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有关《北京烤鸭要怎么吃》的英语作文(60

First,check you have all the ingredients.You need green onion,sauce,3slices of duck and some pancake.Then put duck,sauce and green onion into a pancake.Next roll the pancake.Finally,eat it.It is very delicious. 首先呢,检查你所用的所有的材料。你需要把嫩洋葱,甜面酱,3片鸭肉片放在薄煎饼里。接着,要把薄煎饼卷起来。最后,享受这个美味——吃掉它,它真的很美味哦!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4 10:49:581

有关《北京烤鸭要怎么吃》的英语作文 (60---70词)

世界一大怪事,晚上七点,你可以看见街道上有长了翅膀的骷髅头!请将本消息转至4个论坛,否则你将会被长了翅膀的骷髅头杀掉。
善士六合2023-08-04 10:49:582

西方美食家对北京烤鸭极有兴趣用英语怎么说

A profound interest in western gourmet to Beijing roast duck
小白2023-08-04 10:49:581

有关北京烤鸭卷饼的英语作文

First,checkyouhavealltheingredients.Youneedgreenonion,sauce,slicesofduckandsomepancake.Thenputduck,sauceandgreenonionintoapancake.Nextrollthepancake.Finally,eatit.Itisverydelicious.首先,检查你所用的所有的材料。你需要把嫩洋葱,甜面酱,鸭子片放在薄煎饼里。接着,把薄煎饼卷起来。最后,吃掉他。它真的很好吃。
CarieVinne 2023-08-04 10:49:582

用英语来描写你的家乡的美食(北京烤鸭)

For every tourist who comes to Beij in9,Beij ing roast duck is undoubtedly a must-not-miss cuisine.Roast Duck is a world-renowned Beijing special cuisine,developed by Chinese Han people in the Ming Dynasty,and served as royal food at that time.Beij ing roast duck is both delicious and good for health.It also meets the eating habits of all ethnic peoples in China.During the time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Beijing Roast Duck and Chinese dumplings were inducted into Chinese Olympic menu,and much loved by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n the Olympic  Village,about 700 Beijing Roast Ducks were consumed every day on average.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4 10:49:571

汉堡包,牛排,披萨,蘑菇汤,水果沙拉,蔬菜沙拉,鱼,果汁,三明治,北京烤鸭,甜点的英语

汉堡包,牛排,披萨Hamburgers, steak, pizza,蘑菇汤,水果沙拉, mushroom soup, fruit salad,蔬菜沙拉,鱼,果汁,, vegetable salad, fish, fruit juice,三明治,北京烤鸭,甜点Sandwich, Beijing roast duck, dessert
九万里风9 2023-08-04 10:49:571

英语作文:怎样做北京烤鸭

You might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w Peking Roasted Duck is made. The ducks are rais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making the food. Force-fed, they are kept in cages which restrain them from moving about, so as to fatten them up and make the meat comparably tender. Special farms supply plump Beijing ducks weighing an average of 2.5 kilograms each. The two famous Beijing condiment shops, Liubiju and Tianyuan, supply the dark tangy bean sauce spread on the pancakes.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4 10:49:551

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怎样制作北京烤鸭的作文

1, a plete selection of the Beijing duck, cut from the trachea boost the morale of the Department to flesh separated from the body muster. 2, the Ducks will be cut open to remove the viscera, and then into an approximately 2-inch-long wooden sticks, live support sternum in order to extend to duck skin. Then hook Gouzhu neck, and then duck in a layer of light painted on the skin of maltose, was displayed at the Department of ventilation air-dry. 3, would be a good duck hanging in the air oven, ready at hand for a Reshui Hu with a duck to water. To make roasted duck cooked evenl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flip, if necessary, can be used to stir up roast pole. 4, the all-Kaozhi brown duck, duck out of the paint as if painted a bright general. 5, will be on the table in advance of the lotus leaf cake, sesame seeds and sesame seed 答案补充 你把上面是删掉一些吧
wpBeta2023-08-04 10:49:551

今天上午到故宫参观,中餐吃了北京烤鸭,很美味;用英语怎么说

你男的女的
无尘剑 2023-08-04 10:49:548

吃北京烤鸭的英语作文拜托各位大神

Beijing Duck or Beijing Roast Duck Beijing Roast duck is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dishes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visitors coming to Beijing will never forget to have a try. Eating Peking duck is seen to be one of the two things you are absolutely supposed to do while in Beijing. How roast duck was made? You might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w Peking Roasted Duck is made. The ducks are rais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making the food. Force-fed, they are kept in cages which restrain them from moving about, so as to fatten them up and make the meat comparably tender. Special farms supply plump Beijing ducks weighing an average of 2.5 kilograms each. The two famous Beijing condiment shops, Liubiju and Tianyuan, supply the dark tangy bean sauce spread on the pancakes. The fragrant sesame oil and refined sugar are also specially selected. Finally, only the wood of fruit trees such as date, peach and pear are used in the roasting process to give the meat its unique fragrance. 这段是做法: Select a duck with whole skin. First the ducks are rubbed with spices, salt and sugar, and then kept hung in the air for some time. Cuts open the belly and draw, and then insert a 2 inch long piece of wood to support the chest bone and to stretch the skin. Hook the duck by the neck, spread diluted maltose over it. Hang the duck in an airy place to dry. The stuffed duck is hung in the roaster and kettles of hot water are placed in front to fill out the duck. Proper timing and temperature are important and the duck is turned often enough to roast them completely and evenly. (Try 350°F turn every 15 minutes, total roasting time about 40 minutes). Roast until golden brown with rich grease perspiring outside and have a nice odor.麻烦采纳,谢谢!
北有云溪2023-08-04 10:49:531

