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物外简介
逍遥物外的意思
解释: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出处: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语法:
逍遥物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示例:
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
逍遥物外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逍遥自得
成语造句
- 1.若人处闲,心事不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已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不出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 2.成仙者,寿与天齐,逍遥物外,动而成形,静则为气,与道同体,包罗天地之间……
- 3.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
- 4.其实他原来不是如此的,与其它得道高僧一样,慈眉善目,逍遥物外。
- 5.孩子,你心思太重,心思太重,心就做不到不羁,哪又怎么可以逍遥物外,又何谈凌驾天地之上呢?
- 6.伏惟陛下躬唐虞之德,存道颐神,逍遥物外,宫居之名,当协叡旨。
逍遥物外相关词语
- 1 墙外汉
- 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语法:墙外汉作宾语、定语;指非局中之人。
- 2 体物缘情
- 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出处:语出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语法:体物缘情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潘若同《郡阁雅言·李远》:“李远体物缘情,皆谓臻妙。”
- 3 驰名中外
- 驰:传播。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也作“驰名天下”。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语法:驰名中外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各地都知道的事物。示例: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 4 万物一马
- 事物虽复杂,但用一匹马的道理就可以概括。指剖析一件事物就可以了解其它事物的道理
- 5 推诚待物
- 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出处:《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语法:推诚待物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6 托物陈喻
- 借事物设喻。出处: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语法:托物陈喻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与说话等。
- 7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语法:没里没外作宾语、定语;指不分场合。示例:他说话没里没外,不分场合
- 8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出处: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语法: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那晓得: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9 水远山遥
- 谓路程遥远。出处: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语法:水远山遥作谓语、宾语;比喻道路遥远艰险。示例:淅零零洒琼瑶,乱纷纷剪鹅毛。越映的江阔天低,水远山遥。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
- 10 穷理格物
- 穷究事物的道理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
- 11 比物丑类
-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出处:《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语法:比物丑类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示例:则知三代语言,汉人犹难遍识,愿学者‘比物丑类’以求之。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
- 12 万物更新
- 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 13 物以类聚
-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出处:《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语法:物以类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自古道:物以类聚。过迁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
- 14 变生意外
- 变:变化。指意外发生变故出处: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生意外。”语法:变生意外作宾语;指意外发生变故。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本是这样,原是一件照例之事。却不料变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