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乐器发展史

2024-04-05 16:47:20
TAG:
北有云溪

1、远古时期

以狩猎及歌舞伴奏为主,用的是打击乐器,如磬、陶钟、铜钟、祝、敔、管、篪、笙、、等,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但遵循著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种类少到多、不定型到定型、、等等途径。

2、夏商时期

乐器增多,如婸鼓、铃、编钟、埙、龠、言、、、等,出现的是有定音的击乐器和多管乐器,渐渐地人们也掌握了纯四度、大小三度、大二度及小二度的音程关系。

3、先秦时期

乐器不但增加,如击乐器:鼓、钟、镛、雅、祝、簧、筑、、,吹奏乐器:箫、管、龠、笙、埙、笛、竽、、,弹弦乐器:琴、瑟、筝等,表达的性能更加提高。

4、秦汉隋唐时期

乐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弹奏乐器(如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专以演奏宫廷燕乐为主。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

5、辽、宋、西夏与金时期

承隋唐乐器,广泛地应用弦乐器(如嵇琴、轧筝),另有新乐器的产生,如义手笛、羌笛、箫管等吹奏乐器以及葫芦琴、、等弦乐器,还有流行在西北边区的马尾胡琴。

6、元代时期

在元统治初期的对内外战争,客观上引起国内各民族间,及本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这时期出现了新的乐器,如三弦、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鱼鼓、云璈、、、等。

7、明清时期

乐器有较大发展与集中,特别是胡琴类擦弦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与唢呐芦簧乐器。笙与古琴两类由於复古势力的勃兴,加上其古典价值,在国家音乐方面占了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乐器历史:

乐器是人类早在原始时期已拥有的文明财富之一。围绕乐器的来历,自古以来中外均有许多传说和神话,并长期被据为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说。

如中国许多古书记载:“女娲作箫”、“女娲作笙”、“伏羲作箫”、“伏羲作琴”、“庖犠氏作瑟”、“倕作钟”、“伶伦入昆伦山采竹为笛”、“黄帝命伶伦铸十二钟”、“黄帝杀虁以其皮为鼓”等。

所述均为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事,尚未或刚刚进入铜器时代,不可能有笙簧和铸钟等工艺很复杂的产品。那时的人对绝对音高可能有些概念,但对乐律未见有多少认识,象上述那些复杂的旋律性乐器不可能出现那么早。

那些传说中的人物,是否实有其人,至今史学上仍存疑待探索。所述乐器实有其物,但任何人不可能一下子造出那样完美的乐器。乐器都是逐步演进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是无疑的。据考,中国在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已有一些土鼓、磬、钟铃、骨哨、苇籥、埙等。

可能还有苓、管、篪、笙。至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至前11世纪),除此前的乐器得到发展,如出现定音的编钟、编磬,以及鼗、言(大箫)、笙等,说明已有初浅的音高音程概念。

到周代,见于记载的乐器约近70种(有重名的),出现了对乐器分类的“八音”,有了琴、瑟等拨弦乐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乐器

wpBeta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

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和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在中国乐器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据文献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现以竹片轧之的“轧筝”和“奚琴”(在宋时作“嵇琴”)。宋时的嵇琴用马尾弓拉奏,并出现了“胡琴”的名称。

如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如怨单于。”自元代之后,在奚琴、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拉弦乐器。

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对传承乐器的音质不纯、音律不统一、音量不平衡、转调不方便、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不统一、在综合乐队中缺少中低音乐器等不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并涌现了许多成果。

扩展资料: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国音乐起源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主要体裁是“六代乐舞”。从半坡遗址发现六千年前的半坡埙。在西周重要的音乐是宫廷雅乐,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源源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八、九千年或者更为遥远,八、九千年以来,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一样,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乐器

tt白

中国古代乐器史 1

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竹、丝、匏、革。

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就是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中国古人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而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乐器,在历史的深处,共同演绎了中国人心灵的乐章……

□2005年8月,一支中国乐队在瑞士的日内瓦州巡回演出,演出的主题为“东方音符”,观众从未见过乐队用来演奏的乐器、也从未欣赏过如此悠扬而古远的旋律,演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台下的聆听者并不了解,这种演奏方式已经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现在的艺术家们已无法真正再现中国古人的音乐精髓了。

埙,形如鸡蛋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从这小小的乐器里发出来的乐声,马上会让人联想到空旷的原野,今天的人们听到后,也许会在心底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仿佛回忆起了什么往事。

这是残留在人类集体记忆深处的一抹回忆。

从前,这种乐器就是用来在旷野上演奏的,它曾经统治了古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从长江下游到黄河中游,人们在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古文明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乐器。埙的制作十分简单,用泥土捏成形状,在上面开孔,然后放进火里烧制。

在中国埙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宽忍看来,埙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有很强的震撼力,用作家贾平凹的话说就是土生地气,它不是一般乐器所能代替的,它对人的心灵,对人的内心世界有震撼的作用。

在艰苦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和野兽抢夺食物,像野兽一样死于自然灾害。但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他们会思索,有智慧,他们的感情更加丰富,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动物只会嚎叫,但人类会歌唱,而且还会让石头、泥土、竹子、骨头发出美妙的声音———乐器诞生了。

从乐理上说,中国古乐一般使用五声音阶,叫做“宫、商、角、徴、羽”,相当于“1、2、3、5、6”,比现代通用的七声音阶少“4”和“7”的音。那么,是不是中国的古乐器根本就不具备演奏七个音阶的功能呢?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所长乔建中认为,不能说中国没有七声音节,没有这个事情。中国人是以五声为主,这跟中国人的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确实有很大的关系,后来的“宫商角徵羽”变成了“金木水火土”,变成“东西南北中”,总之跟五行观念有关。

这个规则也许正符合了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平缓、宁静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因为以五个音阶为主,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显得沉稳典雅。

□公元前8世纪开始,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年代,中国古乐器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著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个音乐家。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音乐和礼仪规范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弹奏乐器是培养高贵品德的重要途径。据说孔子本人非常爱好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

从此,古琴就被赋予了高于乐器本身的意义,它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人的音乐生活中。

在中国古代,琴是文人的专用品,弹奏前要沐浴,弹奏时必须怀着肃穆宁静的心态,琴台上还必须燃上一炷香。据介绍,“琴者禁也”,是指弹琴的时候要禁止邪念,以求得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此时的乐器并不仅仅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借助乐器,人们得以陶冶性情,甚至感悟人生和宇宙的深奥哲理。

在历史悠久的武汉市,就有一座古琴台,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琴的故事。很久以前,在这里,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听到了琴师钟子期的琴声,当琴声演绎巍峨高山时,他感慨道:多高的山啊!当琴声表现江河奔涌时,他又大声赞美道:多壮阔的江水啊!钟子期第一次遇到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十分感动,与俞伯牙结为生死之交,俞伯牙死后,钟子期把琴摔碎,不再弹琴了。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代称。

就在离古琴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2000多年前的乐器殿堂。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州,一项对中国古音乐史具有重大意义的考古发掘,带给中国音乐以足够的惊喜:墓葬的主人是公元前5世纪时,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曾侯乙,在墓葬的中室,一间6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殿庭”,中室的南壁和西壁呈曲尺形立放着一组青铜编钟,它们整齐地挂在木头的钟架上,仿佛刚刚被埋入地下。

这套乐器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惊人的成果,而且也是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发现。整套编钟体积硕大,造型繁复精细,显出磅礴大气的王者风范。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冯光生介绍说,当我们第一次敲响这编钟的时候,它那种非常透明、透明得像水滴一样的音色,还有它那绵长的余音,一下子把大家都镇住了,真是太美妙了!

□早在西汉年间,探险家张骞前往西域各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些外来乐器因此进入中原地区,从而使中国的乐器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在变革中,笛和箫的演进最为明显。

出土在河南的一个文化遗址里的笛子,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音阶的发音器。乔建中介绍说,它就是人利用鹰的翅膀上那个比较粗的骨头,然后把它挖成了很多按孔、吹孔,来吹奏音乐的。

一直到汉代,中国传统的笛子都是竖吹的。乔建中介绍说,萧过去都叫笛,我们早期的那个笛是竖吹的东西,到了汉代以后,是张骞通西域首先带回来这个横吹的笛子。

在人类历史上,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各个民族保持了不断创造和更新的生机。汉代结束后,进入到纷争不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的年代是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各种外来文化进入到古中国,带来了创新的机遇。

中国乐器史上的重大变革产生了。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在传统的音乐生活中渐渐占据了明显的地位。

有一种乐器被取了一个中原名字叫“阮咸”。实际上,“阮咸”是汉代流传下来的西域琵琶的变种,在汉时叫做秦琵琶,后来,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由于名士阮咸擅长演奏这种乐器,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改名叫“阮咸”。

琵琶的名字其实就是指弹奏法,“琵”是指向外弹弦,“琶”是指向内弹弦。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千古名篇《琵琶行》中,曾对琵琶演奏做了无比生动和形象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引进和融合,中国古乐器在唐朝形成了前代所没有过的五彩缤纷的局面。遗憾的是,保存至今的唐代乐器实物非常少见。不过,考古出土的唐三彩却向我们展示了唐朝的伴奏乐队:乐队的乐器是一个大杂烩,有中国传统的乐器排箫、笙、竖笛,也有传自西域的琵琶、箜篌、横笛、拍板。

今天,在日本还保存着少数珍贵的唐代乐器文物。

□经过多次的改造,到了元代,一种新型的中国乐器———弓弦类乐器诞生了,它们的主要功用是为戏曲、说唱、歌舞伴奏和参与某些小型传统乐队的合奏。

乔建中介绍说,二胡音调非常柔和,和曾经在唐朝独领风骚的琵琶相比,二胡显得更加富有表现力,而且,二胡的音色比较接近人声,具有较强的歌唱性。明清以后,二胡家族逐渐扩大,出现了高胡、板胡、京胡等等品种,二胡终于坐上了中国民乐器的头把交椅。

明清时,中国民间乐器的队伍基本成熟了。

历经千年的吸收、创造、淘汰和更新,几类乐器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最主要的角色,后来按照演奏的方法,它们被分为四种类型,以二胡、京胡、高胡等为代表的拉弦乐器;以琴、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弹拨乐器;以笛子、箫、笙、唢呐等为代表的吹管乐器;以堂鼓、铜鼓、排鼓、钹等为代表的打击乐器。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另一幅景象。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队正在逐渐形成,各种乐器和谐地演绎着越来越复杂的音乐,交响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发自于人类对上帝的敬仰之情,因而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

