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之地简介
一射之地的意思
解释: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语法:
一射之地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成语造句
- 1.城门开启,吊桥放下,刘汉率五千人马呐喊冲出,摆开阵势,李傕等后退一射之地扎住阵脚。
- 2.吊桥放下,城门开启,袁绍率军冲杀出来,丁原人马后退一射之地扎住阵脚。
- 3.他们转眼已到了水榭之外一射之地。
- 4.陆川的茅草屋与叶跃的茅草屋隔了一射之地,陆川开口有些近似于呼喊。
- 5.线娘扯着黄衫,趔趔趄趄的出了寝宫东门,又折而向南,穿花度柳,行约一射之地,便可远远望见银安殿北门朱红色的廊柱了。
- 6.陆川走进了旁边的茅草屋,不过虽说是旁边,却也隔了一射之地。
一射之地相关词语
- 1 一颦一笑
- 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出处:《韩非子 内储说左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语法:一颦一笑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表情。示例:金门玉堂临水居,一颦一笑千万余。(南朝梁 萧统《龙笛曲》)
- 2 百世之利
-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出处:《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语法:百世之利作宾语;指长远利益。示例: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世之利。《史记·张仪列传》
- 3 形胜之国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语法:形胜之国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金革之世
- 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出处: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语法:金革之世作宾语;指战争年代。
- 5 耕三余一
-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桓宽 《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 6 一馈十起
-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语法:一馈十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7 弹射利病
- 直率的批评有利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 8 复车之戒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出处: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晋书·庾纯传》语法:作宾语;比喻失败的教训
- 9 千虑一失
-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语法:千虑一失复杂式;作宾语;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示例: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五卷:“著书之家,千虑一失,往往有之。”
- 10 甘棠之爱
- 甘棠:木名,即棠梨。指对官吏的爱戴。出处:《诗经 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语法:甘棠之爱作宾语;指对官吏的爱戴。
- 11 鸣鼓而攻之
-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语法:鸣鼓而攻之作谓语;指公开声讨。示例:陈立德《前驱》:“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吾侪当鸣鼓而攻之!”
- 12 疑贰之见
- 疑贰:疑惑,拿不定主意。 指犹豫拿不定主意。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 13 五尺之僮
- 见“五尺之童”。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语法:五尺之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船骥之托
- 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 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出处:《吕氏春秋·知度》:“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