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真面目简介
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解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法:
庐山真面目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示例:
善作诗今只一家,方见庐山真面目也。(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
成语造句
- 1.如今我才看清他阴险奸诈的庐山真面目。
- 2.我们只能等待三星正式发布才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
- 3.尽管老王百般掩饰,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
- 4.做了很久的朋友,今天才算认清了这个伪君子的庐山真面目。
- 5.我们住在她那却不知庐山真面目。
- 6.资产评估要再现"庐山真面目"。
成语故事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英语翻译
- 英语:
one's true character
- 俄语:
настоящий облик
庐山真面目相关词语
- 1 依山临水
- 靠着山,临着水。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 2 万目睚眦
- 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语法:万目睚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罗之一目
-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语法:罗之一目作宾语;用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示例: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
- 4 昭然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出处:《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语法:昭然在目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明白。
- 5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语法:独坐穷山,引虎自卫作宾语、定语;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 6 移山跨海
- 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语法:移山跨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水母目虾
- 《文选 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出处:《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语法:水母目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梁启超《答和事人》:“吾尝论中国人之性质,最易为一议论所转移,有百犬吠声之观,有水母目虾之性。”
- 8 翻山涉水
- 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出处: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可是这会,红军就要和我们分手了,他们要翻山涉水地远征了……”语法:翻山涉水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 9 入宝山而空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出处:《先拨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10 笑面夜叉
-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出处: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语法:笑面夜叉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的人。示例:他这个笑面夜叉不好对付
- 11 观山翫水
- 犹言游山玩水。《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譚笑時……觀山翫水時,耳目絶對時,是汝心否?”
- 12 洞心骇目
- 形容使人惊异。出处: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语法:洞心骇目作谓语;用于事情等。示例:初不知异闻之有录也。一日出示,余洞心骇目,多闻所未闻者。清·卢文弨《跋》
- 13 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极。
- 14 山雨欲来
-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指预示有事情发生出处: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语法:山雨欲来作定语;指预示有事情发生。示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葛翎心里总有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