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023-08-03 10:53:17
TAG: 战争
余辉

  让我们来看看鸦片战争中作战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

  英国军队在武器方面,显然居于优势地位,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英国侵略军在另一方面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鸦片战争开始时,英国的“远征军”一共是配有大炮的十六艘兵船(帆船),四艘轮船,以及若干艘运输船",其全部海陆军人数为五千多。战争后期,增加了兵力。共有兵船二十五艘,轮船十四艘,共载炮七百多.门,除炮兵外,有步兵一万余人;由于抽出部分兵力分驻香港、厦门、定海和镇海,向南京进军的兵力不过七千多人。在当时交通条件下,从英国本土航行到中国,至少要四个月。从印度到中国至少要一整月。用少数的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这本来是一种海盗劫掠式的冒险行动。他们虽然可以在漫长的中国的海岸线上任意选择一点进攻,却不敢较久地占领,不敢分散兵力,不敢过于深入,实际上只能靠突袭取胜,进行讹诈。所以侵略军到了大沽口,并不登陆深入,重新回到广东;.侵略军占领了厦门、宁波、乍浦等地后,不久又放弃;最后它进入长江,并不占领什么地方,在南京城下讹诈目的达到后,即退出长江,这些都是因为他一们兵力有限,不敢把战线拉得过长,不敢让战争拖延过久的原故。

  中国方面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反而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丧失了这些有利条件;不但不能利用远来的敌人所处的不利条件,使之陷入愈来愈大的困难,反而使对敌方本来是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将军督抚们是怎样解释他们的战败的原因的呢?试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说法。道光二十一年九月,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定海、镇海继福建厦门之后失陷时,向皇帝报告说,这三个地方都已尽力做了防御的准备“而该夷乃直如破竹”,其原因他认为是:“盖其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又该送漂泊于数万里之外,其众皆以必死为期,万夫一心,有进无退,而财力充裕,无一处不勾结汉奸,无一汉奸不得其重贿,为之致死,此其所以逞凶肆逆,各省不能取胜之实情也”。认定自己无力作战的琦善在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用“船炮不坚,兵心不固”八个字来说明广东的情形,他又说:“此时若竟与交锋,无论部炮既不相敌,兵心亦多畏葸,……并有内地奸徒,串嘱打仗。故该夷之虚实,我则无由而知,而此间之动静,无时不窥探通报”关于琦善所说的最后一点,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在浙江的奕经也向皇帝报告说:‘“所有宁波一带,山势陆路,汉奸处处为之导引,反较我兵熟悉。。……官兵虚实,逆夷无不尽知。以故两次接仗,转致失利”。

  可见这些将军们并不认为“船坚炮利”是敌人取胜的唯一原因。他们虽然竭力夸张武器的作用,但还学出了些使他们失败的其他因素:自己方面“兵心不固”,而实行冒险侵略行动的敌人倒是兵心很固;外来的侵入者能尽知我方的虚实,而在本国国土上作战的军队反而象个瞎子似地连“山势陆路”都不如敌人那么熟悉……。这些奇怪现象并不是被敌人吓破了胆的将军们的乱说,不过他们没有把事情说完全,更不能说明这些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兵心不固”的现象的确是严重的。道光二十二年四月,皇帝诏书总结战争的情形说,“将井兵了,动谓船坚炮利,凶焰难当。因而见贼仓皇,望风先清”。但这还是把兵心不固归因于武器。其实封建统治者所豢养的军队本来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只能在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前逞凶暴。到了鸦片战争时,清朝军队更是腐败到了极点。徐继畲(在战争时,曾任厦门附近的地方官)这样描写官兵的情况说:“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黄钧宰(《金壶七墨》一书的作者)描写由各省调到广东的军队情形说:“奉调之初,沿途劫夺,……抵粤以后,喧呶纷扰,兵将不相见,遇避难百姓,指为汉奸,攘取财物。校场中互相格斗,日有积尸。”琦善向皇帝的报告中提到广东水师中发生的事情。“众兵曾向提臣(指水师提督)讹索银钱,否则即欲纷纷四散。……该提臣势出无可如何,……每名散给洋银二元,甫得留防”。很多地方海防早已形同虚设,例如在定海第一次失陷时,当地县衙门里当幕僚的王庆庄说:“定镇额兵逾万;后减至二千余,承平日久,隶尺籍者,半系栉工修脚贱佣,以番银三四十元,买充行伍,操防巡辑,视为具文”。封建统治者用这样的军队来同拥有优势武器的侵略军作战,当然谈不到旺盛的士气。而掌握战争领导权的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谈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

