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古不今简介
不古不今的意思
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语法:
不古不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遥见双炬,疑为虎目,至前则官役数人,衣冠不古不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
成语造句
- 1.这篇作文他写得似文言不像文言,似白话不像白话,弄得不古不今,不伦不类。
- 2.那里有这样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伦不类的"中国风"呢?
- 3.一个大学生,古文是必定深深了解的,而且又看过这么多小说,说这些不古不今的客气话还是会的。
- 4.刘俊义心想这新名词传得也太快了吧,连小翠都学会了,可惜学了个不古不今,一看就是典韦教的。
- 5.而在写字台前居然还铺了一块印度地毯,中西合璧,不古不今,充分的体现了房间主人的暴发户嘴脸。
- 6.而太平天国当时的部队编制则非常古怪,可谓不古不今,不中不洋!注意,我们眼下普遍管太平天国的部队叫“太平军”。
不古不今相关词语
- 1 无风不起浪
- 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出处: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无风不起浪,咱能听说,想必不会在天外头,只要下狠心,不愁找不着。”语法:无风不起浪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指事出有因。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无风不起浪,总有点因头吧?”
- 2 茹古涵今
- 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出处:唐 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茹古涵今,无有端涯。”语法:茹古涵今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道足以济天下之用,其词足以媲《坟》《典》之宏,茹古涵今,牢笼百氏。清 方东树《〈切问斋文钞〉书后》
- 3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语法: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常言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好自为之吧
- 4 近不逼同
- 近:亲善;同:同僚。旧指自己受到君王的宠幸,但不以此去欺侮、要挟同僚。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戊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逼同。”
- 5 山不让土石
- 山不拒辞土石才能高大。比喻人度量宽广,才能成大事。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
- 6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出处:《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语法: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7 络绎不绝
-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语法:络绎不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 8 老虎屁股摸不得
- 比喻自以为是了不起,听不得批评意见,一触即跳出处: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语法:老虎屁股摸不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示例: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有的单位,个别人长期闹派性,有恃无恐,老虎屁股摸不得。”
- 9 迄今为止
- 指从古至今,是一个时段。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也可表达为至今为止。示例:迄今为止,科学家仍然无法找到宇宙中存在外星人的有力证据。
- 10 卓荦不群
- 卓荦:特出;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出处:清·黄宗羲《翰林院庶吉士子——魏先生墓志铭》:“子一风神杰出,少受学于子敬,卓荦不群。”语法:卓荦不群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 11 稂莠不齐
- 汉语成语良莠不齐的误用。稂(láng):狼尾草;莠(yǒu):狗尾草。这种草是禾苗的稗草,野草。稂和莠都是表达不好的意思,怎么为不齐呢?所以,稂莠不齐只能按字面理解成“稂和莠生长参差不齐”的意思。出处:出自《诗经·小雅·大田》 。
- 12 言笑不苟
-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语法:言笑不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又闻美国学童,跬步必肃,言笑不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
- 13 待答不理
-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出处:冰心《南归》:“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说:‘不知船停在哪里,也许是没有到罢!’”语法:待答不理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冷淡。示例:王朔《痴人》:“她变得很怪,不大说话,象影子似地悄悄来悄悄走,总是若有所思地坐在那里出神,对谁都是待答不理的。”
- 14 以古为镜
- 见“以古为鉴”。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语法:以古为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