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问

BMI是什么?

成人的BMI数值:正常:18.5-23.9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拓展资料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全美卫生研究所(NIH)推荐医生参照以下三项因素评估患者是否超重。

标准

传统的是成人体重标准是少于30,但亚洲成人指标近被改为27.5。一个BMI达到24的亚洲成年人被认为是超重,而理想指数是18.5至23.9。

是否标准

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不适人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的,如:

1. 未满18岁;

2. 是运动员;

3. 正在做重量训练;

4. 怀孕或哺乳中;

5. 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如果认为BMI算出来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体重问题,请带着结果与医师讨论,并要求做体脂肪测试。

参考资料:便民查询网:网页链接

可可科科2023-05-11 15:12:031

BMI的计算方法

体脂肪健康指数。(

)BMI是BodyMassIndex的缩写,是以你的身高体重计算出来的。由于BMI计算的是身体脂肪的比例,所以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上,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特别注意_!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的,如果你是∶1.未满18岁;2.是运动员;3.正在做重量训练;4.怀孕或哺乳中;5.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那么BMI的指数对你不适用。如果你认为BMI算出来的结果不正确,请带着结果与你的医师讨论,并要求做体脂肪测试。

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为“体质指数法”(BMI)。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的千克数除以身高平方(米为单位)、其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_,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_=22.2(千克/米_.当此指数为18.5~24.9时属正常。

Ntou1232023-05-11 15:12:03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介绍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注意: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tt白2023-05-11 15:12:021

等差数列的和怎么求?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法

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an-2...... +a1

上下相加得Sn=(a1+an)n/2

分组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如:an=2n+n-1,可看做是2n与n-1的和

Sn=a1+a2+...+an

=2+0+22+1+23+2+...+2n+n-1

=(2+22+...+2n)+(0+1+...+n-1)

=2(2n-1)/(2-1)+(0+n-1)n/2

=2n+1+n(n-1)/2-2

通项化归法

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

如:求数列1,1+2,1+2+3,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

并项求和法

(常采用先试探后求和的方法)

例:1-2+3-4+5-6+……+(2n-1)-2n

方法一:(并项)

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方法二:

(1-2)+(3-4)+(5-6)+……+[(2n-1)-2n]

方法三:

构造新的数列,可借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合。

an=n(-1)^(n+1)

等差数列公式有什么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 n为奇数

sn=n/2(A n/2+A n/2 +1) 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苏萦2023-05-11 15:12:021

等差数列的和的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a1+an)n/2;Sn=na1+n(n-1)d/2(d为公差);Sn=An2+Bn;A=d/2,B=a1-(d/2)。

基本性质

若m、n、p、q∈N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q,则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拓展资料

等差数列推论

(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4)其他推论:

①和=(首项+末项)×项数÷2;

②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③首项=2x和÷项数-末项或末项-公差×(项数-1);

④末项=2x和÷项数-首项;

⑤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⑥2(前2n项和-前n项和)=前n项和+前3n项和-前2n项和。

真颛2023-05-11 15:12:02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首项+末项)*项数/2。
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等差等比数列相乘。
倒序相加法: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具体推理过程:
Sn=a1+a2+a3+......+an。
Sn=an+an-1+an-2......+a1。
上下相加得Sn=(a1+an)n/2。
分组法: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即an=f(n+1)-f(n),然后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
此后故乡只2023-05-11 15:12:021

数列的差是等差数列怎么求和

等差数列设为An

则an-an-1=An

an-1-an-2=An-1

……

a2-a1=A2

所有等式加起来。左边消去,右边转换成等差求和

拌三丝2023-05-11 15:12:022

等差数列求和有哪些公式呢?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字母描述)

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3、等差数列的判定:

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扩展资料:

知识点:

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u投在线2023-05-11 15:12:021

等差数列求和是什么?

  等差数列求和也属于常见数列,那它的概念是什么那?尚不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等差数列求和是什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等差数列求和是什么?

  一、等差数列求和

  Sn=n*a1+n(n-1)d/2或Sn=n(a1+an)/2。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二、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其他结论

  四、推论

  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好投2023-05-11 15:12:02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啊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图所示

陶小凡2023-05-11 15:12:022

等差数列怎么求和?

