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家之好简介
通家之好的意思
解释:
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
语法:
通家之好作宾语;用于两者的关系。
示例:
宗璞《南渡记》第二章:“庄家虽是通家之好,可连庄家也是住在别人家呢。”
成语造句
- 1.那是,谁不晓得大人和李中堂他老人家是通家之好!
- 2.你我兄弟是通家之好,小小误会就不必再提了!
- 3.这样的交情,比通家之好更进一层,亲兄弟也不过如此,真正算得上是手足之情。
- 4.适封良辰,我与公孙将军,有一桩家事不妨告知诸位同僚——我们两家有意结为通家之好。
- 5.愣着干什么,我和少帅是通家之好,我是外人吗!
- 6.他和龚鼎孽相邻至交,彼此通家之好,虽说现在文武殊途,说话时倒也不避形迹,直接便问了出来。
通家之好相关词语
- 1 晏开之警
- 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出处:《后汉书 耿国传》:“令东扞鲜卑,北拒匈妈,率厉四夷,完复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语法:晏开之警作宾语;指报警。示例:我们需要和平,不想有晏开之警
- 2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出处: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 3 英雄好汉
-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语法:英雄好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 4 通同一气
- 串通在一起。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的。”语法:通同一气作谓语;指串通一气。示例: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二回:“这彭大、赵均用,本是著名盗魁,与李二通同一气。”
- 5 通前彻后
-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语法:通前彻后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如今说书的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算通前彻后交待明白了,然后再言归正传。”
- 6 一时之秀
- 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出处:《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语法:一时之秀作宾语;指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示例:既是一时之秀,陛下的诗句,何轻薄丽华之甚?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九回
- 7 风树之悲
-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出处: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语法:风树之悲作主语、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悲伤。示例:金·王若虚《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逮其成长,事与心违,曷胜风树之悲,顾瞻松楸,未尝不流涕太息。”
- 8 一念之差
-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出处: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语法:一念之差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夏衍《掌声与哀声》:“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 9 不世之略
- 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略:谋略。不平凡的谋略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语法:不世之略作宾语;用于夸奖等。
- 10 朴斫之材
-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语法:朴斫之材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1 开国承家
-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出处:《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语法:开国承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刘知畿《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 12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 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语法: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 13 以意为之
-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语法:以意为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假使以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
- 14 置水之清
- 置:放。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出处: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语法:置水之清作宾语;指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