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沸山崩简介
海沸山崩的意思
解释:
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语法:
海沸山崩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海沸山崩相关词语
- 1 鲁连蹈海
-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出处: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语法:鲁连蹈海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毕竟此生耻秦帝,忍学鲁连蹈海计。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
- 2 深山穷谷
-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出处:《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语法:深山穷谷作宾语、定语;指荒远偏僻的山野。示例:一直走到深山穷谷之中,绝无人烟之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去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 3 铜山金穴
- 比喻极其富有。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访梦》:“少甚獐头鼠目,拥着铜山金穴,驷马高车?”语法:铜山金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语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复句式;作分句、谓语;含褒义,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领。示例: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
- 5 丛山叠岭
- 丛:聚集;叠:重复 。词义: 无数高大重叠,连绵的山岭.
- 6 出山泉水
-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出处: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语法:出山泉水作宾语;指不再纯洁。示例:沈从文《白河流域几个码头》:“白河到沅陵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
- 7 众川赴海
-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出处:《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语法:众川赴海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8 逢山开路
-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语法:逢山开路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 9 覆海移山
-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语法:覆海移山作定语;形容力量巨大。
- 10 漫山塞野
- 同“漫山遍野”。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语法:漫山塞野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示例: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2回:“刀枪旗帜,漫山塞野,离城止隔咫尺矣。”
- 11 大好河山
-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出处: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语法:大好河山作主语、宾语;指国土。示例:……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
- 12 榱栋崩折
- 比喻大局崩溃。出处:清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
- 13 精禽填海
- 精禽: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灵魂化作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填东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出处:梁启超《新罗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闻而堕泪。”语法:精禽填海作宾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示例:柳亚子《巢南初度将及》:“精禽填海感沉冤,六月霜飞鉴水昏。”
- 14 水碧山青
- 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出处:唐·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笑兴口号》:“骆驼桥上苹风起,鹦鹉杯中箸雨青,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问何人。”语法:水碧山青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