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失简介
千虑一失的意思
解释: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语法:
千虑一失复杂式;作宾语;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示例: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五卷:“著书之家,千虑一失,往往有之。”
千虑一失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千虑一得
成语造句
- 1.俗话说,千虑一失,我劝你还是把车开慢点好。
- 2.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综观全局,考虑问题会比较全面些,但千虑一失,有时也可能产生片面性。
- 3.按说这些问题他事先都该考虑到,但千虑一失,这一次却出了点问题。
- 4.千虑一失无心铸成大错,情如堤决烈火始见真金。
- 5.然而千虑一失,配到最后,就差个野凌没人带,她性格爽利,也就由自己带上野凌。
- 6.伯英知三楚多奇略智能之士,未必无谋至此,特惧千虑一失,故敢贡其戆言。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齐景公手下人亲眼目睹晏婴的贫困生活,就向齐景公汇报。齐景公派人送去千金给他接待宾客用。晏婴百般推辞不受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英语翻译
- 英语:
Even a wise man sometimes makes a mistake. <A best marksman may miss.>
千虑一失相关词语
- 1 缘名失实
- 缘:循沿。从事物表面的名义出发去探求事物,没有得到事物真实的本质出处:宋·苏轼《震奎阁碑》:“汉明以察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语法:缘名失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三位一体
-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一个整体。出处: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语法:三位一体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原始艺术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
- 3 无虑无思
- 犹言无忧无虑。出处:《魏书·李顺传》:“故言肆欲,无虑无思。”语法:无虑无思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所用心。
- 4 一技之善
- 技:技能;善:擅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出处: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语法:一技之善作宾语、定语;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 5 威凤一羽
-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出处:《梁书·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语法:威凤一羽作宾语、定语;指以小见大。
- 6 一枕黄粱
-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出处: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语法:一枕黄粱含贬义。多用于形容富贵荣华骤得骤失方面。有时仅指好梦;也比喻空想;或破灭了的美好希望。一般作宾语。。示例:他虽有宏图大志,美妙辉煌的规划,但现在看他所作所为,无非是一枕黄粱罢了。
- 7 一代鼎臣
- 见“一代宗臣”。出处:《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语法:一代鼎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独见之虑
- 虑:思考,谋划。 超出众人的独到的谋划。出处:《后汉书·北衍传》:“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
- 9 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法:一鸣惊人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国家、集体。示例: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篇》)
- 10 一咏一觞
- 咏:吟诗;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出处:宋·辛弃疾《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词:“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语法:一咏一觞作宾语、定语;用于文人的交往。
- 11 重足一迹
- 见“重足一迹”。出处:《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语法:重足一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害怕。示例:[李沼]未几,按甲来觐,讽天子诛大臣,缙绅间重足一迹。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四凶》
- 12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语法: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复句式;作分句;指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示例:《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毛泽东《实践论》
- 13 一馈十起
-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语法:一馈十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14 耕三余一
-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桓宽 《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