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欺君简介
误国欺君的意思
解释:
祸害国家,欺骗君主。
出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误国欺君相关词语
- 1 亡国之本
-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大臣无重,则兵弱于外;父兄犯法,则政乱于内。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
- 2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八:“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语法:欺人自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相互欺骗。示例:即使表面上搽着“抗战”的保护色,终究是欺人自欺,一无是处。茅盾《“灭关”与“忘了”》
- 3 童叟无欺
-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语法:童叟无欺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意场合。示例:林语堂《读书的艺术》:“且必如此,然后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 4 国无二君
-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语法:国无二君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5 亡国之语
- 使国家灭亡的言论
- 6 窃钩窃国
-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语法:窃钩窃国作宾语、定语;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 7 败国丧家
-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出处:《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语法:败国丧家作谓语、定语;指国破家亡。示例:盖三人皆元戚机臣,其残膏积侈,败国丧家,帝特恶焉。陈衍《元诗纪事·黄菜叶谣》
- 8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语法: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9 隐若敌国
-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语法:隐若敌国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示例:唐·吕温《凌烟阁勋臣颂》:“天地之内,指麾无前,熊威虎力,隐若敌国。”
- 10 屏风误点
- 指 曹不兴 画屏风误落墨迹之事。
- 11 负郭相君
- 战国 时, 苏秦 不遇而困,后发愤攻读,游说六国合纵抗 秦 ,为六国相,衣锦荣归,感慨而曰:“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见《史记·苏秦列传》。故后人称 苏秦 为“负郭相君。” 宋 苏轼 《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 12 破家为国
-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语法:破家为国作谓语;指一心为国。
- 13 君子之交接如水
- 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语法:君子之交接如水作宾语、分句;指纯洁的交往。
- 14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语法: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复句式;作状语、分句;含褒义。示例:咱们相处不是一天两天了,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信得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