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简介
肺腑之言的意思
解释: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出处: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语法:
肺腑之言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与一番连用。
示例:
他了他这一番肺腑之言,使我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成语造句
- 1.离开他,他要好好珍惜她,这是他一番肺腑之言啊,可惜都是没勇气说出口。
- 2.我刚才说的全是肺腑之言,希望你能相信我。
- 3.昨夜长谈,他们彼此倾诉了肺腑之言。
- 4.友情是珍贵的。它的珍贵是世界上任何一件无价之宝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也许它仅仅是一杯水,一口饭,一句肺腑之言,或许只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批评,但这都足以让你受益一生,幸福一生了。假如你把友情放在天平的一边,那么你实在很难找出一个与它平衡的砝码,除非你把全部的心放上。
- 5.亲爱的老师,我想对你说,您的肺腑之言,像甘露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 6.感情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时候,建议不要说你的所谓肺腑之言。女人不是傻子,你做了什么,未必瞒得了她。该你说的时候,自然她会让你说,否则说出来就是伤害,你懂的。
英语翻译
- 英语:
words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 日语:
真心をこめた言葉(ことば)
- 俄语:
словá идут от души
肺腑之言相关词语
- 1 天人之辩
- 中国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 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认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
- 2 有事之秋
- 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出处:《北史·王罴王轨等传论》:“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语法:有事之秋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莫讲把何玉凤支使得眼花缭乱,连张金凤在淮安过门时,正值那有事之秋,也不似者番热闹。”
- 3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语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华盖集续编 古书与白话》)
- 4 割股之心
-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医家有割股之心。”
- 5 正言直谏
-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出处: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语法:正言直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唐 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 6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伐:讨伐。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语法: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作宾语、定语;用于治国等。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一面看,一面想起四书上面‘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7 闲言泼语
- 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出处:宋·郭应祥《鹊桥仙·丁卯七夕》词:“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语法:闲言泼语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8 垄亩之臣
- 垄母:田间。在野的臣民。出处:《后汉书·冯衍传》:“疏远垄母之臣,无望高阙之下。”
- 9 笼中之鸟
- 被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失去自由的人。出处:《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语法:笼中之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丧失自由。示例:她简直成了笼中之鸟,虽然生活优渥,养尊处优,但却失去了自由。
- 10 言行信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出处: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语法:言行信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11 听之藐藐
- 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 12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出处:汉 班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13 温人之周
- 《温人之周》选自《战国策》
- 14 势物之徒
- 势物:权势和钱财。 指追求名利的人。出处:《庄子·徐无鬼》:“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