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察理简介
聆音察理的意思
解释: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
语法:
聆音察理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要多思多想,一窍通,百窍通,聆音察理,随机应变。包蕾《猪八戒学本领》
聆音察理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聆音察理相关词语
- 1 即物穷理
-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 2 甘酒嗜音
- 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出处:《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语法:甘酒嗜音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3 音与政通
- 音:音乐;政:政治。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紧密联系的。出处:《礼记·乐记·乐本》:“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唐·白居易《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 4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女辗转床席,绝而复苏者数次,迨至转危为安,笑貌声音,不殊常度,而言动举止,如出两人。”语法:笑貌声音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 5 理过其辞
- 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语法:理过其辞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6 天理昭昭
-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语法:天理昭昭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
- 7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语法: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总结等。示例:林斤澜《山水之“寓”》:“不瞒俗话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8 观貌察色
- 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出处:《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语法:观貌察色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9 音吐鸿畅
- 声音洪亮而且畅达出处:】《新唐书·卢钧传》
- 10 肌劈理解
- 比喻立论精辟,析义详实出处:清 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语法:肌劈理解作谓语;指文章。示例:[郑君]有志于左氏、太史公、班固之书,久之而其学大成,肌劈理解,浸渍演逸,虽通人大儒,未能或之先也。《序》
- 11 词正理直
-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出处:《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语法:词正理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示例:他的话词正理直,应该相信。
- 12 岂有是理
- 见“岂有此理”。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夫己所有不能保,而夺人所有,岂有是理?”语法:岂有是理作谓语、分句;指没有这个道理。
- 13 金口玉音
-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出处:晋·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语法:金口玉音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补能改变。
- 14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用感情打动人心,用道理使人明白
大家在问
察 字的笔顺写法
察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察 ”字共有14画,笔顺写法是: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撇/横钩 捺 横 横 竖钩 撇 点
2、察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