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简介
嗟来之食的意思
解释: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语法:
嗟来之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示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成语造句
- 1.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寧死也不肯接受。
- 2.但人不食嗟来之食,一个乞丐为了尊严宁肯饿死。
- 3.这种嗟来之食,难以下咽。
- 4.他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 5.读一读嗟来之食有一年,齐国遭受大灾荒,饥民遍野。
- 6.所以,不食嗟来之食就表示人穷而有志气,不能因为贫困就被人瞧不起。
成语故事
-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英语翻译
- 英语:
a handout
嗟来之食相关词语
- 1 丰屋之戒
-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 2 切骨之寒
- 切骨:彻骨,渗透到骨头里。形容冷得刺骨出处:南朝·梁·萧统《黄钟十一月启》:“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语法:切骨之寒作主语、宾语;用于天气或心情。
- 3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语法:羽旄之美作宾语;指场面大。
- 4 方外之士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出处:《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语法:方外之士作宾语;指僧道。
- 5 肃杀之气
- 酷烈肃索的秋气。 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出处:《汉书·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肃杀。”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肃杀之气,亦只是生气?”
- 6 宾来如归
-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出处: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语法:宾来如归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旅馆饭店等。示例:我们的服务宗旨就是宾来如归
- 7 不言之言
- 意在言外的话。
- 8 易子而食
- 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语法:易子而食作谓语、定语;形容灾后的惨状。示例: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 9 交臂失之
- 交臂:胳膊碰胳膊。胳膊相碰;擦身而过。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出处: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语法:交臂失之偏正式;作状语;形容没有抓住机会。示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 10 慨乎言之
- 慨:感慨。形容非常有感触地谈论某事。出处:清·柴萼《梵天庐从录》:“庐山僧光熊哭兄诗云:‘身经刀过头方贵,尸不泥封骨始香。’沈着痛快,慨乎言之。”
- 11 跋来报往
-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出处: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语法:跋来报往作谓语、状语;指来往。示例:一众乡人,跋来报往的来领吃。《情变》第一回
- 12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13 尤而效之
-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语法:尤而效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高曳长缣,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大。”
- 1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语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示例: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