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

2023-08-03 10:53:16
真颛

了解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含义:是指对资本主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平赎买(与苏联相比是创举)。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1956年1月21日,上海人民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gitcloud

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及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尽管仍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会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运动,在大规模运动的数年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下降并得到较快发展的状况,越来越趋于实证性的具体分析了。

站在21世纪初期的历史高度看待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大改造运动,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 一种曾被视为绝对纯粹和完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它建立之后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而难以坚持下去,不得不让当年已经消灭了的经济成份重新复活起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运动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不在于是用15年完成还是用3-5年完成,问题在于通过三大改造运动建立的这种纯粹的“公有制”违反了经济发展的本性,问题在于运用国家权力消灭了当初不该消灭的经济成份,从而也就消灭了经济的活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历史约7年之久的“三大改造”更多学者采取了实证性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金融业改造的必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改造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将1953年以后的改造运动与当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的主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分阶段、分行业的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等。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由于以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背景以及合作化的不同阶段也作了具体分析。对于不同行业特点的手工为改造予以了不同的评价,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改造的方式与阶段也开始作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并且正力求通过微观的实证分析使论证有充分的说服力。

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营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有多大程度应有的灵活多样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可桃可挑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北有云溪

改造的背景:

1、当时中国状况: 1949年10月建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内战、社会主义和国民政府的掠夺,经济变得很脆弱,直接表现为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可以用“一穷二白”来概括。

2、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而前提自然是要先进入社会主义。

3、关于农业改造:建国后,在新的解放区域还有3亿多的百姓没有土地,于是有了土地改革,当时的土改政策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晋中之窗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土改后农业方面的形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下得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把农民的土地私有改造为合作公社化的土地公有就是必然的了。

4、关于手工业改造:当时的手工业,就其生产方式及发展现状而言,它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如果不将古老的生产方式改造为近现代生产方式,我国的手工业将遇到许多困难。当时,毛主席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改造个体手工业很有必要。

5、关于工商业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飞涨,财经困难,不得不合理调整工商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晋中之窗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所以需要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晋中之窗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内容

三大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023-08-03 08:26:532

三大改造的内容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 三大改造的内容 三大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2月,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23-08-03 08:27:231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和启迪

二者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三大改造是将旧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新中国的公有制,而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必须对其做出变革。二者都是基于我国当时的国情和世界局势,制定并实施的。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境内外局势较稳定但反华势力仍然十分猖獗的情况下实施的。改革是基于我国当时刚经历十年内乱,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等情况作出的决定。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应用。二者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的启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2023-08-03 08:27:432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49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和准备阶段。用了3年时间,从1949年到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没收官僚资本,完成新区的土地改革,统一财经管理。第二阶段,从1953年开始,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解决所有制问题,扩大国有制,新建、改建、扩建国营企业;将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两种私人所有制,经过公私合营,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企业,以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到1956年底,用了4年时间,基本完成 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任务。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应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深刻 和复杂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023-08-03 08:28:085

三大改造的形式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手工业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023-08-03 08:28:241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变的 生产力的状况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生产技术水平的状况 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改变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2023-08-03 08:29:06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1956年1月21日,上海人民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2023-08-03 08:29:334

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2023-08-03 08:29:435

概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方式和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土改后趁热打铁,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完成所有制改造,最后创造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经验。  2、从互助社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也就是说摆脱私有制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3、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4、贯彻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消灭抚弄的阶级路线,从而团结广大人民共同走合作化道路。  总结起来就是途径、形式、方针、原则和路线。  二、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与农业改造一样,由合作社途径逐步实现。  2、组织形式由手工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  3、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4、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大大促进了手工生产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技术改造创造力条件。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进行“和平赎买”。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营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分别采取“四马分肥”和“定息”的利润分配政策;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以和平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2023-08-03 08:30:131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这种一般你在百度上是可以查到的,有很多详细的答案各种说法。
2023-08-03 08:30:226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因为: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
2023-08-03 08:30:452