而中国的传统乐器仍旧沿着自己的轨道往前行进。

纵 观 中 国 乐 器 发 展 史

当然,想要在一千字左右的篇幅想要深入探讨中国乐器发展是非常困难的(真的要写应该是可以像百科全书那麼厚吧),这篇文章你不妨当作一种目录式的随意导览。笔者打算以简单的方式带过一场从遥远年代便开始的至恋,从旅行开始,音乐和文学,美术,人民生活便是一体,例如说那是一场生死相随的符码,令人无可自己。是啊,有一个遥远的地方称之为中国。在文字时代之前,因为劳动,所以呼喊之间彷佛就有了韵律,祭神、献歌,或者在两条远远的大河唷,便开始一场场的乐章。比方说战争、水旱、这些呼喊开始有了音阶的概念,节拍整齐,编制有了初步的完整性。

后来进到了夏商时代。目前因为文献极少,只能从一些破简残编发现一些诗歌,但可以发现的是,音乐已经有了超过实用的审美功能,表现在劳动生产、婚姻、战争、奴隶生活和描写

景观的赞美歌曲。在两个时期音乐是离不开人声和舞蹈的。到了春秋战国之后,纯粹只有旋律线的音乐开始出现,但还是多已乐器、人声、混合舞蹈的形式为主。打击乐器在这时候已经精密发展,除了鼓之外,已经有了大编制的钟磬,或小型的打击乐器,用来军队远征或祈求农忙时期顺利的。

一直到南北朝为止。代表中国国乐的乐器差不多都已经问世。详细的情形因为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论及。(可以参考中国音乐发展始和中国音乐典,里头详述中国乐器的由来将近千百种)但这时候的重要发展是出现了专门的演奏家,女伶,舞者。技巧高超的乐器使用者配合编曲家,在中国音乐史上创造空前辉煌的文明。国家已经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来收集民歌,古老歌谣,以及音乐家们的献曲。这段时期市民族融合的地一时期,融合许多外来的乐器如胡琴,羯鼓、梆笛等等。而本土?乐器如古筝,阮咸等因为中国二分音乐律(有人说是十二平均律的前身)的诞生,已经大幅度的改良。在曲式上还是以地方音乐的独奏曲或少数几人的合奏为主。

大规模的音乐合奏首见於隋唐五代,例如唐玄宗最有明的霓裳羽衣曲。这首歌曲便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交响化成功的团曲。其中还杂柔印度波斯音乐,可说充分展示了唐代颠峰时期的世界观。这段时间,外来音乐的影响更大,许多人能解胡语,擅用琵琶,以及来自东瀛(日本)的改良后的芦笙,更加丰富中国音乐的内容。

时间很快的摇啊摇就晃到了清朝。这段期间乐器的本身没有太多变化,直得一提的是音乐的风格走向了更多元纷呈的风貌,例如说唱,例如戏剧和音乐的杂揉。从外国进口的「洋(扬)琴」已丰富变化的魅力瞬间成为中国音乐的最新宠儿。更为中国音乐添加一比传奇的色彩。

最后到了现在,乐器的本身不在是音乐要探讨的课题。而是如何在这些既有的基础上,循得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又找到自己本土音乐的发展方向。许多擅长象徵,超写实的作曲家也开始以中国音乐作为创作的题材。亦是当前最新音乐趋势。虽然无法定义这是好还是不好,但是也表示中国音乐是一个不可小看的一门学问。

不过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音乐,不管是哪里的,真正的重点不是理论,而

是你是否好好的爱著它。不管它在哪里,一定会是温柔的陪伴,就像是我们

自己一样。

按:中华文明曙光初现,中国音乐便随之诞生。八千多年来,中国音乐与中国乐器,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中法文化年的重点项目《中国古代乐器展》,从中国现藏的二千多件乐器中遴选出了一百二十三件乐器,囊括了中华民族从新石器时期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乐器精品,这些国宝级的乐器几乎全部都是首次走出国门,展现 在西方。

文:在中国古老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乐器的演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凭证。一九八五年,河南舞阳县出土的古笛,距今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哨,迄今也已有七千余年。河南安阳出土的鼓和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编钟,距今也有两三千年的时间。

远古乐音 人类的童年记忆

走进坐落在塞纳河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乐器展"展厅,就像穿过时空的隧道,遁入到一个古老而悠远的"音响世界"。中国文化中心此次展览布置专业考究,以音乐类别和乐器特点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和气鸣乐器等几大类。

纵观中国古代音乐史,从音乐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上来看,音乐中节奏的发展要比旋律、音调、音高等其他音乐的组成部分成熟得早。古代的先人如何演奏音乐,怎样"击石拊石(演奏石磬)",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现在只能通过历史上的有限记载,来想象先人们"鼓钟钦钦"的场景了。

有幸的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的音乐物证,今天仍然存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展厅中的土鼓就是一例。土鼓制作于新石器时代,以现代音乐类别的划分,土鼓属于打击乐器的范畴。此次展览的土鼓实物,形状为两端粗、中间细,一端是罐状,一端像敞口喇叭,它应该是本次展览中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

另一古老而久远的打击乐器是商代的石磬,商磬为片状,质黑,表面光滑,它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仪典、宴飨乐舞等的演奏。展览中除商磬之外,还有汉代用于军乐演奏的虎钮錞于和战国时期宫廷仪典使用的先秦编钟,以及北宋年间演奏雅乐的乐器大晟钟和中国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十二生肖铜鼓、腰鼓、蛙式三系锣、金刚铃和马铃等等。

这些古老而又奇特的打击乐器,有的是历代中国音乐研究者几经辗转、着力收藏的古物;有的是解放后中国几代音乐学者跋山涉水从边疆民族采集的乐器品种;还有从"大炼钢铁"时代高炉前抢救出来的打击乐器,都经历过水与火的洗礼。 在展览的众多乐器中,还有来自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等文化名人的赠品以及盛家伦、冼星海一些音乐家的遗物。比如靠门边的那面通体紫黑的小堂鼓,就曾是梅兰芳先生的收藏品,现在鼓身的铜环上还挂有一张发黄的小纸片,上写"梅59"字样,应该是梅先生自己收藏时的编号。

离此不远悬挂于木架上的大锣,也是梅先生的旧藏。说到打击乐器中的锣类,人们大多只知道此类乐器用于戏曲伴奏或是民间吹打音乐。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少为人知的功效,那就是在西洋交响乐队中,中国锣类的打击乐器(特别是产于中国武汉的铜质打击乐器),因为具有苍劲古朴,韵长味厚的独特音色,长久以来为西方乐团所推崇。

在西方音乐界,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中国古老民族和戏曲中打击乐的表现形式充满敬意。中国民族和戏曲打击乐器仅用单件乐器就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人物形象、思维和情感的变化,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被公认为人类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展厅内还有一件平时罕见的中国古老打击乐器的仿制品"雷鼗"。雷鼗是由四个小鼓组成,每鼓有两个面,所以又叫"八面鼓"。鼓身用一根木杖串起,木杖插入鼓架,木杖的顶端雕有鸟饰和莲花,此乐器原为程砚秋先生收藏。展厅的中间展台,摆放着一副大钹,钹上雕有龙飞腾荡的图案,上刻"大明宣德"字样,钹身已坏,从裂处来看是在演奏中被击裂的。铜钹旁边,还平放着一对铜铙,均为程砚秋先生所藏。

环顾四周,古器围绕,仿佛使人置身于古人"击石拊石"的场景,感受到古代祭祀"鼓钟伐鼛"的庄重场面。古韵遗芳的京剧梅派名剧《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婀娜剑舞,程派唱腔的幽怨离情,悦然在目,充盈于耳。这些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无论铜质还是木制,石制还是革制,他们都曾经历了历史的沧溟,穿越过时空的喧闹,现今归附于平静的岁月港湾。

琵琶弦上说相思

如果说中国打击乐器描绘出了中国打击乐文化的灿烂辉煌,那么以"琵琶"为总称的便携式抱弹弦乐器和笛、角等中国吹奏乐器便体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的融合过程。

自汉代以来,琵琶便随着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古老的丝绸之路经新疆、甘肃等地,最终传入中原地区。中国唐代琵琶艺术无论从演奏还是乐器特点方面都在音乐领域中独领风骚。白居易"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舒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晏几道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哀叹"琵琶弦上说相思"的离愁。

"琵琶"之得名,以象声为始,弹奏时手指外弹为"琵",内弹为"琶"。琵琶不但可以表现《汉宫秋月》、《夕阳箫鼓》等婉约细腻的柔情心曲,还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将军令》等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

高山流水觅知音--巴黎中国古代乐器展侧记

作为中法文化年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2月10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中国古代乐器展以丰富的展品和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对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怀有强烈兴趣的法国观众。近日,记者带着对祖国文化的深厚感情专程参观了展览,并对举办此次展览的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走进展览大厅,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中国古代乐器,将长达八千余年的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长河呈现在观众面前。展览告诉人们,自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现,中国音乐便随之诞生。在八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音乐记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悲欢。

中国乐器是中国音乐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国乐器的两个特征。从种类上看,中国古代乐器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体鸣乐器,如钟和磬;膜鸣乐器,如鼓;玄鸣乐器,如琵琶;气鸣乐器,如萧和笛。从发展史上看,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的吹奏类乐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乐器,其中以1985年在河南舞阳出土的16支竖吹骨笛的年代最为久远,迄今已有八千余年历史,此时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音乐以钟鼓乐为代表;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是中国乐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其中唐代则是中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琵琶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的发展,这一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此次展出的123件中国古乐器,是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珍藏的2100多件乐器中遴选出来的。展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历年出土的富含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鼓腔、魏晋年代的铜鼓和唐宋时期的古琴等,其中好几件都是首次公开展出;二是音乐研究所数十年来从全国各地搜集到的各类中国传统乐器,包括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奏的二胡、笙、笛等,其中不少是从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收集到的。两类乐器共济一堂,相映生辉,充分显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绵延有序和博大精深。展品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制作之精妙,无不令观众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和文化的结晶。乐器作为一种能够将各种风格的音乐充分表达出来的器具,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其精致的文化,不仅凝结着历代艺术家的音乐智慧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而且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当观众倘佯在展览大厅,观赏展台上的一件件中国古乐器时,可以想像几千年来它们曾经发出的各种各样的乐声,或激越,或平和,或欢腾,或悲怨,或以金钲羯鼓唱风云变色的壮丽,或以锦瑟银筝传花前月下的清雅;这时,人们仿佛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悲欢,听到中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展览会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进行的一些乐器的现场表演,更是吸引了法国观众。听着这些来自古老东方的美妙音乐,他们有的脸上流露出惊奇,有的则显得有几分陶醉,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表情显示出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

