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逃西窜简介
东逃西窜的意思
解释:
四处逃亡与逃避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语法:
东逃西窜作谓语、状语;指逃窜。
示例: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俺的乡里有百来户人家,各自东逃西窜,有去无回。”
成语造句
- 1.门一打开,屋里面的老鼠吓得东逃西窜。
- 2.你比在花生酱中一群东逃西窜的乌龟还要慢。
- 3.敌人被赶得东逃西窜走投无路.
- 4.有一只老虎跑出,正在城里东逃西窜.
- 5.而舞女们却顾得自己逃命,东逃西窜给灭火带来极大阻碍。
- 6.灵台城中一片混乱,所有金兵都象没头苍蝇般的东逃西窜。
英语翻译
- 英语:
flee in all directions
东逃西窜相关词语
- 1 西鹣东鲽
- 鹣:比翼鸟;鲽:比目鱼。泛指四海珍异之物出处: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语法:西鹣东鲽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黄景仁《平金川饶歌》:“西鹣东鲽伫云亭,百神受职惟德馨。”
- 2 逃灾躲难
-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语法:逃灾躲难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 3 东砍西斫
- 谓四面激战。
- 4 东奔西向
- 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东奔西向,我就养遍濮州城,你也难来拦当。”语法:东奔西向作谓语、定语;同“各奔东西”。
- 5 泪河东注
- 比喻人极度悲痛
- 6 东张西觑
- 同“东张西望”。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前面一个人摇摆将来,见张贡生带了一伙家人东张西觑,料他是个要嫖的勤儿没个帮的人,所以迟疑。”语法:东张西觑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看。
- 7 西方浄土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唐 李白 有《金銀泥畫西方浄土變相贊》诗。
- 8 送佛送到西天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语法:送佛送到西天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9 西歪东倒
- 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倾斜不稳。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刘郎中》:“柱肚撑肠酒力催,西歪东倒脚高低。”语法:西歪东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整齐。
- 10 西装革履
-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出处:孙犁《澹定集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语法:西装革履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穿着。示例: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出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 11 东曦既驾
-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 12 逃灾避难
- 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语法:逃灾避难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1回:“你们错了,我是逃灾避难的穷人,劫我则甚?”
- 13 推东主西
- 犹言推三阻四。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语法:推东主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东床姣婿
- 同“东床娇婿”。出处:《红楼梦》第七九回:“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择为东床姣婿。”语法:东床姣婿作宾语、定语;指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