔的乐声,能品到家乡的陈醋,能喝到家乡的老酒。
- 同为梆子腔的鼻祖,蒲剧、秦腔一母同源,号称“姊妹花”。
-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山西农村土戏台上的这副描联,对三晋戏剧的繁荣程度作了如实写照。
-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 豫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梆子腔系统。
梆子腔相关词语
- 1 梆子戏
- 梆子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江苏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说山东梆子)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至今仍还有。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豫剧”、“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为江苏梆子。
- 2 梆子头
-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 3 梆鼓
- 梆鼓是以一节一尺二寸长的竹筒蒙上水鸡(青蛙)皮或猪油,以圆竹箍紧为鼓,演唱者腋下挟梆鼓,右手击鼓,左手握长约三寸、阔约一寸二分的竹片两相击作为伴奏,由一引路小童带领,沿途流浪卖唱。多是乞丐盲人演唱的曲艺,每每演唱至一半时由小童端起小盘向听众募钱。若是被请去演唱的,开头一般都唱一个开篇,如:“手拿竹板是一双,身背梆鼓响咚咚,唱好唱歹请原谅,一分二分你惘送”;唱完开篇,就由引路小童把曲目折子交给主人“点曲”,并由主人付给基本酬金后开唱。
- 4 梆锣
- 梆锣,拼音是bāng luó,汉语词语,是指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 5 梆硬
- 梆硬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极坚硬。在四川话等西南官话中,“梆硬”就是很硬、硬邦邦的意思。
- 6 梆梆枪
- 《红色歌谣集·赤卫队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枪那嘛溜溜,见了嘛敌人嘛哎哟打一仗啊!”
- 7 梆梆硬
- 示例:上了冻的土地——梆梆硬。
- 8 棒头出孝子
- 棒头出孝子是一个词语,拼音bàng tóu chū xiào zǐ,是指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
- 9 棒子
- 2、北方地区对玉米的俗称。
- 10 棒子骨头
-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黑豆面、云豆面,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
- 11 棒子糊涂
- 棒子糊涂,拼音是bàng zi hú tú,汉语词语,释义是玉米面粥。
- 12 棒子手
- 棒子手,读音bàng zi shǒu ,汉语词汇,方言,指强盗。
- 13 梆子
-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4 帮子
- 帮子,释义:1. 鞋帮。2. 犹身子。3. 白菜一类的蔬菜外层叶子离根近而较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