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子读音
绊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绊子
(1) 摔交招数,用腿别对方的腿,以使之摔倒
例
英
(2) 为使牲畜不能快跑而系在腿上的短绳
例
英
(3) 比喻在别人前进的路上设置的障碍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称“绊子腿”。用腿脚绊倒对方的一种招数。也比喻害人的手段。
引《西游记》第八一回:“那怪把行者使个绊子腿,跌倒在地。”
《红楼梦》第六五回:“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
《花城》1980年第7期:“天晓得,这中间还有啥绊子和陷坑呢。”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绊子
绊子造句
- 微笑里兵不血刃的较量,见面时握手问候,背地里使绊子让你栽跟头,还让你哭笑不得连冤都喊不出来;……百合溪流动的波涛正演绎着一支不和谐的变奏曲……
- 这个人总是暗中给人下绊子,你可要小心点。
- 给我们下绊子的不光是信用卡。
-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
- 在这之后,无论军事、经济、人才建设等任何改革,都无不遭遇重重阻力,打横炮的、使绊子的,弄得恭亲王也心灰意冷。
- 什么勾子、绊子、别子、背口袋、鹞子翻花、就地十八滚,在任何角度都能表演出真人摔跤的那种感觉。
- 肯是齐婆婆理儿上占不住,脚下蔫不唧的使绊子!
- 自从陈青云来到商务部,刘明忠没少给陈青云使绊子,陈青云没有与他计较,刘明忠得寸进尺,不但摆老资格,还欺负自己看重的人。
- 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
- 这小子一脸谄笑,一溜小跑到我跟前,还没等他站住,我伸左手一把掐住他脖子,脚下一个绊子就把他撂地上了。
绊子相关词语
- 1 绊翻
- 绊翻,读音为bàn fān ㄅㄢˋ ㄈ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脚受阻而翻倒。
- 2 绊羁
-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
- 3 绊蒜
- 俗语,指腿脚不利落,行路费力,两只脚相碰打架,犹如把大蒜编在一起的样子,常导致身体不平衡,平地上都容易摔跟头。比喻技艺不精,作事不利。
- 4 绊脚
- 为绊翻行人而敷设的绳索。
- 5 板子
- 木质板状物的通称。旧时用竹片制成的笞刑刑具。指体罚用的竹片或木板。数位板的简称。大型电子设备上的各种提供服务的集成板。
- 6 版子
- 版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ǎn zǐ,意思是用以印刷书刊的底板。
- 7 班子
- 班子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
- 8 斑子
- (2).指河豚。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今 浙 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柳絮时,人已不食,谓之斑子。”参见“ 斑鱼 ”。
- 9 帮子
- 帮子,释义:1. 鞋帮。2. 犹身子。3. 白菜一类的蔬菜外层叶子离根近而较厚的部分。
- 10 梆子
-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1 梆子腔
- 梆子腔,中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陕西的秦腔、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的豫剧(河南梆子)、山东的山东梆子(曹州梆子)、山东的莱芜梆子等,均属梆子腔。
- 12 梆子戏
- 梆子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江苏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说山东梆子)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至今仍还有。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豫剧”、“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为江苏梆子。
- 13 绊惹
- 绊惹释义牵缠。出自:唐 白居易 《柳絮》诗:“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 14 绊拘
-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足下必不以为狂而亮其志,越绊拘之常礼,顿风流之雅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