奇数项和:S奇 = [a + (a+2nd)](n+1)/2 = (a+nd)(n+1)

偶数项和:S偶 = [(a+d) + (a+2nd-d)]n/2 = (a+nd)n

扩展资料:

等差数列:

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或Sn=[n*(a1+an)]/2。注意: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等差中项:

等差中项即等差数列头尾两项的和的一半,但求等差中项不一定要知道头尾两项。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当A(m),A(r),A(n)成等差数列时,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并且可以推知n+m=2×r,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类似p(n)=p(m)+(n-m)*b(1),相当容易证明,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等差数列

CarieVinne 2023-05-11 15:12:021

BMI是什么意思?

BMI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主要用于统计分析。肥胖程度的判断不能采用体重的绝对值,它天然与身高有关。因此,BMI 通过人体体重和身高两个数值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并用这个参数所处范围衡量身体质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理想体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 (单位m)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体重指标Body Mass Index)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

扩展资料:

肥胖的世界标准是:BMI在18.5至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肥胖的亚洲标准:亚洲人体格偏小,用肥胖的世界标准来衡量就不适宜。

比如:日本人当BMI为24.9时,高血压危险就增加3倍;香港地区的中国人,BMI在23.7时死亡率最低,越高时便开始上升。专家们认为,亚洲人的肥胖标准应该是BMI在18.5-22.9时为正常水平,BMI大于23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肥胖的中国标准:我国专家认为,中国人虽属于亚洲人种,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应该比亚洲标准低些。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BMI

瑞瑞爱吃桃2023-05-11 15:12:0213

BMI是什么意思?

BMI值,即BIM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英文全称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

BMI值的计算方法:体重(公斤)除以 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就是BIM值。

例如:身高160 cm(1.6 m)的女性,体重是90斤(45公斤),她的BIM指数为:

BIM值: 45÷(1.6×1.6)= 17.58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胖瘦的一个常用标准,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体重70公斤,身高1.7米,bmi=70÷(1.7×1.7)=24。

结果显示,BMI在30或以上时,人们死于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会提高。但BMI过低也不好,同样与广泛的疾病死亡风险上升相关。


扩展资料: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

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外媒:BMI指数有玄机 苗条不一定等于健康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体重指数计算|BMI指数计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BMI

北营2023-05-11 15:12:021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

等差数列和公式:Sn=n(a1+an)/2=na1+n(n-1)/2 d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q≠1时 Sn=a1(1-q^n)/(1-q)=(a1-anq)/(1-q)

q=1时Sn=na1,(a1为首项,an为第n项,d为公差,q 为等比)

扩展资料

推论

一、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地: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大鱼炖火锅2023-05-11 15:12:013

等差数列和的求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下:

公式法

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an-2...... +a1

上下相加得Sn=(a1+an)n/2

分组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如:an=2n+n-1,可看做是2n与n-1的和

Sn=a1+a2+...+an

=2+0+22+1+23+2+...+2n+n-1

=(2+22+...+2n)+(0+1+...+n-1)

=2(2n-1)/(2-1)+(0+n-1)n/2

=2n+1+n(n-1)/2-2

通项化归法

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

如:求数列1,1+2,1+2+3,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

并项求和法

(常采用先试探后求和的方法)

例:1-2+3-4+5-6+……+(2n-1)-2n

方法一:(并项)

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方法二:

(1-2)+(3-4)+(5-6)+……+[(2n-1)-2n]

方法三:

构造新的数列,可借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合。

an=n(-1)^(n+1)

等差数列公式有什么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 n为奇数

sn=n/2(A n/2+A n/2 +1) 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左迁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a1+an)n/2;Sn=na1+n(n-1)d/2(d为公差);Sn=An2+Bn;A=d/2,B=a1-(d/2)。

基本性质

若m、n、p、q∈N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q,则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拓展资料

等差数列推论

(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4)其他推论:

①和=(首项+末项)×项数÷2;

②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③首项=2x和÷项数-末项或末项-公差×(项数-1);

④末项=2x和÷项数-首项;

⑤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⑥2(前2n项和-前n项和)=前n项和+前3n项和-前2n项和。

北有云溪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

An=A1+(n-1)d

An=Am+(n-m)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n(A1+An)]/2

Sn=nA1+[n(n-1)d]/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数+尾数)*项数/2;

项数的公式:等差数列的项数=[(尾数-首数)/公差]+1.

