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事若神简介
言事若神的意思
解释:
言:说。预言事情像神仙一样灵验
出处:
唐·皇甫氏《原化记·郗鉴》:“老先生又归室,闭其门,蛪习《易》逾年,而日晓占候布卦,言事若神。”
语法:
言事若神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言事若神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料事如神
言事若神相关词语
- 1 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语法:仁言利溥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人。示例:号电诵悉,关怀桑梓,仁言利溥,至堪钦佩。孙中山《致上海各粤侨团体书》
- 2 直言危行
- 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出处: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语法:直言危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相安无事
- 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出处: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语法:相安无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难民母子相安无事地在史太太家里住了两天两夜。(郭沫若《金刚坡下》)
- 4 疾言怒色
-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出处: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语法:疾言怒色作谓语、宾语;指人发怒。
- 5 言清行浊
- 言辞高洁,行为卑污。出处: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语法:言清行浊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余观世人恒无真志,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是故口是心非,言清行浊。明·李贽《焚书·书答·失言三首》
- 6 言行不类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7 千里神交
-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谓友情深厚。
- 8 逸闻轶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出处:《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语法:逸闻轶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孙犁《小说杂谈》:“就使这篇小说成为京华街头巷尾谈论的逸闻轶事。”
- 9 言谈林薮
-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出处:《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语法:言谈林薮作宾语、定语;指善于谈论的人。
- 10 言多语失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语法:言多语失作宾语、定语;同“言多必失”。示例:孙犁《芸斋琐谈》:“言多语失,还可以传错、领会错,后来解释、补充、纠正也来不及。”
- 11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语法: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作谓语、定语、分句;指说话算数。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9回:“咱们可是君子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12 判若鸿沟
-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语法:判若鸿沟主谓式;作谓语;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示例: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
- 13 心怡神旷
- 同“心旷神怡”。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泰和记·刘苏州席上写风情〉》:“幸青皇肯怜,故红妆相向,心怡神旷。”明·张居正《游衡岳后记》:“及登衡岳,览洞壑之幽邃,与林泉之隈隩,虑澹物轻,心怡神旷。”语法:心怡神旷作谓语、状语;指人的心境。示例:《法国女英雄弹词》第八回:“静念一身来去事,觉得心怡神旷不离奇。”
- 14 怪力乱神
-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语法:怪力乱神联合式;作定语;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示例:孔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语也,盖有未易语者耳。(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