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自若简介
意气自若的意思
解释: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出处: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语法:
意气自若作谓语、定语;指人意态自如。
示例: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意气自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意气自如
成语造句
- 1.李太尉意气自若,面色如常,“哪有什么别的事情,就是叫上媳妇一起来看看干爹你。
- 2.邱少华意气自若的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 3.靖康元年,兵临城下,金人要一亲王至军中谈判,赵构请行,与张邦昌亲赴敌营,被留十余日,意气自若。
- 4.看他意气自若的神态,你就应安心了。
- 5.刘邦虚报贺礼坐了上席,毫无自责不安之意,酒席间,意气自若,取笑客人,颐指气使,俨然一副上客主子情态,吕公心中暗暗称奇。
- 6.此人正是噬魔门幽皇,其意气自若,气势如排山倒海般冲出,压向项元帅和楚凡。
意气自若相关词语
- 1 遣词造意
- 同“遣辞措意”。出处: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语法:遣词造意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或说话。
- 2 反躬自责
-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语法:反躬自责作谓语、宾语;指反省。示例:特别是潼关南原战败之后,这种反躬自责的心情更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 3 粗心浮气
-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出处: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语法:粗心浮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办事急躁不细心。示例: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气,傲然陵人,势所难免。”
- 4 遣词措意
- 见“遣辞措意”。出处: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语法:遣词措意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示例:写文章时要注意遣词措意
- 5 料敌若神
-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语法:料敌若神作谓语;指知己知彼。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7回:“御众如一,料敌若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
- 6 目指气使
-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语法:目指气使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元·吴亮《劝忍百箴》:“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
- 7 自我崇拜
- 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语法:自我崇拜作谓语、宾语;指自高自大。示例:我们不要搞自我崇拜
- 8 血气未动
- 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语法:血气未动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志同气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语法:志同气合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 10 凝神屏气
-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11 气血方刚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语法:气血方刚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12 欣然自得
- 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语法:欣然自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等。示例:素予《江苏革命书》:“兵卒指挥,谈笑欣然自得。”
- 13 得之若惊
- 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出处:《老子》第十三章
- 14 顾盼自如
- 顾盼:左顾右盼;自如: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灵活左顾右盼语法:顾盼自如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他装作顾盼自如的样子,企图引开别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