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索隐简介
探幽索隐的意思
解释:
同“探赜索隐”。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语法:
探幽索隐作谓语、定语;用于学问等。
示例:
唐·刘知畿《史通·杂述》:“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
探幽索隐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探赜索隐
成语造句
- 1.时至今日,已到耄耋之年的李铎先生,始终保持“探幽索隐,继日以追”的精神状态,坚持用笔抒写自己的赤子情怀。
- 2.而这些被关联的领域又一直呈现出浓雾般的迷离和洞穴般的幽暗,一直在激发人们探幽索隐的欲望。
- 3.但此刻森林沐浴在夕阳醉金里,如宫崎骏漫画中的深林幽谷一般,令人顿生探幽索隐的好奇来。
- 4.作者不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乖张行为,同时探幽索隐地敞开了他们混乱、迷茫、叛逆的情感精神世界。
- 5.悟真直指是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
英语翻译
- 英语:
investigate the hidden mysteries of things
探幽索隐相关词语
- 1 寻弊索瑕
- 犹言吹毛求疵。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寻弊索瑕,以功为罪。”语法:寻弊索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2 探口而出
- 犹言脱口而出。
- 3 索垢寻疵
- 索:搜寻。垢:污垢,脏东西。疵:毛病。形容故意找毛病、挑剔。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被咱家识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寻疵。”语法:索垢寻疵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含笑九幽
- 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公得此深明大义之贞姬,复有此为国捐躯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语法:含笑九幽作谓语;指死而无憾。
- 5 吹毛索垢
- 同“吹毛求疵”。出处: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语法:吹毛索垢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 6 探头探脑
-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语法:探头探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个长挂脸的小个子男子在外屋的门外探头探脑。”
- 7 探奇访胜
- 探:寻求;访:访问。探寻奇迹,访求胜地。指游览和寻访山水名胜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最爱游山玩水,常常领了一群人到处探奇访胜。”语法:探奇访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洞幽察微
- 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语法:洞幽察微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对事物有洞幽察微的本事。
- 9 隐然敌国
- 见“隐若敌国”。出处: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语法:隐然敌国作定语;指人作用大。
- 10 鸿隐凤伏
- 比喻贤才不遇。出处: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语法:鸿隐凤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求索不得
- 想要索取,却得不到。出处:《韩非子·孤愤》:“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
- 12 抉奥阐幽
- 剖析奥秘,阐发隐微。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纪昀》:“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词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明理正。”语法:抉奥阐幽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13 探赜索隐
-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出处:《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语法:探赜索隐联合式;作谓语;指探究深奥的道理。示例:刘师培《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惟群治之进,礼俗之源,探赜索隐,鲜有专家。”
- 14 一索得男
- 旧时指头胎生子。出处:《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语法:一索得男偏正式;作谓语;指头胎生子。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兹以正月初吉,一索得男。”
大家在问
隐 字的笔顺写法
隐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隐 ”字共有11画,笔顺写法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撇 横撇/横钩 横折 横 横 点 斜钩 点 点
2、隐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