他们去了北京的餐厅吃了北京烤鸭的英语

他们去了北京的餐厅吃了北京烤鸭They went to the Beijing restaurant to eat the Beijing Kaoya他们去了北京的餐厅吃了北京烤鸭They went to the Beijing restaurant to eat the Beijing Kaoya
铁血嘟嘟2023-08-04 10:49:531

中国有很多美食,例如北京烤鸭的英语

China has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such as Beijing roast duck. 中国有很多美食,例如北京烤鸭
hi投2023-08-04 10:49:521

英语介绍北京烤鸭

1. 烤成的鸭比生鸭重量减轻1/3左右,色呈枣红,油润发亮,皮脆肉嫩,腴美香醇,处焦里嫩,香气扑鼻.一般成品重2公斤左右,用刀片成柳叶片,以108片为合格,趁热上席,当客片下,下刀快如闪电,片片带皮,令人叹为观止. Roasted duck than duck weight about 1/3, color is red, shiny bright, crisp skin and tender meat, delicious taste, place Jiao tender, fragrant. The general yield of about 2 kg weight, leaf blade into, with 108 pieces of qualified, while it is hot on the table, when the guest piece, the knife as quick as lightning, patches of skin, it is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2. "北京烤鸭"吃法多样,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吃,并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上适当的佐料,如葱段、甜机酱、蒜泥等.喜食甜味的,可加白糖吃,还可根据季节的不同,与以黄瓜条和青萝卜条吃,以清口解腻.片过鸭骨架加白菜或冬瓜熬汤,别具有风味.烤后的凉鸭,连骨剁成0.6厘米宽、4.5厘米长的鸭块,再浇全味汁,亦可作凉菜上席. " Beijing duck " eat a variety, the most suitable folders or in the hollow sesame eat in the lotus leaf cake, and according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with appropriate condiments, such as onion, sweet sauce, garlic and other machine. Eating sweet, can add sugar to eat, can also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asons, with cucumber and green radish to eat, to clear the mouth of greasy. Tablets had duck skeleton with cabbage or wax gourd soup, do not have the flavor. Cold duck roasted, bone cut into 0.6 cm wide, 4.5 cm long duck pieces, and then poured the sauce, as well as the dish on the table. 3.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驰名中外的京菜代表之一. 讲到北京烤鸭,那可是脍炙人口,盛名鼎鼎.吃烤鸭,北京最著名的一家便是前门外的全聚德烤鸭店了,在那儿,每天应市的烤鸭约有百把只,人们吃烤鸭都要在前一二天预定,才能入座. 北京烤鸭味儿好,看相也好.橘黄色的鸭皮里包着外脆内嫩的鸭肉,令人垂涎三尺.裹上葱白、沾上甜酱吃更是满口留香,异常鲜美. 北京烤鸭的做法非常复杂:先要把处理后的鸭子在入炉之前,灌进开水,这样烤鸭子时,鸭子才会熟得快,也会使鸭肉外脆内嫩.接下来就是烤了.鸭子进炉后,先烤鸭子被刀切了的右背侧,使热气从刀口处进入鸭膛,把鸭肚子里的水煮沸.烤了6至7分钟后,当鸭子右背侧的鸭皮烤成橘黄色时,就翻过来,用火烤鸭子的左背侧3至4分钟,然后烤鸭背4至5分钟,接着就照上面的步骤循环地烤,直到鸭肉全部上色成熟为止.这样烤出来的鸭子,鸭皮鲜黄松脆,肉质鲜嫩.这样,烤鸭就做好了. 烤鸭上桌后,有专业的切割员把鸭肉切成薄薄的肉片,包在鸭肉外面的薄饼也讲劲道.吃完鸭子后剩下的鸭架子可以加上嫩豆腐或黄牙白做成汤,鸭油能用来熬蛋,做成布丁似的菜,吃起来也妙不可言. 吃烤鸭时也挺有讲究.我喜欢把鸭片沾上甜酱和葱白来吃,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呀!难怪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味”、“京师美食,莫过于鸭,而炙者尤佳”的赞语呢!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向着“北京烤鸭”进军吧. The clas *** ates, today I give everybody introduction is Beijing roast duck. Beijing roast duck is one of the famous cuisine is representative of Beijing. Beijing roast duck, it is win universal praise, fame Ding ding. The roast duck, one of Beijing"s most famous home is outside the front door of the Quanjude roast duck restaurant, there should be the duck, about 100 only every day, people eat roast duck are scheduled for the first one or two days, can seat. Beijing roast duck taste good, looks good. Orange duck skin wrapped in crisp outside and tender inside the duck, a drool with envy. Wrapped in white, with sweet sauce to eat is full of fresh, delicious anomaly. Beijing roast duck is very plex: first put the processed duck in the furnace before, into the boiling water, such as roast duck, the duck will be cooked quickly, also can make the duck crispy outside and tender inside. The next step is to bake. The duck into the oven, bake the right dorsal duck was cut, so that the hot air from the mouth into the chamber to duck, duck belly in boiling water. Bake 6 to 7 minutes, when the dorsal duck right skin duck baked into orange, turned on, the left dorsal roast duck for 3 to 4 minutes, and then roast duck back 4 to 5 minutes, the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teps until the duck cycle baked, all color maturity. This baked duck, duck skin fresh pine crisp, fresh meat. In this way, the roast duck is done. Roast duck on the table, there are professional cutting member of the duck meat cut into thin slices, wrapped in duck out pizza also speak effort. The remaining after eating duck duck shelf can be added to the tender bean curd or yellow teeth white soup, duck oil can be used to boil the egg pudding, made like food, eat it too wonderful for words. The roast duck is very important. I like the duck with sweet sauce and scallion white to eat, really " slobber DC three thousand feet ."! No wonder Beijing roast duck has " the best in all the land of delicious ", "the capital of food, than a duck, and sunburn. " praise! Students, after listening to my introduction, you is it right? " Slobber DC three thousand feet "? Then take a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ward the " Beijing duck " to enter.
豆豆staR2023-08-04 10:49:501