墨然殇2023-05-11 15:12:01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末项×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2、等差数列中项求和公式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bikbok2023-05-11 15:12:011

怎样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求数列和?

  1. 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 Sn=na(n+1)/2 n为奇数

    sn=n/2(A n/2+A n/2 +1) n为偶数

  3. 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 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n为奇数

sn=n/2(An/2+An/2+1)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知识点:

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苏州马小云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的和公式是什么

公式如下:

1.Sn=n*a1+n(n-1)d/2

2.Sn=n(a1+an)/2。

注意: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扩展资料:

1.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2.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著名的数列有斐波那契数列,三角函数,卡特兰数,杨辉三角等。

参考资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百度百科

kikcik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如何求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

①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②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③若公差d=1时:Sn=(a1+an)n/2、

④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⑤若m+n=2p则:am+an=2ap,以上n均为正整数。

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康康map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法

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an-2...... +a1

上下相加得Sn=(a1+an)n/2

分组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如:an=2n+n-1,可看做是2n与n-1的和

Sn=a1+a2+...+an

=2+0+22+1+23+2+...+2n+n-1

=(2+22+...+2n)+(0+1+...+n-1)

=2(2n-1)/(2-1)+(0+n-1)n/2

=2n+1+n(n-1)/2-2

通项化归法

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

如:求数列1,1+2,1+2+3,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

并项求和法

(常采用先试探后求和的方法)

例:1-2+3-4+5-6+……+(2n-1)-2n

方法一:(并项)

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方法二:

(1-2)+(3-4)+(5-6)+……+[(2n-1)-2n]

方法三:

构造新的数列,可借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合。

an=n(-1)^(n+1)

等差数列公式有什么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 n为奇数

sn=n/2(A n/2+A n/2 +1) 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凡尘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的快速求和公式怎样证明?

就是倒序相加法,然后足数和定理:

S=a[1]+a[2]+…+a[n-1]+a[n]

S=a[n]+a[n-1]+…+a[2]+a[1]

两式相加得:

2S=(a[1]+a[n])+(a[2]+a[n-1])+…+(a[n-1]+a[2])+(a[n+a[1])=n(a[1]+a[n])

{注释:这是因为a[1]+a[n]=a[2]+a[n-1]=a[3]+a[n-2]=……,足数和定理可以用通项公式a[i]=a[1]+(i-1)d

(i=1,2,3,…,n)给出}

S=n(a[1]+a[n])/2

余辉2023-05-11 15:12:011

求等差数列的和公式是什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a1+an)n/2;Sn=na1+n(n-1)d/2(d为公差);Sn=An2+Bn;A=d/2,B=a1-(d/2)。

基本性质

若m、n、p、q∈N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q,则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拓展资料

等差数列推论

(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4)其他推论:

①和=(首项+末项)×项数÷2;

②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③首项=2x和÷项数-末项或末项-公差×(项数-1);

④末项=2x和÷项数-首项;

⑤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⑥2(前2n项和-前n项和)=前n项和+前3n项和-前2n项和。

tt白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以及推导所用的方法

  在遇到等差数列的题目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数列之间的规律,利用公式解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以及推导所用的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n为奇数

  sn=n/2(An/2+An/2+1)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推导方法:

  (1)从通项公式能够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由于m+n=p+q,因此p(m)+p(n)=p(p)+p。

好投2023-05-11 15:12:01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怎样的?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a1+an)n/2;Sn=na1+n(n-1)d/2(d为公差);Sn=An2+Bn;A=d/2,B=a1-(d/2)。

基本性质

若m、n、p、q∈N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q,则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拓展资料

等差数列推论

(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4)其他推论:

①和=(首项+末项)×项数÷2;

②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③首项=2x和÷项数-末项或末项-公差×(项数-1);

④末项=2x和÷项数-首项;

⑤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⑥2(前2n项和-前n项和)=前n项和+前3n项和-前2n项和。

拌三丝2023-05-11 15:12:00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

一、 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 (1)

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 (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等差数列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

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

若为等差数列,且有an=m,am=n.则a(m+n)=0。

3.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为等差数列,则{ a ±b }与{ka +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 ,在等差数列中有:a = a + (n-m)d,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为等差数列时,有:a + a + a + … = a + a + a + … .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 ,a ,…,a 、a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中,a -a = a -a = md .(其中m、k、 )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⑽设a ,a ,a 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 与a ,a 与a 的项距差之比 = ( ≠-1),则a = .