参观期间,记者就举办这次展览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先生。当记者问及在巴黎举办这次中国古代乐器展的宗旨时,乔先生介绍说,“首先是因为中国乐器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迫切需要向世界进行介绍和展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乐器发展的历史长达七、八千年,而且中间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发展到今天,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历史之悠久,品种之丰富,是在世界民族中少见的。然而,过去中西方在对彼此音乐文化的了解方面是不对等的。我们对西方的了解相当多,从中法两国来说,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很多中国的音乐家都曾来到法国学习,现在过来的留学生更是越来越多;而相对来说西方对我们的了解则很少。其实,我们也知道,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具有了解中国音乐的迫切愿望。因此,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把中国的乐器作为一种文化介绍给法国,介绍给西方。这次中法文化年活动的举行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中法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在欧洲展出中国的古乐器,非常有意义。而且不仅仅是静态的展览,还有来自中国的学生和老师现场表演中国乐器。对于中西乐器文化的交流来说,这次是迈开了第一步,在巴黎这样的世界文化都市举办了这样一个展览,使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加深了了解。”

谈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乔先生说,“西方的音乐当然也是从民间而来,但它已有几百年的专业历史,它更多的是几百年来在专业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中国音乐是在自己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主流是民间音乐、传统音乐。20世纪的中国也有不少专业音乐,但我们专业音乐发展的充分程度与西方完全不同。这与西方音乐形成很大的反差。我们这种音乐的生命力以及它所呈现出的方式,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是需要我们的音乐家们来很好总结的。进行这种东西方的音乐文化交流,对于发展中国的专业音乐是很重要的。”

当记者问及法国观众对于这次中国古乐展的反应时,乔先生说,“从总体上看,西方观众对于中国音乐目前还是处在感到很新奇的阶段。自这次展览举办以来,每天都有不少观众前来参观。许多观众反映,他们对中国乐器和音乐一直怀着强烈的好奇和兴趣,现在终于有机会看到和听到了,想不到中国藏有这么多的音乐珍宝,真是太奇妙、太美了。”乔先生表示,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步扩大和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认识并理解中国音乐。

听着乔先生的介绍,望着展厅里那一道道充满了新奇的目光,记者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历史上那个伯牙坠琴的故事。音乐贵在有知音,中国的音乐尤其看重知音。如今,绵延八千余年的中国音乐,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寻觅到越来越多的知音,这是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祥瑞之兆。(程励)

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传统乐器的合奏形式,因流传地域的不同、乐器组合的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传承曲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乐种。

一般说来,地方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在称呼上,也大都在乐器组合样式之前冠以地名,如属于 北 方鼓吹乐种 的有:西安鼓乐、山西八大套、冀中音乐会、鲁西南鼓吹乐、辽宁鼓吹乐、洛阳十盘乐。属于 南方吹打乐种 的有:浙东锣鼓、苏南十番锣鼓、苏南十番鼓、福州十番、泉州笼吹、闽西南十班。属于 丝竹乐种 的有:福建南曲、潮州弦诗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北方弦索乐等。

中国民间乐种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雅集性的艺术会社,它们的分布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封建时代宫廷管理乐籍的制度有关。一般说来,历代皇都的所在地,也正是今日民间乐种流传最密集、民间乐社最集中、民间乐师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例如 “ 西安鼓乐 ” 与唐代在西安建立首都有关,河南大相国寺寺院音乐与宋代在开封建立首都有关,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与河北笙管乐种与辽、金、元、明、清各代帝都在北京建立国都有关。距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省承德市,原是清代皇帝避暑的离宫,现在当地仍然保持着一些宫廷乐谱,该地区的民间艺人仍然可以演奏这些乐曲。这说明,该地的民间艺人都是封建王朝衰落后遗留下来的宫廷乐师。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民间的许多半农半艺的艺人身上,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

创作的合奏作品 除了传统的器乐合奏外,本世纪以来,作曲家根据传统乐曲改编创作了一大批作品,例如最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它由上海大同乐会会员柳尧章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 1949年后经多次加工编配,日臻完善。乐曲的和声背景,以琵琶由慢渐快的挑弹模拟鼓声,配用箫的轻巧打音吐唱做主旋律。两种乐器,一种颗粒型的拨弹短音,一种绵延形的吹奏长音,以音响的对比,展示了动与静的春江画面。主题以民间音乐常用的合尾手法反复推进,形象地描绘出江面上的微波荡漾。乐曲通过委婉的旋律,流畅的节律,巧妙细腻、配合错落的配器,展现了月夜春江的宁静景色和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姿。类似的乐曲还有《花好月圆》《紫竹调》《月儿高》。

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也改编创作了一些民族乐器的合奏曲,如《彩云追月》、《翠湖春晓》(据云南洞经音乐曲牌《宏仁卦》改编)、《金蛇狂舞》(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作者采用了许多民间乐器的发展手法,如螺蛳结顶结构,即将上下两个对答的乐句,一步一步减少节拍,最后合而为一,推向高潮。配器上加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在戏曲场面中,为人物塑造、烘托气氛专用的仪式音乐、间奏伴奏、经过长期的加工提炼,也从传统曲牌渐变为纯粹的器乐合奏形式。如京剧传统曲牌《小开门》《夜深沉》《朝天子》等。

单纯的由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套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最突

凡尘

灰陶埙:商代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埙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这种埙以出自安阳殷墟的陶埙为蓝本。古书曾记:“伏羲氏灼土为埙”,说明这种陶土烧制的乐器出现在三皇五帝那遥远的年代。这里介绍的埙呈倒置的螺形,顶端有一圆形吹口,为五音孔埙,近低处一面有倒品字形音孔3个,另一方面有左右对称的音孔2个,一大一小,形制相同,均作平底,经测音,可发11个音,从测音结果看,可以吹出七声音阶,已有若干音阶与调式,制造也已趋向规格化,可能已有标准音或绝对音高的概念。音色苍凉忧郁,如泣如诉。 这种中国特有的闭口气振乐器,保存了一个古老的音响世界,引导人们走入一个苍茫悲怆的意境之中。

木瑟:春秋 固始县侯古堆出土

瑟是古史记载中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它有二十五根弦,是根据信阳长台关出土的瑟复制而成的,瑟码很低,由两排组成,演奏时左右手交替配合,汉画像砖上的弹瑟场景也说明了这一点,瑟可以在不变色码的情况下转多个音调,十分方便。高音区清脆、中音区明亮、低音区浑厚,饱满是瑟的特征之一,瑟音域宽广,可独奏、合奏。 早在上古时期就流传着许多擅长鼓瑟吹笙的音乐家,孔子从卫国师襄学琴,郑国师文如痴如醉膜拜瑟前,魏师旷,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古人言:“伏羲作瑟、伏羲作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一位造乐之神。“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今日宾朋满座,琴瑟的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王孙诰编钟 春秋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八音之中,金石为先,”商周贵族宫庭中的祭典与宴乐都离不开钟磬这类礼乐“重器”,并以其数量多少和形制的大小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这种青铜打击乐器,从三千年前的夏王朝的铜铃开始,到商代的铜铙、西周的鎛钟,东周的各类编钟,形制越来越复杂,编列越来越大。

编钟是先奏时期的宫廷乐器,它也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王孙诰编钟共26枚角钟,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广、音色最好、制作最精,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气势磅礴的辉煌钟声,将我们带入二千五百年前楚王神秘的庙堂之上。王孙诰编钟为双音编钟,一个编钟以正鼓部和侧鼓部可以同时敲出一个非常和谐的三度音程,,其音域可跨越四个半八度,到明代的十二平均律由朱载土育王子提出时,其律制在春秋时期已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之中了, 王孙诰编钟的出土即是明证,它集中体现了皇室威严、古朴、辉煌、凝重之大气。钟上有113字铭文,意谓:王孙诰作钟以乐楚王、诸侯嘉宾及父兄诸士,万年无期。

骨笛:新石器时代 舞阳贾湖遗址出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骨笛,是用鹤鸟肢骨所制,一般长20厘米,口径一厘米左右,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钻有7个形音孔,每孔间距基本相等,其中在6孔与7孔之间靠近7孔处另钻一调音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观念。经测音,可以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研究结果认为:贾湖骨笛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有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徵音阶。此外,还存在着多宫演奏的可能性。贾湖骨笛的出土,导致了先秦音乐史的补写,由于它的问世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整部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有着再度认识的估价和必要,毫无疑问,贾湖骨笛史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中最为久远的乐器。

距今8700年的骨笛,是用鹤鸟肢骨所制,上钻七孔。经测定,已经具备七声音阶结构,至今仍可吹奏旋律。

石排箫:春秋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以排箫演奏的远古韶乐,不仅可以招来凤鸟。也使圣人孔子闻后,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叹为尽善尽美。古人对排箫有许多溢美之辞。它的外形犹如凤鸟的羽翼,声音犹如凤鸟的吟鸣。排箫呈三角形翼状,石质,灰白色,吹口平齐,钻有十个圆孔,下部长短依次递减,中间刻一凸起的钭横带缚管,为我国最早的排箫。 河南出土的上古排箫,有骨质、石质、竹质三种。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石排箫,以整块的石料制成十三个长短不等的编管,管壁的厚度只有一毫米。这种精确的音律排列与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工,证明了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乐高超的艺术水平。

《北堂书钞》对排箫有这样的描述:“像风翼,如风鸣,其形参差,长声肃箫”,陶注云:“其形象风之翼,十管长二尺”。故排箫又称参差、风箫。

我馆这件石排箫管孔深度与管外长度不尽相同,管孔内径自最长管至最短管依次递减。除少数管口部残损过甚外,余管均能吹出高低不同的音调。

虎座木鼓: 战国 信阳长台关出土

上古,人们提及最多的打击乐器就是鼓。黄帝是鼓的发明者。传说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80面夔鼓齐鸣,声震千里,使蚩尤闻声丧胆。这里的虎座鼓与虎座鸟架鼓,是根据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的鼓复制而成的,鼓座为两只对尾的伏虎,通体绘黄、红、褐相间的 鳞纹与卷云纹,和虎背连接的风足鼓架上,是一个桐木制成的黑红色云纹大鼓。高大的凤鸟鼓与威风凛凛的虎座鼓,构成了仿古乐器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鼓是我国原始社会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鼓的传说,其中在皇帝与 龙逐鹿中原时进行的逐鹿之战中,鼓就是皇帝取胜的法宝之一。据载,皇帝制作的鼓,敲击起来“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遂战胜 龙,取得胜利。至春秋时期,器乐演奏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可以独奏,而且可以合奏。其中以鼓、编钟、石磬为主的“金石齐鸣”,“钟鼓之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此鼓根据长台关一号墓出土木鼓复制。鼓座为两只对尾的伏虎,其通体绘黄、红、褐相间的鳞纹与卷云纹,与虎背连结的凤足鼓架上,是一桐木制成的黑红色云纹大鼓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箜篌: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始于汉代,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

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明代后失传达300年之久。

方响:古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出现于北周。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使用,现濒于失传境地

中国古乐器中的圣音——埙

80年代初期,我国民族乐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乐器,它样子象个鸭梨,双手捧着吹,发出的特殊音色赋有人声的感情气质,金风瑟瑟、古雅深沉、浑圆醇厚,引起了中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极大兴趣。这种震撼中国乐坛的奇妙乐器就是几经磨难,近百年来近于绝响,又被重新发掘出来的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埙。

