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捞针简介
东海捞针的意思
解释: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出处:
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语法:
东海捞针作宾语、定语;指事情难办。
示例: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待主偿金》:“你真有幸,遇大德。若是侥幸贪夫,一似东海捞针,怎得。”
东海捞针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大海捞针
英语翻译
- 英语:
look for a needle in a bottle of hay
东海捞针相关词语
- 1 东徙西迁
- 同“东迁西徙”。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语法:东徙西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稳定。
- 2 东山高卧
-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语法:东山高卧作宾语;指隐居不仕。示例: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
- 3 才大如海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4 大捞一把
- 乘机放手攫取利益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八章:“而科股长呢,还不是每人乘机大捞一把。”语法:大捞一把作宾语、定语;指捞好处。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六回:“他还想通过杭州织造局大捞一把。”
- 5 东方不亮西方亮
-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语法:东方不亮西方亮作宾语、定语;用于选择。示例:做任何事都不要太固执,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 6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什么为难的事只管説,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龙媒 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 7 东家效颦
- 见“东施效颦”。出处:参见“东施效颦”。语法:东家效颦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刻意模仿。示例: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花月痕》第二二回
- 8 天涯海角
-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出处: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语法:天涯海角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地方偏远。示例:我们俱系天涯海角之人,今幸得贤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缘。(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 9 胡打海摔
- 比喻经得起磕碰,不娇贵。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惯了的。”语法:胡打海摔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惯了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 10 海水桑田
-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出处: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语法:海水桑田作宾语、定语;形容世事变化很大。示例: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清·厉鹗《东城杂记·东皋隐者》
- 11 尸山血海
- 形容杀人之多。出处:《三国志平话》中卷:“两壁相并,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语法:尸山血海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东西南北四大营已杀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 12 紫气东来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出处: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语法:紫气东来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 洪升《长生殿 舞盘》:“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 13 石烂海枯
-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出处: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语法:石烂海枯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示例:鸡鸣剑吼心疑碎,石烂海枯志不磨。谢树琼《自嘲》诗
- 14 人海战术
- 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出处: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语法:人海战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靠人力做事。示例: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发现施工组织的不够好,打的是人海战术,缺乏计划性,劳动力有些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