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23-08-03 08:31:073

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 *** 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2年9月, ***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二年9月, *** 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 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 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 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尽管仍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会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运动,在大规模运动的数年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下降并得到较快发展的状况,越来越趋于实证性的具体分析了。 站在21世纪初期的历史高度看待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大改造运动,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 一种曾被视为绝对纯粹和完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它建立之后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而难以坚持下去,不得不让当年已经消灭了的经济成份重新复活起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运动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不在于是用15年完成还是用3-5年完成,问题在于通过三大改造运动建立的这种纯粹的“公有制”违反了经济发展的本性,问题在于运用国家权力消灭了当初不该消灭的经济成份,从而也就消灭了经济的活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历史约7年之久的“三大改造”更多学者采取了实证性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金融业改造的必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改造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将1953年以后的改造运动与当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的主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分阶段、分行业的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 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 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等。 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 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 由于以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 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背景以及合作化的不同阶段也作了具体分析。 对于不同行业特点的手工为改造予以了不同的评价,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改造的方式与阶段也开始作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并且正力求通过微观的实证分析使论证有充分的说服力。 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营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有多大程度应有的灵活多样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2023-08-03 08:31:391

以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还会有三大改造?

这个问题就要看到那时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3-08-03 08:31:574

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

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三大改造的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023-08-03 08:32:05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含三大改造吗?

是包含的,但是表述还没有十分的具体。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扩展资料: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两者的同时并举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3-08-03 08:32:271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到1956年, 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 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第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或正在消亡.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023-08-03 08:32:46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到1956年底)

1.农民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原则是自愿互利,农民加入h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合作化推动下,个体手工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工方居于领导地位),对资本家生产资料进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改造中的创举。 4.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5.三改完成的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了,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改造中的缺点: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点。
2023-08-03 08:32:531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
2023-08-03 08:33:021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2023-08-03 08:33:092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为了解放生产力以及巩固社会主义新政权
2023-08-03 08:33:17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工业文明战胜了农业文明主要原因 装备和军队素质全面落后
2023-08-03 08:28:462

课前课后快速检测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答案

题目是要自己做的。。。如果你抄别人的话。那考试呢。你总不能抄哩。
2023-08-03 08:28:481

中国近代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虽然也有部分开明官员“主战”,也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卖国,输了割地赔款,赢了还是割地赔款签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应着政治的腐败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几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所以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023-08-03 08:28:531

课前课后快速检测数学八年级下答案!!

你直接发题,查不到你的书。
2023-08-03 08:28:561

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

气死的
2023-08-03 08:29:016

八上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案2015秋季

2023-08-03 08:29:041

课前课后快速检测数学七年级上册1.3答案

去www.dododox.com找答案ppt 请采纳
2023-08-03 08:29:181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案越全越好

很多的,太麻烦了
2023-08-03 08:29:251

七年级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案

你要哪里的?全部太难打了。
2023-08-03 08:29:33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失败原因①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②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2、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2023-08-03 08:29:391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武器也很重要啊
2023-08-03 08:29:4811

