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简介
觳觫伏罪的意思
解释: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语法:
觳觫伏罪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觳觫伏罪相关词语
- 1 伏伏腊腊
- 2 鸡伏鹄卵
- 伏:孵卵;鹄:天鹅。用鸡来孵天鹅蛋。比喻才小难当大任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语法:鸡伏鹄卵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罪莫大焉
- 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语法:罪莫大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书·温峤传》:“术辈首乱,罪莫大焉。”
- 4 言者无罪
-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语法:言者无罪作宾语、定语;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示例: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言者无罪’对他们不适用。”
- 5 狐潜鼠伏
-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出处:明 张景《飞丸记 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语法:狐潜鼠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6 罪责难逃
- 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语法:罪责难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诸多确凿的事实证明,王五贪污巨款罪责难逃。
- 7 死要面子活受罪
- 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记三家出张,颇以为苦。”语法:死要面子活受罪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假装特有骨气,假装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倔脾气。”
- 8 立功赎罪
- 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出处:《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语法:立功赎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有过错的人。示例: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
- 9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语法:结缨伏剑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射万一。”
- 10 畏罪潜逃
- 潜:暗中。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出处: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语法:畏罪潜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院里都传便了,说我犯了大案畏罪潜逃了。”
- 11 无形之罪
- 犹言莫须有之罪。出处:《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语法:无形之罪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罪恶昭着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13 欲加之罪
-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语法:欲加之罪作宾语;指给人强加罪名。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14 罪以功除
-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语法:罪以功除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大家在问
觳 字的笔顺写法
觳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觳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横 点 横撇/横钩 横 撇 横撇/横钩 撇 横折钩 横 横 竖 撇 横折折/横折弯 横撇/横
2、觳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