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问
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词
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
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
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多指巨大的变化,这里比喻的是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苏州马小云2024-04-05 16:47:221
唐代诗人孟郊的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孟郊的千古名句
1、昔日龌齰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孟郊《结爱》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孟郊
7、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孟郊
8、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孟郊《游终南山》
9、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孟郊
10、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怨别》
11、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孟郊《列女操》
12、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孟郊
13、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
14、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15、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孟郊《择友》
16、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孟郊《结爱》
18、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孟郊《寓言》
19、镤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孟郊
20、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qióng去。——孟郊《古别离·欲别牵郎衣》
21、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孟郊
22、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孟郊
23、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孟郊
24、君心匣镜中,一破不复全。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孟郊
25、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孟郊
26、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孟郊
27、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
28、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孟郊
29、至白涅不缁,至交淡不疑。——孟郊
30、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孟郊
31、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雪,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孟郊
32、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孟郊
33、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烈女操》
34、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孟郊
35、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孟郊
36、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孟郊《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37、岁去弦吐箭——孟郊
38、"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孟郊《洛桥晚望》"
39、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孟郊《苦吟寒》
关于古代诗人留下的千古名句 【荐】
关于古代诗人留下的千古名句【篇一】
1.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u2022曹雪芹u2022红楼梦)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u2022张继u2022枫桥夜泊)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u2022张志和u2022渔父)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u2022韩愈u2022调张籍)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u2022柳永u2022雨霖铃)
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u2022李白u2022行路难)
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u2022贾岛u2022剑客)
8.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u2022赵策)
9.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u2022刘勰u2022文心雕龙)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u2022陶渊明u2022归园田居其一)
1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u2022白居易u2022放言)
1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u2022杜牧u2022山行)
1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u2022杜甫u2022偶题)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u2022李白u202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u2022陈寿u2022三国志)
16.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u2022杜甫u2022不见)
1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u2022李商隐u2022霜月)
1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u2022王勃u2022滕王阁序)
19.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u2022吴伟业u2022圆圆曲)
2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u2022杜甫u2022寄本十二白二十)
关于古代诗人留下的千古名句【篇二】
2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u2022王翰u2022凉州词)
22.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u2022陆游u2022文章)
2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u2022张九龄u2022赋得自君之出矣)
2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u2022虞韶)
2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u2022杜甫u2022水槛遣心)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u2022杜甫u2022蜀相)
2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u2022罗贯中u2022三国演义)
2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u2022刘禹锡u2022秋词)
2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u2022李白u2022金陵酒肆留别)
3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u2022李商隐u2022锦瑟)
31.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u2022刘禹锡u2022酬乐天扬州初逢)
3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u2022杜甫u202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u2022刘禹锡u2022望洞庭)
3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u2022刘勰u2022文心雕龙)
3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u2022王安石)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u2022述而)
3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u2022韩愈u2022师说)
3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u2022杜甫u2022绝句)
3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u2022苏轼u2022饮湖上初晴后雨)
4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u2022李商隐u2022无题)
千古名句大全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
3.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
4.不到长城非好汉。《清平乐六盘山》
5.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诗经》)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10.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2.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13.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画旨》)
1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2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2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2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2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2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27.兼听则明,倔信则暗。 (《汉王符》)
28.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辛夷坞》
29.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30.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赋》)
3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
3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
36.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程端礼)
3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39.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4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4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4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运命论》)
4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4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4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4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4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4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4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古语)
5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51.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5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
53.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刘禹锡)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5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5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5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5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
6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6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6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6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6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66.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
67.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68.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6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7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7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72.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7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74.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75.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7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7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
78.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7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80.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8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8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8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朱熹》)
8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85.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8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8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8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8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9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千古名句摘抄
1.离人愁伤分彆。碎碎念深深思。凋谢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
2.纸张有些陈旧,有些含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逾越千年万载的怀念。
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谁眼角诛红的泪痣成全瞭你的繁华一世你雄姿英纔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欣。
5.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6.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亘;
8.直道相思瞭无益,未妨难过是清狂。
9.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0.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11.握住衰老,禁锢瞭时空,一下子到瞭地老天荒
12.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分手,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终身一梦裏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普通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13.这次我分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瞭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瞭。-郑愁予《赋彆》-
14.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辰 ue516这,我已在佛前求瞭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7.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关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他人的好事,不要由于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9.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即分开,避得远远的。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23.人皆能够为尧舜。——《孟子》
2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2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27.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辰把纔干或技艺发挥出来。
2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0.冤枉。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3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3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3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5.担忧,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
36.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3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3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9.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4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4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4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3.三思然後行。——《论语》
4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6.不以一眚(sheng)掩大德。——《左传》
4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48.知耻近乎勇。——《中庸》
4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豆豆staR2024-04-05 16:47:22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指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
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这句诗出自于近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的七言律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的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白话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凡尘2024-04-05 16:47:2211
盖世英雄力拔山破釜沉舟把名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指什
盖世英雄力拔山,破釜沉舟把名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指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要学项羽,打刘邦不死,反被蛇咬。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高歌猛进,应该在这关键时机继续进行斗争。
康康map2024-04-05 16:47:221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何处?
就是:应该将剩下的勇量去追上穷水尽的贼寇,不能像霸王项羽那样追求虚名,见好就收,最后落个草草收场
Jm-R2024-04-05 16:47:224
中国乐器发展史
1、远古时期
以狩猎及歌舞伴奏为主,用的是打击乐器,如磬、陶钟、铜钟、祝、敔、管、篪、笙、、等,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但遵循著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种类少到多、不定型到定型、、等等途径。
2、夏商时期
乐器增多,如婸鼓、铃、编钟、埙、龠、言、、、等,出现的是有定音的击乐器和多管乐器,渐渐地人们也掌握了纯四度、大小三度、大二度及小二度的音程关系。
3、先秦时期
乐器不但增加,如击乐器:鼓、钟、镛、雅、祝、簧、筑、、,吹奏乐器:箫、管、龠、笙、埙、笛、竽、、,弹弦乐器:琴、瑟、筝等,表达的性能更加提高。
4、秦汉隋唐时期
乐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弹奏乐器(如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专以演奏宫廷燕乐为主。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
5、辽、宋、西夏与金时期
承隋唐乐器,广泛地应用弦乐器(如嵇琴、轧筝),另有新乐器的产生,如义手笛、羌笛、箫管等吹奏乐器以及葫芦琴、、等弦乐器,还有流行在西北边区的马尾胡琴。
6、元代时期
在元统治初期的对内外战争,客观上引起国内各民族间,及本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这时期出现了新的乐器,如三弦、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鱼鼓、云璈、、、等。
7、明清时期
乐器有较大发展与集中,特别是胡琴类擦弦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与唢呐芦簧乐器。笙与古琴两类由於复古势力的勃兴,加上其古典价值,在国家音乐方面占了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乐器历史:
乐器是人类早在原始时期已拥有的文明财富之一。围绕乐器的来历,自古以来中外均有许多传说和神话,并长期被据为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说。
如中国许多古书记载:“女娲作箫”、“女娲作笙”、“伏羲作箫”、“伏羲作琴”、“庖犠氏作瑟”、“倕作钟”、“伶伦入昆伦山采竹为笛”、“黄帝命伶伦铸十二钟”、“黄帝杀虁以其皮为鼓”等。
所述均为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事,尚未或刚刚进入铜器时代,不可能有笙簧和铸钟等工艺很复杂的产品。那时的人对绝对音高可能有些概念,但对乐律未见有多少认识,象上述那些复杂的旋律性乐器不可能出现那么早。
那些传说中的人物,是否实有其人,至今史学上仍存疑待探索。所述乐器实有其物,但任何人不可能一下子造出那样完美的乐器。乐器都是逐步演进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是无疑的。据考,中国在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已有一些土鼓、磬、钟铃、骨哨、苇籥、埙等。
可能还有苓、管、篪、笙。至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至前11世纪),除此前的乐器得到发展,如出现定音的编钟、编磬,以及鼗、言(大箫)、笙等,说明已有初浅的音高音程概念。
到周代,见于记载的乐器约近70种(有重名的),出现了对乐器分类的“八音”,有了琴、瑟等拨弦乐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乐器
北有云溪2024-04-05 16:47:2012
请结合学习生活经历,论述现在自己了解的各类音乐形式
音乐形式多啊,美声,芭蕾音乐,歌剧,交响乐,纯音乐,像小提琴,钢琴,大提琴只类的独奏形式。协奏曲,古典音乐里面就有古典乐派的,浪漫主义时期,后现代派的。音乐起源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苏美尔人时代,然后才是古希腊音乐出现。现代的:流行乐,后现代乐派,爵士,探戈,恰恰,美国乡村音乐,苏格兰音乐 像风笛只类的。传统的韩国宫廷乐,还有中国的古乐啊,还有日本雅乐(实际是唐朝乐改过来的)其实我比较喜欢编钟之类的,很有感觉。
康康map2024-04-05 16:47:202
曾侯乙编钟的问题?
