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两头简介
一身两头的意思
解释: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出处:
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语法:
一身两头作谓语、定语;指人犹豫不决。
一身两头相关词语
- 1 昏头晕脑
- 见“昏头昏脑”。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语法:昏头晕脑作谓语、定语;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示例: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干什么都吹哨子,觉得昏头晕脑的,紧得厉害。”
- 2 一差半错
- 变故,差错。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语法:一差半错作宾语;指可能发生的意外。
- 3 风靡一世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语法:风靡一世作谓语、定语;指流行。
- 4 一推六二五
-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你想一推六二五地混过关去,办不到!”语法:一推六二五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示例:张平《抉择》:“就这么一推六二五,睁只眼,闭只眼,和稀泥,抹光墙吗?”
- 5 论一增十
- 指诽谤或赞美他人,要夸大其辞,使人信服。出处:汉·王充《论衡·艺增》:“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 6 一锅粥
- 形容一团糟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一进城就搞成了一锅粥,四处乱钻。”语法:一锅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二回:“正值隆庆皇帝大行,各衙门乱成一锅粥。”
- 7 桂林一枝
-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出处:《晋书 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语法:桂林一枝偏正式;作宾语;称誉人才学出众。示例:清·赵翼《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
- 8 一天一地
- 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语法:一天一地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9 一语为重
- 表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出处: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10 一古脑儿
- 同“一股脑儿 ”。茅盾 《昙》:“我就一古脑儿告诉了父亲,我老实对父亲说,老人家不忧穿吃,何忍卖女以图富贵?”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这种快活--或者说幸福,把病中的苦恼一古脑儿都扫除干净了。”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六:“一些杂乱无章的诗句,谚语、格言,一古脑儿涌上心头。”示例:那客人的胃口更好了,他把红虫一古脑儿吞了进去,吃得津津有味。
- 11 藐兹一身
- 藐:微小。 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出处:《汉书·文帝纪》:“遗诏曰: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 12 一是一,二是二
-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语法:一是一,二是二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人的性格。示例:曹禺《原野》:“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 13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语法: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口语或否定句。示例: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
- 14 一邱之貉
- 见“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