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然殇
-
春秋时期——宫廷音乐家
据载,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素来以硕大的规模和和宏伟的气魄著称于世。春秋时期,王室独占音乐文化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各国乐师适应各诸侯国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开拓出一个较之前代更大发展、范围更加广阔的音乐天地。
春秋时期的宫廷音乐家一般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他们的名字前面都冠以“师”的称呼,如师旷、师涓等为的是表明他们在当时较高的社会地位。其二,乐师们往往是双目失明的瞎子。因为盲人有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
1。师旷 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公元前572--532年)师旷善于用琴声描绘飞鹤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能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雨声和雷电声等震撼人心的种种音响。他演奏的琴曲名为“清商”、清zhi"清角”他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师旷的听觉比晋国铸锺乐工要灵敏的多,他是一位重于艺术、敢于直谏的音乐家,他还弹的一手好琴,具有相当精湛的技艺。
典故:《史记·十过》中记载着 “师旷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喜,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和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则败。”平公不信,遂要闻之。师旷不得已奏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致而雨随之,飞廊檐,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2.师涓 卫国乐师师涓(公元前534-492年)也以善弹琴而著称,并善于搜集和弹奏民间乐曲。《史记·乐书》中记载了师涓随卫灵公出访晋国的事迹:“卫灵公将之晋,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招师涓命其为我听之而写之。师涓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异日后,师涓见晋平公,灵公便要闻新声,平公既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一曲未终,师旷便按住琴不让再弹,说这是亡国之音,听不得。平公问何道理,师旷说此乃商纣王时乐师延所做的“靡靡之乐”。这故事说明卫国的商民族聚居之地其民间音乐的丰富和师涓的音乐悟性及对民间弹奏乐曲的广泛搜集。
3·师文 郑国一位杰出的大师曾从师与师襄,师襄夸奖他说师旷的《清角》,邹衍的吹律都不及师文。《吕氏春秋·审分览》载,师文二十五弦琴时,整天弹的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语: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说明师文有极其丰富的音乐内心世界。他是郑国宫廷音乐乐师的优秀代表人物。师文学习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据说他学琴三年不成,老师误认为他笨拙,让他回家。师文去讲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他说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这便亦是成语“得心应手”的由来,他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演奏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思想领域的大开放,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呈现出绚烂多姿的景象,音乐理论空前活跃。音乐美学方面,儒家孔丘、荀卿、公孙尼重功利、重情理;道家老聘、庄周重艺术、重精神。他们的见解,对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当代对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墨、道、儒三家的论争方面,而美学思想又是这一论争的焦点。
墨家主张“非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认为音乐既浪费钱财,又不能解除人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之“三患”,只能误国误民,因此应予以取缔。墨翟认为音乐——“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能引起人的美感,使人快乐。但它的存在,上有害于国家的治理,下不中万民之利。他认为“农夫”、“妇人”听了音乐,一定会妨碍农事和纺织;“士”听了音乐,一定会影响精力和才智;“王公大人”听了音乐,一定不能“蚤(早)朝晏退,听狱治政”,其结果必然“国家乱而社稷危”。在墨翟看来,音乐愈进步、愈发展,国家的治理就愈难,“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他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也”,就是说,音乐对治国平天下毫无用处。墨翟的见解,从其同情下层民众、反对“王公大人”过分的音乐享受来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毕竟纯属空想,完全行不通。他单纯强调政治和生产,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反对音乐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切实际。因此,在社会上并未产生很大影响,在秦统一六国以后,这个学派就销声匿迹了。
道家提倡“大音稀声”
道家和墨家一样,都反对音乐、否定音乐,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提倡自然,否定一切人为音乐。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老子》一书中得到了阐释。《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涉及音乐的论述只有四处,分别是“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其中“大音希声”一语,可以看作是《老子》整个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直接影响了其后庄子等人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加以分析总结,可发现《老子》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道的音乐,即无为的自然的音乐;另一类是世俗的音乐,即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它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则是动听的,因此它会令“过客止”,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对于圣人来说,治理人民时,要“为腹不为目”,所以,要取消耳目的享受,要废除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大治,而达到《老子》所希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道家的种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对音乐和美均持否定态度,实际恰恰相反,它比任何学派更重视音乐——作为艺术存在的音乐;更重视美——高于形式美的内在的、精神的美。换句话说,它强调的正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规律,即审美规律。而这一点恰好是其他学派所没有注意到的。
儒家以“善”、“和”为美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一。之后,孔子的弟子公孙尼继承、发展了儒家音乐理论,他的见解被保存在经过汉代学者整理的音乐论著《乐记》里。公孙尼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乐”是人的心受了外界事物的影响,激动起来,便产生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然后用按一定规律组织成的声音和舞蹈动作去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的。其次,作者还明确论述了音乐和生活、政治的关系,认为音乐必然表现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就是说音乐与政治是相通的。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一定充满安乐,政治也修明、和美;祸乱频仍时代的音乐一定充满怨恨,政治也倒行逆施;国家将亡时代的音乐一定充满悲哀,民生也困苦不堪。
公孙尼认为,音乐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所谓“德成而上”,就是说有了合乎“礼”(封建的统治秩序与道德规范)的思想感情——“德”,才是上等作品。艺术标准在这种意义下是次要的,所谓“艺成而下”。但是,作者并不认为“艺”是无关紧要的,它指出音乐是“德”开出来的花朵,它要引人喜爱,总不能没有艳容与芬芳。所以音乐必须要有艺术性;必须“治其饰”,就是说要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要使曲调(“声”)、歌词(“文”)及各种美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曲直、繁瘠、廉肉、节奏”)都符合内容的要求,能感动人们的向“善”之心。在《乐记》看来,凡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应该提倡的“德音”、“和乐”,否则,就是应该反对的“溺音”、“淫乐”。由此可见,儒家强调的正是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是情与理的统一,是音乐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而这一点也是其他学派所没有论及的。不过,“儒家一开始就把音乐看作“修心养性”的工具,没有独立艺术的观念,一切都要道德化,这样的音乐可以使听者变成圣人,也可以使听者变成禽兽,在儒家看来,对音乐的发展要加以控制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这场论争,儒家学派对音乐的见解最为积极。它否定了商周以来把音乐从属于“神”的传统观念和种种否定音乐存在的见解,肯定了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音乐的现实主义传统。但过分强调音乐的实用功利,往往会束缚艺术和审美的发展,使音乐失去美感和动人心魄的力量。这方面,道家“有无相生”的思想则成为它的对立和补充。它以超脱一切的力量(想象、情感、美,还有较晚出现的传神、意境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延伸与发展),给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总之,春秋战国儒、道两家已经初步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体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