  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山势陆路”,这也是不奇怪的。为侵略者所收买的汉奸在居民中终究占极少数。封建统治者无法解决在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矛盾,却极度夸张汉奸的数量和作用。奕经在浙江向皇帝报告说:“曹江以东,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孰奸孰良,竟莫能辨。”奕山在广东也说:“密查粤省情形,患不在外而在内。各商因夷以致富,细民籍夷以滋生。近海商民,多能熟悉夷语,其中狡者布为奸细。”于是他得出结论说:“防民于防寇,此所谓患不在外而在内者此也。”把几乎所有的民众都说成是汉奸,显然是瞎说,但这种说法恰好说明,封建统治者心目中最大的敌人是民而不是“夷”,即使在同“外寇”——外国侵略者作战的时候,仍然认为“防民胜于防寇”!

  外国侵略者多年在沿海活动,的确经过各种途径收买了一些汉奸,到了战时,这些汉奸成了他们的有用的助手。但封建统治者其实并不真是仇视汉奸,特别是一到了所谓“议抚”时,汉奸成了他们所利用的宝贝。例如有一个鲍鹏,本是在广州为英国著名的鸦片贩子颠地跑腿的走狗。两广总督琦善到广州接替林则徐时,把鲍鹏收罗了来,使他成了一个八品衔的官员。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人的交涉,开鲍鹏都参与在内。英国人关于鲍鹏的记载说:“这人原在颠地先生在广州所开的公司里当买办”,又说:“我方和琦善之间的前前后后的一切接洽中,联络媒介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买办鲍鹏,他是一个机敏聪明的人,约有四十五岁,混合话说得很流利。”林则徐说:“广东夷务大不可问,静老(琦善字静庵——引者)以为秘计,不令外人知情,密任直隶守隶白含章及汉奸鲍鹏往来寄信,虽甚秘密,其实人人皆知。”

  何止这个八品衔的鲍鹏是个汉奸!琦善本人以及耆英、伊里布等一心一意宣传敌人的力量强大,曲意求和的大员们,何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奸?这种戴花翎的汉奸,使中国丧失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在战争中实行失败主义,投降主义;他们的危害是那一些为敌军指引路径、刺探消息的小汉奸所无法比拟的。

  封建统治阶级同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总是决心很大的,例如最近的一次镇压白莲教起义,即使战争中失利,即使战争拖延不决,它也要打下去。你死我活的阶级矛盾决定了它这样做。但在鸦片战争这样的对付外来侵略者的战争中,它却那样地易于动摇,那样地经受不起挫折,这当然也是为它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向皇帝指出,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就有十大“可虑”。其中第一到第七项说的是敌方武器精良,又有汉奸帮助,自己方面军心民心都不可用,所以无法战争等等。到了第八项,他说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命根子,征收漕粮的问题,他说,因为有战争,漕粮收不齐,“今大兵复又失利,催征更属为难”。然后第九项,他说到内地“匪徒聚众抢掠”的问题,他说,虽然已经多方“弹压”,但是“现在米麦蔬菜,价日增昂,小民度日艰难,即使前此各奸民未能复集,安保此外不另有不退之徒乘机而起”。最后第十项,是说,“沿海七省,警备已将两载……计七省一月之防费,为数甚巨,防无已时,即费难数计,糜调劳师,伊于胡底?”刘韵珂的“十可虑”论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对外的战争能一下取得胜利,当然很好,可以更加强在内部的统治。但是失败,那怕是一点小小的挫折,都会使已经存在着的内部危机大大加强起来。长时期的战争是他们所不敢设想的。