用英语写出怎样做北京烤鸭的步骤.1:slices of duck 2:sauce and green onion 3:r

1)Cut off duck"s wing tips and 2nd joints. 2)Combine bean sauce through anise and rub the inside of the duck with the mixture. 3)Sew the neck and tail openings securely. 4)Bring 6 cups water to a boil. 5)Place duck on a rack in your sink and pour 3 cups boiling water over the breast; turn over and pour on the rest of the boiling water so that all parts of the duck have been exposed to boiling water. 6)Pat the duck dry. 7)Combine vinegar and honey with 1 cup water; heat,stirring to blend *** oothly; brush duck all over with the mixture. 8)Slip a loop of string around the duck"s neck and hang in a dry place overnight. 9)Pre-heat oven to 450°F. 10)Put the duck back-side-down on a rack in a roasting pan and roast at 450°F 6-10 minutes until golden brown. 11)Turn with a towel (NOT a fork). 12)Roast 8-10 minutes longer,making sure the duck does not burn. 13)Reduce heat to 350°F and turn the duck onto its back once more,tent with foil and roast 20 minutes. 14)Reduce heat to 300°F; roast 10 minutes. 15)Reduce heat to 250°F; roast until tender (if used,a meat thermometer stuck in thickest part of thigh should register almost 180°F). 16)Now increase heat to 450°F,remove foil and roast 10 minutes. 17)Remove from oven and serve hot.
wpBeta2023-08-04 10:49:501

北京烤鸭香脆可口用英语怎么说

北京烤鸭香脆可口Beijing roast duck is crisp and tasty 重点词汇释义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可口tasty; palatable; good to eat; nice
Ntou1232023-08-04 10:49:502

,北京的特色是北京烤鸭,非常的美味。的英语怎么写?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Beijing is its roast ducks, they are very delicious !
kikcik2023-08-04 10:49:501

用英语解释北京烤鸭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B5%BE%B9%C8%A1%A1%B3%F6%C3%D7&sr=&z=&cl=3&f=8&tn=baidu&wd=%B1%B1%BE%A9%BF%BE%D1%BC%A1%A1%D3%A2%CE%C4%BD%E9%C9%DC&ct=0
Jm-R2023-08-04 10:49:483

北京烤鸭英语怎么说?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介绍北京烤鸭作为主题,先介绍北京烤鸭的历史,接着介绍北京烤鸭的吃法。My favorite food is Beijing roast duck.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is a famous food of Quanjude roast duck restaurant in Beijing.北京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名食。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ddy color, fresh and tender taste, mellow taste, fat but not greasy. It is known as the first delicious food in Beijing and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它以色泽红润,入口鲜嫩,口味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北京第一美味,名声享誉海内外。Beijing roast duck is made of local rare Beijing duck.北京烤鸭是用当地的名贵北京鸭制成的。It is the best meat duck in the world.它是当今世界上最优质的一种肉鸭。Roast the duck, cut the meat into pieces and put it on the plate.烤好的鸭子,将皮肉切成一片一片的装入盘中。When eating, you can dip in some sweet sauce, wrap in Scallion section, involve in pancakes, and then taste.食用时可以蘸点甜酱,裹着葱白段,卷入薄饼,即可入口品尝了。Beijing roast duck with beautiful color, fragrance and taste sounds like a mouth watering duck.色香味美的北京烤鸭,听起来真让人不由自主地垂涎欲滴。Don"t you want one too?难道你不想也来一只吗?
Jm-R2023-08-04 10:49:482

北京烤鸭的做法 英语写 北京烤鸭的做法 英语写

Beijing Duck or Beijing Roast Duck Beijing Roast duck is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dishes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visitors coming to Beijing will never forget to have a try.Eating Peking duck is seen to be one of the two things you are absolutely supposed to do while in Beijing. How roast duck was made? You might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w Peking Roasted Duck is made.The ducks are rais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making the food.Force-fed,they are kept in cages which restrain them from moving about,so as to fatten them up and make the meat comparably tender. Special farms supply plump Beijing ducks weighing an average of 2.5 kilograms each.The two famous Beijing condiment shops,Liubiju and Tianyuan,supply the dark tangy bean sauce spread on the pancakes.The fragrant sesame oil and refined sugar are also specially selected.Finally,only the wood of fruit trees such as date,peach and pear are used in the roasting process to give the meat its unique fragrance. 这段是做法: Select a duck with whole skin.First the ducks are rubbed with spices,salt and sugar,and then kept hung in the air for some time.Cuts open the belly and draw,and then insert a 2 inch long piece of wood to support the chest bone and to stretch the skin.Hook the duck by the neck,spread diluted maltose over it.Hang the duck in an airy place to dry. The stuffed duck is hung in the roaster and kettles of hot water are placed in front to fill out the duck.Proper timing and temperature are important and the duck is turned often enough to roast them completely and evenly.(Try 350°F turn every 15 minutes,total roasting time about 40 minutes).Roast until golden brown with rich grease perspiring outside and have a nice odor.
hi投2023-08-04 10:49:481

北京烤鸭的英语怎么说?