- bikbok
-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当时列国纵横,战争频繁,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几个大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也推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在郑、卫、宋、齐、(今河南、山东)各国,商周旧乐“雅颂”开始失去往昔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民间新乐“郑声”日益受到重视。
《诗经》所载十五国“风”和二“南”、“小雅”,很多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歌或贵族的吟唱。城市中的音乐生活也很丰富,产生了不少杰出的民间歌手和器乐演奏家。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南方楚、越、滇等地的音乐文化相当发达。大诗人屈原填词、楚国女巫祀神时唱的“楚声”——“九歌”,越国裸体女巫跪唱祭祀的铜雕,滇人祭祀时敲击的铜鼓、羊角编钟,似乎使我们看到了南国艺术特有的神韵和丰采。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理论空前活跃。见于曾侯钟的乐律铭文和《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记述了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音乐美学方面,儒家孔丘、荀卿、公孙尼重功利、重情理;道家老聘、庄周重艺术、重精神。他们的见解,对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育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1) 孔子 (公元前551~479 年) 音乐审美的评价标准--”尽善”、”尽美”
孔子在乐的审美上首次区分了内容美与形式美, 并要求两者的统一.孔子称”《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这里”善”指内容, ”美”指形式.就”美”与”善”相比, 孔子认为”善”是根本的.
2) 孔子的音乐功能说--”兴”、”观”、”群”、”怨”
孔子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此反映他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孔子临终作歌, 以”太山”、”梁柱”自喻以抒发内心悲凉之情.此可谓”兴”.孔子认为通过音乐可以”观风俗之盛衰”, 从中了解社会, 此可谓”观”.孔子在行乐中”与人歌而善, 必使返之, 而后和之”, 提倡人之间的交流, 立足於群体关系的和谐, 此可谓”群”.孔子所发”恶郑声之乱雅也”, 以及对鲁国季氏”八佾舞於庭”发”是可忍, 孰不可忍”的愤慨, 是提倡音乐活动中个人情感好恶的表达, 此可谓”怨”.
3) 孟子的音乐社会观--”与民同乐”
孟子 (约公元前372 年~前289 年) 主张行乐要做到”与民同乐”要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而不能以自己的快乐为满足.这同他提倡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
4) 老子的音乐审美观--”大音希声”
老子以合乎”道”的本性的”希声”之音为最美的音乐 (”大音”) , 以感官上能把握的音声为不美 (”五音令人耳聋”) , 此命题否定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审美价值, 但就其强调音乐审美中精神上的体验而言, 却对后世音乐审美观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启示和影响.
5) 庄子的音乐审美观--”无言而心悦”
此是庄子 (约公元前328~295 在世) 对老子”大音声”美学命题的进一步发挥.庄子以”钟鼓之音”为”乐之末”, 以精神的体验为乐之”本”, 主张”求心而不求於声, 无言而心悦”, 於无声之乐中获得美的体验.同样代表一种重视精神领悟的审美倾向.
6) 墨子的”非乐”音乐思想
墨子 (约公元前468~前376 年) 主张”非乐”, 是针对”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的享乐行为而言.他是要”非”那些不顾百姓疾苦而贪图享乐的音乐行为.但是其狭隘功利倾向甚重, 导致他忽视音乐的审美价值, 因而大大削弱其思想的美学价值, 故相比於儒、道音乐思想, 对后世影响甚微.
7) 荀子的音乐审美认识--”心有徵知”
荀子 (约公元前313~238 年) 认为在音乐审美中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是由心来把握的, 心能够对由听觉感官得来的体验以左右取舍 (”徵知”) , 所以他说”声音清浊, 调等声, 以耳异”, ”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忧恐, 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 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这使得他在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同时, 更为突出了理性认识在审美中的主导地位.
- Jm-R
-
据载,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素来以硕大的规模和和宏伟的气魄著称于世。春秋时期,王室独占音乐文化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各国乐师适应各诸侯国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开拓出一个较之前代更大发展、范围更加广阔的音乐天地。
春秋时期的宫廷音乐家一般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他们的名字前面都冠以“师”的称呼,如师旷、师涓等为的是表明他们在当时较高的社会地位。其二,乐师们往往是双目失明的瞎子。因为盲人有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
1。师旷 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公元前572--532年)师旷善于用琴声描绘飞鹤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能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雨声和雷电声等震撼人心的种种音响。他演奏的琴曲名为“清商”、清zhi"清角”他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师旷的听觉比晋国铸锺乐工要灵敏的多,他是一位重于艺术、敢于直谏的音乐家,他还弹的一手好琴,具有相当精湛的技艺。
编钟演奏的音乐
编钟演奏的音乐:《东方红》、《山鬼》、《钟乐和鸣》、《离骚》等。1970年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这颗卫星上发射着《东方红》音乐,这首音乐便是由河南信阳出土的两千年编钟演奏。罗伯特先生于2005年第一次看到了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并且在现场听到了编钟的声音,之后沉迷编钟音乐无法自拔。想要在现代社会中成功将编钟音乐符号,2007年,创造了《山鬼》,2009年在香港乐团和民族管弦乐团的帮助下共同创造了《钟乐和鸣》,2018年,龚琳娜老师和罗伯特在《经典流传》节目上用编钟完美的演绎了屈原的《离骚》,让沉睡千年的古老音律出现在现代电视节目上,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编钟的魅力。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2023-08-15 17:37:181
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属省级演出场所吗
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不属省级演出场所。根据查询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武汉市文化设施标准》(2018年修订),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属于武汉市级演出场所。该文件中规定,按照座位数和场地设备等不同标准,演出场所分为市级、区县级和乡镇级三个等级。其中,座位数在2000座以上,或者场地设备规格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演出场所,可评定为省级演出场所。而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的座位数不足2000座,因此按照规定,其属于武汉市级演出场所。2023-08-15 17:37:311
有哪些好听的编钟音乐?越多越好哈,最近喜欢上这个了~
有很多编钟和其他乐器的合奏,都很好听《楚殇》《竹枝词》《飞天》《幽兰》《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屈原问渡》《西宫词》《关雎》....................还有很多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一路平安》,《东方红》,《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欢乐颂》等等等等用编钟重新演奏的曲子,也很独特耐听以及各地风景名胜的编钟表演(不知道名字),数不胜数姑娘有兴趣可以都搜罗一下。2023-08-15 17:37:401
请问有关于编钟的著名的音乐有哪些?