  -----------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进行的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的一次海盗式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国仅以二十九艘军舰、八十艘辅助舰船,以及一支一万余人的陆军部队,竟把拥有四亿人口和八九十万常备军的清王朝打败了。而且失败得如此之惨,以致英军所要攻占的城池要塞,无不计日而下;清王朝虽从全国各地调集精兵良将,动用了可能动用的武器装备,也未能打过一次胜仗,或守住过一个重要阵地,或收复过一个城镇。英军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不及五百人,连同死于疫病和舰船失事的在内,总共约二千人,被击毙的最大军官为中校。清朝方面死亡的将弁兵勇约在二万上下,阵亡的大员计有钦差大臣一名,副都统二名,提督三名,总兵六名。至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国防设施的破坏、国家军费的开支,更是无法数计,单大炮一项,就被英军掳去三千多门。清朝在战争中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最后还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开辟五口通商,赔款二千一百万元(连同广州等地的赔款,共达二千八百多万元)。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得如此之惨,认真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中英国力对比以及中国战胜英国侵略的可能性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昌盛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幅员虽只及中国的三十六分之一,人口仅及中国的十六分之一,但它的殖民地附属国遍及世界各大洲,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当时的中国则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没有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在封建主义桎梏下,长期停滞不前。满汉地主贵族统治着中国,政治反动腐败,对外闭关自守,科学文化遭到窒息,国势与英国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

  与各自的国势相适应,中英双方在军事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当时英国共有军队十四万人,连同担任内卫任务的六万国民军在内,总共不过二十万人。这支军队数量虽不大,但有实战经验,尤其富有对外侵略的经验;鸦片战争之前的二百年间,英国有八十五年在进行战争,其中除十年系国内战争外,其余七十五年是在国外为争夺霸权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而进行战争。鸦片战争时的英军已经是一支初具现代规模的多兵种合成的资产阶级军队,陆军中已有步兵、炮兵、工兵的分工。海军拥有五百余艘舰艇,大的军舰有三层甲板,安炮多达一百二十门。但是,所有军舰都尚未装备蒸汽机。这时英国的火炮技术已相当发达,炮身重量从几百、几千直到万余斤不等,炮弹有实心弹、霰弹和爆炸弹,重量从几磅、十几磅到六十余磅不等。不过,火炮也还是滑瞠前装药的。步兵已普遍使用步枪,基本还是滑瞠、前装药的燧发枪(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用雷管击发机的布伦司威克式步枪),有效射程在三百公尺左右。军官和士兵有较高的文化技术知识,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强。

  清王朝自十七世纪中叶统一中国之后,长期未进行过大的战争,承平日久,军备废弛。这时全国约有八、九十万常备军,其中八旗兵二十余万,绿营兵六十余万,数量远较英国为大,但军制和武器装备都很落后。八旗兵是满族的部落部队,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也是世代相袭的职业兵,平时分散于各营汛,忙于差役,很少训练,战斗力极为有限。清军虽也设有水师,但只在内河或近海活动,主要用于缉捕海盗,最大战船安炮不过十门。清军冷热兵器并用,士兵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使用刀、矛、斧、戟等冷兵器,只有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装备有鸟枪、抬枪等简陋火器。火炮由各地雇请匠人铸造,质量低劣,规格不一,种类繁杂,全系滑瞠、前装药,使用实心弹,按编制每千人配备十门。总之,无论军队素质与武器质量,清军都大大落后于英军。

  不过,鸦片战争并不是英国倾其全力进行的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一场全面战争,而仅仅派出了万余侵略军、以迫使清王朝屈服为目的的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忾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而英军则出师不义,遭到本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反对。清军在本土作战,可以依托预先设置的国防工事,地形熟悉,补给方便;而英军远离本土,交通阻隔,指挥不便,祁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因此,英军在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方面的优势,可以因上述不利条件的制约而受到抵消和减杀;而清军在武器和军队素质方面的劣势,完全有可能用兵力上的优势以及有利的地理、社会条件而得到弥补。由上看来,清王朝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和估量敌情,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英国侵略者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

  那末,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它在主观上犯了哪些错误呢?

