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德辱行简介
败德辱行的意思
解释:
败坏道德和操守。
语法:
败德辱行作谓语、定语;用于责备人。
示例:
请不要干此败德辱行的事情
败德辱行相关词语
- 1 伤风败俗
-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出处:《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语法:伤风败俗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 2 改行从善
- 见“改行为善”。出处:《京本通欲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语法:改行从善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行为等。
- 3 导德齐礼
-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语法:导德齐礼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旧唐书·裴矩传》
- 4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语法:行百里者半九十作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梁启超《过渡时代论》:“行百里者半九十,掘井九仞犹为弃井。”
-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出处: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语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行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 6 身无择行
-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出处:《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语法:身无择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以德报怨
-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出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法:以德报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 8 奉行故事
-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语法:奉行故事动宾式;作谓语;指按照老规矩办事。示例:这起公事到了警察局,伯珍也不免奉行故事,吩咐局里的警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 9 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出处:《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语法:言听计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0 曲学诐行
-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出处: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语法:曲学诐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11 潜光隐德
- 谓隐藏德才。出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语法:潜光隐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有口无行
- 有虚言而无德行。出处:《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语法:有口无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君,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经,必有羊胜、伍被之变。”
- 13 论德使能
-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语法:论德使能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选拔人才。
- 14 横行奡桀
- 横行:不循正道而行;奡:夏代寒浞之子,相传是个大力士;桀:夏桀,暴君。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出处:清·洪昇《长生殿·侦报》:“一任他横行奡桀。”语法:横行奡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