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殊趣简介
方圆殊趣的意思
解释:
殊趣:不同的意趣。因方圆形状各异,意趣大相径庭。比喻人或事物各异,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
出处:
《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生,或年在扞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
语法:
方圆殊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方圆殊趣相关词语
- 1 殊形诡制
- 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出处: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语法:殊形诡制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 2 西方浄土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唐 李白 有《金銀泥畫西方浄土變相贊》诗。
- 3 随圆就方
- 同“随方就圆”。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恭孝仪王大节》:“濮祖之后,性比山麋,貌同野瘦,随圆就方,似无惟有。”语法:随圆就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绝域殊方
- 绝域:极远的地方;殊方:他乡。极远的异域他乡出处:《晋书·裴秀传》:“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语法:绝域殊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方寸地
- 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语法:方寸地作宾语;指心。
- 6 梵呗圆音
- 梵:清净;呗:佛教的赞歌;圆:圆通。诵佛教经典,唱佛教赞歌,讲佛教教义。指举行法会出处:鲁迅《法会和歌剧》:“梵呗圆音,竟将为轻歌曼舞所‘加被’,岂不出乎意表也哉!”语法:梵呗圆音作宾语;指举行法会。
- 7 登界游方
-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语法:登界游方作谓语、宾语;指周游世界。
- 8 想方设计
- 设:筹划。多方思索和筹划解决的办法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时里面有个老头围着一口黑的缸打转,他想方设计要拿走它,却又想不出个办法。”语法:想方设计作谓语、状语;指想尽一切办法。
- 9 枘圆凿方
-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出处:《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语法:枘圆凿方作宾语、定语;指两不投合。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 10 天各一方
-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出处: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语法:天各一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两地相距遥远。示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 11 大方之家
-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语法:大方之家偏正式;作宾语;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示例: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清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 12 方方正正
- 四四方方,规规矩矩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语法:方方正正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徐光耀《平原烈火》:“开了一张收条,在收条上方方正正地盖了自己的手戳。”
- 13 大煞风趣
- 同“大煞风景”。出处:郭末若《故事补遗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为再醮亦无根据,且觉大煞风趣,因此我仍照原似未改。”语法:大煞风趣作谓语、定语;用于与好事相对照。
- 14 一方之艺
- 有某一方面技艺。指有一技之长。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而躬自菲薄,所得俸禄以奉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