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诸一炬简介
付诸一炬的意思
解释:
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
语法:
付诸一炬作谓语;表示野蛮残暴。
付诸一炬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付之一炬
成语造句
- 1.即便如此,也听得严实脸色潮红,特别当他知道整个黄家都付诸一炬之后,更是大呼痛快。
- 2.而相反的,本已功成名就的他,又会被一个诺纳尔火球术将所有的荣耀付诸一炬,这一切都与力量无关,是多变的命运,赋予这个种族的青睐。
- 3.故事从亚历山大图书馆被付诸一炬开始。
- 4.想到这事闹这么大动静,想掩人耳目是不可能了,官府到来只是在眨眼之间,还是赶快离开这块是非之地为妙,离去之时阿风呢顺手将彭府付诸一炬。
- 5.所以林荣嘉并不担心孔融会突围,更不担心他会把城里那堆得比城墙还高的粮食付诸一炬。
- 6.对于这种没有什么油水的小村子,盗贼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再杀光了所有人并且将村子付诸一炬之后就离开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confine to the flames
- 俄语:
бросáть в огóнь
付诸一炬相关词语
- 1 一日三岁
-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语法:一日三岁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示例:《北史·王肃传》:“不见君子,中心如醉,一日三岁,我劳如何。”
- 2 一相情原
- 亦作“一厢情原”。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 3 一筹不吐
- 筹:筹划、计谋。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4 百闻不如一见
-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语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 5 一年一回
- 指一年一次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咱也不一年一回土改,咱也不宣布结束。”语法:一年一回作主语、状语;指一年一次。示例:这一年一回的规矩不能破坏
- 6 一搭一檔
- 谓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出处:周立波《夏天的晚上》:“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实际上是挖苦因为这首歌而惹起了伤感的人们语法:一搭一檔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檔,配合默契
- 7 一迭连声
- 迭:重复。一遍又一遍接连地说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6回:“左右一迭连声道:‘带妇人,带妇人。’那妇人却动也不动。”语法:一迭连声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 8 万物一马
- 事物虽复杂,但用一匹马的道理就可以概括。指剖析一件事物就可以了解其它事物的道理
- 9 不识一丁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语法:不识一丁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文化水平低。示例: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 10 一掷百万
-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出处:《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语法:一掷百万作谓语、定语;指大手大脚。示例:到那赌,刘毅一掷百万,是顷刻间可以破家的。(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 11 一命之荣
-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二·滁阳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荣。滁阳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语法:一命之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这等看来,功名一道,岂惟科甲,便是一命之荣,苟非福德兼全,也就难望立得事业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 12 一称心力
- 所有都跟自己设想的心思相合出处: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13 一高二低
- 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②谓意外的变故。出处: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语法:一高二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你该想想,你有个一高二低,你这些娃娃咋个办嘛?艾芜《石青嫂子》
- 14 一介儒生
- 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语法:一介儒生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