个人喜欢 春江花月夜2023-08-15 17:37:492
编钟演奏一般出现在什么场合?编钟适合演奏什么类型的音乐?
一般出现在那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比如在古代的时候用作祭奠。适合演奏那种悲情的音乐。2023-08-15 17:37:574
论曾侯乙墓编钟的发现对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历史意义。
【答案】: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一支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意义.1)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甭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铸赠曾侯乙的铜钹.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成果.3)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4)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户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由此可以看出,从编钟制作、月律学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从曾侯乙墓编钟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启发.2023-08-15 17:38:221
编钟音乐表达了什么意境
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楚商》。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悲愤之情。谭盾很喜欢用大提琴来作曲哦~记得他好像说过,大提琴就像一个人~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感情~呼呼,我自己有时觉得大提琴有点沧桑的感觉~2023-08-15 17:38:312
胡军版的电视剧朱元璋编钟背景音乐?
里面有一段轻音乐,饶人心弦,可惜我找不到2023-08-15 17:38:383
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什么音乐文化
荆楚音乐文化。楚音乐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主要指以当今湖北省为主要地区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属于荆楚音乐文化范围。所以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荆楚音乐文化。2023-08-15 17:39:021
现在常规的民族管弦乐里为何没有编钟?编钟不属于民乐乐器吗?
因为编钟的音色太过于单1,和其他乐器的配合度比较低,而且它的体积比较大,不适合来回搬运;属于。2023-08-15 17:39:214
曾侯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2023-08-15 17:39:572
曾侯乙编钟音乐会的节目单!
不懂2023-08-15 17:40:126
编钟是一种乐器,他是靠什么原理进行歌曲的演奏的?
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2023-08-15 17:40:3010
曾侯乙编钟音乐会的具体时间
1978年8月1日。建军节。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下午,历史上的第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师某部礼堂举行。这是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 首次奏响编钟应该敲什么曲子?作为音乐会主持人的谭老经反复思考决定曲目要表现“古今中外”。于是,音乐会发《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反映共产主义的《国际歌》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时,听从竟一时“痴迷”,停顿数秒,才掌声雷动,许多人泪水涟涟。 具体查看 http://ybwb.newssc.org/html/2009-08/10/content_644575.htm,谢谢观看,2023-08-15 17:41:281
编钟音乐表达了什么意境
空灵飘渺,仿若在月夜的深林里,一个人戚戚而行,是有微风拂过,时而竹叶婆娑,似心有悲苦,又无处可诉,每一声音符,从深林处,从夜空中,从万里外的古院墙头飘至耳畔,全当是对心灵的回复。有一种穿越空间、时间的轻灵感,难免有凄凄意味,又有浪漫唯美之境。没怎么听过,看到问题才找来听了一段,瞎写的,还是自己好好听听,感受一下来得真实。2023-08-15 17:41:351
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
《东方红》。《楚殇》。《一路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国际歌》2023-08-15 17:41:443
曾侯乙墓编钟有何音乐特点?
音域跨五个半八度,中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同一枚钟能发出大、小三度两个音。它是我国古代高超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的标志和体现。2023-08-15 17:41:541
古代的“编钟”,它为什么能奏出优美的乐曲?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它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2023-08-15 17:42:031
浅谈曾候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重大意义怎么写?急急急.......