相传,古代有一个小伙子非常喜欢埙这个乐器,觉得它能抒发自己的情意,他每天都要吹,凄婉缠绵的乐声飘呀飘,这如泣如诉的乐声终于传到了一个美丽姑娘的耳中,姑娘名叫黄河,她听了这动人的乐声,终日心神不定,于是让父亲请来了这个吹埙的小伙子,黄河的父亲见这个小伙子相貌英俊却衣衫褴褛,心中很不悦,很快叫人把他打发走了。小伙子见到了美丽的黄河姑娘日思夜想,终于病倒了,口里叫着姑娘的名字离开了人世间,但是,他的心却变成了一颗红宝石。一位过路的匠人看见了这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于是就拾去打造成一个“心”形的饰物,然后摆在集市里卖,适逢黄河姑娘路过,看见这颗红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于是就买了下来带回家里,每天拿出来玩,爱不释手。一天,姑娘又想起了吹埙的小伙子,很是伤心,禁不住落下泪来,姑娘的眼泪滴在红心宝石上,没想到这颗红宝石是一颗不死的心,被姑娘的泪水浸润了以后,突然碎裂开来。后来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演化成一个谚语“不见黄河心不死”。

这个故事是不是属于埙我不清楚,但每当听到埙那如泣如怨摄魂夺魄的声音时,我便在心里为它讲述一个哀怨的故事。其实埙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它有近似人声的音色,很擅长演奏一些抒情的哀婉的曲调。

再也不做站长了

远古时代 (距今约七千年前)

这个时期的乐器与先民的工作、生活及狩猎息息相关,例如,最初发现的骨哨,是用动物的肢骨制成,只能吹出与鸟鸣十分相似的简单音调;而此时的「埙」,只有吹孔,似乎也只是用来模仿鸟兽的叫声,以诱捕鸟兽,最后发展到有音孔的旋律乐器,其发展过程都是由使用之工具逐渐衍化而成,型态上由不定型、不定音、种类少、慢慢地形成定型、固定音及多种类的乐器;项目中以打击和吹管为主,制作造材料取自石、木、土、草、芦苇和兽骨等,形式上为单管单孔、一器一音。

当时的乐器 : 磬、陶铃、祝、致、管、埙、鼓、篪

夏商 (1765 ~ 1122 BC )

乐器种类多样,制作精致,铜制乐器增加,表面装饰以繁复的花纹;技术及艺术上已有相当的水准,如虎纹石磬、编铙等;定音打击乐器产生,将同一种乐器编排成组,扩充音域,埙有陶制、骨制、石制等,发展成五孔。

当时的乐器 : 编钟、编磬、陶埙、石埙、铃、铎、鼓、和、言、铙、钥

西周 (1100 ~ 771 BC )

宫廷制定了音乐制度,建立了宫廷「雅乐」,对于日益增多的乐器种类,以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加以分类,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称为「八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此时仍以打击乐居多,其中编钟及编磬已极具水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已有一管多孔的横吹乐器及平置的弹弦乐器的出现。管乐器可吹奏出多音的音阶,「琴」仍是弹弦乐器的总称,有「十弦琴」及「五弦琴」两种,「瑟」已成为歌唱的伴奏乐器。

当时的乐器 : 在「诗经」等文字记载中,此时约有七十种乐器出现,吹奏乐器有萧、管、钥、埙、箎、笙、编钟、编磬、石排箫;弹弦乐器有琴、瑟等。

春秋战国 (770BC - 221BC )

流传数百年的雅乐,秉着以礼法为主要内容,排除俗乐,存在于上层社会的狭窄空间,不仅脱离群众生活更日渐僵化,民间则流行使用比较小型轻便又多样化的乐器,例如 : 筑、琴、筝 ( 五弦筑身构造仍属雏型阶段),古琴独奏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数位著名琴家如师旷、师文、师襄、伯牙等;<战国策>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由此记载中可以看出乐器在民间流行的盛况。 西周中晚期 , 「编钟」已由三、五个一组发展为八个一组,到了春秋中晚期又增加到九个、十三个一组,而「钟鼓乐」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表演形式,以「编钟」为主要旋律乐器,「建鼓」为指挥及控制节奏的乐器,另外还有编磬 , 篪 , 笙 , 排箫 , 瑟等之旋律乐器 , 其中「编钟」, 「编磬」可以以五声、六声、七声音阶转调及和音方式演奏;试想在两千多年前中国音乐已有如此庞大规模,高、中、低音声部俱全的乐团,可想当时音乐的蓬勃发展。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战国早期诸侯曾侯乙的坟墓,出土的乐器共有八种124件,其中「编钟」规模之巨大、制作之精致、保存之完整最值得一提;全套「编钟」共有64个,总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由最小的约2.4 公斤到大的约203.6公斤分三层悬挂,「立柱」则为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全套「编钟」均可拆卸安装,而每个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古代「编钟」特点,不仅音域得以扩大,亦方便演奏),钟体大约有2800个金篆体铭文(标明律、调及音阶),此一发掘明白地显示了这个时期音乐文化和青铜铸造工艺的辉煌成就。

当时的乐器 : 种类仍以击乐为最多,弹弦乐器有瑟、琴、筑;吹奏乐器为管、钥、埙、簧笙、竽、苇钥;打击乐器则有编钟、编磬、建鼓、县鼓、祝、敔、击、庸、铎

参考书目 : 郑德渊《中国乐器学》、陈裕刚《中国的戏曲音乐总述篇》、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李民雄《民族器乐知识广播讲座》、丘琼荪遗作、隗芾辑补之《燕乐探微》、刘东升、胡传藩、胡彦久编着《中国乐器图志》、丹青艺丛编委会之《民族音乐概论》、照片来源 : 《中国乐器图志》张振华摄影。

秦汉 (221BC - 222AD)

秦时,宫廷建立了音乐机构--「乐府」,设专职的演奏乐师,乐器制造,及管理人员弹奏乐器筝的出现,后来称为「秦筝」。 汉时开始了对外的交通联系,朝鲜与中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外来文化渐渐传入,许多带有游牧色彩的轻便乐器,吹奏乐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西域传入横吹(笛),西南羌族传入羌笛(箫的前身汉时简称「尺篪」),西北游牧民族传入笳、角;不仅充实丰富了吹奏乐器,更使吹奏乐器的发展更加完备,「鼓吹乐」盛行,形成此时期独立的音乐表演形式。 「鼓吹乐」既是吹奏与打击乐器互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分为鼓吹(以排箫、笳为主,道路行进仪仗形式)及横吹(鼓、角为主,军乐奏于马上)此演奏方式一直延续到隋唐。 琴,逐渐定型成七弦琴的型态,独奏技术更加精进,许多著名琴曲诞生,如:「广陵散」胡茄十八拍「酒狂」等。 琵琶类乐器的出现及急速发展,并且使用了平均律,是此时期抱握弹弦乐器的总称。

当时重要乐器 : 排箫、笛、羌笛、竽、笳、角、琴、瑟、箜篌、琵琶、铜鼓

三国魏晋南北朝 (220AD - 565AD)

西晋永嘉之乱时,西方、北方的居民向内地迁徒,各地区、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对原有的传统音乐。 曲项琵琶与五弦琵琶于公元350年前后一起由印度传入我国北方,后来成为唐代的主要乐器。 「筚篥」,约在公元384年随「龟兹乐」传入,在宋代成为乐器之首,另外还有方「向沙锣」、「铜锣」的出现。 南北朝末期中国乐器传入日本,此时经济及政治稳定,各族文化融合,演奏形式更加丰富,甚至将外来的乐曲中国化。

当时重要乐器 : 笙、笛、篪、琴、瑟、筑、琵琶、方向、筚篥

隋唐五代(565AD - 960AD)

隋唐的宫廷燕乐设有「九部乐」及「十部乐」,吸收了外国音乐及少数民族的音乐;演奏方式依其表演形式的不同分为「坐部伎」、「立部伎」;乐器中使用的铜鼓、鼓、节股鼓、目要鼓等均为传入的打击乐器,所使用的乐器种类多达十几种,各部音乐包括汉族(清商乐)、边疆少数民族(西凉、高昌、龟兹、疏乐),外国(安国乐、天竺乐、扶南乐等)。 隋唐时期日本派到中国学习中国音乐达二十二次,并将中国乐器、乐曲、乐谱带回日本。唐时朝鲜(韩国)派遣来华的留学生络绎不绝,公元840年回国(朝鲜)达165人;12世纪初期,朝鲜音乐分为<唐乐>及<乡乐>,唐乐之乐器均与中国相同。 唐时因对外往来,在原有乐器的发展基础上大量的传入外来音乐,所用的乐器约有三百种之多,丰富原有的演奏形式,也促进乐器的发展。唐时流行的「轧筝」、「奚琴」是拉弦乐器的前身,只在民间使用。琵琶类的乐器在唐时极为盛行,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如段善本、康昆仑、曹刚等。另外其他的弹弦乐器也十分完备,有琴、瑟、筝、筑、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 此时期对于乐器的制作及演奏技术也相对的提高,不仅吸收了外国及少数民族的音乐,更逐渐打破地区、国家界限,相互交流而中国化。

此时期重要乐器 : 五弦琵琶、阮弦琵琶、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琴铜、鼓铜、钹、筚篥、笛、方向。

参考书目 : 郑德渊《中国乐器学》、陈裕刚《中国的戏曲音乐总述篇》、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李民雄《民族器乐知识广播讲座》、丘琼荪遗作、隗芾辑补之《燕乐探微》、刘东升、胡传藩、胡彦久编《中国乐器图志》、丹青艺丛编委会之《民族音乐概论》、照片来源 : 《故宫月刊》。

辽宋西夏金(960AD-1270AD)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存在于宫廷及高阶层社会,更通俗化的活跃在不同的地方戏曲里,音乐家也逐渐平民化,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笙,由17簧、19簧至36簧(凤笙)不断的改进。

拉弦乐器--胡琴的出现,宋时才出现以马尾为弓的胡琴(形制与现代的拉弦乐器相近)

宋时,宫廷设立「大晟府」(制造乐器)「铸泻务」(制作铜乐器),「教坊」(教学机构,依乐师专长分为13部)等音乐机构。

这个时期多承袭唐时的音乐制度及庞大的乐队形态,新乐器有来自于民间流行的乐器或增加同类型的乐器、曲艺、戏曲及小型合奏的方式逐渐兴盛,民间音乐社团也为之增多。

当时重要乐器:官笛、羌笛、葫芦琴、马尾胡琴、葫芦笙、竹笛

元(1271AD-1368AD)

元代宫廷「雅乐」仍然采用宋金时代的音乐制度,所使用的乐器约有37种,此时在国内各民族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产生广泛的文化交流,进而引进不少外来乐器,拉弦乐器「胡琴」普遍使用于军队和乐团合奏,乐器合奏仍以弦乐为主的方式,并流行与蒙古乐器合奏。