  不了解敌人 对敌情判断失当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密令大鸦片贩子胡夏米,沿中国的海岸自南到北地作了一次战略性的侦察航行。1834年9月,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曾指使两艘军舰强行闯入虎门,直抵黄埔、广州;1835年7月,胡夏米正式向英国政府建议对中国使用武力,他根据侦察结果作出判断,只要一支小小的海军舰队,就足以制服清王朝。他在报告中对舰队的组成、兵力数量、集结海域以及发动战争的季节等都提出了具体建议。1838年7月,英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仑,遵照英国政府的旨意,率领军舰三艘窜到珠江口,再次对中国进行武装侦察。长期以来,英国政府还通过商人、传教士等,深入中国内地,进行广泛的活动,并搜集了大量的军政情报。因此,当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特别是在虎门销毁鸦片以后,英国侵略者就把它视为挑起侵略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贸易闸门的良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当年4月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写的密信中就说:中国严禁鸦片,“乃是陛下政府对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一个曾到过中国十六次的商人讲得更为露骨,他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收。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1839年9月1日,英国内阁终于根据鸦片巨商和对华贸易集团的意志,“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向中国进行武装讹诈和侵略。

  英国政府正是根据多年来通过上述各种途径与手段所获取的大量情报,识破了清王朝的纸老虎本质,对中国的军事力量作了比较准确的判断。1839年11月4日,巴麦尊在《致海军部》的公函中十分自负地写道:“陛下政府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的海军数量很小,其性能与装备极端无用;因此,上面所说的行动(指到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封锁港口、扣留商船等——引者),可以用很小的兵力就执行成功,这兵力远较就其活动的漫长海岸线及其任务规摸初看起来所需要者少得多。”这就是英国政府之所以敢于以一支为数不大的陆海军,远涉重洋,对拥有四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可是,中国对英国的情况了解得又如何呢?

  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一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进行贸易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过,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魏源在《圣武记》中记载说:“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由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

  林则徐在严厉禁烟的同时,在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战备措施,但其目的是为了堵截鸦片走私和防止英国军舰和武装商船的武装挑衅。对于英国政府1839年10月1日作出的决定和1840年春派遣侵华远征军的行动,林则徐以及整个清王朝既没有获悉这方面的战略情报,也未作过类似的分析、判断。1839年9月,林则徐在分析英国情况后得出结论说:“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别无伎俩,即使私约夷埠一二兵船,如前此律劳卑、马他伦之类,并未奉该国主调遣,擅至粤洋游奕、虚张声势,亦惟严防各口,总不与之接仗,一面断其薪水,使之坐困。”至偏僻港口,该夷大艘断不能行,而三板小船,应须防其阑入。”这就是1839年秋林则徐对英军入侵方式和规模的分析判断。

  1840年2月,林则徐听澳门葡萄牙人传说,英国从本国和孟买各派出兵船十二只,不久即可到达时,还武断地斥之为“谎言”,“原不过义律等张大其词,无足深论。即使果有其事,而夷兵涉远而来,粮饷军火安能持久,我天朝水陆劲旅,以逸待劳,岂能不制其死命”直到1840年4月底,美国代办领事哆喇哪在向林则徐的禀报中提到:“现由英国及本国有新闻纸到来,内云:英国限于本年五月前后不许各国之船来粤贸易。”本来,这些都是重要的战略情报,但仍未引起林则徐的重视和警惕。他在复文中批驳道:“禀内妄称五月前后,英吉利欲行封港,不许各国之船来粤贸易等语,实属胆大妄言,荒谬已极。试思港系天朝之港,岂英吉利所能封?且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言,尔即如此着急乎?如果尔等甘听英夷指挥,五月前后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岂此等谣言所能恫喝耶?”“若竟不知好歹,转代英夷张大其词,恐亦自贻后悔而已。原禀掷还。”态度既傲慢又颟顸。