5.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的前n项和S 可以写成S = an + 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S -S = nd, = ;当项数为(2n-1) (n )时,S -S = a , = .

⑶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是S 、T (n为奇数),则 = .

⑸在等差数列中,S = a,S = b (n>m),则S = (a-b).

⑹等差数列中, 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 )均在直线y = x + (a - )上.

⑺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①若a >0,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大;②若a <0 ,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小.

3.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 m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

⑵对任何m、n ,在等比数列中有:a = a · q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

⑶一般地,如果t ,k,p,…,m,n,r,…皆为自然数,且t + k,p,…,m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为等比数列时,有:a .a .a .… = a .a .a .… ..

⑷若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a |}、、、{ }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 q |}、、、{ }.

⑸如果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那么,a ,a ,a ,…,a ,…是以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⑹如果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 ,都有a ·a = a ·q >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⑻当q>1且a >0或0<q<1且a <0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当a >0且0<q<1或a <0且q>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 = 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

4.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如果数列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 =

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1进行讨论.

⑵当已知a ,q,n时,用公式S = ;当已知a ,q,a 时,用公式S = .

⑶若S 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 = S +qS .⑵

⑷若数列为等比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比数列.

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 与T ,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 与T ,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 与T ,则S ,S ,S 成等比数列,T ,T ,T 亦成等比数列

LuckySXyd2023-05-11 15:12:00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小学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如果没有了,请来我这里瞧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1*n+[n*(n-1)*d]/2。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数列(sequence of number),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拓展阅读: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公式法、列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解法、分组法、倒序相加法、特殊数列求和。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而且这个方法可以类推到一般情况,只要前n项具有与两端等距离项的和相等的数列这种特征都可用这种方法求和。

   三角函数什么时候学

  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内容。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高中时也会学到,比初中讲的更为详细。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

   正弦值定义

  弦值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对边的长比上斜边的长的值。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正弦sinθ也可以理解为顶角度数为θ的单位等腰三角形与单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sin30°=1╱2,sin45°=√2╱2,sin60°=√3╱2,sin90°=1,sin180°=0,sin0°=0,sin270°=-1

   什么是余弦

  cos是cosine的简写,表示余弦函数(邻边比斜边),古代说法,正弦是股与例,古代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中的“弦”,就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股就是人的大腿,长长的,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中长的那个直角边为“股”;正方的直角三角形,应是大腿站直。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余弦是余下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例。

真颛2023-05-11 15:12:001

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之比是an/a(n+1)。

假设等差数列总项数为偶数

假设是2n项,则奇数项是n项。

第一个是a1,最后是a(2n-1)。

所以和=[a1+a(2n-1)]n/2

偶数项是n下边那个,第一个是a2,最后是a2n。

所以和=(a2+a2n)n/2

比=[a1+a(2n-1)]/(a2+a2n)

因为a2=a1+d

a(2n-1)=a2n-d

且a2n=a1+(2n-1)d

所以比=[a1+a1+(2n-1)d-d]/[a1+a1+(2n-1)d+d]

=(2a1+2nd-2d)/(2a1+2nd)

=(a1+nd-d)/(a1+nd)

=an/a(n+1)

等差数列的推论:

等差数列an,设公差为d,则an+1-an=d。

对奇数项或偶数项,相邻两项中间间隔一项,则有an+2-an=2d。

S奇=a1+a3+...+a(2k-1) (k=1,2,3...)

=(a1+a(2k-1))*k/2

=(a1+a1+(k-1)*2d)*k/2

=k*a1+k(k-1)d

=k*a1+k²d-kd

S偶=a2+a4+...+a(2k) (k=1,2,3...)