曾侯乙墓:一九七八年,在我国湖北省随州发掘出墓主为战国早期一个诸侯国──曾国君主的墓,他名叫乙,下葬年代在公元前四三三年或稍晚。在此,出土了距今二千四百余年前的乐器,计八种一百二十五件, 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这座拥王陵,面积达二百二十平方米,犹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
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的轻音乐团。
“寝宫”和类似“后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绘棺里息卧着十三至二十五岁的少女,可能是表演乐舞的“女乐”,连同乐器,一道殉葬。
北室,还陈放着三件专供盛放石盘的漆木匣。
乐室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 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梁,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钩,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折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铸钟一件。其最大者, 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者,通长20.4厘米,重2.4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钟架、钟构、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错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 甬钟均有一面钲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着钟的主人。甬、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着各种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钲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系。
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 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且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以至七声音阶乐同;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 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划,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这套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T字形小木槌,当由三人各执一对, 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这套造型壮观、铸制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五千多年前,我们尚处在原始社会的祖先,创制了陶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晚期遗址、陕西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均 出有实物。将近四千年前,河南二里头文化已出现了铜铃。到了商代,青铜钟已经出现,并三、五件编组成为奴隶主阶级享乐的工具。西周时期,编钟不仅是统治者作礼奏乐之器,还是权贵、名份、等级的象征。钟的编制扩大,由三件增至八件,形制除有甬钟外,新出现了铸钟。钟体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已被正式调定为相距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每套钟为羽、宫、角、徵四声音阶序列。春秋战国时期,是编钟最为活跃的时代。单组钟的编制逐渐增多至十几件不等;一种较轻便型的钮钟于此时兴起,并较广泛地应用;甬、铸、钮钟被混合配套音阶结构不断扩充;汉时铸钟的合金配方,形体比例及其音响效应等经验被较为系统的总结,并见诸记载。编钟的活动范围亦有扩大,至今,陕西、山西、 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甘肃、辽宁、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出土有实物。与这些多达百余批的出土编钟相较,属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既继承了传统,又大有发展,在铸造、工艺、音响上都有突出的特点,不愧为编钟极盛时期的产物。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的一套编盘,是古编盘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盘架,高1.09米,宽2.15米,呈单面变层结构。一对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着两根铜杆,杆底等距焊铸铜环,以挂盘钩。三十二块石磬次序悬挂,与之相映成趣。据研究,全架编盘原有四十一块,每盘发一音,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个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盘块上亦有与钟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其精美的盘架、众多的盘块、明确的编悬状态、完备的配件(同出有装盘之匣和盘槌)为迄今仅见。
从曾侯乙编钟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不难得知人类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所已有的音乐水平。
陶小凡2024-04-05 16:47:202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进行分类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进行分类介绍如下:
1、宫廷音乐:
一般认为,到1912年清王朝结束以后,宫廷音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田青认为其实在清朝中后期宫廷音乐就已经成为了摆设,从故宫珍宝馆里所藏的金编钟就可以看出 。
作为礼器象征的金编钟,根本无法敲出乐音来 。此外,从广义上讲,宫廷音乐也包括孔庙的祭孔音乐这类的礼乐,而这部分音乐现今仍有延续 。
2、宗教音乐
我国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不同的宗教音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存在很多交叉、相似的部分 。
在近代,随着佛教、道教的衰落,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也逐渐衰落 。北京智化寺所存宗教音乐,包括乐谱、乐器、乐僧,可以作为我国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目前,智化寺的音乐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3、文人音乐
真正的文人音乐其实只有古琴音乐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进行音乐活动的主要乐器,甚至有“左琴右书”的说法 。
近代,随着这一阶层的消失,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文人音乐也几近消失殆尽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次普查,当时全国6亿人口中会弹古琴的人竟不足百名 。因此,文人音乐相比其他传统音乐来说衰落得最为严重 。
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2003年古琴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古琴音乐在新世纪又迎来了一片新天地 。
4、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可以分为民歌和民族乐器两大类,现代舞台上很多所谓的民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真正的民歌是来自底层的,一般没有具体的创作者,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最真实地表达了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
mlhxueli 2024-04-05 16:47:201
武汉音乐学院是985吗
武汉音乐学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武汉音乐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之一,也是中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也是中国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音乐部分组建而成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建校起点。其前身包括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1930)、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7)、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和香港中华音乐院(1947)等,她们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1958年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改建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校国家级音乐表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2个音乐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学校7个本科专业中,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4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2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是湖北省高校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东方合唱团、东方舞蹈团等一系列学科专业建设和艺术实践平台。学报《黄钟》为全国9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阿啵呲嘚2024-04-05 16:47:201
常见乐器有哪些
主流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吉他、爵士鼓、电子琴。风琴,大提琴,中提琴,口琴,凤凰琴。
钢琴: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 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围从A0(27.5Hz)至 C8(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需定时的护理,来保证它的音色不变。
小提琴:
小提琴(意大利文:Il violino)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吉他:
吉他(意大利语:Chitarra),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
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扩展资料:
乐器,英文: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
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器
水元素sl2024-04-05 16:47:2013
兼爱非攻什么意思。
兼爱非攻的意思如下;
1.“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2.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
3.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4-04-05 16:47:202
不可沽名学霸王全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近现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直捣黄龙。
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
扩展资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拌三丝2024-04-05 16:47:20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三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好吧,是我没看清楚。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狮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瑞瑞爱吃桃2024-04-05 16:47:207
()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
(曾侯乙墓编钟)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
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甬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的总音域达到5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还刻有许多错金铭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音乐文化。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这说明了三分损益律较早就运用在了我国古代的音乐实践中。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4-04-05 16:47:191
有谁能提供一下先秦时期的音乐的特点?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凡尘2024-04-05 16:47:191
初二物理 声现象
墨然殇2024-04-05 16:47:193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都分别指什么乐器呀?
中国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
“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
“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
“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 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易.离》中记载:“不鼓缶而歌”,《诗经.陈风》中亦有“坎其击缶”。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瓯是盆盂—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战国时期有名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瓯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击瓯在晋代已很流行。隋朝的音乐奇人万宝常在一次与人吃饭时就曾随手击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还有所发展。}
“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
“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
“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古代两端封闭的笛子)
“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
“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u投在线2024-04-05 16:47:195
清朝宫廷音乐有哪些?
清代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两类。祭礼乐、朝会乐及卤簿乐等属典制性音乐,主要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尊严;宴乐乐及行幸乐、吹打等属娱乐性音乐,主要供皇帝、后妃们娱乐。
祭祀乐
祭祀乐是皇帝在祭祖天地、神灵、祖先时所用的音乐,音乐庄严肃穆。清朝祭祖沿明制分为大祀(祭立、方泽、太庙、社稷)、中祀(朝日、夕月、先农)和群祖 (祭火神、城惶、先医)三种。大祀、中祀所用乐队为中和韶乐乐队(大祀与中祀乐队使用乐器的种类相同,只是每种乐器的数量、规格有所不同),群祀使用庆神 欢乐队(8人规模的小型乐队)。
雍正年问孟春,清世宗胤 为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亲率王公大臣到京师外城的先农坛祭祀。祭祀场面非常隆重,人物除文武百宫以外,还有中和韶乐一组,乐队人员分持麾、建鼓、编钟、琴、瑟、戏竹、编磬等于两侧站立。音乐缓慢节制。庄严肃穆中彰显着对神的敬畏以及祭祀的虔诚。
朝会乐
朝会音乐也称殿陛音乐,是大朝会中使用的典礼性音乐。大朝会指元旦、冬至、万寿(皇帝寿辰)三大节庆贺,以及登基、颁诏、皇帝大婚及每月初五、十五、二十 五日的常朝等在太和殿举行的典礼活动。其使用的乐队包括中和韶乐乐队(与祭祀乐使用乐队相同,只是乐器件数减少),丹陛大乐乐队(为朝会中群臣行礼时专用 的乐队)。
宴乐
宴乐主要是在太和殿等外朝范围内举行盛大宴会时演奏的音乐,有清乐队舞乐、蒙古乐、瓦尔喀部乐、回部乐、蔷子乐、廊尔喀乐、朝鲜乐、安南乐、缅甸乐等。各种乐部演奏时使用的乐器不尽相同、风格各异。
卤薄乐
卤簿乐在乾隆《律吕正义后编》中称为导迎乐和行幸乐,在嘉庆年间制定的《清会典事例》中统称为卤簿乐。卤簿乐是炫耀皇帝威严的典制音乐,但也包含着娱乐性 质。由前部大乐、铙歌大乐、铙歌鼓吹、铙歌清乐、导迎乐、凯施乐等乐部组成。声势浩大的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为我们无限 浪漫的遐想提供素材,也为我们留下了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以睹这盛世场面。人类地板流精华2024-04-05 16:47:194
为什么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中西关系的历史
为什么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中西关系的历史原因如下
近代音乐史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
!、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早起传播的主要内容
1) 进贡乐器:管风琴 古钢琴等(带来了西方乐器)
2) 记谱法和乐理知识:徐日升撰写的第一步汉文西洋乐理著作《律吕纂要》《律吕正义续篇》
3) 乐谱与音乐作品:西方的圣咏赞美诗等基督教歌曲
编印各种中英文圣诗集
教会学校里得音乐课
新式军乐队的成立
一、 19世纪80年代上海公共管乐队,现在是上海交响乐团
二、 赫德乐队
三、 中国自办的新式军乐队:1898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建立新式军乐队
四、 军乐队的影响:军队—学校—社会生活
新式学校音乐教育
一、 教会学校
二、 史料记载最早在1842年香港即已有开设音乐课的教会学校
三、 登州文会馆
四、 民国成立后的新式学校
学堂乐歌
一、 学堂乐歌的兴起和编创
1、 学堂乐歌: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和所教唱的歌曲
2、 学堂乐歌的肇始:‘
1) 教会学校中的乐歌编创----“文会馆唱歌选抄”中的10首乐歌
2) 1898年康有为上书《请开学校折》
3) 留日学生归国后的自发实践
4) 1904年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5) 1907年作为中小学“随意科”
6) 1912年以后列为必修课
3.乐歌的主要内容
7) 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侮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8) 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
9)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10) 向青少年进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11) 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的题材
12) 开设学堂乐歌的根本目的:启发民智、塑造新民、祛除民族劣根性、救亡图存
4.创作形式与曲调来源
13) 创作形式:选曲填词
14) 曲调来源:早起大多为日本的学校歌曲和军歌
后期多为欧美的流行歌曲和宗教音乐
另有少数中国的民间曲调
极少数自创曲
5.西方音乐在中国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
15) 猎奇
16) 认同 3)接受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一) 沈心工
主要贡献:
1)编创乐歌:《重编学校唱歌集》、《心工唱歌集》、《国民唱歌集》
2)摆脱旧文学,旧诗词风
Chen2024-04-05 16:47:195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各族民乐
狭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指的是汉族音乐,简称“民乐”。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却有着更多的样式和内容,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壮族音乐等。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近年来,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现在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水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铜鼓、大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多在节庆与丧葬时使用。这些乐器中历史最久,最响最广,最具民族特色的要数铜鼓。?