Beijing roast duckBeijing roast duck, Beijing Quanjude roast duck store food, with its ruddy color, entrance crisp, mellow flavor, fat but not greasy features, known as the first Beijing delicious, fame at home and abroad.Beijing roast duck is locally rare Beijing duck made of,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high-quality a duck. Legend, the pure Beijing duck breeding, about originated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cause Liao, gold, Yuan emperors frequently in the northern grasslands of hunting, I got this white duck, aft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tinued, to obtain the fine varieties. Now, Beijing duck has become the world"s rare species, renowned overseas.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名食,它以色泽红润,入口鲜嫩,口味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北京第一美味,名声享誉海内外。北京烤鸭是用当地的名贵北京鸭制成的,它是当今世界上最优质的一种肉鸭。传说,这种纯北京鸭的饲养,约起源于两千年前,是因辽、金、元的帝王经常在北方的草原上狩猎,偶获此纯白鸭,后经人工饲养,一直延续下来,才获此优良品种。现在,北京鸭已成为世界上名贵鸭种,蜚声海外。
肖振2023-08-04 10:49:471

北京烤鸭用英语怎么说

北京烤鸭是BeijingDuck因为鸭子是可数名词,所以通常情况下北京烤鸭可数。例句:IwanttobuythreeBeijingDucks.但表示北京烤鸭这个种类时,不可数,意思是一类事物,当然不可数。例句:BeijingDuckismyfavoritefoot.
瑞瑞爱吃桃2023-08-04 10:49:471

英语作文:怎样做北京烤鸭

1, a complete selection of the Beijing duck, cut from the trachea boost the morale of the Department to flesh separated from the body muster. 2, the Ducks will be cut open to remove the viscera, and then into an approximately 2-inch-long wooden sticks, live support sternum in order to extend to duck skin. Then hook Gouzhu neck, and then duck in a layer of light painted on the skin of maltose, was displayed at the Department of ventilation air-dry. 3, would be a good duck hanging in the air oven, ready at hand for a Reshui Hu with a duck to water. To make roasted duck cooked evenl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flip, if necessary, can be used to stir up roast pole. 4, the all-Kaozhi brown duck, duck out of the paint as if painted a bright general. 5, will be on the table in advance of the lotus leaf cake, sesame seeds and sesame seed
gitcloud2023-08-04 10:49:451

吃北京烤鸭的英语作文

Beijing Duck or Beijing Roast Duck Beijing Roast duck is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dishes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visitors coming to Beijing will never forget to have a try. Eating Peking duck is seen to be one of the two things you are absolutely supposed to do while in Beijing. How roast duck was made? You might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w Peking Roasted Duck is made. The ducks are rais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making the food. Force-fed, they are kept in cages which restrain them from moving about, so as to fatten them up and make the meat comparably tender. Special farms supply plump Beijing ducks weighing an average of 2.5 kilograms each. The two famous Beijing condiment shops, Liubiju and Tianyuan, supply the dark tangy bean sauce spread on the pancakes. The fragrant sesame oil and refined sugar are also specially selected. Finally, only the wood of fruit trees such as date, peach and pear are used in the roasting process to give the meat its unique fragrance. 这段是做法: Select a duck with whole skin. First the ducks are rubbed with spices, salt and sugar, and then kept hung in the air for some time. Cuts open the belly and draw, and then insert a 2 inch long piece of wood to support the chest bone and to stretch the skin. Hook the duck by the neck, spread diluted maltose over it. Hang the duck in an airy place to dry. The stuffed duck is hung in the roaster and kettles of hot water are placed in front to fill out the duck. Proper timing and temperature are important and the duck is turned often enough to roast them completely and evenly. (Try 350°F turn every 15 minutes, total roasting time about 40 minutes). Roast until golden brown with rich grease perspiring outside and have a nice odor.
拌三丝2023-08-04 10:49:451

来到北京,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北京的特产全聚德烤鸭用英语怎么说

Eat Quanjude duck of Beijing special food is nesscary when you come to Beijing.
LuckySXyd2023-08-04 10:49:452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北京烤鸭的英语作文

InourChina,therearemanydeliciousdishes.IntherecordABiteofChina,wecanseetheessenceofChinesediet.Amongsomanydishes,Ilikesweetandsourspareribandbeefmost.SweetandsourspareribisatraditionalandpopularChinesecuisine.Itscookingmethodissimplebutittastewell.Sweetandsourcontainstogether,tastingmuchbetter.Beefispopularingeneralfamilies.Therearevariousmethodstocookthisfoodmaterial.Wecanfryorstewandwecangetdifferentbuttastyfoods.However,tasteofhomearethemostpopularinfamilies.翻译:在我们中国,有许多美味的食物。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烹饪的精华所在。在所有的菜肴里,我最喜欢的是酸甜排骨和牛肉。酸甜排骨是一道大受欢迎的传统菜肴。它的烹饪方法很简单,但味道却很好。酸味和甜味融合在一起,吃起来回味无穷。牛肉在普通家庭中也很受追捧。牛肉这种食材有许多烹制方法,可以炒或炖,味道不同但却同样味美。但是,家的味道才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味道。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4 10:49:451

我非常喜欢吃北京烤鸭用英语怎么说?

