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歌后舞简介
前歌后舞的意思
解释: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出处:
《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语法:
前歌后舞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云南革命军,自河口至蒙自、江那,市井不惊,民安其业,庶几孟津观兵,前歌后舞。(章炳麟《革命军约法问答》)
成语造句
- 1.以我百万之师,所过当灭,屠灭昆阳,喋血而进,前歌后舞,不亦快哉?”。
- 2.“巴渝武舞”源于商末巴师伐纣的“前歌后舞”,以“武”和“舞”的形式,展示了狩猎、战争以及农耕祭祀等巴人生活。
- 3.昔日武王伐纣之时,亦曾前歌后舞,难道喜乐之人,就当不得仁者的称呼了么?退下!
- 4.在后世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
- 5.当先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 6.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前歌后舞相关词语
- 1 遮前掩后
-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出处: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语法:遮前掩后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 2 康哉之歌
- 康:太平。泛指太平颂歌出处:《尚书·益稷》:“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语法:康哉之歌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书·段灼传》:“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天下所视望者也。”
- 3 吹弹歌舞
-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语法:吹弹歌舞作主语、宾语;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示例: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
- 4 毒手尊前
- 泛指无情的打击。出处:《新五代史 唐臣传 李袭吉》:“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村。”
- 5 铁板歌喉
- 形容豪迈的演唱。出处: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语法:铁板歌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6 顾前不顾后
-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语法:顾前不顾后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一听见有人告诉了,把我吓昏了,才这么着急的顾前不顾后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 7 前朴后继
-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8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出处: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语法:后继有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业有接班人。示例:看到第四代的“小天鹅”在芭蕾舞台上翩翩起舞,这位从事几十年芭蕾教学的老专家无比欣慰,“天鹅”后继有人了。
- 9 喜跃抃舞
- 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出处:《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语法:喜跃抃舞作谓语;形容极度欢乐。
- 10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语法:前不巴村,后不巴店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示例: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 11 樽前月下
-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语法:樽前月下作宾语、定语;指月下畅饮。
- 12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2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把那种树的人杀了,还有甚么公理呢!”语法: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给后辈造福。示例:邓普《军队的女儿》:“中国有句古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13 意前笔启
- 意:构思。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14 尽弃前嫌
- 前嫌:旧怨;旧仇。 把以前的仇恨和误会一笔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