水族地区过去曾称为铜鼓王国。每个村寨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家藏有铜鼓。廷牌乡附近几个20来户的村寨,每个寨藏有6面到8面铜鼓,九阡地区的水各大寨30来户人家就有13面铜鼓。据估计,仅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前曾保存铜鼓300多面。由此可见铜鼓在水族民间流传之广、数量之多。? 水族地区的铜鼓,面宽1.5尺到2尺之间,大多是未经入土的传世品,鼓面和鼓身多为云雷纹和几何图案,型制多属麻江型和石寨山型。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唱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又分男女声调,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间曲调提炼出来的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黑等。
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黑等。 独弦琴,又称匏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它结构简单,但音色优美,音调丰富,曲音清雅,多有变化,演奏之时,如惊涛拍岸,如百鸟朝阳,如高山流水,深受京族群众的喜受。独弦琴用大半个竹筒(或用几块木片拼成长方形的木匣)做成琴身,长约二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圆木柱子与琴身成直角,另一端安上一个把手,上系一条弦线,连接到小圆柱上,用一块小竹片拨弄弦线,便可弹出娓娓动听的乐音。每当明月当空,琴师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飞向长空,众人在晚风中聆听动人的乐曲,别有一番情趣。弹奏独弦琴时,须不时调整摇杆,当把琴弦扩张时,可拨出较高的乐音;使琴弦放松时,乐音变得较为低沉。由于用左手推拉摇杆而使琴弦松弛或扩张,弹奏时需要稍作停顿,因而形成了一短一长的发音规律。通常是音长较强,音短较弱,全过程由强变弱,由弱变强,不断变化。
独弦琴演奏的传统乐曲有《高山流水》、《骑马》、《赌博》等,其中尤以《高山流水》流行最广。
达斡尔族音乐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钟形式。
曲艺音乐
我国民族众多,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因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声韵、民风民俗的不同而呈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藏族的格萨尔仲、喇嘛嘛呢、折嘎,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好来宝,维吾满族的达斯坦、库夏克、莱派尔,哈萨克族的克萨、阿依特斯,朝鲜族的盘索裹,壮族的末伦、唱师、卜牙,赫哲族的依玛堪,侗族的君琵琶,苗族的嘎百福、果哈,傣族的甘哈甘派,彝族的甲苏等等。在众多的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有的是受汉族或其它民族曲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曲种。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tt白2024-04-05 16:47:191
在湖北出土的编钟总共有多重
2500多公斤。
在湖北省随州市城西北约一公里,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总重量为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
ardim2024-04-05 16:47:191
等~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的介绍
春秋时期——宫廷音乐家
据载,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素来以硕大的规模和和宏伟的气魄著称于世。春秋时期,王室独占音乐文化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各国乐师适应各诸侯国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开拓出一个较之前代更大发展、范围更加广阔的音乐天地。
春秋时期的宫廷音乐家一般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他们的名字前面都冠以“师”的称呼,如师旷、师涓等为的是表明他们在当时较高的社会地位。其二,乐师们往往是双目失明的瞎子。因为盲人有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
1。师旷 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公元前572--532年)师旷善于用琴声描绘飞鹤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能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雨声和雷电声等震撼人心的种种音响。他演奏的琴曲名为“清商”、清zhi"清角”他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师旷的听觉比晋国铸锺乐工要灵敏的多,他是一位重于艺术、敢于直谏的音乐家,他还弹的一手好琴,具有相当精湛的技艺。
典故:《史记·十过》中记载着 “师旷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喜,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和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则败。”平公不信,遂要闻之。师旷不得已奏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致而雨随之,飞廊檐,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2.师涓 卫国乐师师涓(公元前534-492年)也以善弹琴而著称,并善于搜集和弹奏民间乐曲。《史记·乐书》中记载了师涓随卫灵公出访晋国的事迹:“卫灵公将之晋,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招师涓命其为我听之而写之。师涓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异日后,师涓见晋平公,灵公便要闻新声,平公既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一曲未终,师旷便按住琴不让再弹,说这是亡国之音,听不得。平公问何道理,师旷说此乃商纣王时乐师延所做的“靡靡之乐”。这故事说明卫国的商民族聚居之地其民间音乐的丰富和师涓的音乐悟性及对民间弹奏乐曲的广泛搜集。
3·师文 郑国一位杰出的大师曾从师与师襄,师襄夸奖他说师旷的《清角》,邹衍的吹律都不及师文。《吕氏春秋·审分览》载,师文二十五弦琴时,整天弹的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语: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说明师文有极其丰富的音乐内心世界。他是郑国宫廷音乐乐师的优秀代表人物。师文学习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据说他学琴三年不成,老师误认为他笨拙,让他回家。师文去讲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他说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这便亦是成语“得心应手”的由来,他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演奏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思想领域的大开放,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呈现出绚烂多姿的景象,音乐理论空前活跃。音乐美学方面,儒家孔丘、荀卿、公孙尼重功利、重情理;道家老聘、庄周重艺术、重精神。他们的见解,对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当代对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墨、道、儒三家的论争方面,而美学思想又是这一论争的焦点。
墨家主张“非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认为音乐既浪费钱财,又不能解除人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之“三患”,只能误国误民,因此应予以取缔。墨翟认为音乐——“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能引起人的美感,使人快乐。但它的存在,上有害于国家的治理,下不中万民之利。他认为“农夫”、“妇人”听了音乐,一定会妨碍农事和纺织;“士”听了音乐,一定会影响精力和才智;“王公大人”听了音乐,一定不能“蚤(早)朝晏退,听狱治政”,其结果必然“国家乱而社稷危”。在墨翟看来,音乐愈进步、愈发展,国家的治理就愈难,“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他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也”,就是说,音乐对治国平天下毫无用处。墨翟的见解,从其同情下层民众、反对“王公大人”过分的音乐享受来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毕竟纯属空想,完全行不通。他单纯强调政治和生产,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反对音乐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切实际。因此,在社会上并未产生很大影响,在秦统一六国以后,这个学派就销声匿迹了。
道家提倡“大音稀声”
道家和墨家一样,都反对音乐、否定音乐,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提倡自然,否定一切人为音乐。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老子》一书中得到了阐释。《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涉及音乐的论述只有四处,分别是“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其中“大音希声”一语,可以看作是《老子》整个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直接影响了其后庄子等人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加以分析总结,可发现《老子》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道的音乐,即无为的自然的音乐;另一类是世俗的音乐,即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它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则是动听的,因此它会令“过客止”,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对于圣人来说,治理人民时,要“为腹不为目”,所以,要取消耳目的享受,要废除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大治,而达到《老子》所希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道家的种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对音乐和美均持否定态度,实际恰恰相反,它比任何学派更重视音乐——作为艺术存在的音乐;更重视美——高于形式美的内在的、精神的美。换句话说,它强调的正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规律,即审美规律。而这一点恰好是其他学派所没有注意到的。
儒家以“善”、“和”为美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一。之后,孔子的弟子公孙尼继承、发展了儒家音乐理论,他的见解被保存在经过汉代学者整理的音乐论著《乐记》里。公孙尼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乐”是人的心受了外界事物的影响,激动起来,便产生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然后用按一定规律组织成的声音和舞蹈动作去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的。其次,作者还明确论述了音乐和生活、政治的关系,认为音乐必然表现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就是说音乐与政治是相通的。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一定充满安乐,政治也修明、和美;祸乱频仍时代的音乐一定充满怨恨,政治也倒行逆施;国家将亡时代的音乐一定充满悲哀,民生也困苦不堪。
公孙尼认为,音乐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所谓“德成而上”,就是说有了合乎“礼”(封建的统治秩序与道德规范)的思想感情——“德”,才是上等作品。艺术标准在这种意义下是次要的,所谓“艺成而下”。但是,作者并不认为“艺”是无关紧要的,它指出音乐是“德”开出来的花朵,它要引人喜爱,总不能没有艳容与芬芳。所以音乐必须要有艺术性;必须“治其饰”,就是说要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要使曲调(“声”)、歌词(“文”)及各种美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曲直、繁瘠、廉肉、节奏”)都符合内容的要求,能感动人们的向“善”之心。在《乐记》看来,凡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应该提倡的“德音”、“和乐”,否则,就是应该反对的“溺音”、“淫乐”。由此可见,儒家强调的正是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是情与理的统一,是音乐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而这一点也是其他学派所没有论及的。不过,“儒家一开始就把音乐看作“修心养性”的工具,没有独立艺术的观念,一切都要道德化,这样的音乐可以使听者变成圣人,也可以使听者变成禽兽,在儒家看来,对音乐的发展要加以控制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这场论争,儒家学派对音乐的见解最为积极。它否定了商周以来把音乐从属于“神”的传统观念和种种否定音乐存在的见解,肯定了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音乐的现实主义传统。但过分强调音乐的实用功利,往往会束缚艺术和审美的发展,使音乐失去美感和动人心魄的力量。这方面,道家“有无相生”的思想则成为它的对立和补充。它以超脱一切的力量(想象、情感、美,还有较晚出现的传神、意境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延伸与发展),给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总之,春秋战国儒、道两家已经初步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体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
墨然殇2024-04-05 16:47:193
古人如何利用音乐缓解疾病的?
