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其意简介
二三其意的意思
解释: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出处: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语法:
二三其意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
示例:
你不能老是这样二三其意的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of two minds
二三其意相关词语
- 1 三朝五日
- 三、五天。
- 2 三瓦四舍
-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语法:三瓦四舍作宾语、定语;指娱乐场所。
- 3 望其肩背
- 形容赶上或达到出处:清·吕留良《与吴孟举书》:“德器必能脱去凡近,所造日高,非弟所能望其肩背也。”语法:望其肩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桓伊三弄
- 《晋书·桓伊传》:“﹝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 徽之 便令人谓伊 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 5 忻忻得意
- 心情欢喜自觉快意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0回:“那些小旦,取在十名前的,他相与的大老官来看了榜,都忻忻得意。”语法:忻忻得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等。
- 6 三元及第
-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事实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考试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乡试,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通过出处:清·李渔《笠翁对韵》
- 7 三宫六院
- 泛指帝王妃嫔。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语法:三宫六院作宾语;泛指帝王的妃嫔。示例:天子封我掌国邦,三宫六院皆钦付。弹词《英烈春秋》
- 8 心无二想
- 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焉,盖上士所行也。”语法:心无二想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9 三亲六故
- 亲戚故旧的总称。出处:梁斌《播火记》:“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语法:三亲六故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各种亲友。示例:萧红《呼兰河传》第二章:“送父母的,送兄嫂的,送侄女的,送三亲六故的。”
- 10 三径之资
- 三径: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出处:《宋书·陶潜传》:“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 11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语法: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作宾语、分句;用于兄弟间。
- 12 二桃杀三士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语法:二桃杀三士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 李白《惧谗》诗)
- 13 两得其便
- 指对双方都有好处出处:宋·刘克庄《与郑邵武书》
- 14 创意造言
- 犹立意遣词。出处: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语法:创意造言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示例:及其营之于口而书之于纸也,创意造言,导气扶理,雄深骏远,瑰奇宏杰,蟠空直达,无一字不自己出。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