开创中国全金属乐器流派2023-08-15 17:42:132
欣赏编钟音乐的体会
怎么说呢,因为编钟是青铜器,所以,直观感受就是,闷闷的响声,但是,其实,他的声音还是蛮清脆的,有点像敲击瓷碗边缘,但又有点像金属的风铃的感觉,听编钟的相关音乐的时候,整个人都沉下来了,比较宁静,比较闲适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就有点催眠曲了。但是,在现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里,听听还是很不错的!2023-08-15 17:42:331
从曾侯乙编钟及其音乐看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论文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战国墓,是迄今为止最宏伟壮观、声律最为齐备、铸造最精良的编钟。钟体铭文有“曾侯乙作持”字样,表明是由曾国国君乙制作、享用,因而得名。编钟出土时非常完整,连铜木结构的钟架、挂钟构件、演奏工具都伴随出土,钟悬于架上,演奏工具置于旁边,让我们可以想见下葬时乃至演奏时的原貌。编钟共 65件,全由青铜铸造,以形态可分为钮钟、甬钟与镈钟三类,被分为3层8组悬挂在钟架之上。钟体表面铸有铭文,除形体较小的钮钟为素面无纹饰外,甬钟与镈钟都有繁缛绮丽的花纹,极为精美。经过检测,每座钟都能发出2个乐音,以错金铭文标注音名于敲击部位,经历2000多年的岁月仍能进行正常演奏,其音乐性能之优秀不由得让人们为之惊讶。古代文献《世本》《吕氏春秋》提到黄帝时已能制作钟,但估计只是木钟或陶钟。商代西周时期才开始出现青铜镈钟、甬钟、钮钟等。虽然将钟按照音列编列悬挂即可称为编钟,但将以上三种钟编列成组、配合使用,形成类似曾侯乙墓这样的编钟组合,则要晚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公“制礼作乐”,在周人的祭祀、燕享、大射、军礼等诸礼当中,都要用到“金奏之乐”,编钟作为“众乐之首”尤其受到周人的重视,进而形成一套完整钟乐制度。进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纷纷效仿并且僭越钟乐制度,使得青铜编钟的发展步入极盛时期。异常精美且规模宏大的曾侯乙编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铸造出来的~2023-08-15 17:42:421
什么是编钟?你知道怎样演奏它吗?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 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 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 9 枚一组的和 13 枚 一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铅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2023-08-15 17:42:511
骑行笔记 | 曾侯乙编钟敲响两千多年前的音乐,兼谈礼乐
提到曾侯乙墓,恐怕最为声名远扬的文物应当就是曾侯乙编钟了吧。编钟很可能最早由铙(音同挠)发展而来,铙又被称为执钟,其形制很像倒放的编钟(甬钟)。商代晚期出现了编组铜铙,比如妇好墓中出土的5枚编组铜铙。及至西周时期,出现了编钟,并在周朝进入兴盛,按形制可分为镈钟、甬钟和钮钟,在曾侯乙墓编钟中均有体现。 甬钟由舞部、钲部、篆部、鼓部,枚和铣组成。位于甬钟最上端的舞部上立有甬柱,这是甬钟的特点。西周时期的甬钟五音缺商,据说是为了表现西周对殷商的否定。与甬钟不同,钮钟的舞部上端为长方形数环钮,其合瓦形的构造可以实现“一钟两音”的效果。甬钟是将甬柱直接插入铜木结构的横梁上,而钮钟则是悬挂在横梁上。镈钟也有环钮,但与其他编钟不同的是表面绘纹极多,且口缘平,可以单独悬挂在钟悬上,故而又称之为“特钟”。 编钟一般而言都遵循这样的规律:编钟越小,音调越高,音量也越小;编钟越大,音调越低,音量也越大。曾侯乙墓出土编钟为三层,最上层为三组钮钟,共19件,中下两层为甬钟,楚王赠镈在也在下层,共45件。三层编钟均按照钟体大小、音调高低的顺序排列,以“L”形的曲悬摆放。 当年发掘墓葬过程中,墓室均被泡在积水中,抽水机抽了好长时间。随着水位下降,墓室也渐渐揭开面纱,L形编钟铜木架在两千多年后终于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除了个别编钟外,大部分编钟都依然悬挂在铜木架上,65件编钟,数量如此之多,体积如此之庞大,为世间罕有。 考古人员在万余件文物中发现大量刻有“曾侯乙”名字铭文的青铜器,按照惯例,可以认定墓主人即为曾侯乙,但史籍几乎没有关于曾侯乙的记载,无法确切知道其生活的年代。然而曾侯乙编钟中有一件镈钟却帮助考古人员确定了曾侯乙生活年代,此钟即为楚王赠镈。 楚王赠镈上刻有铭文:“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楚王五十六年,王(楚惠王熊章)特铸造镈钟作为祭奠曾侯乙的礼器,从西阳送到曾国,希望曾侯乙永远持有使用它。通过“王五十六又祀”铭文,确定其年为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应该是在这一年去世,或者更早些日子。 先秦时期,一国诸侯为另一国诸侯铸造宗彝极为少见,到目前为止,也只在曾侯乙墓中发现了这一件楚王赠镈,可见楚随两国关系之亲密。或许,将这件镈钟背后的随楚关系再往前推两代楚王,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楚王会在曾侯去世时赠送镈钟给他了。 楚惠王祖父楚平王当年听信费无极谗言,杀害了楚国忠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次子伍员(字子胥)逃往吴国。伍子胥发誓报仇雪恨,将专诸推荐给吴国公子光,后来专诸用鱼肠剑成功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成为吴国国君,是为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又举荐孙武为吴国军师,助吴国建立其强大的军事力量。 伍子胥帮助吴国强盛起来后,兴兵伐楚,接连五战即占领了楚国郢都,几乎将楚国覆灭。此时楚平王已死了十年,伍子胥仍不放过,挖出平王尸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平王之子昭王逃往随国,随侯拒绝向吴国交出楚昭王。此时,前往秦国求援的楚国大臣申包胥已得到秦国的出兵支持,吴国遂退兵。 自此以后,楚随两国关系就不再寻常,昭王去世后,子章继位,是为楚惠王。为表未忘随国收留昭王之恩,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后,便送镈钟以表达感恩之心,并将继续与随国保持世代友好的关系。 不过,悬挂在编钟架上的楚王赠镈只是礼器,并不作为演奏的乐器。曾侯乙编钟令世人惊叹的还远不止这些,比如绝迹两千年的“一钟双音”在曾侯乙编钟上的重现。所谓“一钟双音”指的是一个编钟可以敲击出两种不同的音,铸造这样的编钟需要极高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在经济上也是划算的。原本一件编钟只能敲出一个音,能敲出两个音的编钟就意味着能够减少稀缺的青铜资源的消耗。 然而,随着青铜器时代的衰退,“一钟两音”的铸造技术也渐渐失传,仅存于古籍记载之中。宋徽宗时期,徽宗有感于全国音律混乱情况,下令铸造大晟钟作为定音之器,不过这些钟也并不具备“一钟双音”效果。清乾隆皇帝也曾用黄金铸造了十六件圆形编钟,作为定音之器。 两千多年来,无人知晓如何实现“一钟双音”,直到曾侯乙墓编钟的出现,人们才重新了解“一钟双音”。早在宋朝时期,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论述编钟作为乐器的原因时写到: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节短处声皆相乱,不成音律。所以作为乐器的钟都是扁的,圆钟则无法演奏,西方的钟几乎都为圆形,所以并不能用来演奏。 曾侯乙墓编钟合瓦形的构造才是决定它能实现“一钟双音”的重要原因,敲击正鼓与敲击侧鼓会产生不同的振动,这种振动又经过了精确的工艺处理,使之产生的两种音互不影响。当年参与曾侯乙编钟研究的王湘在曾侯乙发掘前刚发表了关于“一钟双音”实现的理论研究,很多人对他的研究结果持有怀疑态度,而恰好出现的曾侯乙编钟却给了他的研究结果以最强有力的支撑。 