音乐可以让我们身心放松,身心放松则利于我们的健康,可见音乐也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我们经常听到音乐胎教,这就是音乐的神奇功效之一,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五音保健的常识。
用音乐治病,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国了。
《黄帝内经》中记载:
“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
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
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这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五音配五脏,五脏配五行,五行配五志。
而“五音疗法”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宫(脾)调乐曲,悠扬和谐,助脾健运,旺盛食欲。
商(肺)调乐曲特点:风格高亢悲壮、铿锵肃劲,善治躁怒,使人安宁。
角(肝)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
徵(心)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
羽((肾)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
音乐对于人体的具体帮助!
具备万物之灵的人,必然喜欢万物之情的音乐,人和物都与音乐息息相通,音乐可以调和人的性情。
在诸多乐器中,鼓如同天,埙如同地,磬如同水,这里按五行分为:
木(角调式)音、火(徵调式)音、土(宫调式)音、金(商调式)音、水(羽调式)音。
木音(角调式音乐)是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的音乐舒展、悠扬、深远,使人飘逸欲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绵绵不断,好似枯木逢春,春意盎然。
多听木音,可以转移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火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音乐,入心经,小肠经,主理心脏和小肠的健康。
古琴、古筝弹奏出远古的回音,有轰然绵延的背景音乐,突出古琴的清朗悠扬舒缓的旋律,逐步加快节奏,清脆悦耳的打击乐的叮咚声出现,展现出长河落日的远景。
土音是宫调式音乐
是埙、笙、竽、葫芦笙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入胃经、脾经,主理脾胃的健康。
金音(商调式音乐)是金石类材料制造的乐器:如编钟、磬、锣鼓、铃钹、长号、三角铁等演奏的商调式音乐,浑厚、清脆的金石之声。
声声连绵不断地回荡在天地间,气势磅礴、高昂,起伏委婉,震荡心肺,帮助人们扩充肺腑,加大肺活量,吸纳大量氧气,入肺经,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
水音(羽调式音乐)是鼓、水声等音乐,入肾经与膀胱经,主理肾脏与膀胱的健康。
其旋律模拟地下泉水,溶洞水,山涧小溪、江河、湖泊、海洋的之水声音,风雨雷电交加水,天雷为火,天雨为水,水火相激、济,交响轰鸣,震荡寰宇,天地能量迸发。
最后,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Ntou1232024-04-05 16:47:191
为什么编钟要由很多钟组成
编钟最早出现的时候,只由三个钟组成。后来发展到八个、十三个、十六个,不同时代制造的编钟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每个钟大小不同,有的是所有钟大小一样。
随着历史的发展,编钟从三枚一套演变到九枚、十二枚甚至更多。不同的编钟可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三件一组的编钟可发出一个完整的五音音阶,馆藏九枚一组的青铜编钟为合瓦形编钟,它可以发出的双音,音高取决编钟钟体的大小。这套编钟可构成完整的七声音阶.具备了旋宫转调的能力。当敲击正鼓音、侧鼓音时钟体通过有规律的振动发出优美的乐音。正鼓音、侧鼓音发出的乐音相差三度。
较多的钟可以使音阶更完整,丰富音乐。
kikcik2024-04-05 16:47:174
中国传统音乐是怎样发展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民乐的发展
先秦:编钟改写先秦的音乐历史
李教授认为,在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是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它的出土改变了一段时间内在民族音乐领域内所认为的先秦音乐只有五声音阶的观点,彻底改写了整个先秦的音乐历史。
据了解,曾侯乙墓被发掘以后,其中有陪葬的64枚编钟。从编钟以及钟上的铭文反映出的内容看,中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能制造出七声12律齐全,还可以旋宫转调的编钟,因此这些编钟被视为考古界和民族音乐一个历史性的符号。编钟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既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又是乞求平安的祭祀用品。
唐朝: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乐器的制造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唐朝音乐的特点是以弹拨音乐为主,李教授认为,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经济水平相比于秦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在民族音乐领域内,先秦那种在室外演奏的、相对粗糙的编钟渐渐衰落,而具有浪漫和华丽色彩的弹拨音乐、歌舞乐队迅速发展起来。另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至中原,极大丰富中国民族乐器的品种。
进入宋朝后,弹拨音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管弦乐得到了了发展,这也是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这种趋势和宋朝的战争不断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音乐其实是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李教授得出了如上结论。
元朝:文人推动下繁盛的元曲时代
元朝没有科举制度,于是大批的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元曲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盛。在这个问题上,李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元曲同外国歌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元曲重要形成了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经形成的曲牌名。而外国的歌剧就没有这样的“格式”可以套,所有的创作结构都是全新的。
到清朝以后,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乐器繁盛的时代,以明末清初出现的二胡就是这个时代民族乐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汉人的音乐一直都是以“单字”居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萧、笛、琴、钟等。通常在乐器中出现的两个字的乐器多是外国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之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唢呐、二胡等。
近代:民族音乐发展艰难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大部分观众所耳熟能详,但是李教授认为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步履蹒跚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人物就是阿炳和刘天华。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刘半农的弟弟,他是与瞎子阿炳同时代的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经典代表作有《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李教授特别强调这位民族音乐的宗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第一人。从他开始,中国民族音乐进入了学堂化的发展时期,这使中国民族音乐发生了质的变化。
建国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中国建设战天斗地的气氛使社会各阶层群情激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千层浪》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2005年春节,天津歌舞剧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鸡年中国民族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 音 乐会不但通过卫星直播传送到国内,而且由美国休斯敦音像公司无偿提供音乐会的录音, 将制作成CD在全世界发行。
自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乐第一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八年来,在“金色大厅”举办的“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著名品牌。
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一曲《茉莉花》和二胡表演,以及现代民乐组合如《女子十二乐坊》在东南亚的如潮好评,到中国各地民族乐团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日益活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力量的积累正逐渐地转化为民族自信,也带来民族音乐的回归——中国民乐正在交流与创新中走向复兴。
Chen2024-04-05 16:47:171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在什么城市,排名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排名
1.中央音乐学院.
2.上海音乐学院.
3.中国音乐学院.
4.武汉音乐学院.
5.四川音乐学院.
6.星海音乐学院.
7.天津音乐学院.
8.沈阳音乐学院.
9.西安音乐学院.