当时重要乐器:三弦、火不思(中亚传入)、七十二弦琵琶(巴格达传入)、兴隆笙(中亚传入)、鱼鼓、简子、云锣。

明清(1369AD-1911AD)

清初,除了忽视及舍弃明朝之前新创的乐器之外,对于琵琶也不再视为权威的乐器;笙及古琴,因为流传已久的传统价值,在国家音乐方面占了重要的地位。

胡琴、唢呐及芦簧类乐器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胡琴的种类增加,出现了四弦的四胡、板胡、粤胡、京胡、三弦胡琴、马头琴等,唢呐在明朝时才有记载出现,最初只用于军乐及在戏曲音乐中伴奏唱腔和吹奏过场音乐。

音乐书籍刊物的产生,有中国最早发行的琵琶谱(华文彬的琵琶谱),也有多种古琴弹法的书籍,唐宋时期流行的乐器逐渐在民间失传,如箜篌、排箫、方响等。而今日使用的乐器却在当时十分的流行,例如笛、唢呐、三弦、笙、箫、管、胡琴、筝、扬琴、月琴、琵琶等,当时的戏曲及说唱音乐不断的蓬勃发展,其相关的乐器也相形的增多及普及化。

此时期中国与少数民族及邻国的乐器,相互交流,互通使用,新产生的乐器增大了音量,在音色和音域上也改善了。

Jm-R

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远古时期>

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

河南舞阳骨笛是年代最为久远的吹奏乐器,其次是埙,都有实物出土。

击奏类乐器实物有磬、鼓、陶铃、陶铎、陶铙等。>>

弦乐器未见出土实物,但瑟已见于典籍记载。>>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时期,祖先们就已制造了不少乐器,据已出土实物可知,最早出现的是吹奏类乐器,其中以1985年在河南舞阳出土的16支竖吹骨笛的年代最为久远,已有8000余年历史,浙江河姆渡出土的160支骨哨距今有7000余年;

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是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无音孔陶埙(只有一个吹孔),距今有7000余年;此外就是20世纪50年代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两个陶埙,一个无音孔,另一个有一个音孔,能吹出羽(F)与宫(bA)两音,构成小三度音程,距今有6700余年。除此之外, 山西万泉荆村与太原义井也多有陶埙出土,多为二音孔,距今有四、五千年,为新时器晚期遗物。

埙在奴隶社会进一步发展,在甘肃云门火烧沟文化遗址(属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的平民墓葬中出土二十多个彩陶埙,能吹出相当于五声音阶中的do、mi、sol、la,有的还可吹fa音。

其它吹奏类乐器见于传说记载的有龠、管、箫、笙等,其中管可能指的就是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箫也是由骨哨发展而来,则用于虞舜时期的乐舞《韶》的伴奏,故又名《箫韶》,此乐舞大约于汉末消亡。

是传说中伊耆氏时的乐器,《礼记.明堂位》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夏禹时的乐舞叫《大夏》,以龠伴奏,故又名《夏龠》。

笙则传说是由帝喾命锤制作。

远古时期已有了击奏类乐器,如磬、鼓。在甘肃临洮寺洼山曾发现陶铃,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一枚石磬,形体粗糙,形如耕犁,上有一孔可悬挂敲击,发音为#C。

山西襄汾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一件鼍鼓,鼓腔以树干挖空而成,蒙以鳄鱼皮。

此外,在河南登封告城镇王城岗夏文代遗址发现青铜器残片,说明夏代已有青铜器,故铜钟在此时可能已出现,《孟子.尽心下》中便记载了孟子与他的学生高子就曾见过夏禹时的铜钟。在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先后发现陶铎和陶铙各一个。

击奏乐器见于史籍的还有足鼓、缶、鼗等。足鼓据说是夏后氏时期出现,是在土鼓的鼓腔中装上用陶土制作的足,以便鼓放平稳。

缶是由先民的盛水用具发展而来。

弦乐器未见实物出土,但史籍提及“瑟”。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说:“昔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命士达作王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史书另记载帝尧时鼙叟在五弦瑟的基础上作十五弦瑟。

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Ntou123

细说中国乐器发展史

远古时期

以狩猎及歌舞伴奏为主,用的是打击乐器,如磬、陶钟、铜钟、祝、敔、管、篪、笙、、等,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但遵循著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种类少到多、不定型到定型、、等等途径。至於弦乐器则尚无任何证据可加以证明是否存在。

夏商时期

乐器增多,如婸鼓、铃、编钟、埙、龠、言、、、等,出现的是有定音的击乐器和多管乐器,渐渐地人们也掌握了纯四度、大小三度、大二度及小二度的音程关系。至於弦乐器在商代尚无正确资料可证明其有无。

先秦时期

乐器不但增加,如击乐器:鼓、钟、镛、雅、祝、簧、筑、、,吹奏乐器:箫、管、龠、笙、埙、笛、竽、、,弹弦乐器:琴、瑟、筝等,表达的性能更加提高,在绝对音高、调性功能、移宫换调等方面,逐渐形成明确的概念,”八音”的分类法也在此时形成。

秦汉隋唐时期

乐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弹奏乐器(如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专以演奏宫廷燕乐为主。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鼓吹乐也以一独立的重要音乐形式出现,古琴独奏技术也慢慢地向前发展。

辽、宋、西夏与金时期

继承隋唐乐器,广泛地应用弦乐器(如嵇琴、轧筝),另有新乐器的产生,如义手笛、羌笛、箫管等吹奏乐器以及葫芦琴、、等弦乐器,还有流行在西北边区的马尾胡琴。由於说唱音乐与戏剧音乐等声乐艺术的发展,吹奏乐器不断地产生,擦弦乐器也开始受到重视。

元代时期

在元统治初期的对内外战争,客观上引起国内各民族间,及本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这时期出现了新的乐器,如三弦、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鱼鼓、云璈、、、等。在乐器上乃有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形式。

明清时期

乐器有较大发展与集中,特别是胡琴类擦弦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与唢呐芦簧乐器。笙与古琴两类由於复古势力的勃兴,加上其古典价值,在国家音乐方面占了重要地位,琵琶则在六朝与隋唐的黄金时代过后,便逐渐消失了其权威乐器的地位。

民国时期

西洋音乐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对中国音乐发生影响,掀起了中国乐器改革的风潮,促使中国音乐步向另一个复杂之前程。

真颛

我有很详细的资料,因为你说的这些和中国音乐史有关系,我都放了三年了早忘了,我记得在盛唐期,中国引进了很多其他国家的乐器,比如琵琶就是从印度引进的,当时还引进了印度的音乐。《霓裳雨衣大曲》不就是引用了西域的《婆罗门》吗?反正还有很多,我还要查书,你不急用吧?

拌三丝

真正可以称为史的..在这里发十次都发不完的...

各大小书店.只要有关于音乐的.几乎都有.

kikcik

我学的是古筝,8级

Chen

你们要好好的照顾我吗?我不喜欢U0001f44e?我的心好乱好乱了?我不喜欢的是的?我们在学校门口等你回来给他电话给您发了条短信了、这里

小菜G的建站之路

表关注!

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编钟演奏的音乐

编钟演奏的音乐:《东方红》、《山鬼》、《钟乐和鸣》、《离骚》等。1970年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这颗卫星上发射着《东方红》音乐,这首音乐便是由河南信阳出土的两千年编钟演奏。罗伯特先生于2005年第一次看到了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并且在现场听到了编钟的声音,之后沉迷编钟音乐无法自拔。想要在现代社会中成功将编钟音乐符号,2007年,创造了《山鬼》,2009年在香港乐团和民族管弦乐团的帮助下共同创造了《钟乐和鸣》,2018年,龚琳娜老师和罗伯特在《经典流传》节目上用编钟完美的演绎了屈原的《离骚》,让沉睡千年的古老音律出现在现代电视节目上,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编钟的魅力。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2023-08-15 17:37:181

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属省级演出场所吗

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不属省级演出场所。根据查询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武汉市文化设施标准》(2018年修订),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属于武汉市级演出场所。该文件中规定,按照座位数和场地设备等不同标准,演出场所分为市级、区县级和乡镇级三个等级。其中,座位数在2000座以上,或者场地设备规格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演出场所,可评定为省级演出场所。而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的座位数不足2000座,因此按照规定,其属于武汉市级演出场所。
2023-08-15 17:37:311

有哪些好听的编钟音乐?越多越好哈,最近喜欢上这个了~

有很多编钟和其他乐器的合奏,都很好听《楚殇》《竹枝词》《飞天》《幽兰》《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屈原问渡》《西宫词》《关雎》....................还有很多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一路平安》,《东方红》,《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欢乐颂》等等等等用编钟重新演奏的曲子,也很独特耐听以及各地风景名胜的编钟表演(不知道名字),数不胜数姑娘有兴趣可以都搜罗一下。
2023-08-15 17:37:401

请问有关于编钟的著名的音乐有哪些?

个人喜欢 春江花月夜
2023-08-15 17:37:492

编钟演奏一般出现在什么场合?编钟适合演奏什么类型的音乐?

一般出现在那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比如在古代的时候用作祭奠。适合演奏那种悲情的音乐。
2023-08-15 17:37:574

论曾侯乙墓编钟的发现对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历史意义。

【答案】: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一支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意义.1)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甭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铸赠曾侯乙的铜钹.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成果.3)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4)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户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由此可以看出,从编钟制作、月律学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从曾侯乙墓编钟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启发.
2023-08-15 17:38:221

编钟音乐表达了什么意境

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楚商》。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悲愤之情。谭盾很喜欢用大提琴来作曲哦~记得他好像说过,大提琴就像一个人~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感情~呼呼,我自己有时觉得大提琴有点沧桑的感觉~
2023-08-15 17:38:312

胡军版的电视剧朱元璋编钟背景音乐?

里面有一段轻音乐,饶人心弦,可惜我找不到
2023-08-15 17:38:383

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什么音乐文化

荆楚音乐文化。楚音乐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主要指以当今湖北省为主要地区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属于荆楚音乐文化范围。所以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荆楚音乐文化。
2023-08-15 17:39:021

现在常规的民族管弦乐里为何没有编钟?编钟不属于民乐乐器吗?

因为编钟的音色太过于单1,和其他乐器的配合度比较低,而且它的体积比较大,不适合来回搬运;属于。
2023-08-15 17:39:214

曾侯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2023-08-15 17:39:572

曾侯乙编钟音乐会的节目单!

不懂
2023-08-15 17:40:126

编钟是一种乐器,他是靠什么原理进行歌曲的演奏的?