编钟为青铜乐器中的重器,货真价实的重器,比如曾侯乙编钟总重达两千五百多公斤,由两千多公斤中的铜木架支撑。前文已有介绍,除了编钟外,曾侯乙墓还出了众多土琴、瑟、编磬、丝竹乐器等。 何谓“乐”,《礼记u2022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儒家将乐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声、音、乐。所谓“声”,就是没有节奏、旋律的声音;音有节奏与旋律,生自人心,“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由音生,本质上来说依然是源自人心对于事物的感想所发。 不过音与乐似乎看起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只有“德音”才能称之为乐,也就是说音是乐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礼记u2022乐记》:“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所以,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之为乐。 如何才是合于道的音?声被赋予了节奏旋律就能成为音(声成文,谓之音),音若合于德,才能成为乐,谓之“德音”。魏文侯问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何也?”子夏回答,郑卫之音虽是流行,但五音皆乱,这是乱世之音,与乐相差甚远。古乐“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所以常被君子称道,而“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音均有害于德,所以祭祀时也不会演奏它们。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从《诗经》说起,周朝设有专门采集各地诗歌的官职,采风的官员将各地反映民风政德的诗歌记录下来,早期的诗是用来唱的常识恐怕也不必再多说明了吧。一开始,乐就与政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故而通过欣赏某地的乐就能知晓这个地方的政是如何(政治与政并非同义),原因有二:其一,作为万民之主的诸侯国君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也会直接影响民风。因国君提倡而盛行的乐曲必然也会长期影响百姓的情趣所向,所以人民表现出来的性情也正是受了乐的长期熏陶而成。其二,乐生于人心而感于物。“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国家处于如何境地,就有什么的乐产生,故而观音知政。 先秦时代,礼乐关系大体为:“礼为主,乐为辅;以礼为体,乐为用”。“礼乐”通常同时出现。,前文有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天地之序”性质决定了它相较于乐更具有强制性,表现为礼制;而乐则相对温和,并不具有强制性。乐从人心而发,出自内里,而礼则是加之于人的外在的规章制度。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制规定了万物之间存在着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而乐则体现了万物之间的谐和。人致力于乐则能调节心灵,极致则和悦,这是内在;致力于礼则调节行为举止,极致则恭顺,这是外在。故而致力于礼乐的推广,既能提高个人修养也能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作为地处南方江汉之间的姬姓诸侯国,曾国虽难免受到南方蛮夷文化的影响,但始终以周室为尊,曾侯乙墓中也处处体现周文化的影子,比如对龙的崇尚,甚至曾侯乙的名“乙”也是因字形像龙而用此字为名的。 当我尚是中学生时,我对曾侯乙墓的了解也仅限于出土了数量庞大的青铜器文物,是近数十年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与马王堆汉墓齐名。然而当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曾侯乙编钟时,我才知道那些青铜编钟并非只是物件,凝聚其上的还有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这种文明直至今日依然未曾断绝。2023-08-15 17:42:581
求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开场白和宣传词(60个字左右)好的话再加分
曾侯乙编钟演奏会节目单,300字。2023-08-15 17:43:082
哪儿有东方红编钟音乐下载
http://cid-2eba50cf05f7c601.skydrive.live.com/self.aspx/Public/interval%20signal/%e4%b8%9c%e6%96%b9%e7%ba%a2%e7%bc%96%e9%92%9f%e6%bc%94%e5%a5%8f.mp32023-08-15 17:43:151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为何会颠覆了中外音乐文化的地位?
在战国时期,尽管有连绵不断的战事,可是在书诗礼仪知识乐层面还有较大的造就。曾侯乙编钟便是在我国至今发觉总数较多、储存最好是、音律最齐、气魄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在它的手上还出现过一段热血传奇的小故事,因为它,打造出它的曾侯乙才得以保护了生命。在东汉时代,曾国是编钟第一强国,曾侯乙作为曾国头领,屡次遭受楚文王的挤兑,楚文王一直要想商量一下好好地维修一下曾侯乙。正好,那时候燕国由于要铸造编钟,给了曾国500斤黄铜让曾侯乙打造出。楚文王怕曾侯乙拿这种黄铜打造出武器装备,因此拜访曾国,准备只需有点儿抽丝剥茧就立刻拿到曾侯乙。赶到曾国后,楚文王就问曾侯乙这些黄铜的动向,曾侯乙说都拿去铸钟了,楚文王不相信做为当代人还能够听一下结合当代设计元素的编钟乐调。当代的编钟不仅具有古时候编钟的韵味,更有当代高超技术性的融合。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开幕会内以“炫酷斜面系统软件”令人惊叹的中国科技大学孔凡让科学研究工作组,在闭幕会内以一项新科技成效展现在众人眼前——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极致融合的磁悬编钟,弹奏出雅致华丽的协奏曲。编钟是一种原始的传统式敲击乐器,黄铜原材料筑成,一个个尺寸规格不一样的扁圆形钟组合排列,声调多少皆不一样。从二维平面图看来,编钟上窄下宽,钟口边沿参差不齐。大部分编钟上面有着精致的手工雕刻图饰,或是排列着精美的起包,这一起包叫做钟乳。编钟最开始产生于殷商,出生于乱世天下当中,在春秋时期获得了发扬,一直沿用到了明朝清代。可以说发生于乱世天下,承传几千年。初期的编钟大部分由3枚或是5枚构成,可以弹奏一些非常简单的中国古曲,到了西周时,总数发展趋势到了八枚一组,到了春秋时间发展到了十三枚一组,到了东汉春秋时期,编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型制上拥有较大的更改,可以说成赶到了顶峰,到了明清时期,编钟的铸造工艺已经消亡了一大半。在现阶段出土文物的全部编钟中,最详细较大的便是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全套编钟足够布满一个歌剧院演出舞台,针对大家科学研究古时候音律文化艺术和编钟文化具有了极为重要的功效。春秋战国时代的编钟可以说成做到了一个小顶峰,曾侯乙编钟一共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及其一件钟一共65件构成。外型极为精致,编钟的两边由质量精湛、手工雕刻精美的黄铜套包囊。总体分成上中下三层,最下一层响声较大,响声雄浑,顶部书法家赵孟頫较小,响声也较为脆响。2023-08-15 17:43:234