∵a^2+b^2=0∴a^2=0,B^2=0∴a=b=0
2023-08-03 08:29:531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篇1   摘要: 伴随着语文教育课改的普遍推行,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素质方面已经有所提升。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执行新课标语文教学时都是本着摸索的态度进行,对于语文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模式的调整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为了优化新素质教学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就目前语文课改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诠释并展开思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改革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定阶段,相较于以往注入式教学模式,经历了课改之后的语文课程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学功效。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践行素质教学新模式中因思想认识不足,导致语文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诸多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只有将语文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并进行教学模式改进和改良,才能更好地为初中生提供优质学习空间。   一、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分析   新课改中就“教”与“学”两大语文课程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即将主教,转变成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而实现相关语文知识的内化。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课程执教工作中并未真正领悟这一教学标准的实际内涵。通常,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设定完问题之后,便将接下来的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安排与处理。在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教师基本上是放任不管,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也未能提高关注。这样,就导致部分过于调皮的学生钻空子,不仅不会积极参与到语文问题的探究讨论,甚至还会做出扰乱语文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其实,之所以会存在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新教学标准存在误解,虽然推崇主学理念,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与辅助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当前,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的学习状态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教师未能掌握好教与学课堂作用的调整,导致大部分阅读时间都被浪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改教学相关问题的策略思考   1.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并适当监督,维护语文课堂秩序   课堂秩序的有效性,是决定语文课程教学进度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而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在更加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下维护好课堂秩序,是一项比较难的教学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与执行者,教师的任务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又要确保规定好的课堂任务能够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合作教学环节实施之前,应就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安排。在课堂上,教师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完成课程导入并提出问题。在接下来的15-2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虽然不再担当知识灌输角色,但仍要以引导者的状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氛围当中。最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组间探究结果分享以及教师总结。教师将课堂的45分钟时间优化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并以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自主探究中。   2.践行动与静双向阅读教学,实现思维与实践能力共同进步   针对语文课程,传统形式下过于静态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及部分课堂中呈现的极端动态化探究模式,都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快速提高。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在掌握阅读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读与说技能的转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堂阶段,设计不同的阅读执教手段。阅读初期,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排除语文素材中的生词生意,提高文章阅读的流利程度。进入中期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就阅读素材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时,朗读完成之后,应先鼓励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此时需要保持课堂气氛足够安静。以便学生能够就素材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文章情景以及情感的感悟上有一个正确认识。最后阶段,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自身看法与他人见解相结合,从而加强阅读文章解读的深度。   3.正确认识学生乱发问现象,引导学生走出知识盲区   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能够就语文课堂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当然,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上所表现的`素质基础也各不相同,在所提出语文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上也有所差异。教师所要做的便是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语文困惑,或者关于语文学习的见解,以一颗包容、理解的心态正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思维引导和行为鼓励,以充分调动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发问学生进行言语鼓励,如“你表现很好,善于提问是好的,只有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证明学生是真正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然后,便要就学生所提出问题进行分类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提问题,判断学生的语文学科思考方向是否有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若是比较有建设性作用的问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就该学生提出的具体语文问题进行互动探讨。在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实现语文知识的高效传递与共享[3]。以学生为主的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是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问题的摄入,加强师生之间语文知识感知上的交流。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综上,语文学科在初中生的文学涵养,以及理解与交际能力提升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为了解决当前语文课改探索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务必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并就初中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就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式加以优化。以促进初中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实现语文课改的纵深发展。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篇2   摘要: 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用文字传递讯息、表达感情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作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观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因此,作文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而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亟待教师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下面将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简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让其走向精彩,以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反复的综合训练活动。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识字与写字,还需要运用这些字进行遣词造句,并针对文章的具体框架进行谋篇布局。可见,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既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事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作文教学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特征。而如何顺应时代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成为了目前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简要探讨,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贴近学生生活,加强素材积累   作文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不仅需要生活历练,更需要技艺磨炼,可以说,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想要让作文教学走向精彩,就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走进生活,做生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因为生活才是作文素材的源泉,才是一篇结构完整、布局巧妙作文的成功之处。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行万里路”,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争取“读万卷书”。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学生是最容易被感染与打动的,而学生也能在这种美好生活的熏陶中写出精彩的文章。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用心去感受、去接近自然与生活,不要让其再将思想与目光集中在课堂上,而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热情与兴趣,在全身心地参与中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加强与自然的心灵交流。大部分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都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在于课外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能做到信手拈来,下笔成文。为了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教师就不能当旁观者,而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对其多留意、多分析、多总结、多反思、多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会学生唯有用心观察、用心发现与用心思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二、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各自的闪光点。不同学生对语文写作学习有着不同追求,如何满足不同层次与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要求。作文最忌讳千篇一律,而是强调个性与新意,因为千篇一律的作文会严重影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力的发展,更会影响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在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追求。   首先,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自由发言与表达。在现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假、大、空”文章的出现,学生未能对生活进行推敲与实际考量就进行胡编乱造,使得整个文章没有任何阅读性与欣赏性,还会出现作文构思不完整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警醒与鼓励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写自己想写、感兴趣的内容充实丰富的作文。   其次,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挥其个性化思想。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就会造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种思想感情会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却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书写下来,而比较偏向于取悦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真实的自己,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个性化思想体现在作文中,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技巧,传授写作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的教学非常好,可如果教师未能将具体的写作手法传授于学生,无异于“授人鱼”。而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在于当没有教师在场的时候,或者教师不对其进行引导时,学生就如无水之木,根本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从何写起。因此,这就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具体的写作手法,让其拿到一篇作文题目过后,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进行写作,而不是毫无根据地瞎写。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从阅读教学入手,在平时教学中注重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向学生传授这种写作技巧,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其能有更多的选择,并在具体的练习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提高其写作速度与写作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效果。所以,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时代背景、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并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其阅读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还要善于注重教学方法,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赵颖.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李晶.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季曼丽.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4]刘晓光.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针对初中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笔者学校语文教研组正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利用微课、导学案以及网络平台等翻转课堂,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课改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与以往的课堂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课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不做讲解,课堂上主要解答学生个人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后还无法解决的学习难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利用视频实施教学,很多国家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具体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如下应用。   1.课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大多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最长也不超过十几分钟。每个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视频时间短,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视频能独立播放,学生可以对视频进行暂停或回放等,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2.课上针对难点集中讲解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学习新知与内化提升。前者只要学生努力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是对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要求;而后者则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学生在认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也会有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果是大多数学生都有的疑问,则需要教师引导和解决。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在提供微课视频的同时还有在线辅导,跨越时空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第二阶段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完成的,教师通过课前学生学习的反馈,提前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所在,在课堂上给予积极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更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真正做到个别问题课前个别解决,共性问题课堂集中讲解。   3.课后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针对学生是否理解了相关学习内容,能否回答微课和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测,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进行调整,并再次进行检测,直至彻底解决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前或课堂上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课后再次观看微课视频,利用平台中的相关习题进行复习与检测,使最终成绩能够通过平台进行汇总,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期中考试或者期末复习阶段,学生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巩固相关学习内容。   三、初中语文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1.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提前将导学案和微课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时间。特别是语文基础薄弱的初中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优异,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课堂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的状况。   2.促进合作与交流   通过导学案、微课视频以及相关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课前与课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初中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而翻转课堂只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其中的一环,还要不断进行尝试与创新。但无论课堂怎样变化,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教学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希望通过初中语文一线授课教师的努力,能够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 ;
2023-08-03 08:30:001

