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读音
场院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场院
(1) 农村中用来打谷、晒粮食的平坦场地
英
引证解释
⒈ 谷场;空地。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那里有我家一个大大的场院,场院里有高高的一座土臺儿。”
老舍《柳屯》:“老两口子分了五十亩地,去住场院外那两间牛棚。”
⒉ 五代、宋时官府设置的盐铁等专卖市肆。
引宋王溥《五代会要·盐铁杂条上》:“百姓农具,破者须於官场中卖,铸时却于官场中买铁。今后并许百姓取便铸造买卖。所在场院,不得禁止搅扰。”
《宋史·食货志下三》:“先令解州场院验商人钞书之,乃许卖。已请盐,立限告赏,听商人自陈。”
国语词典
农家用来晒谷、打谷的空地。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场院造句
- 麦收时节,场院里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 场院四周都岑寂了下来,只有苇塘里蛙声一片。
- 今年粮食又是大丰收,老支书望着场院里刚收获的玉米感慨地说:“真是堆积如山哪!”。
- 秋庄稼陆续登场,场院便成了秋收的活动中心。
- 场院四周长着果树,有苹果、香水梨、秋子梨、杏树、山楂树等十余棵,由更夫老张头看管。
- 我跌跌撞撞地趟过泥地来到一个堆满麦秆的场院。
- 但是,还没有自来水和屋外的场院。
- 驿卒们把库房里的粮食都运到场院里,赤着双脚,举着木锨,翻晒着稻谷。
- 每年夏季挂锄农闲或秋忙之后,村民们多在坡地、场院设台演出皮影,遇上艺人和观众情绪高涨时,皮影戏可以演到鸡叫头遍,甚至东方破晓。
- 来渭风古寓的客人都不是等闲庶民,人人都是高车驷马,每辆车又都各不相同,这停车场便成了天下名车骏马汇集的大场院。
场院相关词语
- 1 场面
- 场面,泛指在一定场合下的情景、演奏术语,同时也为电影术语。
- 2 场地
- 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 3 场圃
- 场圃是汉语词语,拼音为cháng pǔ,是指收获等农事。
- 4 场面人
- 场面人,汉语词语,读【chǎng miàn rén】,指体面人物。在不少地区还可做、“有能耐”等意思。
- 5 场面上
- 社交场合。多指较上层的交际场合。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可怜,你这个书呆子,你知道什么叫名誉!我这里很有几个场面上的人,你可以瞧瞧,形形色色:银行家,实业家,做小官的都有。’” 张天翼 《万仞约》四:“我们是田夸老,讲话也都好好的讲。你老人家是场面上的好老官,开口就咒娘!”《人民文学》1982年第9期:“有个场面上的人来走走,也免得人家把我们看做个低三下四的人。”
- 6 场次
- 场次,读音为chǎng c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电影、戏剧等演出的场数。
- 7 场务
- 剧务主任领导下的几名剧务,场务各有分工。有的人负责车辆调配,有人负责食物、饮料的采购供应,有的人负责财经与会计共同解决经济帐目问题。还有人负责全组人员的车、船、机票、开具各种证明信件等。
- 8 场记
- 场记是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场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导演合理规划镜头,防止穿帮、越轴等失误出现。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 9 场规
- 科场条规。指科举制度中有关各级考试的条例、禁令及处罚规定等。为保证公平取士,防止舞弊,历代都规定了相应的条例、禁令,要求考生、考官及一切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场规一般包括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等几方面。具体内容如,报名后的资格审查,防止顶冒等弊;考官锁院,以防请托;入场时的搜检,严防夹带;场内的巡视弹压,防止传递等弊;场外则严禁交通嘱托,贿买关节。此外,亲族回避也属场规的重要内容之一。
- 10 场园
- 场园是汉语词汇,拼音chǎng yuán,意思是场圃。
- 11 场商
- 场商是中国旧时盐商的一种。为在指定盐场向盐户收盐并转卖给政府或运商的中间商。场商起源于明代内商,但明代内商须收买边引,方可下场收盐。清代的场商则有收购场灶全部产盐的垄断特权。场商纳引课,随产区不同场商有不同的名称,如长芦称“坨商”,两淮称“垣商”、两浙称“廒商”。 场商常向盐户贷放盐本,实行重利盘剥,并用抑价抬秤或停止收购等手段,欺压盐户。
- 12 场藿
- 犹场苗。
- 13 场屋
- 基本意思:是指盖在打谷场上或场院里供人休息或存放农具的小屋子。
- 14 场所
- 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指的是特定建筑物或公共空间活动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