编钟是哪个年代的乐器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西周中期,1954年陕西省长安县普都村头白墓出土了三组编钟。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编钟。现在它是旋律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出土的编钟数量逐渐增多。它由九块、十一块、十三块和十四块组成。有些音高相当准确,可以形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编钟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古乐器,于1978年在湖北省睢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共有64件,其中新编钟19件,永编钟45件。出土时分三层八组挂在钟架上,都是按大小顺序排列。场面非常壮观,就像一个古老的音乐厅。在钟架的上层,挂着三组新铃,主要是定时叫,或者演奏时奏一两个音符。中层挂有三组永铃,三个半八度,是这套编钟的主要部件,可以一起演奏各种音乐。下层挂有两组雨铃,浑厚厚重,声音低沉洪亮,在演出中起到烘托气氛、和谐的作用。它们的形状和重量在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只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块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比任何出土的编钟都要高。六个丁字彩绘的敲钟槌,两根细长的敲钟木棒是演奏工具。编钟的每个钟体上都有错金印章的铭文,共计2800多字,都是关于音乐的记录。碑文称,测音表明,钟音阶与现代c大调七音同列,音域五个八度,声音洪亮,音色完美,能转官调音,十二音半音齐全,能奏复杂乐曲。音乐家参照当时的演奏方法进行实验,古今音乐都能演奏。享受过的人无不惊叹。钟框是由铜和木头制成的。木框梁上饰有彩绘图案,两端套有青铜套,套有浮雕或雕刻的龙、鸟、花瓣图像,起到装饰和加固作用。中梁和下梁分别由三个青铜佩剑武士的头和手支撑,下方的青铜人像立在大型雕花圆形铜座上。钟架总长1183米;高达273米宏伟的精神,壮观的场景,严谨的结构,非常坚实。虽然承受着2500多公斤的重量,但历经2400多年也没有倒塌。2023-08-15 17:43:531
在战国时期,编钟一般是在什么场合演奏的?
在战国时期,编钟一般是在祭祀或者重大场合的时候演奏。在某些特殊的时候,编钟的演奏可以起到华丽的现场效果。每当我们提到编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战国时期的乐器种类非常多,编钟正是战国时期玉器的代表作。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有些考古学家也尝试复原编钟的演奏效果。但因为古时候没有记录声音的技术,我们用编钟所演奏出来的效果未必是战国时期的真实效果。一、编钟会在祭祀的时候演奏。据史料记载,编钟一般是在祭祀或者其他重大场合的时候演奏。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击打编钟的不同部位和不同轻重时,编钟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古人会通过这种方式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不能用现代音乐的眼光来看待编钟的演奏效果,在各种重大场合,编钟基本上都是节目表演的压轴作。二、编钟在打仗的时候也会演奏。这个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因为编钟始终属于打击乐器,有规律地击打可以让编钟传达出振奋人心的效果。据《左传》 记载,吴晋两国在交战的时候曾经使用过编钟,士兵在听到编钟的演奏后士气大振,编钟稳定了军队的士气。三、现代社会也会演奏编钟。因为传统编钟的存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编钟的改造体。这些改造体的发声方式严格按照编钟来制作,有些音乐人也会通过类似编钟的乐器来发出特定的声音,进而达到谱曲的目的。编钟的演奏非常复杂,且需要音乐人对古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要呈现出古时候那种恢宏壮丽的音乐效果,恐怕只能参考史书进行相应的复原操作了。2023-08-15 17:44:005
曾侯乙墓编钟有何音乐特点?
曾侯乙墓编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敲出音乐,同时还具备一钟两音2023-08-15 17:46:113
找一个纯音乐,开头是像铃铛或编钟那样清脆的敲击声,一声长长的叮,然后是叮叮叮。。。,很悦耳。
大悲忏慧 霹雳布袋戏里的2023-08-15 17:46:324
曾侯乙编钟属于什么乐器?
后羿编钟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旋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们堪称“编钟之王”。后羿编钟包括19个钮钟和45个雍钟,加上楚惠王赠送的一个拨钟,共计65件,总重量2500多公斤。它们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大和保存最好的编钟,并以雍钟下排的铭文“曾侯乙”命名。任何有机会听到和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惊叹,称赞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曾益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排三层彩绘木梁连接而成,形成一把弯曲的尺子。横梁的两端装饰有青铜套筒,带有浮雕和贯穿的龙或花瓣形装饰。中梁和下梁分别由三个剑铜头和手支撑,通过横梁和母子样的方孔牢固连接。中间还有一个铜支架支撑横梁固定。手持军刀的青铜人穿着长袍,腰间系着腰带,表情严肃,站在青铜雕刻的圆形基座上。是青铜人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也强化了整套编钟的宏大地位。完整的时钟架由245个部件组成,可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屹立如初,令人叹为观止。《楚邵》中音乐的准确形态可以保证旋律的准确性,这在今天是不容易做到的。合理的金属部件比例,标准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得编钟达到了惊人的音响效果。创作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真是稀世珍宝。后羿编钟按大小和音高的顺序整理成8组,挂在一个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编钟上刻有关于音符、音标、人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竹梁(梁)和挂饰上的铭文、盘铭文、盘盒铭文3775字。它们的内容是先秦音乐节奏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为“一”。共有64个编钟(除了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那个),每个编钟都能发出两种音乐声音。整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转宫殿,以和声、复调、调音手法演奏各种音乐。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以前一些专家认为的秦汉时期,更不是古希腊的舶来品),中国音乐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音、5八度、12半音、弓玄音的表现技法上已经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因此,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价传统的音乐学科,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编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它把音乐钟按照大小和音高的顺序分组,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打,因此得名。2023-08-15 17:46:411
编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现在的民乐大型演奏中也很少能看见编钟呢?