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中国封建思想的禁锢,君主的昏庸,国家一直没有进步,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坚定的反抗力去抵御外侵。
2023-08-03 08:30:125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http://www.bdschool.cn/

【 #教育# 导语】 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获悉,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已公布,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地址为http://www.bdschool.cn/,具体详情如下: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不代替学校正常课堂教学。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通知:   近日有初高三学生和家长反映语文、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北京数字学校无相应教材课程资源,担心影响复习。   目前市教委正组织依据课程标准录制初高三复习串讲课,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覆盖考试各学科,拟于2月17日起在北京卫视、北京数字学校等平台播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区教委和学校也将整合提供各类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在家做好复习。中高考将依据课程标准命题。   学生如何在线学习?   (一)如何通过电视的歌华有线频道进行BDS课程学习   第一步,打开歌华有线电视,点击选择“进入交互主页”首页。   第二步,在导航栏选择右上角“教育”频道——点击左下角“北京数字学校”   第三步,在“北京数字学校”页面——点击选择相应学段的课程。   (二)如何通过北京数字学校网页进行BDS课程学习   访问北京数字学校网址:http://www.bdschool.cn   (1)按照年级、学科导航学习   第一步,登录“北京数字学校”首页,在导航栏——点击选择“课堂”   第二步,在“北京数字学校课堂”页面——点击选择相应学段、年级、学科的相关课程,即可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如果用教育id登录后,可以参与课程讨论。   (2)直接搜索课程学习   如果想直接搜索相关课程学习,可以在“北京数字学校课堂”最上方的“搜索框”中填写课程名,搜索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   (3)推荐的主题课程学习   北京数字学校在课堂首页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版块,分别推荐一些名家的阅读、科普、实践类主题课程,直接点击主题课程图片就可以打开网页学习。   北京数字学校线上学习平台http://www.bdschool.cn   教师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   北京数字学校为教师还提供班级混合式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创建在线学习班级,为学生推荐数字学校上的课程,也可以上传教师的课程,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辅导。   (一)创建班级   建立固定班级,是高效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的重要保证。建议由班主任统一建班,任课老师和学生均可加入。   创建班级成功后,记下班级ID号并告诉学生,便于学生精准搜索找到并加入你的班级。   (二)推荐课程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可以帮你很方便地将微课或专题推荐给某一个班或某个班的某几位学生。   (三)布置作业   及时的课堂检测和课后的知识巩固,都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北京数字学校平台提供实用好用“布置作业”功能。   (四)在线答疑   学生在线提交的问题发送给教师,学生可以给自己的老师提问,也可以搜索任意老师提问,甚至可以给学生提问。那么收到提问的老师怎样进行在线答疑呢?   (五)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快速提供老师全方位和有价值的数据,供个性化分析和课程指导。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进度,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可以为班级整体分析和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
2023-08-03 08:30:211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2 天 22 小时 | 提问者:1007720493 从主观原因:清政府、客观原因:对方、根本原因:两方的制度推荐答案 主观原因:清政府闭关锁国,以天国自居,而实际国库空虚,国力极度虚弱,中央集团以国土和老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统治地位。客观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2)殖民主义思想风行;3)经济的强大为战争的前期获胜提供了基础。根本原因:战争的胜利取决于1)经济基础;2)全国同仇敌忾(国家抵抗不坚决)。这两个方面在当时的中国都不具备,这是导致战争失利的根本原因。
2023-08-03 08:28:206