=(a2+a(2k))*k/2

=(a2+a2+(k-1)*2d)*k/2

=k*a2+k(k-1)d

=k*(a1+d)+k²d-kd

=k*a1+k²d

来投吧2023-05-11 15:12:00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末项×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详细 可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62268.htm#2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CarieVinne 2023-05-11 15:12:002

求n项等差数列和,怎么求?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字母描述)

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3、等差数列的判定:

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扩展资料:

知识点:

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来投吧2023-05-11 15:12:00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末项×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Ntou1232023-05-11 15:12:00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拓展资料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

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通项公式推导:

a2-a1=d;a3-a2=d;a4-a3=d……an-a(n-1)=d,将上述式子左右分别相加,得出an-a1=(n-1)*d→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

Sn=[n*(a1+an)]/2

Sn=d/2*n2+(a1-d/2)*n

注: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黑桃花2023-05-11 15:12:001

等差数列公式求和

等差数列公式求和方法如下:

Sn=n*a1+n(n-1)d/2或Sn=n(a1+an)/2。

等差数列公式求和简介: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

例如:1,3,5,7,9……(2n-1)。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等差数列如何用在日常生活中:

等差数列,生活中处处可见,关键是发现它,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材第11页的问题解决中

说,在庆祝第27个教师节活动中,学校为烘托节日气氛,在200米长的校园主干道一侧,从起点开

始,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由近及远排成一列。

问:最后一面彩旗会插在终点处吗?一共应插多少面

彩旗?

显然,等插完了再决定,再数,这是最笨的方法,如果实践中让学生去做这个工作,就得先去计算

一共要多少面彩旗,省得来回奔波。实际上,就是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解决的问题。

解:这是一个首项 ,公差 的一个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若 则不是整数。这说明最后一面彩旗

不会插在终点处,且一共应插67面彩旗。

来投吧2023-05-11 15:12:00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

通项公式:

An=A1+(n-1)d

An=Am+(n-m)d

d是公差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n(A1+An)]/2

Sn=nA1+[n(n-1)d]/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数+尾数)*项数/2;

项数的公式:等差数列的项数=[(尾数-首数)/公差]+1.

拌三丝2023-05-11 15:12:0013

等差数列求和怎么求?

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拓展资料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

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通项公式推导:

a2-a1=d;a3-a2=d;a4-a3=d……an-a(n-1)=d,将上述式子左右分别相加,得出an-a1=(n-1)*d→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

Sn=[n*(a1+an)]/2

Sn=d/2*n2+(a1-d/2)*n

注: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北境漫步2023-05-11 15:11:591

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和

我们设等差数列首项为a,公差为d。

那么等差数列依次为a,a+d,a+2d,a+3d,……,a+2nd。

则奇数项为:a,a+2d,a+4d,……,a+2nd

奇数项和:S奇 = [a + (a+2nd)](n+1)/2 = (a+nd)(n+1)

偶数项为:a+d,a+3d,a+5d,,……,a+(2n-1)d

偶数项和:S偶 = [(a+d) + (a+2nd-d)]n/2 = (a+nd)n

拓展资料: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尾项)×项数÷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等差数列

凡尘2023-05-11 15:11:591

等差数列的和怎么求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n(n-1)d/2或Sn=n(a1+an)/2。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注意: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等差数列公式

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可可科科2023-05-11 15:11:591

等差数列公式怎么求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法

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若公差d=1时: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an-2...... +a1

上下相加得Sn=(a1+an)n/2

分组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如:an=2n+n-1,可看做是2n与n-1的和

Sn=a1+a2+...+an

=2+0+22+1+23+2+...+2n+n-1

=(2+22+...+2n)+(0+1+...+n-1)

=2(2n-1)/(2-1)+(0+n-1)n/2

=2n+1+n(n-1)/2-2

通项化归法

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

如:求数列1,1+2,1+2+3,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

并项求和法

(常采用先试探后求和的方法)

例:1-2+3-4+5-6+……+(2n-1)-2n

方法一:(并项)

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方法二:

(1-2)+(3-4)+(5-6)+……+[(2n-1)-2n]

方法三:

构造新的数列,可借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合。

an=n(-1)^(n+1)

等差数列公式有什么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 n为奇数

sn=n/2(A n/2+A n/2 +1) 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u投在线2023-05-11 15:11:59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怎么求

1+2+3+4+5+6+……+n 等于(n+1)*(1/2n)

举个例子,比如:

1+2+3+4+5+6+7

=(n+1)*(1/2n)

=(7+1)*3.5

=28

扩展资料: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1,3,5,7,9……2n-1。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或Sn=[n*(a1+an)]/2。注意: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可桃可挑2023-05-11 15:11:581

等差数列的和怎么计算?