编钟最早出现在夏朝属于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是因为编钟属于一种小型乐器,而且会弹奏编钟的人才也非常的稀少,只有在一些特定的舞台上才会出现编钟的身影。2023-08-15 17:46:494
曾侯乙墓中的编钟在音乐文化中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经过试奏证明,能够演奏出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它音域宽广,十二律俱备,从最低音到最高音跨越了十八度,且音色优美、悦耳动听,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我们领略到中国古老音乐的迷人魅力。我国在战国早期就具有如此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曾侯乙墓编钟2023-08-15 17:47:331
曾候乙编钟所反映的先秦音乐文化方面的成就
曾侯乙编钟所反映的先秦音乐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一钟二音三度音程"的钟乐设计2七声音阶的表现形式3钟律上的十二律体系及其律制4钟律铭文--青铜铸造的先秦乐律学理论5旋宫转调的应用与精确良好的乐器演奏性能2023-08-15 17:47:451
人文精神有哪些 [让美术鉴赏充满人文的情感和关怀]
一、立足于教材,深挖人文性内涵 (一)重视鉴赏语境的多元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数千年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一个多元化的鉴赏语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和审美思想,探索其人文内涵,逐渐形成他们开放和眼光和宽容的心态。例如在服装介绍这一课中学生对于英格兰短裙,大都是一种嘲笑和惊讶的态度,但是不仅仅是英格兰人,还有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男人的白色假发,阿拉伯人的长袍,中国人的对襟褂,结合着诸多服装形式,学生们就会从嘲笑和惊讶中走出,逐渐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当时的审美观念。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要以自己的核心艺术文化为基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有唐代四飞天的图案,同样是表现飞翔的人物,西方宗教画中的天使,必须借助翅膀才能飞翔,而中国的飞天神女,则只需要裙带的舞动就可以腾空飞舞,在想象力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是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在现代美术中,也有很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如贝聿铭、陈逸飞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二)关注鉴赏主题的人文性,促进学生人文思考 美术始终对人类的生存、生活、命运、人性、伦理、思想、价值、态度等多种人文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现,在美术鉴赏中关注美术作品中的人文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性的思考。首先是对美术名家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家,都是我们人格的榜样。例如齐白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伪大小头目的索画,干脆闭门谢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徐悲鸿先生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把画款全部无偿捐献给祖国;高剑父先生带领弟子远赴香港、澳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艺术家们深刻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其次是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应当努力地挖掘美术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作者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们》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才能够真正的进入艺术鉴赏活动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对于正义、独立和自由的永恒追求,安格尔的《泉》 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最严谨的完美;罗中立的《父亲》 告诉我们父亲的伟大和父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热爱祖国爱的无疆。这些优秀的作品都能够激起学生对自由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三)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美术文化观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艺术史、艺术风格、艺术批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求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的美术文化观念。首先是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教师要有意的把艺术美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溶为一体,例如在对“人物画” 的欣赏时,先讲授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与西方在人物画创作中审美观念的差别,并要求学生对中国画在当前的形势下该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一些资料的收集,写成一篇美术评论。这样将美术的几大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美术思维。其次是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的规律和法则,例如在欣赏“商周青铜器” 造型时,既可以播放一些凝重恢弘的编钟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同时,任何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一个时代和民族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缩影,适当的融入一些人文知识,更有利于对作品的鉴赏。在讲述郑板桥的作品时,首先要讲述郑板桥的为人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们才能理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刻含义。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性关怀 (一)选择课程内容,满足各种学生学习需要 初中学生的需要、兴趣对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适合需要、兴趣的活动会使其乐此不疲,可以推动学习成功并形成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在课程内容广度的设置上,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例如介绍美术四大类别时,分别对其现代部分进行扩充,以体现生活感和时代感。再就是增设相应的鉴赏课题,例如学生们喜欢的动漫、媒体设计、时尚服装等课程资源。在课程内容深度的设置上,一方面要加强鉴赏基础的学习,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等美术语言,以及工艺、雕塑、建筑、书法等相关门类的基本鉴赏方法,学生们只有具备了感受美的眼睛另一当面,还要学生掌握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性鉴赏内容,使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中,养成浓厚的学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升人文精神。 (二)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优化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是新课导入的情景设计,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不协调”,例如对塑像“断臂维纳斯”的欣赏,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这个塑像并不完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为下面的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再讲美在哪。 其次是创设审美情境。例如,在讲授“美术的语言”一课时,上课前伴随优美的音乐映示幻灯片: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曾这样庄严地宣告:“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进入了审美准备状态。 (三)组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 体意识形成 首先是开展课前调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在课间、体活时间、放学途中,可以随时找机会与学生谈话交流,调查学习需要。尤其应重视与美术科代表的沟通,因为科代表更了解同学的心理,更容易提供大多数同学的共同需要和个别要求,能为充分 准备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每学期前发放调查表格,或者在校园网美术专栏发布调查表格,由学生自愿填写。 其次是创设开放环境,教师应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在自由探索、交流互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在计算机教室中,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在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自己搜索资料,经小组讨论后逐一解决。另外,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创设开放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途径。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研究,是 新世纪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题。 人文精神使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和最广范围的关联,赋予美术学科最大的价值。我国前年秋季开展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建构上,也首次强调了人文性方向。 此次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分设的 9 个教学模块中,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是“鉴赏模块”,因此,探讨如何体现“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十分重要。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士和同行以借鉴,起到抛砖引玉之用。2023-08-15 17:47:521
中国古乐器
请见http://baike.baidu.com/view/34424.htm古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乐器。2023-08-15 17:48:023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24课编钟:1. 2--6自然段写了编钟的基本情况,作者是怎样讲述编钟的重要价值、主要特点及
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概括介绍曾侯已编钟的重要价值。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第二方面(3、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第三方面(5、6自然段)运用两个实例介绍编钟的演奏效果。一是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会。二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典上用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奏。2023-08-15 17:48:102
编钟和铃铛的区别
编钟和铃铛的区别如下:1、结构:编钟是一种由许多不同尺寸的钟组成的打击乐器,每个钟都悬挂在一个支架上,可以用槌敲击。铃铛则是一个中空的铜制器具,通常有一个手柄,可以通过摇晃或敲击来发出声音。2、音色:编钟的音色通常较为清脆悦耳,有时带有一定的共鸣。铃铛的音色则更加明亮响亮,有时带有一定的金属味。3、用途:编钟主要用于演奏古典音乐中的钟声乐曲,通常在管弦乐队或室内乐中使用。铃铛在宗教仪式、庆典和庙会等场合中常被用来传达节庆氛围,也可以用于乐队表演和音乐创作。2023-08-15 17:48:191
请问有关于编钟的著名的音乐有哪些?
