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简介
开门七件事的意思
解释:
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出处:
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开门七件事,件件不须钱买,取之宫中而有余。”
语法:
开门七件事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口语。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你这开门七件事,怎么管法?”
开门七件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衣食住行
成语造句
- 1.用开门七件事喻理是汉民族长期形成的语言文化习俗。
- 2.宋代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是说如果没有盐,日子就没法过了。
- 3.开门七件事,件连着商。
- 4.大至紧抱她,“与你在一起真开心。”,“那是因为我俩各自付水电费用及开门七件事开销。”。
- 5.你不比我们,你这生意是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少不来的,可不是?
- 6.“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可以说明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seven daily necessities of a household
开门七件事相关词语
- 1 清心省事
- 心地清净,俭省事情出处:宋·陆游《上殿札子》:“人君与天同德,惟当清心省事,淡然虚静,损之又损,至于无为。”语法:清心省事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清史稿·冯溥传》:“临发,疏诸清心省事,与民休息。”
- 2 青门解袂
- 古长安东青门 ,为折柳送别之地。 后因以“青门解袂”为分手别离的典故。出处:宋贺铸 《万年欢·断湘弦》词:“青门解袂,画桥回首;初沉汉 佩,永断湘絃。”参见“ 青门 ”。
- 3 北门之管
- 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语法:北门之管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塞。示例:泥城者,佛山之要路,北门之管寄焉。《三元里搞英斗争史料·广州城坊志》
- 4 事往日迁
- 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出处: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语法:事往日迁作谓语、定语;指事情等。
- 5 闭门塞窦
-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出处:《宋史 儒林传四 蔡元定》:“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也。”语法:闭门塞窦作宾语、定语;指严密防范。
- 6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语法: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 7 盘古开天地
- 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语法:盘古开天地作宾语;比喻历史的开端。示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 8 万户千门
- 指众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广。出处: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语法:万户千门作定语、宾语;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众多。示例:转过墙屋,导至一外,叠阁重楼,万椽相接,曲折而行,觉万户千门,迥非人世。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莲花公主》
- 9 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语法:一门同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杜门絶客
- 指不与人往来。同“杜门谢客”。出处:出自: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委蛇》:“韩世忠既罢,杜门绝客,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酒西湖以自乐。”
- 11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出处: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语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示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12 各司其事
- 司:主管,经营。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须派定路数,各司其事。”语法:各司其事作谓语;指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示例:大堂两旁,堆着无数的墨卷箱,承值书吏,各司其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 13 闭门扫迹
-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出处:见“闭门扫轨”。语法:闭门扫迹作谓语、定语;指不和外界往来。示例:而胡君年逾七十,平生闭门扫迹,上下千古,讨论六经。清·戴名世《序》
- 14 抉目东门
- 见“抉目吴门”。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语法:抉目东门作谓语、定语;指忠臣被谗诛杀。示例:元·萨都刺《姑苏台怀古》:“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