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闾而望简介
倚闾而望的意思
解释: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语法:
倚闾而望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
示例:
宗璞《东藏记》第二章:“我这是倚闾而望。嵋怎样了?”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齐闵王的侍臣王孙贾每次入朝当差回家,他的母亲总是倚在门外等候,有时回来晚了,他母亲则到巷口去等。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齐闵王弃城仓皇出逃,王孙贾找不到他就只好回家,他的母亲要他赶快去找
倚闾而望相关词语
- 1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出处: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语法:牵一发而动全身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五回:“虽有商榷之处,却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 2 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 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转眼间就会散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出处:汉·魏朗《魏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语法:云雾之盛,顷刻而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投袂而起
-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语法:投袂而起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示例:犹谓人心思顺,必有投袂而起者。(章炳麟《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
- 4 曲肱而枕
-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 5 韫椟而藏
-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语法:韫椟而藏偏正式;作谓语;比喻怀才待用。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 6 乐而忘死
- 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出处: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语法:乐而忘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赍志而殁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出处:南朝 梁 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语法:赍志而殁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示例:岂意阳运告终,赍志而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9回
- 8 见机而作
- 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语法:见机而作连动式;作谓语;指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示例:富春子见似道举动非常,惧祸而逃,可谓见机而作者矣,(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
-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语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示例: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0 尤而效之
-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语法:尤而效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高曳长缣,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大。”
- 11 德薄望轻
- 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语法:德薄望轻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 12 废然而返
-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出处: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语法:废然而返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要他包饭,而馆中只有面,问以饭,曰无有,废然而返。(鲁迅《两地书 八一》)
- 13 墙面而立
- 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而立”。出处:《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语法:墙面而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 14 食而不化
-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愦僻谬,贻害无穷。”语法:食而不化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死啃书本,不结合实际,就会食而不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