竹枝词(编种与编磬) 春江花月夜(古乐合奏) 屈原问渡(古乐合奏) 楚殇(编钟名曲) 幽兰(古琴与编钟) 国殇(古乐合奏)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乐合奏)2023-08-15 17:48:391
曾侯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有关部门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调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中国历史上已成功解决了一钟双音在物理学、音乐学、铸造学上的一系列难题。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音域曾侯乙编钟深埋地下二千余年,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这套编钟音域宽广,自C2(64.8Hz)至D7(2329.1Hz),共有五个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音色十分优美。每个钟可以敲出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即正鼓音、侧鼓音。音差:小三度41个,大三度23个),且互不干扰,亦可同时敲击产生和声。全套编钟可以发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种声音,下层的大钟,声音低沉浑厚,音量大、余音长;中层较大的钟,声音圆润明亮,音量较大、余音也较长;中层较小的钟,声音清脆、嘹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上层钮钟声音透明纯净,音量较小、余音稍长。曾侯乙墓中还有敲击编钟的工具,中上层编钟用T字形木槌敲击,下层的大型甬钟用长圆木棒敲击。这种演奏方式在墓中出土的彩漆鸳鸯盒的彩绘上得到了印证。扩展资料:出土经过开挖曾侯乙墓后打开椁板,发现椁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渐抽去,编钟露出水面,大致保持下葬时的状态,分两面呈直角折尺形立放。编钟中,45件甬钟上有铭文“曾侯乙乍U00020c7e”,因此得名曾侯乙编钟。形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铜人著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曾侯乙编钟2023-08-15 17:48:481
跪求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
hjghjgjghjhjhghjgh 最佳答案 曾侯乙即将展开他那浪漫而又热情的歌喉,千载难逢!机不可失!2010年5月16日**剧院晚8:00-9:00 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各位观众,各位朋友,大好!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 ,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现在开始!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便可利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感情。《东方红》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首先请欣赏《东方红》。接下来请欣赏古曲《楚殇》。曾侯乙编钟不仅能演奏出动听的古代音乐,还能演奏出好听的外国名曲呢!现在就请欣赏外国名曲《一路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年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悠扬的旋律,传唱了几代人,听到这首歌每个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蓝天、白云、草原、骏马,美不胜收。请欣赏民族歌曲《上升期不落的太阳》。《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这首歌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那么,就请尽情欣赏《国际歌》!伴随着这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我们的次节目也就到此结束了2023-08-15 17:49:054
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 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100字】
孞2习惯亻e丂歹阝2023-08-15 17:49:169
战国编钟是什么意思
是中国古时候的乐队啊!2023-08-15 17:49:456
曾侯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意义?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2023-08-15 17:50:221
一首用编钟敲击而成的纯音乐,求歌名。
然后呢词曲:朱鸽演唱:任然感动是一件很容易的小事那只是一种很简单爱的方式傻傻几个字 简短的句子就让我开始又想念你的样子无聊的我无聊的看着电视他们都承诺会在一起一辈子过眼几个字 熟悉的句子我情不自禁的做了你的影子然后呢 怎么了 承诺呢 都忘了有些爱情终究会面对选择就算是真的难过 真的失落 真的不舍还是可以假装一切都没事的然后呢 怎么了 我们的 故事呢那些荏苒的光阴依旧深刻就算是断了思念 断了回忆 断了过去爱过的痕迹就在手心里住着无聊的我无聊的看着电视他们都承诺会在一起一辈子过眼几个字 熟悉的句子我情不自禁的做了你的影子然后呢 怎么了 承诺呢 都忘了有些爱情终究会面对选择就算是真的难过 真的失落 真的不舍还是可以假装一切都没事的然后呢 怎么了 我们的 故事呢那些荏苒的光阴回不去了就算是断了思念 断了回忆 断了过去爱过的痕迹在手心里住着回忆一直不停的转播过去心酸与快乐那些关于你也是关于我的然后呢 怎么了 我们的 故事呢那些荏苒的光阴依旧深刻就算是断了思念 断了回忆 断了过去爱过的痕迹就在手心里住着爱过的痕迹就在你心里住着2023-08-15 17:50:311
在众多乐器中,最古老的大型乐器是哪个?
大型乐器肯定是编钟啊,这个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2023-08-15 17:50:4110
求编钟音乐?什么网站里有这方面的资源?
哎..我找得太凑合了..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B1%E0%D6%D3&lm=-12023-08-15 17:51:331
为什么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了音乐界和科学界?
曾侯乙编钟以什么以及什么震惊了全世界2023-08-15 17:51:553
祭孔大典音乐是什么
祭孔乐舞2023-08-15 17:52:042
论述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科学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这跟音乐有关啦2023-08-15 17:5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