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寐以求简介
梦寐以求的意思
解释:
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
《诗经 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语法:
梦寐以求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有着强烈的愿望。
示例:
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梦寐以求并终生为之奋斗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成语造句
- 1.我终于站在沙滩上看到了我梦寐以求一望无际的打海。
- 2.好的学习成绩是同学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但是这需要同学们付出努力才能获取的。
- 3.清华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
- 4.当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画笔时,她的哭声戛然而止,她似乎懂得了什么……
- 5.考上北京四中,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 6.星期天,妈妈终于带我去买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熊。
英语翻译
- 英语:
long cherished
- 日语:
夢寐(むび)の間にも求(もと)める
- 俄语:
спать и во сне видеть
- 其他:
<德>sich selbst im Traum nach etwas sehnen <sich etwas sehnlichst wünschen>
梦寐以求相关词语
- 1 以屈求伸
- 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语法:以屈求伸作谓语、定语;指做事的策略。
- 2 庄生梦蝶
- 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语法:庄生梦蝶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人生。
- 3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出处: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语法:孜孜以求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他对真理有孜孜以求的精神。
- 4 梦喜三刀
- 官吏升迁。
- 5 供过于求
-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语法:供过于求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商品。示例:季羡林《幽径悲剧》:“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
- 6 智以利昏
- 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出处:《答许询诗》
- 7 以火止沸
- 见“以汤止沸”。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语法:以火止沸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处理方式不对。
- 8 以乱易暴
-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出处:《乐府诗集·采薇操》:“登彼高山,言采其薇。以乱易暴,不知其非。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
- 9 以叔援嫂
-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语法:以叔援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春桃若肯改妆一战,管倩取唾手魁名……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
- 10 责备求全
- 犹言求全责备。出处: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语法:责备求全作谓语、定语;指过分要求。示例:责备求全论已苛,阳秋贬笔未宜多。柳亚子《偕蕴山谈时事感赋蒹示燕叟》诗
- 11 无以自遣
- 遣:排遣。没有办法排遣。形容百无聊赖,没有办法打发日子。出处:宋·苏轼《和郭主簿二首》:“无以自遣,乃和渊明二篇,随意所寓,无复伦次也。”
- 12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出处: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理实。”语法:愿闻显据,以核理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祖冲之》:“在这里,他写下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俱。’”
- 13 不厌求详
-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出处:茅盾《蚀·追求》:“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语法:不厌求详作谓语、状语;形容不嫌详细。
- 14 以羊易牛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语法:以羊易牛作谓语、宾语;指相互替换。示例: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