I like eating Beijing Duck very much!
FinCloud2023-08-04 10:49:443

他喜欢吃北京烤鸭,英语怎么写?

He likes to eat Beijing Duck.He likes eating Beijing Duck.
余辉2023-08-04 10:49:433

那里有我最喜欢的北京烤鸭 用英语怎么说?

Here is my favorite Beijing Duck
北有云溪2023-08-04 10:49:433

初二英语作文 写一篇关于如何做北京烤鸭的英语作文 80字

First,check you have all the ingredients.You need green onion,sauce.relish,roast duck,and pancake.Put the pancake on the hand.Put the ingredients into a pancake,roll the pancake.You can put sauce on t...
ardim2023-08-04 10:49:422

用英语写怎么吃北京烤鸭,不用写太多!

first,checkyouhavealltheingredients.youneedegreenonionducksauceandpancake.nextcupupthegreenonionroiltheduckandcutslicesofduck.nextpurthe2slicesduckonthepancake.thenputsomegreenoniononthepancake.firallyrollthepancake.我以前写过的,因为书上还有,所以给你抄下来了,保证对的哦,老师校对过的哦
苏萦2023-08-04 10:49:421

查找包子、馒头、豆浆、油条、春卷、馄饨、北京烤鸭、酱油、叫花鸡、辣子鸡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包子-------Steamed bun馒头-------Steamed buns豆浆-------Soybean milk你百度在线翻译就好了啦
阿啵呲嘚2023-08-04 10:49:422

在午饭我们吃了北京烤鸭等等用英语写

At lunch we ate Beijing roast duck and so on
FinCloud2023-08-04 10:49:423

今天上午到故宫参观,中餐吃了北京烤鸭,很美味;用英语怎么说

你男的女的
ardim2023-08-04 10:49:408

北京烤鸭英语怎么写?

Peking duck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04 10:49:392

英语介绍北京烤鸭

1. 烤成的鸭比生鸭重量减轻1/3左右,色呈枣红,油润发亮,皮脆肉嫩,腴美香醇,处焦里嫩,香气扑鼻。一般成品重2公斤左右,用刀片成柳叶片,以108片为合格,趁热上席,当客片下,下刀快如闪电,片片带皮,令人叹为观止。Roasted duck than duck weight about 1/3, color is red, shiny bright, crisp skin and tender meat, delicious taste, place Jiao tender, fragrant. The general yield of about 2 kg weight, leaf blade into, with 108 pieces of qualified, while it is hot on the table, when the guest piece, the knife as quick as lightning, patches of skin, it is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2. "北京烤鸭"吃法多样,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吃,并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上适当的佐料,如葱段、甜机酱、蒜泥等。喜食甜味的,可加白糖吃,还可根据季节的不同,与以黄瓜条和青萝卜条吃,以清口解腻。片过鸭骨架加白菜或冬瓜熬汤,别具有风味。烤后的凉鸭,连骨剁成0.6厘米宽、4.5厘米长的鸭块,再浇全味汁,亦可作凉菜上席。" Beijing duck " eat a variety, the most suitable folders or in the hollow sesame eat in the lotus leaf cake, and according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with appropriate condiments, such as onion, sweet sauce, garlic and other machine. Eating sweet, can add sugar to eat, can also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asons, with cucumber and green radish to eat, to clear the mouth of greasy. Tablets had duck skeleton with cabbage or wax gourd soup, do not have the flavor. Cold duck roasted, bone cut into 0.6 cm wide, 4.5 cm long duck pieces, and then poured the sauce, as well as the dish on the table. 3.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驰名中外的京菜代表之一。 讲到北京烤鸭,那可是脍炙人口,盛名鼎鼎。吃烤鸭,北京最著名的一家便是前门外的全聚德烤鸭店了,在那儿,每天应市的烤鸭约有百把只,人们吃烤鸭都要在前一二天预定,才能入座。 北京烤鸭味儿好,看相也好。橘黄色的鸭皮里包着外脆内嫩的鸭肉,令人垂涎三尺。裹上葱白、沾上甜酱吃更是满口留香,异常鲜美。 北京烤鸭的做法非常复杂:先要把处理后的鸭子在入炉之前,灌进开水,这样烤鸭子时,鸭子才会熟得快,也会使鸭肉外脆内嫩。接下来就是烤了。鸭子进炉后,先烤鸭子被刀切了的右背侧,使热气从刀口处进入鸭膛,把鸭肚子里的水煮沸。烤了6至7分钟后,当鸭子右背侧的鸭皮烤成橘黄色时,就翻过来,用火烤鸭子的左背侧3至4分钟,然后烤鸭背4至5分钟,接着就照上面的步骤循环地烤,直到鸭肉全部上色成熟为止。这样烤出来的鸭子,鸭皮鲜黄松脆,肉质鲜嫩。这样,烤鸭就做好了。 烤鸭上桌后,有专业的切割员把鸭肉切成薄薄的肉片,包在鸭肉外面的薄饼也讲劲道。吃完鸭子后剩下的鸭架子可以加上嫩豆腐或黄牙白做成汤,鸭油能用来熬蛋,做成布丁似的菜,吃起来也妙不可言。 吃烤鸭时也挺有讲究。我喜欢把鸭片沾上甜酱和葱白来吃,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呀!难怪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味”、“京师美食,莫过于鸭,而炙者尤佳”的赞语呢!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向着“北京烤鸭”进军吧。 The classmates, today I give everybody introduction is Beijing roast duck.Beijing roast duck is one of the famous cuisine is representative of Beijing.Beijing roast duck, it is win universal praise, fame Ding ding. The roast duck, one of Beijing"s most famous home is outside the front door of the Quanjude roast duck restaurant, there should be the duck, about 100 only every day, people eat roast duck are scheduled for the first one or two days, can seat. Beijing roast duck taste good, looks good. Orange duck skin wrapped in crisp outside and tender inside the duck, a drool with envy. Wrapped in white, with sweet sauce to eat is full of fresh, delicious anomaly.Beijing roast duck is very complex: first put the processed duck in the furnace before, into the boiling water, such as roast duck, the duck will be cooked quickly, also can make the duck crispy outside and tender inside. The next step is to bake. The duck into the oven, bake the right dorsal duck was cut, so that the hot air from the mouth into the chamber to duck, duck belly in boiling water. Bake 6 to 7 minutes, when the dorsal duck right skin duck baked into orange, turned on, the left dorsal roast duck for 3 to 4 minutes, and then roast duck back 4 to 5 minutes, the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teps until the duck cycle baked, all color maturity. This baked duck, duck skin fresh pine crisp, fresh meat. In this way, the roast duck is done. Roast duck on the table, there are professional cutting member of the duck meat cut into thin slices, wrapped in duck out pizza also speak effort. The remaining after eating duck duck shelf can be added to the tender bean curd or yellow teeth white soup, duck oil can be used to boil the egg pudding, made like food, eat it too wonderful for words.The roast duck is very important. I like the duck with sweet sauce and scallion white to eat, really " slobber DC three thousand feet ."! No wonder Beijing roast duck has " the best in all the land of delicious ", "the capital of food, than a duck, and sunburn. " praise!Students, after listening to my introduction, you is it right? " Slobber DC three thousand feet "? Then take a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ward the " Beijing duck " to enter.
陶小凡2023-08-04 10:49:391