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2023-08-15 17:40:3010

曾侯乙编钟音乐会的具体时间

1978年8月1日。建军节。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下午,历史上的第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师某部礼堂举行。这是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   首次奏响编钟应该敲什么曲子?作为音乐会主持人的谭老经反复思考决定曲目要表现“古今中外”。于是,音乐会发《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反映共产主义的《国际歌》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时,听从竟一时“痴迷”,停顿数秒,才掌声雷动,许多人泪水涟涟。 具体查看 http://ybwb.newssc.org/html/2009-08/10/content_644575.htm,谢谢观看,
2023-08-15 17:41:281

编钟音乐表达了什么意境

空灵飘渺,仿若在月夜的深林里,一个人戚戚而行,是有微风拂过,时而竹叶婆娑,似心有悲苦,又无处可诉,每一声音符,从深林处,从夜空中,从万里外的古院墙头飘至耳畔,全当是对心灵的回复。有一种穿越空间、时间的轻灵感,难免有凄凄意味,又有浪漫唯美之境。没怎么听过,看到问题才找来听了一段,瞎写的,还是自己好好听听,感受一下来得真实。
2023-08-15 17:41:351

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

《东方红》。《楚殇》。《一路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国际歌》
2023-08-15 17:41:443

曾侯乙墓编钟有何音乐特点?

音域跨五个半八度,中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同一枚钟能发出大、小三度两个音。它是我国古代高超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的标志和体现。
2023-08-15 17:41:541

古代的“编钟”,它为什么能奏出优美的乐曲?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它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2023-08-15 17:42:031

浅谈曾候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重大意义怎么写?急急急.......

开创中国全金属乐器流派
2023-08-15 17:42:132

欣赏编钟音乐的体会

怎么说呢,因为编钟是青铜器,所以,直观感受就是,闷闷的响声,但是,其实,他的声音还是蛮清脆的,有点像敲击瓷碗边缘,但又有点像金属的风铃的感觉,听编钟的相关音乐的时候,整个人都沉下来了,比较宁静,比较闲适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就有点催眠曲了。但是,在现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里,听听还是很不错的!
2023-08-15 17:42:331

从曾侯乙编钟及其音乐看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论文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战国墓,是迄今为止最宏伟壮观、声律最为齐备、铸造最精良的编钟。钟体铭文有“曾侯乙作持”字样,表明是由曾国国君乙制作、享用,因而得名。编钟出土时非常完整,连铜木结构的钟架、挂钟构件、演奏工具都伴随出土,钟悬于架上,演奏工具置于旁边,让我们可以想见下葬时乃至演奏时的原貌。编钟共 65件,全由青铜铸造,以形态可分为钮钟、甬钟与镈钟三类,被分为3层8组悬挂在钟架之上。钟体表面铸有铭文,除形体较小的钮钟为素面无纹饰外,甬钟与镈钟都有繁缛绮丽的花纹,极为精美。经过检测,每座钟都能发出2个乐音,以错金铭文标注音名于敲击部位,经历2000多年的岁月仍能进行正常演奏,其音乐性能之优秀不由得让人们为之惊讶。古代文献《世本》《吕氏春秋》提到黄帝时已能制作钟,但估计只是木钟或陶钟。商代西周时期才开始出现青铜镈钟、甬钟、钮钟等。虽然将钟按照音列编列悬挂即可称为编钟,但将以上三种钟编列成组、配合使用,形成类似曾侯乙墓这样的编钟组合,则要晚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公“制礼作乐”,在周人的祭祀、燕享、大射、军礼等诸礼当中,都要用到“金奏之乐”,编钟作为“众乐之首”尤其受到周人的重视,进而形成一套完整钟乐制度。进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纷纷效仿并且僭越钟乐制度,使得青铜编钟的发展步入极盛时期。异常精美且规模宏大的曾侯乙编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铸造出来的~
2023-08-15 17:42:421

什么是编钟?你知道怎样演奏它吗?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 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 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 9 枚一组的和 13 枚 一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铅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2023-08-15 17:42:511

骑行笔记 | 曾侯乙编钟敲响两千多年前的音乐,兼谈礼乐

提到曾侯乙墓,恐怕最为声名远扬的文物应当就是曾侯乙编钟了吧。编钟很可能最早由铙(音同挠)发展而来,铙又被称为执钟,其形制很像倒放的编钟(甬钟)。商代晚期出现了编组铜铙,比如妇好墓中出土的5枚编组铜铙。及至西周时期,出现了编钟,并在周朝进入兴盛,按形制可分为镈钟、甬钟和钮钟,在曾侯乙墓编钟中均有体现。 甬钟由舞部、钲部、篆部、鼓部,枚和铣组成。位于甬钟最上端的舞部上立有甬柱,这是甬钟的特点。西周时期的甬钟五音缺商,据说是为了表现西周对殷商的否定。与甬钟不同,钮钟的舞部上端为长方形数环钮,其合瓦形的构造可以实现“一钟两音”的效果。甬钟是将甬柱直接插入铜木结构的横梁上,而钮钟则是悬挂在横梁上。镈钟也有环钮,但与其他编钟不同的是表面绘纹极多,且口缘平,可以单独悬挂在钟悬上,故而又称之为“特钟”。 编钟一般而言都遵循这样的规律:编钟越小,音调越高,音量也越小;编钟越大,音调越低,音量也越大。曾侯乙墓出土编钟为三层,最上层为三组钮钟,共19件,中下两层为甬钟,楚王赠镈在也在下层,共45件。三层编钟均按照钟体大小、音调高低的顺序排列,以“L”形的曲悬摆放。 当年发掘墓葬过程中,墓室均被泡在积水中,抽水机抽了好长时间。随着水位下降,墓室也渐渐揭开面纱,L形编钟铜木架在两千多年后终于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除了个别编钟外,大部分编钟都依然悬挂在铜木架上,65件编钟,数量如此之多,体积如此之庞大,为世间罕有。 考古人员在万余件文物中发现大量刻有“曾侯乙”名字铭文的青铜器,按照惯例,可以认定墓主人即为曾侯乙,但史籍几乎没有关于曾侯乙的记载,无法确切知道其生活的年代。然而曾侯乙编钟中有一件镈钟却帮助考古人员确定了曾侯乙生活年代,此钟即为楚王赠镈。 楚王赠镈上刻有铭文:“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楚王五十六年,王(楚惠王熊章)特铸造镈钟作为祭奠曾侯乙的礼器,从西阳送到曾国,希望曾侯乙永远持有使用它。通过“王五十六又祀”铭文,确定其年为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应该是在这一年去世,或者更早些日子。 先秦时期,一国诸侯为另一国诸侯铸造宗彝极为少见,到目前为止,也只在曾侯乙墓中发现了这一件楚王赠镈,可见楚随两国关系之亲密。或许,将这件镈钟背后的随楚关系再往前推两代楚王,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楚王会在曾侯去世时赠送镈钟给他了。 楚惠王祖父楚平王当年听信费无极谗言,杀害了楚国忠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次子伍员(字子胥)逃往吴国。伍子胥发誓报仇雪恨,将专诸推荐给吴国公子光,后来专诸用鱼肠剑成功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成为吴国国君,是为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又举荐孙武为吴国军师,助吴国建立其强大的军事力量。 伍子胥帮助吴国强盛起来后,兴兵伐楚,接连五战即占领了楚国郢都,几乎将楚国覆灭。此时楚平王已死了十年,伍子胥仍不放过,挖出平王尸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平王之子昭王逃往随国,随侯拒绝向吴国交出楚昭王。此时,前往秦国求援的楚国大臣申包胥已得到秦国的出兵支持,吴国遂退兵。 自此以后,楚随两国关系就不再寻常,昭王去世后,子章继位,是为楚惠王。为表未忘随国收留昭王之恩,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后,便送镈钟以表达感恩之心,并将继续与随国保持世代友好的关系。 不过,悬挂在编钟架上的楚王赠镈只是礼器,并不作为演奏的乐器。曾侯乙编钟令世人惊叹的还远不止这些,比如绝迹两千年的“一钟双音”在曾侯乙编钟上的重现。所谓“一钟双音”指的是一个编钟可以敲击出两种不同的音,铸造这样的编钟需要极高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在经济上也是划算的。原本一件编钟只能敲出一个音,能敲出两个音的编钟就意味着能够减少稀缺的青铜资源的消耗。 然而,随着青铜器时代的衰退,“一钟两音”的铸造技术也渐渐失传,仅存于古籍记载之中。宋徽宗时期,徽宗有感于全国音律混乱情况,下令铸造大晟钟作为定音之器,不过这些钟也并不具备“一钟双音”效果。清乾隆皇帝也曾用黄金铸造了十六件圆形编钟,作为定音之器。 两千多年来,无人知晓如何实现“一钟双音”,直到曾侯乙墓编钟的出现,人们才重新了解“一钟双音”。早在宋朝时期,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论述编钟作为乐器的原因时写到: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节短处声皆相乱,不成音律。所以作为乐器的钟都是扁的,圆钟则无法演奏,西方的钟几乎都为圆形,所以并不能用来演奏。 曾侯乙墓编钟合瓦形的构造才是决定它能实现“一钟双音”的重要原因,敲击正鼓与敲击侧鼓会产生不同的振动,这种振动又经过了精确的工艺处理,使之产生的两种音互不影响。当年参与曾侯乙编钟研究的王湘在曾侯乙发掘前刚发表了关于“一钟双音”实现的理论研究,很多人对他的研究结果持有怀疑态度,而恰好出现的曾侯乙编钟却给了他的研究结果以最强有力的支撑。 编钟为青铜乐器中的重器,货真价实的重器,比如曾侯乙编钟总重达两千五百多公斤,由两千多公斤中的铜木架支撑。前文已有介绍,除了编钟外,曾侯乙墓还出了众多土琴、瑟、编磬、丝竹乐器等。 何谓“乐”,《礼记u2022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儒家将乐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声、音、乐。所谓“声”,就是没有节奏、旋律的声音;音有节奏与旋律,生自人心,“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由音生,本质上来说依然是源自人心对于事物的感想所发。 不过音与乐似乎看起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只有“德音”才能称之为乐,也就是说音是乐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礼记u2022乐记》:“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所以,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之为乐。 如何才是合于道的音?声被赋予了节奏旋律就能成为音(声成文,谓之音),音若合于德,才能成为乐,谓之“德音”。魏文侯问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何也?”子夏回答,郑卫之音虽是流行,但五音皆乱,这是乱世之音,与乐相差甚远。古乐“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所以常被君子称道,而“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音均有害于德,所以祭祀时也不会演奏它们。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从《诗经》说起,周朝设有专门采集各地诗歌的官职,采风的官员将各地反映民风政德的诗歌记录下来,早期的诗是用来唱的常识恐怕也不必再多说明了吧。一开始,乐就与政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故而通过欣赏某地的乐就能知晓这个地方的政是如何(政治与政并非同义),原因有二:其一,作为万民之主的诸侯国君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也会直接影响民风。因国君提倡而盛行的乐曲必然也会长期影响百姓的情趣所向,所以人民表现出来的性情也正是受了乐的长期熏陶而成。其二,乐生于人心而感于物。“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国家处于如何境地,就有什么的乐产生,故而观音知政。 先秦时代,礼乐关系大体为:“礼为主,乐为辅;以礼为体,乐为用”。“礼乐”通常同时出现。,前文有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天地之序”性质决定了它相较于乐更具有强制性,表现为礼制;而乐则相对温和,并不具有强制性。乐从人心而发,出自内里,而礼则是加之于人的外在的规章制度。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制规定了万物之间存在着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而乐则体现了万物之间的谐和。人致力于乐则能调节心灵,极致则和悦,这是内在;致力于礼则调节行为举止,极致则恭顺,这是外在。故而致力于礼乐的推广,既能提高个人修养也能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作为地处南方江汉之间的姬姓诸侯国,曾国虽难免受到南方蛮夷文化的影响,但始终以周室为尊,曾侯乙墓中也处处体现周文化的影子,比如对龙的崇尚,甚至曾侯乙的名“乙”也是因字形像龙而用此字为名的。 当我尚是中学生时,我对曾侯乙墓的了解也仅限于出土了数量庞大的青铜器文物,是近数十年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与马王堆汉墓齐名。然而当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曾侯乙编钟时,我才知道那些青铜编钟并非只是物件,凝聚其上的还有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这种文明直至今日依然未曾断绝。
2023-08-15 17:42:581