至于网上说的各种排名方式,争议很多,以上排名应该是比较新的,我们从各方面去理性分析,就能得到结论。
大家都知道,作曲系都是音乐学院的骨干系。
第一名 中央音乐学院。
地址在北京
中央院西洋乐尤其是指挥,作曲,钢琴非常强大,又是在北京,财政上也是大力支持,地缘优势,艺术类学院唯一的211.第一名无可争议。
第二名 上海音乐学院
地址在北京
上海音乐学院有强大的上海财政做支持,其实一点不逊色于中央院,无论从作曲,声乐,钢琴、学生质量等任何方面都很有优势,加上上海的开放政策,上海院对外交流发展的异常的好,并且有周小燕,廖昌永,沈洋等这样的国际大师,而且每个系都有类似的大家,教师全部都是从美国音乐学院回来的硕士,博士,师资强大,民乐系、钢琴系也吸纳了中央音乐学院的部分精英。所以才有人说上音已超越央音排名第一,但是毕竟央音是211,又是打着同央音乐学院的旗号,必然是我国最高的音乐学府。所以上音只能第二。
第三名 中国音乐学院
地址在北京
中国音乐学院民乐非常牛,西洋乐开办虽然不是很早,但是其吸引人才的实力非同一般,尤其歌剧系吸纳了像中央院的金铁霖,迪里拜尔,梁宁,宋一等大师,也吸纳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声歌系主任温可铮等这类的名家以及丁毅,孙秀纬等国际歌唱家,加上中国院自身打造的吴碧霞,张英席等国际大师,无疑形成了中国最强大的声乐教育明星团体。而且也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斯坦威钢琴学院资格的音乐学院、并且也拥有像中央音乐学院一样的地理优势和中央,北京两方面的财政支持优势,不过跟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还是有些差距。
第四名 武汉音乐学院
地址在武汉
武汉音乐学院作为华中地区音乐类最高学府,各系都比较均稳,近两年动作比较大,跟国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附中学生在各种国际大赛上的获奖,民乐系中的二胡全国第一,还有编钟等,武音有个编钟音乐厅,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参观下。骨干系依然是作曲,实力雄厚,排名稳定。
第五名 星海音乐学院。
地址在广州
星海音乐学院由于洗星海等名人,有财政大力支持,实力上升非常快,以及华南地缘优势,有超越武汉音乐学院的势头。
第六名 四川音乐学院
地址在四川成都
近些年来一直发展的还不错,不断打造新生代的教师队伍,其教师平均年龄在音乐学院中师最年轻的,声乐系近几年取得了不少成果,分校也建立,实力在上升。
第七名 天津音乐学院
地处天津,天津音乐学院也是比较成熟的音乐学院,天津院有天津的强大财政支持,也是财力雄厚,并不断吸引人才。其实力一点不比四川音乐学院差,所以天津院的排名一般就在5-6名间浮动。但这几年川音上升快,所以只好屈就下一名。
第八名 沈阳音乐学院
地处沈阳
沈阳音乐学院这几年下降的幅度较大,因为地缘的关系,跟俄罗斯的音乐学院都有交流,但是人才流失严重,而且为了赚钱,新建成的南院,完全是金钱校区。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质量。出的人才寥寥无几。
第九名 西安音乐学院
地处西安
从西安音乐学院其财政支持,地理位置,对好学生的吸引力,西安市本身的文化市场来说都很难与前8所音乐学院相比。
举个发生在身边例子,以前一个学钢琴的学生考上海音乐学院,考了两年没考上,然后就去考西安音乐学院,一下子就考上了。后来有了信心,想考武音乐学院碰碰运气,结果也是没考上。
这很好的证明了一个问题。
北营2024-04-05 16:47:1710
我国还有那些编钟
很偏的问题!
我国编钟一共有12套,被盗6套。
包括湖北随州曾侯乙一套,
荆州观音垱出土一套,
曾侯乙编钟现存湖北省省博物馆,
荆州出土这套现存与荆州博物馆!
一般是14或16个组成部不可能是单数,
最重要的是那个带铭文的编钟,
失去带字的一个那套编钟就没有研究的意义。
那是墓主人身份的证明,
一般带编钟入土的人身份都不会低的。
最差可能都是某个王,侯,将,相。
生前最喜爱的宫廷乐师。
批准他死后可以带一套编钟入土。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4-04-05 16:47:172
编钟出土于哪里
编钟最早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都曾先后出土了许多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是用青铜铸成的,它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编钟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乐器。而且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其编钟的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Chen2024-04-05 16:47:171
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乐器(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豆豆staR2024-04-05 16:47:178
语文S版《编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ardim2024-04-05 16:47:161
除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还出土了哪些宝物?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发掘了擂鼓墩曾侯乙墓,引起了轰动。该墓墓主是战国时期江汉地区曾国的君侯,名乙。墓中出土的文物世所罕见,其中最出名的是青铜编钟,共有65件。令人惊奇的是,编钟至今仍能发音,而且同一件钟可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互不干扰,音声纯正,音色优美,能演奏中外多种乐曲,真可谓世界奇迹。
一、规模之最:
我国迄今出土的编钟,超逾百批,数已千件,主要分布在中原及江南地区,其中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规模最庞大,重量最重,保存最完好,全套编钟共计65件,分三层三组悬挂,长7.45米、宽3.45米、高2.78米、总重5000多公斤。随州不仅出土了65件曾侯乙编钟,还出土有曾侯乙二号编钟36件,新火车站广场编钟件等等,可以说随州是世界上出土编钟数量最多的地区。
二、工艺之最:
曾侯乙编钟熔先秦工艺美术之大成于一炉,其蟠龙舞凤的钟体纹饰,栩栩如生的青铜武士,闪闪发光的错金铭文,黑地红饰的横梁彩绘,镂空花鸟的横梁铜套,大钟甬、衡上的铸镶红铜纹饰,铜人座上的错嵌宝石,汇集了塑、雕、刻、镂、髹(漆)、画、嵌、错等多种技法于一体。构思奇巧,气势磅礴,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之绝品。
三、音乐之最:
全套编钟音色优美,有深沉浑厚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清脆透明的高音。音域自C2至D7,中心音域十二半音齐备,与现代以C大调为标准的标音体系吻合,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五声至七声音阶的各种乐曲。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可分别击发而互不干扰,也可同时击发成悦耳的和声。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将我国音乐史提前了四百多年。
四、铭文之最:
全套编钟铭文共计3755字铭文,在也知出土青铜文物中铭文数量最多,铭文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铭文多数错金。甬钟钲部均有“曾侯乙作持”5字,标明钟的主人为曾侯乙。乐律理论阐释了某音在曾国及楚、晋、齐、申、周等国或地区的律名及其间对应关系。其中有一件鎛钟铭文记载了楚慧王在政56年(公元前433年)时亲自向曾侯乙赠送了一件鎛钟,标明了曾楚两国的友谊关系。
1.编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随州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王”。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并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达五个多少8度(C2——D7),12个半音齐全、且有变化音,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个乐曲。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泊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因而,编钟的出土,使用权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世界音乐史不得不重新改写。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2.编钟是古代铸造史上的顶峰
随州编钟及其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不仅为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古代科技史、音乐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还对研究古代青铜铸造史提供了大量实物。墓中出土的4640余件青铜礼器、乐器、加上青铜质地兵器、车马器在内,重达10吨之巨,消耗的铜、金、锡、铅等金属约12吨。这些青铜器物造型之复杂,纹饰装璜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见的。通过现代科学鉴定,在其制做工艺上,综合使用了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及溶模铸造技术。尤其是编钟铸造,为保证其乐钟的音响效果及综合性能,合金原料高纯铜及铝锡的科学配比以及钟壁厚度的科学设计,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些都表明,当时我国金属冶炼和铸造的工艺水平,也达“世界之巅”。
3.编钟是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
“中国是钟的王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过“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我国的铸钟史从原始到战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据考,钟的前身是铃,从原始的瓷甬钟到早商的扁园形铜铃,至殷商的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穆王编钟发展到八件一组,历经春秋时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组,继而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从单音钟到按音阶编列演奏的乐钟,凝聚着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史料表明,世界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有过铸钟的实践,但他们的钟口都是园形,而园形钟无论怎样敲,都是一个基音,且延续(余音)长,很给形成音律。而随州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成为乐钟,关键在于它洽当地运用合金材料在科学配比的基础上,成功地采用了“复合陶范”铸造技术、铝锡为模料的熔模法,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炉火纯清的热处理技术,才能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才能达到编钟的浮雕花饰,还在于对它所在的振动区起着负载作用,达到加速高频的衰减,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那个遥远时代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克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随州曾侯乙编仲是科学技术史上一项最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铸造技术,在工程图学上极有价值,是世界任何一部科学技术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写照,同时,它也为科学技术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楷模。堪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相媲美。
豆豆staR2024-04-05 16:47:163
除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还出土了哪些宝物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发掘了擂鼓墩曾侯乙墓,引起了轰动。该墓墓主是战国时期江汉地区曾国的君侯,名乙。墓中出土的文物世所罕见,其中最出名的是青铜编钟,共有65件。令人惊奇的是,编钟至今仍能发音,而且同一件钟可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互不干扰,音声纯正,音色优美,能演奏中外多种乐曲,真可谓世界奇迹。
一、规模之最:
我国迄今出土的编钟,超逾百批,数已千件,主要分布在中原及江南地区,其中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规模最庞大,重量最重,保存最完好,全套编钟共计65件,分三层三组悬挂,长7.45米、宽3.45米、高2.78米、总重5000多公斤。随州不仅出土了65件曾侯乙编钟,还出土有曾侯乙二号编钟36件,新火车站广场编钟件等等,可以说随州是世界上出土编钟数量最多的地区。
二、工艺之最:
曾侯乙编钟熔先秦工艺美术之大成于一炉,其蟠龙舞凤的钟体纹饰,栩栩如生的青铜武士,闪闪发光的错金铭文,黑地红饰的横梁彩绘,镂空花鸟的横梁铜套,大钟甬、衡上的铸镶红铜纹饰,铜人座上的错嵌宝石,汇集了塑、雕、刻、镂、髹(漆)、画、嵌、错等多种技法于一体。构思奇巧,气势磅礴,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之绝品。
三、音乐之最:
全套编钟音色优美,有深沉浑厚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清脆透明的高音。音域自C2至D7,中心音域十二半音齐备,与现代以C大调为标准的标音体系吻合,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五声至七声音阶的各种乐曲。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可分别击发而互不干扰,也可同时击发成悦耳的和声。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将我国音乐史提前了四百多年。
四、铭文之最:
全套编钟铭文共计3755字铭文,在也知出土青铜文物中铭文数量最多,铭文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铭文多数错金。甬钟钲部均有“曾侯乙作持”5字,标明钟的主人为曾侯乙。乐律理论阐释了某音在曾国及楚、晋、齐、申、周等国或地区的律名及其间对应关系。其中有一件鎛钟铭文记载了楚慧王在政56年(公元前433年)时亲自向曾侯乙赠送了一件鎛钟,标明了曾楚两国的友谊关系。
1.编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随州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王”。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并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达五个多少8度(C2——D7),12个半音齐全、且有变化音,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个乐曲。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泊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因而,编钟的出土,使用权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世界音乐史不得不重新改写。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2.编钟是古代铸造史上的顶峰
随州编钟及其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不仅为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古代科技史、音乐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还对研究古代青铜铸造史提供了大量实物。墓中出土的4640余件青铜礼器、乐器、加上青铜质地兵器、车马器在内,重达10吨之巨,消耗的铜、金、锡、铅等金属约12吨。这些青铜器物造型之复杂,纹饰装璜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见的。通过现代科学鉴定,在其制做工艺上,综合使用了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及溶模铸造技术。尤其是编钟铸造,为保证其乐钟的音响效果及综合性能,合金原料高纯铜及铝锡的科学配比以及钟壁厚度的科学设计,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些都表明,当时我国金属冶炼和铸造的工艺水平,也达“世界之巅”。
3.编钟是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
“中国是钟的王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过“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我国的铸钟史从原始到战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据考,钟的前身是铃,从原始的瓷甬钟到早商的扁园形铜铃,至殷商的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穆王编钟发展到八件一组,历经春秋时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组,继而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从单音钟到按音阶编列演奏的乐钟,凝聚着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史料表明,世界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有过铸钟的实践,但他们的钟口都是园形,而园形钟无论怎样敲,都是一个基音,且延续(余音)长,很给形成音律。而随州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成为乐钟,关键在于它洽当地运用合金材料在科学配比的基础上,成功地采用了“复合陶范”铸造技术、铝锡为模料的熔模法,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炉火纯清的热处理技术,才能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才能达到编钟的浮雕花饰,还在于对它所在的振动区起着负载作用,达到加速高频的衰减,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那个遥远时代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克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随州曾侯乙编仲是科学技术史上一项最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铸造技术,在工程图学上极有价值,是世界任何一部科学技术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写照,同时,它也为科学技术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楷模。堪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相媲美。
苏萦2024-04-05 16:47:162
曾侯乙编钟在科技史和文化史上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一.编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王”。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 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 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 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并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达五个多少8度(C2——D7),12个半音齐全、且有变化音,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 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个乐曲。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泊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因而,编钟的出土,使用权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世界音乐史不得不重新改写。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二.编钟是古代铸造史上的顶峰
编钟及其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不仅为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古代科技史、音乐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还对研究古代青铜铸造史提供了大量实物。 墓中出土的4640余件青铜礼器、乐器、加上青铜质地兵器、车马器在内,重达10吨之巨,消耗的铜、金、锡、铅等金属约12吨。这些青铜器物造型之复杂,纹饰装璜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见的。通过现代科学鉴定,在其制做工艺上,综合使用了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及溶模铸造技术。尤其是编钟铸造,为保证其乐钟的音响效果及综合性能,合金原料高纯铜及铝锡的科学配比以及钟壁厚度的科学设计,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些都表明,当时我国金属冶炼和铸造的工艺水平,也达“世界之巅”。
三.编钟是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 中国是钟的王国”。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过“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我国的铸钟史从原始到战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据考,钟的前身是铃,从原始的瓷甬钟到早商的扁园形铜铃,至殷商的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穆王编钟发展到八件一组,历经春秋时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组,继而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大型 编钟。从单音钟到按音阶编列演奏的乐钟,凝聚着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史料表明,世界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有过铸钟的实践,但他们的钟口都是园形,而园形钟无论怎样敲,都是一个基音,且延续(余音)长,很给形成音律。而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成为乐钟,关键在于它洽当地运用合金材料在科学配比的基础上,成功地采用了“复合陶范”铸造技术、铝锡为模料的熔模法,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炉火纯清的热处理技术,才能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才能达到编钟的浮雕花饰,还在于对它所在的振动区起着负载作用,达到加速高频的衰减,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那个遥远时代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 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克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曾侯乙墓出土文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曾侯乙编仲是科学技术史上一项最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铸造技术,在工程图学上极有价值,是世界任何一部科学技术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写照,同时,它也为科学技术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楷模。堪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相媲美。
肖振2024-04-05 16:47:162
古典音乐乐器有哪些
1、龙笛:龙笛是一种传统横吹木管乐器,由竹子制成。
2、卡祖笛:卡祖笛属于管乐器中的气鸣乐器,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于庆典或者特殊节日时的吹奏。
3、西塔尔琴:西塔尔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乐器,为木制长颈的琉特琴。
4、琵琶: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5、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6、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而古典音乐乐器主要包括龙笛、卡祖笛、西塔尔琴、古琴、瑟、笛子、埙、缶、琵琶、二胡、古筝、筑、排箫、箜篌、编钟等。
凡尘2024-04-05 16:47:161
08年奥运会的颁奖曲是什么
2008年制作的玉磬配2400年前的编钟
奥运颁奖音乐“金声玉振”
时报讯 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上,获奖运动员将在“金声玉振”中戴上“金镶玉”奖牌。
昨日,北京奥组委公布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及体育展示标志音乐。传统的《茉莉花》曲,清透的千年编钟和玉磬敲击之声,这些纯粹的中国音乐元素在著名作曲家谭盾巧妙结合之下,成就了北京奥运会的颁奖仪式音乐。
历届奥运会上,颁奖仪式都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元素,提示现场观众颁奖仪式即将开始,通过丰富有力的音乐语言,褒扬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出色成就。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由著名作曲家谭盾和王和声共同创作组成,它分标志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和退场音乐4部分。
标志音乐表明颁奖仪式已开始,在奥运会赛时将配合颁奖仪式片头播放,长度在25秒左右。这段“金声玉振”音乐是谭盾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和玉磬的声音融合了交响乐的演奏形成的,形成了“金玉齐声”的宏大效果。与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理念一致。
入场音乐则在获奖运动员入场后奏响。入场音乐由王和声创作,采用交响管乐配器,节奏鲜明,极具感染力,给人以欢快、激奋的感觉。而在备受瞩目的颁奖音乐中,谭盾融合了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之声与《茉莉花》曲调。最后的退场音乐则是在运动员退场的过程中播放。谭盾创作的曲调欢快、轻松,是音乐艺术与体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谭盾表示,他有次在上海豫园喝茶时,偶见古庙一处牌匾,上书“金声玉振”,创作颁奖音乐的灵感由此而发。“金声”,谭盾想到了中国最古老的编钟——出土于湖北的曾侯乙编钟,“玉振”,则是采集安徽灵璧和湖北荆州的玉石新近打造的一组玉磬。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谭盾由此领悟到中国协和、平衡的哲学根源,希望用音乐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将其作为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2008年制作的玉磬与两千四百年前的编钟形成了金玉和声,真是‘金玉良缘"。”谭盾说。
此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育展示标志音乐由瑞典音乐家威尔斯和谭盾合作创作完成。体育展示标志音乐将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比赛现场,如比赛开始前大屏幕的宣传片、运动员上场、比赛转场,以及运动员下场等很多环节播放。
hi投2024-04-05 16:47:161
求甄嬛传里朝拜的背景音乐!!!
