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稀信杳简介
音稀信杳的意思
解释:
杳:深远,无影无声。音信一点也得不到
出处:
元·无名氏《字字锦》曲:“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语法:
音稀信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音稀信杳相关词语
- 1 信以为实
- 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语法:信以为实作谓语;指把假的当作真的。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6回:“定睛细看,乃是个泥塑的土地,方才信以为实。”
- 2 稀稀烂烂
- 3 正始之音
-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语法:正始之音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唐·白居易《五弦弹》诗)
- 4 弦外遗音
- 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言外之意。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声矣。”语法:弦外遗音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5 绕梁之音
-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出处:晋陆机《演连珠》:“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语法:绕梁之音作主语、宾语;用于音乐等。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慢慢的把声容镇定,方才吐遏云之调,发绕梁之音,婉婉的唱道。”
- 6 音容宛在
-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出处: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语法:音容宛在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7 知音谙吕
- 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出处: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一个家知音谙吕,一个家唾玉喷珠。”语法:知音谙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胡为乱信
- 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语法:胡为乱信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路断人稀
- 路被隔断,行人稀少。形容某种灾害严重,以致路无行人。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一向恁么去,路绝人稀。”语法:路断人稀作定语、状语;指人迹罕至的地方。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因为刀客们往往连穷百姓仅有的几升粮食、几只山羊、甚至连鸡、鸭都要抢去,弄得路断人稀,鸡犬不宁。”
- 10 绿暗红稀
- 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出处:唐 韩琮《暮春滻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语法:绿暗红稀作主语;形容暮春景象。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8卷:“绿暗红稀起暝烟,独将幽恨小庭前。”
- 1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出处: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语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领导者。示例: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毛泽东《矛盾论》)
- 12 言而有信
-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语法:言而有信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示例: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 13 笃信不移
- 深信不疑。
- 14 地旷人稀
- 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语法:地旷人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地多人少。示例:离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旷人稀,都是绿林中好汉出没之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