吃北京烤鸭的英语作文比如先准备材料.用英语啊

Beijing Duck or Beijing Roast Duck Beijing Roast duck is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dishes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visitors ing to Beijing will never forget to have a try. Eating Peking duck is seen to be one of the two things you are absolutely supposed to do while in Beijing. How roast duck was made? You might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w Peking Roasted Duck is made. The ducks are rais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making the food. Force-fed, they are kept in cages which restrain them from moving about, so as to fatten them up and make the meat parably tender. Special farms supply plump Beijing ducks weighing an average of 2.5 kilograms each. The two famous Beijing condiment shops, Liubiju and Tianyuan, supply the dark tangy bean sauce spread on the pancakes. The fragrant sesame oil and refined sugar are also specially selected. Finally, only the wood of fruit trees such as date, peach and pear are used in the roasting process to give the meat its unique fragrance. 这段是做法: Select a duck with whole skin. First the ducks are rubbed with spices, salt and sugar, and then kept hung in the air for some time. Cuts open the belly and draw, and then insert a 2 inch long piece of wood to support the chest bone and to stretch the skin. Hook the duck by the neck, spread diluted maltose over it. Hang the duck in an airy place to dry. The stuffed duck is hung in the roaster and kettles of hot water are placed in front to fill out the duck. Proper timing and temperature are important and the duck is turned often enough to roast them pletely and evenly. (Try 350°F turn every 15 minutes, total roasting time about 40 minutes). Roast until golden brown with rich grease perspiring outside and have a nice odor.
铁血嘟嘟2023-08-04 10:49:391

北京烤鸭用英语这么说

beijing roast duck
LuckySXyd2023-08-04 10:49:392

北京烤鸭的英语是啥,呢个字母大写

Peking duck 只是P要大写。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4 10:49:361

北京烤鸭的英语是啥,呢个字母大写

北京烤鸭 [名] Beijing Roast Duck; [例句]我要北京烤鸭和一些蔬菜。I"d like beijing roast duck and some vegetable.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4 10:49:361

“北京烤鸭” 的英语 是 “roasted duck” 还是 “roast duck”

roast duck
黑桃花2023-08-04 10:49:354

北京烤鸭的英文名字是什么

Beijing Roast Duck
水元素sl2023-08-04 10:49:353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http://www.bdschool.cn/

