谠言直声简介
谠言直声的意思
解释: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出处: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语法:
谠言直声作宾语、定语;指直言。
谠言直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谠言嘉论
谠言直声相关词语
- 1 总而言之
-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出处:《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语法:总而言之偏正式;作分句;用于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示例: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 2 强直自遂
- 谓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出处:《东观汉记·朱晖传》:“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岁常丰熟,吏民畏而爱之,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语法:强直自遂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示例:《明史·高拱传》:“拱以旧学蒙眷注,性强直自遂。”
- 3 盲瞽之言
- 没有分寸的话或见识短浅的话出处:《儒林外史》
- 4 甘言巧辞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出处:唐·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事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辨。”语法:甘言巧辞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阿谀奉承话。
- 5 异口同声
-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语法:异口同声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示例: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 6 能言舌辩
- 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出处: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语法:能言舌辩作谓语、定语;指人善于言辩。示例:叶圣陶《金耳环》:“刚才小唐打发那三个,何等不容易,他还是能言舌辩的呢。”
- 7 甘言好辞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语法:甘言好辞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阿谀奉承话。示例:请不能随便相信他们的甘言好辞
- 8 一概而言
-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语法:一概而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 9 直入云霄
- 云霄:指天空。直冲云天。形容歌声高亢嘹亮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点起几百盏明角灯来,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声缥缈,直入云霄。”语法:直入云霄作谓语、定语;指歌声或山、建筑等。
- 10 懿言嘉行
-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
- 11 假誉驰声
- 指传播虚假的名声出处:《旧唐书 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奖。”语法:假誉驰声主谓式;作宾语;指传播虚假的名声。
- 12 刍荛之言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出处:《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语法:刍荛之言作宾语;用作讲话者的谦词。示例: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 13 季路一言
- 比喻信用极好。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语法:季路一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伯言》)
- 14 坚忍质直
- 坚忍:坚毅不拔;质直:正直。性情坚毅不拔,品格质朴率直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语法:坚忍质直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