求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开场白和宣传词(60个字左右)好的话再加分

曾侯乙编钟演奏会节目单,300字。
2023-08-15 17:43:082

哪儿有东方红编钟音乐下载

http://cid-2eba50cf05f7c601.skydrive.live.com/self.aspx/Public/interval%20signal/%e4%b8%9c%e6%96%b9%e7%ba%a2%e7%bc%96%e9%92%9f%e6%bc%94%e5%a5%8f.mp3
2023-08-15 17:43:151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为何会颠覆了中外音乐文化的地位?

在战国时期,尽管有连绵不断的战事,可是在书诗礼仪知识乐层面还有较大的造就。曾侯乙编钟便是在我国至今发觉总数较多、储存最好是、音律最齐、气魄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在它的手上还出现过一段热血传奇的小故事,因为它,打造出它的曾侯乙才得以保护了生命。在东汉时代,曾国是编钟第一强国,曾侯乙作为曾国头领,屡次遭受楚文王的挤兑,楚文王一直要想商量一下好好地维修一下曾侯乙。正好,那时候燕国由于要铸造编钟,给了曾国500斤黄铜让曾侯乙打造出。楚文王怕曾侯乙拿这种黄铜打造出武器装备,因此拜访曾国,准备只需有点儿抽丝剥茧就立刻拿到曾侯乙。赶到曾国后,楚文王就问曾侯乙这些黄铜的动向,曾侯乙说都拿去铸钟了,楚文王不相信做为当代人还能够听一下结合当代设计元素的编钟乐调。当代的编钟不仅具有古时候编钟的韵味,更有当代高超技术性的融合。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开幕会内以“炫酷斜面系统软件”令人惊叹的中国科技大学孔凡让科学研究工作组,在闭幕会内以一项新科技成效展现在众人眼前——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极致融合的磁悬编钟,弹奏出雅致华丽的协奏曲。编钟是一种原始的传统式敲击乐器,黄铜原材料筑成,一个个尺寸规格不一样的扁圆形钟组合排列,声调多少皆不一样。从二维平面图看来,编钟上窄下宽,钟口边沿参差不齐。大部分编钟上面有着精致的手工雕刻图饰,或是排列着精美的起包,这一起包叫做钟乳。编钟最开始产生于殷商,出生于乱世天下当中,在春秋时期获得了发扬,一直沿用到了明朝清代。可以说发生于乱世天下,承传几千年。初期的编钟大部分由3枚或是5枚构成,可以弹奏一些非常简单的中国古曲,到了西周时,总数发展趋势到了八枚一组,到了春秋时间发展到了十三枚一组,到了东汉春秋时期,编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型制上拥有较大的更改,可以说成赶到了顶峰,到了明清时期,编钟的铸造工艺已经消亡了一大半。在现阶段出土文物的全部编钟中,最详细较大的便是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全套编钟足够布满一个歌剧院演出舞台,针对大家科学研究古时候音律文化艺术和编钟文化具有了极为重要的功效。春秋战国时代的编钟可以说成做到了一个小顶峰,曾侯乙编钟一共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及其一件钟一共65件构成。外型极为精致,编钟的两边由质量精湛、手工雕刻精美的黄铜套包囊。总体分成上中下三层,最下一层响声较大,响声雄浑,顶部书法家赵孟頫较小,响声也较为脆响。
2023-08-15 17:43:234

编钟是哪个年代的乐器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西周中期,1954年陕西省长安县普都村头白墓出土了三组编钟。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编钟。现在它是旋律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出土的编钟数量逐渐增多。它由九块、十一块、十三块和十四块组成。有些音高相当准确,可以形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编钟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古乐器,于1978年在湖北省睢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共有64件,其中新编钟19件,永编钟45件。出土时分三层八组挂在钟架上,都是按大小顺序排列。场面非常壮观,就像一个古老的音乐厅。在钟架的上层,挂着三组新铃,主要是定时叫,或者演奏时奏一两个音符。中层挂有三组永铃,三个半八度,是这套编钟的主要部件,可以一起演奏各种音乐。下层挂有两组雨铃,浑厚厚重,声音低沉洪亮,在演出中起到烘托气氛、和谐的作用。它们的形状和重量在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只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块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比任何出土的编钟都要高。六个丁字彩绘的敲钟槌,两根细长的敲钟木棒是演奏工具。编钟的每个钟体上都有错金印章的铭文,共计2800多字,都是关于音乐的记录。碑文称,测音表明,钟音阶与现代c大调七音同列,音域五个八度,声音洪亮,音色完美,能转官调音,十二音半音齐全,能奏复杂乐曲。音乐家参照当时的演奏方法进行实验,古今音乐都能演奏。享受过的人无不惊叹。钟框是由铜和木头制成的。木框梁上饰有彩绘图案,两端套有青铜套,套有浮雕或雕刻的龙、鸟、花瓣图像,起到装饰和加固作用。中梁和下梁分别由三个青铜佩剑武士的头和手支撑,下方的青铜人像立在大型雕花圆形铜座上。钟架总长1183米;高达273米宏伟的精神,壮观的场景,严谨的结构,非常坚实。虽然承受着2500多公斤的重量,但历经2400多年也没有倒塌。
2023-08-15 17:43:531

在战国时期,编钟一般是在什么场合演奏的?

在战国时期,编钟一般是在祭祀或者重大场合的时候演奏。在某些特殊的时候,编钟的演奏可以起到华丽的现场效果。每当我们提到编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战国时期的乐器种类非常多,编钟正是战国时期玉器的代表作。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有些考古学家也尝试复原编钟的演奏效果。但因为古时候没有记录声音的技术,我们用编钟所演奏出来的效果未必是战国时期的真实效果。一、编钟会在祭祀的时候演奏。据史料记载,编钟一般是在祭祀或者其他重大场合的时候演奏。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击打编钟的不同部位和不同轻重时,编钟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古人会通过这种方式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不能用现代音乐的眼光来看待编钟的演奏效果,在各种重大场合,编钟基本上都是节目表演的压轴作。二、编钟在打仗的时候也会演奏。这个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因为编钟始终属于打击乐器,有规律地击打可以让编钟传达出振奋人心的效果。据《左传》 记载,吴晋两国在交战的时候曾经使用过编钟,士兵在听到编钟的演奏后士气大振,编钟稳定了军队的士气。三、现代社会也会演奏编钟。因为传统编钟的存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编钟的改造体。这些改造体的发声方式严格按照编钟来制作,有些音乐人也会通过类似编钟的乐器来发出特定的声音,进而达到谱曲的目的。编钟的演奏非常复杂,且需要音乐人对古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要呈现出古时候那种恢宏壮丽的音乐效果,恐怕只能参考史书进行相应的复原操作了。
2023-08-15 17:44:005

曾侯乙墓编钟有何音乐特点?

曾侯乙墓编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敲出音乐,同时还具备一钟两音
2023-08-15 17:46:113

找一个纯音乐,开头是像铃铛或编钟那样清脆的敲击声,一声长长的叮,然后是叮叮叮。。。,很悦耳。

大悲忏慧 霹雳布袋戏里的
2023-08-15 17:46:324

曾侯乙编钟属于什么乐器?

后羿编钟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旋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们堪称“编钟之王”。后羿编钟包括19个钮钟和45个雍钟,加上楚惠王赠送的一个拨钟,共计65件,总重量2500多公斤。它们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大和保存最好的编钟,并以雍钟下排的铭文“曾侯乙”命名。任何有机会听到和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惊叹,称赞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曾益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排三层彩绘木梁连接而成,形成一把弯曲的尺子。横梁的两端装饰有青铜套筒,带有浮雕和贯穿的龙或花瓣形装饰。中梁和下梁分别由三个剑铜头和手支撑,通过横梁和母子样的方孔牢固连接。中间还有一个铜支架支撑横梁固定。手持军刀的青铜人穿着长袍,腰间系着腰带,表情严肃,站在青铜雕刻的圆形基座上。是青铜人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也强化了整套编钟的宏大地位。完整的时钟架由245个部件组成,可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屹立如初,令人叹为观止。《楚邵》中音乐的准确形态可以保证旋律的准确性,这在今天是不容易做到的。合理的金属部件比例,标准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得编钟达到了惊人的音响效果。创作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真是稀世珍宝。后羿编钟按大小和音高的顺序整理成8组,挂在一个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编钟上刻有关于音符、音标、人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竹梁(梁)和挂饰上的铭文、盘铭文、盘盒铭文3775字。它们的内容是先秦音乐节奏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为“一”。共有64个编钟(除了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那个),每个编钟都能发出两种音乐声音。整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转宫殿,以和声、复调、调音手法演奏各种音乐。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以前一些专家认为的秦汉时期,更不是古希腊的舶来品),中国音乐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音、5八度、12半音、弓玄音的表现技法上已经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因此,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价传统的音乐学科,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编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它把音乐钟按照大小和音高的顺序分组,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打,因此得名。
2023-08-15 17:46:411

编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现在的民乐大型演奏中也很少能看见编钟呢?