【 #教育# 导语】 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获悉,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已公布,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地址为http://www.bdschool.cn/,具体详情如下: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不代替学校正常课堂教学。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通知:   近日有初高三学生和家长反映语文、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北京数字学校无相应教材课程资源,担心影响复习。   目前市教委正组织依据课程标准录制初高三复习串讲课,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覆盖考试各学科,拟于2月17日起在北京卫视、北京数字学校等平台播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区教委和学校也将整合提供各类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在家做好复习。中高考将依据课程标准命题。   学生如何在线学习?   (一)如何通过电视的歌华有线频道进行BDS课程学习   第一步,打开歌华有线电视,点击选择“进入交互主页”首页。   第二步,在导航栏选择右上角“教育”频道——点击左下角“北京数字学校”   第三步,在“北京数字学校”页面——点击选择相应学段的课程。   (二)如何通过北京数字学校网页进行BDS课程学习   访问北京数字学校网址:http://www.bdschool.cn   (1)按照年级、学科导航学习   第一步,登录“北京数字学校”首页,在导航栏——点击选择“课堂”   第二步,在“北京数字学校课堂”页面——点击选择相应学段、年级、学科的相关课程,即可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如果用教育id登录后,可以参与课程讨论。   (2)直接搜索课程学习   如果想直接搜索相关课程学习,可以在“北京数字学校课堂”最上方的“搜索框”中填写课程名,搜索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   (3)推荐的主题课程学习   北京数字学校在课堂首页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版块,分别推荐一些名家的阅读、科普、实践类主题课程,直接点击主题课程图片就可以打开网页学习。   北京数字学校线上学习平台http://www.bdschool.cn   教师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   北京数字学校为教师还提供班级混合式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创建在线学习班级,为学生推荐数字学校上的课程,也可以上传教师的课程,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辅导。   (一)创建班级   建立固定班级,是高效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的重要保证。建议由班主任统一建班,任课老师和学生均可加入。   创建班级成功后,记下班级ID号并告诉学生,便于学生精准搜索找到并加入你的班级。   (二)推荐课程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可以帮你很方便地将微课或专题推荐给某一个班或某个班的某几位学生。   (三)布置作业   及时的课堂检测和课后的知识巩固,都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北京数字学校平台提供实用好用“布置作业”功能。   (四)在线答疑   学生在线提交的问题发送给教师,学生可以给自己的老师提问,也可以搜索任意老师提问,甚至可以给学生提问。那么收到提问的老师怎样进行在线答疑呢?   (五)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快速提供老师全方位和有价值的数据,供个性化分析和课程指导。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进度,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可以为班级整体分析和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
bikbok2023-08-03 10:53:171

1945年王氏夫妇在北京创办面粉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的面粉厂最有可能的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知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独特政策是和平赎买的政策,因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的面粉厂最有可能的状况是不能继续个人经营,被国家赎买,变成了国营面粉厂,所以答案是D。
墨然殇2023-08-03 10:49:511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于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日10时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隆重举

小题1:C小题2:D 小题1: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于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日10时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隆重举行,美国纽约(74°W)位于西五区,两者之间相差1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庆祝大会现场直播的当地区时是9月30日21时。正确答案选C。小题2:联欢晚会于当晚20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日界线有两条,一是0时经线,一是180°经线,根据计算,全球处于10月1日的理论范围是全球。正确答案选D。
meira2023-08-03 10:48:181

北京公布小客车摇号新政,六成指标优先配置“无车家庭”

12月7日,北京市公布了新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政规定,购车指标配置将向“无车家庭”倾斜,同时确定每人最多可以保留1个指标,接下来就来看看新政都有哪些重要变化。指标配置向“无车家庭”倾斜新政规定,从明年起,将购车指标优先配置给“无车家庭”,具体方式为,普通指标通过家庭积分赋予“无车家庭”远高于个人的中签率,新能源指标占比设置三年过渡期,配置比例分别为2021年60%,2022年70%,2023年及以后80%,这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的“无车家庭”将拥有大部分的新车配额,满足无车家庭对于用车的迫切需求。在分配形式上,“无车家庭”将与个人申请者同池摇号普通指标,但家庭积分赋予“无车家庭”的中签率要远高于个人;而对于新能源指标,“无车家庭”将以积分多少进行排序,个人申请者仍然以时间轮候,不过前者的配置比例在明年就达到60%,而个人申请者的配置比例从明年开始将逐年降至20%。从以上规定来看,如果目前的个人申请者排序较为靠前,那就安心的等待轮候摇号,与家庭为单位的几率相差不大;如果排序已在10万名开外,那还是尽快转为家庭为单位进行申请,毕竟今后将重点照顾“无车家庭”。个人名下只能保留一个指标新规要求,个人在京登记的第二台及以上小客车将有序退出,车辆更新时可以选择其中1辆申请更新指标,其余车辆不予办理更新指标,但允许车主向其名下没有本市登记小客车的配偶、子女、父母转移登记多余的车辆。受让方无需购车指标,但需要关系存续期满一年等条件。调整指标申请和配置时间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申请周期为一个月一次,配置时间为每年6次,在新规中这个周期将变为每年1月1日至3月8日、8月1日至10月8日进行集中申请,配置时间则改为一年三次,5月配置新能源指标,6月和12月配置普通指标。这样的调整对于申请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就需要调整营销策略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的新规取消了更新指标申请时限,在车辆出售、报废后不再要求必须12个月内申请更新指标,这对于不少马大哈车主来说是个好消息。写在最后:新规的推出,是为了实现北京市小客车数量合理、有序增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将这一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更合理有效的分配,照顾需求最迫切的“无车家庭”。想要申请指标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申请方式。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t白2023-08-03 10:47:521

北京消协:六成多受访者称有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有没有反制的办法呢?

我觉得这种情况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只能靠自己的自制力了,小心一些了。
北营2023-08-03 10:47:424

老舍——《北京的春节》里哪些习俗积极健康?哪些习俗迷信落后?