为什么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失败呢?

1、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2、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2023-08-03 08:28:12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军队为什么节节败退

英军武器装备更好,清军装备差,甚至经常要靠弓箭和大刀来对抗火枪。英军主动进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干就完了。清政府腐败,在是战是和方面又反复无常,主战派往往要么遭到主和派打击,要么被贪生怕死的猪队友坑死。英国是海上强国,大清却轻视海防,所以英军的战斗素养,远高于清军,这种在海岸线上打的战争,清军没法不败。英军的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清军沿海的数量也不多,且处于被动防御。局部战役中,英军人数往往占据优势。定海战役,清军一个一品总督,三名二品总兵,手下可战之兵竟然只有三千人。这也看出清朝对于海防的不重视。
2023-08-03 08:28:003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1、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2、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2023-08-03 08:27:521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中国方面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反而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丧失了这些有利条件;不但不能利用远来的敌人所处的不利条件,使之陷入愈来愈大的困难,反而使对敌方本来是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其实封建统治者所豢养的军队本来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只能在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前逞凶暴。到了鸦片战争时,清朝军队更是腐败到了极点。封建统治者用这样的军队来同拥有优势武器的侵略军作战,当然谈不到旺盛的士气。而掌握战争领导权的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谈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封建统治者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山势陆路”,这也是不奇怪的。封建统治者心目中最大的敌人是民而不是“夷”,即使在同“外寇”——外国侵略者作战的时候,仍然认为“防民胜于防寇”! 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抵抗意志不强烈,摇摆不定。(其实实力对比并不重要,中国的解放战争和蒋介石的实力对比没一项比得上,不是照样胜利了
2023-08-03 08:27:331

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具体一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夺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023-08-03 08:27:251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闭关锁国。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改革的潮流。耽误了新技术的革命,也没有赶上资本主义革命班车。造成经济落后,技术落后,军事落后。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2023-08-03 08:27:171

鸦片战争清朝为什么会失败?军事不行还是什么原因

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 历史 新篇章。 下面我们来谈谈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 第一、清朝后期 社会 制度的腐朽和经济、 科技 的落后。清朝后期 社会 衰败,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 社会 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朝后期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朝后期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后期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确实已经尽力了,把其能够调动的军事力量尽可能调往前线,无奈武器战术组织各方面都和英国人差太多。商品经济已经高度繁荣、 社会 分工复杂的大清朝,根本不可能像缅甸、阿富汗甚至祖鲁人那样在一处战场上很短时间就动员起几万兵农合一的大军或者部落民兵给英国人带来重大杀伤。沿海地区虽然人口稠密,但是根本没有军事经验,无法作战,所谓害怕民众反抗而不敢动员根本是扯淡,清朝如果在当地普遍征兵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而如果招募士兵,那么招来的大多都是些市井无赖、灾荒流民,根本不能打仗。戚家军和湘军招兵都喜欢招山区朴实农民,而专注于商业利益的英国人绝不会深入这种山区农村,何况战争结束以后如何安置遣散士兵,避免他们哗变洗劫地方也是一个大问题。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2023-08-03 08:27:091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
2023-08-03 08:26:542

课前课后快速检测中考总复习数学答案

把题目补充全。现在看不到图形。希望是你已经会了
2023-08-03 08:26:443

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八年级下答案。。。 浙江教育出版的。。。。

不知
2023-08-03 08:26:343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治制度腐朽
2023-08-03 08:26:284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清政府的封建腐败,国人的思想尚未觉醒。启示:一个国家不仅器物要先进,思想也要先进。要顺应历史潮流的发现,落后一定会挨打
2023-08-03 08:26:132

八下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案

什么问题?
2023-08-03 08:2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