编钟最早出现在夏朝属于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是因为编钟属于一种小型乐器,而且会弹奏编钟的人才也非常的稀少,只有在一些特定的舞台上才会出现编钟的身影。
2023-08-15 17:46:494

曾侯乙墓中的编钟在音乐文化中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经过试奏证明,能够演奏出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它音域宽广,十二律俱备,从最低音到最高音跨越了十八度,且音色优美、悦耳动听,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我们领略到中国古老音乐的迷人魅力。我国在战国早期就具有如此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曾侯乙墓编钟
2023-08-15 17:47:331

曾候乙编钟所反映的先秦音乐文化方面的成就

曾侯乙编钟所反映的先秦音乐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一钟二音三度音程"的钟乐设计2七声音阶的表现形式3钟律上的十二律体系及其律制4钟律铭文--青铜铸造的先秦乐律学理论5旋宫转调的应用与精确良好的乐器演奏性能
2023-08-15 17:47:451

人文精神有哪些 [让美术鉴赏充满人文的情感和关怀]

  一、立足于教材,深挖人文性内涵  (一)重视鉴赏语境的多元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数千年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一个多元化的鉴赏语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和审美思想,探索其人文内涵,逐渐形成他们开放和眼光和宽容的心态。例如在服装介绍这一课中学生对于英格兰短裙,大都是一种嘲笑和惊讶的态度,但是不仅仅是英格兰人,还有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男人的白色假发,阿拉伯人的长袍,中国人的对襟褂,结合着诸多服装形式,学生们就会从嘲笑和惊讶中走出,逐渐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当时的审美观念。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要以自己的核心艺术文化为基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有唐代四飞天的图案,同样是表现飞翔的人物,西方宗教画中的天使,必须借助翅膀才能飞翔,而中国的飞天神女,则只需要裙带的舞动就可以腾空飞舞,在想象力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是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在现代美术中,也有很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如贝聿铭、陈逸飞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二)关注鉴赏主题的人文性,促进学生人文思考   美术始终对人类的生存、生活、命运、人性、伦理、思想、价值、态度等多种人文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现,在美术鉴赏中关注美术作品中的人文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性的思考。首先是对美术名家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家,都是我们人格的榜样。例如齐白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伪大小头目的索画,干脆闭门谢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徐悲鸿先生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把画款全部无偿捐献给祖国;高剑父先生带领弟子远赴香港、澳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艺术家们深刻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其次是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应当努力地挖掘美术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作者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们》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才能够真正的进入艺术鉴赏活动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对于正义、独立和自由的永恒追求,安格尔的《泉》 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最严谨的完美;罗中立的《父亲》 告诉我们父亲的伟大和父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热爱祖国爱的无疆。这些优秀的作品都能够激起学生对自由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三)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美术文化观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艺术史、艺术风格、艺术批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求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的美术文化观念。首先是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教师要有意的把艺术美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溶为一体,例如在对“人物画” 的欣赏时,先讲授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与西方在人物画创作中审美观念的差别,并要求学生对中国画在当前的形势下该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一些资料的收集,写成一篇美术评论。这样将美术的几大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美术思维。其次是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的规律和法则,例如在欣赏“商周青铜器” 造型时,既可以播放一些凝重恢弘的编钟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同时,任何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一个时代和民族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缩影,适当的融入一些人文知识,更有利于对作品的鉴赏。在讲述郑板桥的作品时,首先要讲述郑板桥的为人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们才能理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刻含义。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性关怀   (一)选择课程内容,满足各种学生学习需要   初中学生的需要、兴趣对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适合需要、兴趣的活动会使其乐此不疲,可以推动学习成功并形成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在课程内容广度的设置上,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例如介绍美术四大类别时,分别对其现代部分进行扩充,以体现生活感和时代感。再就是增设相应的鉴赏课题,例如学生们喜欢的动漫、媒体设计、时尚服装等课程资源。在课程内容深度的设置上,一方面要加强鉴赏基础的学习,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等美术语言,以及工艺、雕塑、建筑、书法等相关门类的基本鉴赏方法,学生们只有具备了感受美的眼睛另一当面,还要学生掌握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性鉴赏内容,使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中,养成浓厚的学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升人文精神。   (二)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优化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是新课导入的情景设计,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不协调”,例如对塑像“断臂维纳斯”的欣赏,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这个塑像并不完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为下面的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再讲美在哪。   其次是创设审美情境。例如,在讲授“美术的语言”一课时,上课前伴随优美的音乐映示幻灯片: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曾这样庄严地宣告:“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进入了审美准备状态。   (三)组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 体意识形成   首先是开展课前调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在课间、体活时间、放学途中,可以随时找机会与学生谈话交流,调查学习需要。尤其应重视与美术科代表的沟通,因为科代表更了解同学的心理,更容易提供大多数同学的共同需要和个别要求,能为充分 准备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每学期前发放调查表格,或者在校园网美术专栏发布调查表格,由学生自愿填写。   其次是创设开放环境,教师应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在自由探索、交流互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在计算机教室中,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在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自己搜索资料,经小组讨论后逐一解决。另外,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创设开放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途径。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研究,是 新世纪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题。 人文精神使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和最广范围的关联,赋予美术学科最大的价值。我国前年秋季开展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建构上,也首次强调了人文性方向。 此次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分设的 9 个教学模块中,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是“鉴赏模块”,因此,探讨如何体现“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十分重要。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士和同行以借鉴,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2023-08-15 17:47:521

中国古乐器

请见http://baike.baidu.com/view/34424.htm古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乐器。
2023-08-15 17:48:023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24课编钟:1. 2--6自然段写了编钟的基本情况,作者是怎样讲述编钟的重要价值、主要特点及

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概括介绍曾侯已编钟的重要价值。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第二方面(3、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第三方面(5、6自然段)运用两个实例介绍编钟的演奏效果。一是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会。二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典上用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奏。
2023-08-15 17:48:102

编钟和铃铛的区别

编钟和铃铛的区别如下:1、结构:编钟是一种由许多不同尺寸的钟组成的打击乐器,每个钟都悬挂在一个支架上,可以用槌敲击。铃铛则是一个中空的铜制器具,通常有一个手柄,可以通过摇晃或敲击来发出声音。2、音色:编钟的音色通常较为清脆悦耳,有时带有一定的共鸣。铃铛的音色则更加明亮响亮,有时带有一定的金属味。3、用途:编钟主要用于演奏古典音乐中的钟声乐曲,通常在管弦乐队或室内乐中使用。铃铛在宗教仪式、庆典和庙会等场合中常被用来传达节庆氛围,也可以用于乐队表演和音乐创作。
2023-08-15 17:48:191

请问有关于编钟的著名的音乐有哪些?

竹枝词(编种与编磬) 春江花月夜(古乐合奏) 屈原问渡(古乐合奏) 楚殇(编钟名曲) 幽兰(古琴与编钟) 国殇(古乐合奏)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乐合奏)
2023-08-15 17:48:391

曾侯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有关部门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调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中国历史上已成功解决了一钟双音在物理学、音乐学、铸造学上的一系列难题。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音域曾侯乙编钟深埋地下二千余年,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这套编钟音域宽广,自C2(64.8Hz)至D7(2329.1Hz),共有五个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音色十分优美。每个钟可以敲出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即正鼓音、侧鼓音。音差:小三度41个,大三度23个),且互不干扰,亦可同时敲击产生和声。全套编钟可以发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种声音,下层的大钟,声音低沉浑厚,音量大、余音长;中层较大的钟,声音圆润明亮,音量较大、余音也较长;中层较小的钟,声音清脆、嘹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上层钮钟声音透明纯净,音量较小、余音稍长。曾侯乙墓中还有敲击编钟的工具,中上层编钟用T字形木槌敲击,下层的大型甬钟用长圆木棒敲击。这种演奏方式在墓中出土的彩漆鸳鸯盒的彩绘上得到了印证。扩展资料:出土经过开挖曾侯乙墓后打开椁板,发现椁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渐抽去,编钟露出水面,大致保持下葬时的状态,分两面呈直角折尺形立放。编钟中,45件甬钟上有铭文“曾侯乙乍U00020c7e”,因此得名曾侯乙编钟。形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铜人著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曾侯乙编钟
2023-08-15 17:48:481

跪求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

hjghjgjghjhjhghjgh 最佳答案 曾侯乙即将展开他那浪漫而又热情的歌喉,千载难逢!机不可失!2010年5月16日**剧院晚8:00-9:00 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各位观众,各位朋友,大好!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 ,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现在开始!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便可利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感情。《东方红》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首先请欣赏《东方红》。接下来请欣赏古曲《楚殇》。曾侯乙编钟不仅能演奏出动听的古代音乐,还能演奏出好听的外国名曲呢!现在就请欣赏外国名曲《一路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年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悠扬的旋律,传唱了几代人,听到这首歌每个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蓝天、白云、草原、骏马,美不胜收。请欣赏民族歌曲《上升期不落的太阳》。《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这首歌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那么,就请尽情欣赏《国际歌》!伴随着这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我们的次节目也就到此结束了
2023-08-15 17:49:054

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 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100字】

孞2习惯亻e丂歹阝
2023-08-15 17:49:169

战国编钟是什么意思

是中国古时候的乐队啊!
2023-08-15 17:49:456

曾侯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意义?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2023-08-15 17:50:221

一首用编钟敲击而成的纯音乐,求歌名。

然后呢词曲:朱鸽演唱:任然感动是一件很容易的小事那只是一种很简单爱的方式傻傻几个字 简短的句子就让我开始又想念你的样子无聊的我无聊的看着电视他们都承诺会在一起一辈子过眼几个字 熟悉的句子我情不自禁的做了你的影子然后呢 怎么了 承诺呢 都忘了有些爱情终究会面对选择就算是真的难过 真的失落 真的不舍还是可以假装一切都没事的然后呢 怎么了 我们的 故事呢那些荏苒的光阴依旧深刻就算是断了思念 断了回忆 断了过去爱过的痕迹就在手心里住着无聊的我无聊的看着电视他们都承诺会在一起一辈子过眼几个字 熟悉的句子我情不自禁的做了你的影子然后呢 怎么了 承诺呢 都忘了有些爱情终究会面对选择就算是真的难过 真的失落 真的不舍还是可以假装一切都没事的然后呢 怎么了 我们的 故事呢那些荏苒的光阴回不去了就算是断了思念 断了回忆 断了过去爱过的痕迹在手心里住着回忆一直不停的转播过去心酸与快乐那些关于你也是关于我的然后呢 怎么了 我们的 故事呢那些荏苒的光阴依旧深刻就算是断了思念 断了回忆 断了过去爱过的痕迹就在手心里住着爱过的痕迹就在你心里住着
2023-08-15 17:50:311

在众多乐器中,最古老的大型乐器是哪个?

大型乐器肯定是编钟啊,这个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2023-08-15 17:50:4110

求编钟音乐?什么网站里有这方面的资源?

哎..我找得太凑合了..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B1%E0%D6%D3&lm=-1
2023-08-15 17:51:331

为什么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了音乐界和科学界?

曾侯乙编钟以什么以及什么震惊了全世界
2023-08-15 17:51:553

祭孔大典音乐是什么

祭孔乐舞
2023-08-15 17:52:042

论述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科学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这跟音乐有关啦
2023-08-15 17:5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