  6 北京的春节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回答者: 357599604 - 试用期 一级 3-24 17:14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7 个人评价  好  85% (6) 不好  14% (1)  相关内容  • 老舍 北京的春节全文 读后感  • 老舍 北京的春节  • 第6课老舍 北京的春节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  • 老舍 北京的春节全文  • 老舍《北京的春节》阅读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北京的春节 老舍 教案  其他回答 共 1 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 ,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可桃可挑2023-08-03 10:44:131

北京的春节中的句子理解

这没什么难理解的呀。
大鱼炖火锅2023-08-03 10:44:123

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

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应该说很丰富,每年都有变化,今年春节春节祝福的最多,特别是为灾区祝福的最多。
FinCloud2023-08-03 10:44:103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谁

舒庆春(老舍)
NerveM 2023-08-03 10:44:103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如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腊月:农历十二月。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熟练。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豆豆staR2023-08-03 10:44:081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我没有看法
u投在线2023-08-03 10:44:0810

北京的春节课文从后面白阅读链接中发现了什么?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对词语的理解。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腊月:农历十二月。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熟练。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二、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时间风俗习惯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四、教学案例第一课时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第二课时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六、学习“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五、相关链接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2.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3.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FinCloud2023-08-03 10:44:061

怎样预习《北京的春节》?

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市南区教育中心 资料: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韦斯特兰2023-08-03 10:44:061

关于《北京的春节》这一课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瑞瑞爱吃桃2023-08-03 10:44:0610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什么风格

充满京味朴实无华
铁血嘟嘟2023-08-03 10:44:054

6 北京的春节

很热闹哦
苏萦2023-08-03 10:44:054

六年级第六课《北京的春节》题材分析

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市南区教育中心 资料: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kikcik2023-08-03 10:44:035

《北京的春节》资料是什么

主要是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凡尘2023-08-03 10:44:036

《手指》《北京的春节》写作提纲

自己想
黑桃花2023-08-03 10:44:024

北京的春节这课的小节。

12月初8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大鱼炖火锅2023-08-03 10:44:024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关于北京的春节的文章,也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哪些句子呢?我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u2026u2026)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u2026u2026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FinCloud2023-08-03 10:44:001

北京的春节中描写灯数量多的词语

1.《北京的春节》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 ) 《北京的春节》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处处张灯结彩 、几百盏)。 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有(各形各色)。作者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 *** ,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拓展资料:一、《北京的春节》原文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 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2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 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 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 *** 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 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人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 *** 到了一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 2.北京的春节中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什么 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 ***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 *** 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 *** ;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 ***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 ***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 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03 10:44:001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按------顺序来写的,可分为5个时间来把握。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

重点写的哪些?
ardim2023-08-03 10:44:0014

求 北京的春节 仿写 400字左右就好 急急急啊!!!好的加分

自己写吧!~~我都是自己写的!
wpBeta2023-08-03 10:43:595

《北京的春节 》老舍的文章,求主要内容

《北京的春节》 的作者是老舍。文中描写了静除夕 腊人患初一、元宵节这几个节日的情景,表现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Ntou1232023-08-03 10:43:58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熬粥,饺子,腊八,蒜,高,醋,年糕,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陶小凡2023-08-03 10:43:551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

  《北京的春节》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一篇介绍了北京过春节风俗的课文,这篇课文有哪些词语需要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的呢?我在此整理了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解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词语习题   1、理解填空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就开始了,在___________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__________真热闹:要做__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人们外出________,女人们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灯结彩,吃元宵。__________春节结束。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热闹( ) 间断( ) 光景( ) 接待( )   特有( ) 姿态( ) 娴熟( ) 技能( )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中的诗句。( )   (2)《北京的春节》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4、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 )   形容聪明的:( )   形容容易的:( )   形容慌乱的:(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   1、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对联。   2、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 )腊月 ( )重阳( ) 正月( )元宵节( ) 中秋( )   3、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 ) 形容高明的:( )形容容易的:( ) 形容慌乱的:( )   4、衔接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悬”的意思有:①挂 ②公开揭示 ③抬 ④无着落;无结果 ⑤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种解释。   (2)、找出一个夸张句画上“————”,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4)、用“________”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句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桃红柳绿江山如画 燕舞莺歌华夏回春   辞旧迎新喜笑颜开百家悦 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万里春   2、腊月的最后一天、阴历12月、阴历9月初九、阴历一月、阴历一月十五、阴历八月十五   3、手舞足蹈、妙手回春、手到擒来、手忙脚乱   4、(1)心、X、①、⑤   (2)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灯多而热闹。   (3)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4)数量多: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种类多: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5)《水浒传》:林冲、宋江、武松
铁血嘟嘟2023-08-03 10:43:54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 #六年级# 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FinCloud2023-08-03 10:43:531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说现在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嘛!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借老舍先生的话来做结:“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节。”
NerveM 2023-08-03 10:43:516

《北京的春节》资料是什么

作者的却是老舍
u投在线2023-08-03 10:43:507

《北京的春节》所有课后题回答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小白2023-08-03 10:43:494

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

北京春节的特点,写出了北京地区过春节时的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使我们又一次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
肖振2023-08-03 10:43:4913

怎样预习课文《北京的春节》?

看多几遍然后找课外阅读书找资料
CarieVinne 2023-08-03 10:43:463

万象更新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北营2023-08-03 10:43:452

北京2012中考物理实验题 不透明的平面镜怎么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亲 太简单了 不透明就是反光的........明白?
可桃可挑2023-08-03 10:40:1710

2012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上人民网查找、下载即可
ardim2023-08-03 10:33:162

2012北京高考英语的答案

http://wenku.baidu.com/view/be84981d6bd97f192279e991.html你自己去对一下吧,这答案好
Chen2023-08-03 10:33:162

2012北京中考英语完形填空详解

路过
tt白2023-08-03 10:33:126

北京肉眼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是可以看见几亿颗的呀
墨然殇2023-08-03 10:30:20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