是哪一集呢?这里有一些
甄嬛传插曲-惊鸿舞
甄嬛传配乐-长相思
甄嬛传配乐-湘妃怨(古琴)
甄嬛传配乐-杏花天影
甄嬛传片头曲-红颜劫
片尾曲-凤凰于飞
插曲-采莲曲(伴奏)
插曲-菩萨蛮
插曲-采莲曲。
北有云溪2024-04-05 16:47:164
古代记录音乐的方法 现代记录音乐的方法 当代记录音乐的方法
这么来问吧。音乐从古至今是通过什么载体传承的。我来说6个,楼主你可以按照你的问题进行分类
1.音乐以乐器作为载体:战国时代的编钟,编钟上刻的铭文就是对音乐的记录
2.音乐以文字作为载体:最早的文字谱,古琴的减字谱,民间的公尺谱等等
3.音乐以图像作为载体:例如石窟里的壁画,古代文人的画都有意识和意识的记录音乐
4.音乐以书籍作为载体:例如汉代的乐府,专门的音乐收集整理机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裙子好逑”就出自乐府,当然这个是歌词拉,歌谱已经失传了
5.音乐以人作为载体:中国民间大部分音乐都是口传心授,师父教徒弟,徒弟成了师父又教徒弟。代代相传
6.音乐电子设备为载体:唱片、磁带、CD等等
这个是某年某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道大题。楼主能问到这样问题已经非常不错了,希望有时间能多交流,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ardim2024-04-05 16:47:161
什么是商调式
商(即2-Re)调式乐曲:《将军令》《黄河》《潇乡水云》《金蛇狂舞》《十五的月亮》、《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可调节悲痛情绪。
商调式音乐:音乐高亢、悲壮、铿锵、雄伟。五行属金,通肺,五志属悲。
金:在五行中的属性,具有清洁、降、收敛的作用。
商调式音,是金石类材料制造的乐器:如编钟、磬、锣鼓、铃钹、长号、三角铁等演奏的商调式音乐,浑厚、清脆的 金石之声,声声连绵不断地回荡在天地间,气势磅礴、高昂,起伏委婉,震荡心肺,帮助人们扩充肺腑,加大肺活量,吸纳大量氧气,入肺经,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听商乐,使人品端庄,正直且好义。
金石音乐旋律选择了编钟、磬等乐音,能够演奏出中华民族文化气势磅礴的尊贵与威严,宏大嘹亮的编钟音乐显示出了历史鼎盛时期的辉煌,赞颂太平盛世的繁荣昌盛!古典音乐表达了先辈们创造文字、音乐、数学、哲学、医学、历法等高度的文明文化,教化人们心气和平,积善事、调魂魄,行爱心、得神明,从而达到强肺强魄,驱除疾病与后患,增强体质的目的。
商调,为秋音,以商音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五脏中的宰相—肺。正商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作用,调理与肺脏等相关呼吸系统的功能,以防治气的耗散,增强其抵抗力,具有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之功效。用于养生保健、可以调养肺气,利于入静,增进睡眠,缓解疲劳,促进放松,肺气较虚者,秋季宜多听;用于练功,可促进紧气贮能,适用于静功;用于脑力劳动,可宁心静脑,对于用脑过度、兴奋不已者宜听用;用于体育运动,可降低兴奋性,利于运动后的放松和消除疲劳;用于治疗,适用于肺气虚衰、肺气不足、气血耗散、自汗盗汗、咳嗽气喘、形体畏寒咽部溃疡疼痛、鼻塞、容易感冒、易出汗心烦易怒、头晕目眩、悲伤不已、精神萎靡等病证。
悲哀在五行中属“金”,悲痛时,在人们痛苦欲绝,欲哭不能情况下,应听商调式乐曲,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伧》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贝多芬的《三、五、九交响曲》等,乐曲高亢悲壮,能发泄心头郁闷,抒发情感,使人情绪松弛,补心平肺、摆脱悲痛,振奋精神。对于久哭不止,极度悲伤的患者,应听徵调式音乐,如《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其旋律轻松愉快、活泼,能补心平肺,摆脱悲伤与痛苦。
最佳曲目:《阳春白雪》。肺气需要滋润,这首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
最佳欣赏时间: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事半功倍。
伴茶:准备一杯白茶,里面少放一些红茶和黄茶,以起到生补肺气,同时清除肺中杂质的效果。
有用请采纳O(∩_∩)O铁血嘟嘟2024-04-05 16:47:161
你如何理解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这句话?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民乐的发展 先秦:编钟改写先秦的音乐历史 李教授认为,在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是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它的出土改变了一段时间内在民族音乐领域内所认为的先秦音乐只有五声音阶的观点,彻底改写了整个先秦的音乐历史。 据了解,曾侯乙墓被发掘以后,其中有陪葬的64枚编钟。从编钟以及钟上的铭文反映出的内容看,中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能制造出七声12律齐全,还可以旋宫转调的编钟,因此这些编钟被视为考古界和民族音乐一个历史性的符号。编钟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既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又是乞求平安的祭祀用品。 唐朝: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乐器的制造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唐朝音乐的特点是以弹拨音乐为主,李教授认为,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经济水平相比于秦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在民族音乐领域内,先秦那种在室外演奏的、相对粗糙的编钟渐渐衰落,而具有浪漫和华丽色彩的弹拨音乐、歌舞乐队迅速发展起来。另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至中原,极大丰富中国民族乐器的品种。 进入宋朝后,弹拨音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管弦乐得到了了发展,这也是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这种趋势和宋朝的战争不断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音乐其实是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李教授得出了如上结论。 元朝:文人推动下繁盛的元曲时代 元朝没有科举制度,于是大批的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元曲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盛。在这个问题上,李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元曲同外国歌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元曲重要形成了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经形成的曲牌名。而外国的歌剧就没有这样的“格式”可以套,所有的创作结构都是全新的。 到清朝以后,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乐器繁盛的时代,以明末清初出现的二胡就是这个时代民族乐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汉人的音乐一直都是以“单字”居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萧、笛、琴、钟等。通常在乐器中出现的两个字的乐器多是外国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之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唢呐、二胡等。 近代:民族音乐发展艰难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大部分观众所耳熟能详,但是李教授认为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步履蹒跚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人物就是阿炳和刘天华。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刘半农的弟弟,他是与瞎子阿炳同时代的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经典代表作有《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李教授特别强调这位民族音乐的宗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第一人。从他开始,中国民族音乐进入了学堂化的发展时期,这使中国民族音乐发生了质的变化。 建国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中国建设战天斗地的气氛使社会各阶层群情激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千层浪》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2005年春节,天津歌舞剧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鸡年中国民族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音乐会不但通过卫星直播传送到国内,而且由美国休斯敦音像公司无偿提供音乐会的录音,将制作成CD在全世界发行。 自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乐第一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八年来,在“金色大厅”举办的“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著名品牌。 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一曲《茉莉花》和二胡表演,以及现代民乐组合如《女子十二乐坊》在东南亚的如潮好评,到中国各地民族乐团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日益活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力量的积累正逐渐地转化为民族自信,也带来民族音乐的回归——中国民乐正在交流与创新中走向复兴。 摘自百度知道
康康map2024-04-05 16:47:162
中国音乐分为哪些时代?
分为六个阶段,包括:
一、远古的音乐(即原始社会的音乐)
当最早的人类开始制造原始的工具和集体进行劳动的时候,原始的音乐便在他们的劳动节奏和劳动呼声中萌发了幼芽。
二、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音乐(即奴隶社会的音乐)
在奴隶社会中,创造音乐的是奴隶──大量的乐工都是名副其实的奴隶,而享有音乐的则是贵族奴隶主阶级。他们不仅把音乐作为享乐的手段,也把它用作加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在当时,最受尊崇的就是奴隶主阶级用于祭祀等重大典礼的乐舞。
三、战国、秦、汉的音。
战国时期的巨大变革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然而,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和相互争霸的战争却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统一成了时代的趋势。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音乐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时,国家分裂,战乱频仍,错综复杂的矛盾扭曲了社会的形象。固有的秩序,旧时的信念,统统都已幻灭。人们冀求着新的精神寄托,音乐便是一个理想的避难所。
五、宋、元的音乐
隋唐以来的曲子,到宋代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成了一种广泛流行的歌曲形式。它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宋词创作的繁荣。
不少著名词人的作品被运用于实际的演唱,它们既丰富了曲子的内容,也促进了曲子的发展,出现了“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变化运用和发展曲调的手法,产生了徐缓抒情而细腻深刻的“慢曲”,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式。
六、明、清的音乐
“昆山腔”是明代戏曲声腔中成就极高、影响极广的一种。它在元末明初时即已形成,但当时海盐腔盛行,故未能受到广泛重视。
扩展资料
商、周时期出现的乐器中,对后世影响较广的有笙、竽和琴瑟笙的开始出现是在商代。甲骨文中有(和字,写作,据郭沫若考证,它就是早期的笙。
乐器所取得的上述进展,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历史文献中关于春秋时期已经存在七声音阶(七律)和十二律实际应用的记载是确实可靠的,而且它们的出现实际要比这些记载早得很多。同理,相关的乐律理论体系也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只是晚些时候才能见诸文字记载,曾侯乙钟的铭文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据。
奴隶制时代音乐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揭开了光辉的一页,给以后音乐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音乐
北境漫步2024-04-05 16:47:164
关于编钟的宣传语200字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 ,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铭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现在开始!
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便可以利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感情。《东方红》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首先请欣赏《东方红》。
接下来请欣赏古曲《楚殇》。
曾侯乙编钟不仅能演奏出动听的古代音乐,还能演奏出好听的外国名曲呢!现在就请欣赏外国名曲《一路平安》。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年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悠扬的旋律,传唱了几代人,听到这首歌每个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蓝天、白云、草原、骏马,美不胜收。请欣赏民族歌曲《草原上升期不落的太阳》。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这首歌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那么,就请尽情欣赏《国际歌》!