等差数列的求和一般公式

和=(首项+末项)x项数÷2

公差就是相邻两个项之差,

项数就是数列中全部项有多少个,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在等差数列计算中,常常用到两种方法。

①配对法;②倒序相加法;

计算1+2+3+4+5+6+……+99+100=?

1、配对法

顾名思义,将其中某些项配成相同的对,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通过观察数列,

你会发现1+100=2+99=3+98……

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和,

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的和,

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的和,

他们都是相等的!

那我们就可以把数列配成对,

看看一共有多少对,

不就能算出他们的和了吗?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

(50+51)=101;

从其中挑出两项配对组成101,

一共有100个项,

两两配对,

所以,

一共配了100÷2=50对

那么这个从1加到100的数列和我们就得到了,

101x50=5050。

2、倒序相加法

一个等差数列求和,我们让它首尾颠倒后,再相加,这样就会得到一个各项相等的数列,再乘以它的项数,除以2,即可得到数列的和。


G老师纯手写

如上图所示,

让上下两个数列相加,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

(99+2)=101;

(100+1)=101;

组成的新数列,

每一项都是101;

一共有100项,

那么他的和就是101x100。

所以原数列的和就是:

101x100÷2=5050

凡尘2023-05-11 15:11:58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

①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②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③若公差d=1时:Sn=(a1+an)n/2、

④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⑤若m+n=2p则:am+an=2ap,以上n均为正整数。

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小白2023-05-11 15:11:5815

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是什么?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n为奇数

sn=n/2(An/2+An/2+1)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知识点:

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大鱼炖火锅2023-05-11 15:11:58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字母描述)

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3、等差数列的判定:

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扩展资料:

1、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

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特别的,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即,

 

2、例如:

例:数列:1,3,5,7,9,11中

即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数列:1,3,5,7,9 中

即若项数为奇数,和等于中间项的2倍,另见,等差中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等差数列

西柚不是西游2023-05-11 15:11:581

等差数列的和怎么求

等差数列求和的经典公式是前n项和

sn=项数x(首项+末项)/2.

大鱼炖火锅2023-05-11 15:11:573

等差数列如何求和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na1+n(n-1)d/2,其中a1为第一项,d为公差,n为项数

这个公式是这样来的:

Sn=a1+a2+...+an-1+an

它也可以倒过来写

Sn=an+an-1+...+a2+a1

这样把上下两个式子相加,每一项都是相等的,都等于a1+an,

一共有n项,所以

2Sn=n(a1+an)=n[a1+a1+(n-1)d]

于是Sn=na1+n(n-1)d/2

余辉2023-05-11 15:11:57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sn=a1+a2+a3+.....+an
把上式倒过来得:sn=an+an-1+.....+a2+a1
将以上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由等差数列性质:若m+n=p+q则am+an=ap+aq得
2sn=n(a1+an)
注:括号内其实不只是a1+an满足只要任意满足下角标之和为n+1就可以两边除以2得sn=n(a1+an)/2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给点分吧
凡尘2023-05-11 15:11:572

什么是等差数列求和啊?

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a1,a2,a3,a4,a5,……}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常用字母d表示),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d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第n项用an表示(n为下标)!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n属于自然数)。

例如:1+2+3+4+……+1000=? (n为自然数)

求法:数列{1,2,3,4,……,1000}公差d=1,共1000项,a1=1

用公式计算得:

S1000=(1+1000)*1000*1/2=500500

这就是等差数列求和!

大鱼炖火锅2023-05-11 15:11:57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来着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图所示

NerveM 2023-05-11 15:1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