无尘剑 2024-04-05 16:47:161
曾侯乙暮乐器出土的特点和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编辑本段]结构特点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3] [编辑本段]科技含量 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象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有的编钟形体很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1000度的铜水才能得到。从出土得编钟来看,它们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的极为熟练。 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这钟被称为枚的突出,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能加快声音的衰减。 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又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的微妙的比例变化,对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的影响。 青铜中锡含量的增加,能提高青铜的硬度。但含量过多,青铜就会变脆,不耐敲击。铜中加铅,可降低熔点,增加青铜熔铸时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弱因加锡导致的脆性,使所铸的钟耐击经用。但是,含铅量过高,钟的音色又会干涩无韵。而曾侯乙编钟里,铜、锡、前的含量达到了最合理的比例,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合金成分与乐钟性能的关系有精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铸出的钟才音色优美,经久耐用。 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这一现象一度使人感到惊奇和困惑。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 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今天,人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才得以了解编钟的奥秘,领略古人智慧的光辉。[4]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5] 具体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4092.htm?fr=ala0_1_1FinCloud2024-04-05 16:47:161
空灵鼓演奏最好听的音乐
空灵鼓演奏最好听的音乐《无羁》。
《无羁》是由林海作曲,古装仙侠剧《陈情令》的片尾曲。古韵十足的歌词搭配荡气回肠的国风旋律,将温暖动人的情节表达得淋漓尽致。羊阿宝的空灵鼓演奏体现出典雅沉逸,婉转悠扬,别有一番古风韵味。
清酒一壶,对影成双,叹一句悲情不过此生不能相守。何为正,何为邪,这世间的大道又该如何区别,箫声起,鼓音扬,那少年只身骑马终不归?在这空灵音色中,让我们静静聆听,一曲悠扬,我们曲终人不散。
空灵鼓
空明鼓又叫空灵鼓,是一种碟形钢舌振动时发声的新型打击类乐器,具有手碟和马林巴,木舌鼓等(主要靠音舌带动共鸣腔震动的乐器)综合特点。空明鼓是一种碟形振动时发声的新型打击类乐器,具有手碟和马林巴,木舌鼓等综合特点。空明鼓作为一种新的乐器,为很多初学者提供了乐趣。
空明鼓的创造,起源于中国远古——西周的编钟。空明鼓是汇集中国千年哲学、宗教、文化、艺术、音乐、国学之思想精髓,融合现代工艺技术、声音理论、创新设计于一体的音乐雕塑。最初的鼓制作工艺比较粗糙,音调也有限。随着空明鼓生产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研发出专业演奏级别的14、15音的产品。
可桃可挑2024-04-05 16:47:161
为什么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了音乐界和科学界?
看看资料吧,看过就明白了!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此人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1978年曾侯乙墓被发现并开掘,使得许多埋藏地底的珍贵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关于古代乐器,在曾侯乙墓中有着惊人的发掘。墓的东室有琴(十弦)、筝(?)、五弦(?)各一件,瑟五件,笙两件和悬鼓一具。沿北墙放有编磬,靠东南角放着巨大的建鼓。此外,还有篪两件,排萧两管,瑟七件和枹鼓等等。其中最为辉煌,堪称“国之瑰宝”的,要数庞大的乐器组合——编钟。编钟共有六十五枚,全部为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钟架呈曲尺形,铜木结构。钟列在钟架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钟十九枚,中、下层钟是编钟的主体部份,分为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一套称为“琥钟”,由十一枚长乳甬钟组成;第二套称为“赢司(音sì)钟”,由十二枚短乳甬钟组成;第三套称为“揭钟”,由二十三枚长乳甬钟组成。每件钟体上都镌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的钲间部位均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琴它体的铭文,基本是关于五声音阶名与八个变化音名;敲击每一只钟的正、侧都可以奏出升、降两个音。曾国其他五均调高铭文,曾国与晋、楚等国律名的对应文字等等。这些铭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乐律极其宝贵的材料。
曾侯乙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略次于现代的钢琴。中声部约占三个八度,由于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推想,这套编钟演奏时应由三位乐工,执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组编钟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另有两名乐工,执大木棒撞击下层的低音甬钟,作为和声。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四十五枚钟上不权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
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考古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钟演奏出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叹。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最大的编钟
一九七八年发掘的举世闻名的我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我国古代最庞大的乐器,它共六十四件,(计钮钟十九件,角钟四十五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二点四公斤,高二十点二厘米;最大的一件重二百零三点六公斤,高一百五十三点四厘米。它们的总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钟架通长十一点八三米;高达二点七三米。气魄宏大,场面相当壮观。这座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二千四百一十余年。它的出土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八十年代初,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武汉工学院和哈尔滨科技大学等单位上百名科技人员通力协作,采用了激光全息摄影和扫找电镜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干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铜、锡、铅三种成份的最佳配方,以获得优美的音色;掌握了钟体大小,钟壁厚薄与音高的严格比例,铸造出不同音高的编制系列;设计了“合瓦式”的独特钟形与复杂的钟腔结构,形成了奇妙的一钟双音和优美的旋律。这套编钟都能别两个乐音,全部音域贯穿五个半八度组,高音、低音明显,中间三个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由于有了完备的中间音,所以能在任何一个音上灵活自如地旋宫转调。尤为可贵的是,钟体和附件上,还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据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不能旋宫转调”的说法。
为了使这套中华乐器史上珍贵的国宝发挥更大作用,科学工作者将曾侯乙编钟进行复制。一九八三年一月六日至九日,中国音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考古学会的学者专家共八十多人,在武汉对复制的编钟进行了鉴定。专家通过聆听和比较原件和复制品每个钟的音色、音高,并交替欣赏原件的录音和复制编演奏的《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浏阳河》、《圣诞夜》等中烁曲。他们认为复制品确实达到了原件的音响效果,高音区清脆,明亮,悠扬;低音区浑厚,深沉,气势磅礴。其中演奏出的大多数音乐与原件的差异小于正负五音分之内,为一般听众所难以辨别。
北境漫步2024-04-05 16:47:133
祭孔大典音乐是什么
华夏古乐-编钟乐合奏:祭孔音乐-咸和.宁和.安和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4-04-05 16:47:132
论述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科学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刚好考试也考这个 希望可以帮到你
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一支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意义。
1)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甭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铸赠曾侯乙的铜钹。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成果。
3)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
4)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户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
由此可以看出,从编钟制作、月律学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从曾侯乙墓编钟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启发。
NerveM 2024-04-05 16:47:132
斐哪件里岗文物改变了世界音乐史?
湖北省博物馆中收藏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代表了乐器界的跨时代意义。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 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左迁2024-04-05 16:47:131
钟灵毓的实践贡献
一、“让经典插上声音的翅膀”朗诵会
钟灵毓老师继2007年11月15日首次策划并成功推出“让经典插上声音的翅膀”南充市实验中学经典诗文朗诵会之后,于201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晚再次策划并成功推出“让经典插上声音的翅膀”南充市实验中学第二届经典诗文朗诵会。
本次诗文朗诵赛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篇章 遥远的娇美——诗经风韵】、【第二篇章 永恒的清峻——魏晋风骨】、【第三篇章 梦幻的瑰丽——唐诗风流】、【第四篇章 平仄的壮美——宋词风云】、【第五篇章平易的亲切——新韵风华】。每个篇章开场,在大气恢宏的鼓声、华美悠扬的编钟音乐声中,在凝练诗意的篇章解说中,八名手提古韵十足、书有各时代名的红灯笼的青春女孩列队上场,并以古典横轴展示篇章名。
整台朗诵会共展示各个时代重要诗人的重要作品27篇。在典雅、庄严、和谐、浪漫的诗意氛围中,师生们以乐器演奏、载歌载舞、戏剧表演、武术表演和独诵、合诵等形式,辅以符合时代特征和作品内涵的场景布置、服装道具,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诗歌之韵、诗歌之美。
在参与朗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体味了神韵悠长的诗文之美,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增强了校园和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了校园和班级的进步与和谐发展。
二、南充市实验中学素质教育成果汇演
2010年5月22日上午,由钟灵毓老师担任策划和撰稿的“南充市实验中学第八届家长会素质教育成果汇演”成功举行。
南充市素质教育成果汇演节目单 序号 节目名称 表演者 1 学生朗诵:《诗经 小雅 鹿鸣》 张晋粱 王佳旖 孙茜 何倩 任冶 等 2 健美操:《舞动的青春》 罗舒蕾 李玥 王坤玉 等 3 学生英语秀:《If you are happy》 蒲依然 蹇强 罗鑫 等 钢琴伴奏:谢璐 4 学生演讲:《有一种爱叫做管教》 程禹 何静林 5 教师器乐:《新疆之春》 谢璐 许贵生 6 学生朗诵:《从军行七首》 王之 等 7 学生体育成果展示:《田径风采》 苏兰 等 8 学生才艺:恰恰舞《自然节奏》 青爽 党琪 唐瑶 青素宇 9 学生英语秀:《Two rabbits and a farmer》 袁媴 杨文强 陈怡龙 等 10 教师独唱:《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 吴磊 李敏 谢璐 11 朗诵:《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赵智彬 12 学生才艺:中西器乐《名曲联珠》 王小允 覃怡 等 13 学生英语秀:《Foreigners are coming》 赵智彬 张鑫雨 王坤玉 等 14 师生合诵:《你我一样》 语文组老师和学生 15 学生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瑶山夜歌》 演唱:南充市实验中学少年合唱团
指挥:吕琴 钢琴伴奏:谢璐
绘画设计
meira2024-04-05 16:47:131
音乐会上,用编钟演奏了优美动听的乐曲。(修改病句)
音乐会上,我用编钟演奏了优美动听的乐曲。这里缺少主语“我”。望采纳,谢谢
瑞瑞爱吃桃2024-04-05 16:4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