  直到6月中旬,英国舰队已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好夷借以扬言恫喝,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渝,(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海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些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和战方针不定 战略被动多变

  英国政府作出对华发动战争的决定之后,即着手组织侵华远征军,到1840年初,这支侵略军已基本拼凑完成。海军舰队以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戈登·伯麦为司令,由十六艘军舰、四艘轮船和二十八艘运输船只组成。在十六艘军舰中,三艘来自英国本土,三艘来自南非开普敦军港,五艘来自印度,另五艘已先期在中国海面活动;最大的三艘军舰,各装备七十四门大炮。侵华陆军共四千名,全部来自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支侵略军由英国驻好望角海军司令懿律少将率领。

  由于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情况有较多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英国政府对懿律下达的最后训令中,对侵略军到了中国海面之后的侵略步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为:(一)到达中国广东海面之后,立即封锁珠江口,扣留一切中国船只;(二)封锁珠江口后,立即北上,切断台湾和厦门之间的运输,封锁钱塘江、长江和黄河口,占领舟山群岛中最适于作司令站的岛屿,以便长期占领;(三)前往北直隶湾(即渤海湾)递送照会,以武力为后盾,与清政府谈判,逼迫其接受英国政府提出的种种条件和要求;训令中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预案:“如果中国政府拒绝谈判,或者何时谈判决裂,那么,海军司令就应该根据他所指挥的兵力,并按照他认为用这些兵力困扰中国政府以何种方式为最有效的办法去进行更加活跃的敌对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派一支兵力进入黄河,直到黄河与运河交叉点,在那儿切断南北诸省的交通,捕捉并掳走船只与货物;或者,他也可以派一支兵力进到扬子江与运河交叉点,那儿有两个大镇,聚有大量的船只与货物,可以掳走;或者,如果他认为兵力足够,他还可以占领厦门城。这些行动,应该给海军司令留有最充分的自行决断的余地,以便他根据他自己的判断,用最有效的办法进行他的敌对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拒绝满足我们或中止谈判,或迫使陛下全权代表中止谈判,那么海军司令的敌对行动就不该停止,也不中断,一直等到中国全权代表签下足称满意的协定,并由皇帝诏准该协定的时候为止”。 从上可见,英政府对侵略远征军的训令,原则明确,要求具体,并给前方指挥员在执行过程中保留有根据情况自行决断的充分余地。纵使后来战事曾多变化,统帅几度易人,但英国的上述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

  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动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肓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

  清王朝方面的战略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在战前以及战争初期,清廷根据对英军“船坚炮利”的一般认识和林则徐的妻报,所确定的对付英军人侵的战略方针是: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不在远洋与敌接仗,设法诱敌登岸聚而歼旃。上述思想,见之于道光帝在1840年8月24日——9月3日间给沿海督抚所发的谕旨,其中比较集中的是8月30日给耆英的谕旨,说英夷“倘有桀骜情形,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力痛剿,使聚而歼旃,乃为上策”。一般说,清廷在对英军缺乏深入认识的情况下,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防御姿态,还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在远洋与之接仗,也注意避开敌“船坚炮利”的长处,这些都是正确的。所不足的是,这时的清朝当局,对英国的陆军力量完全没有认识,对英海军的近陆作战能力也严重估计不足,就是林则徐也不例外。道光帝的上述思想,正是根据林则徐的妻报来的。林则徐在奏报中说:“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迂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倩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且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清廷的上述认识,后来经过与英军多次较量并吃了败仗之后,才逐步改变过来。

  (二)从大沽交涉到广州之战,道光帝始则以委屈求全、息事宁人的姿态,避免与英军正面对抗;当英军由于季节已过和兵力不足等原因南返广东之后,道光帝即如释重负,并侥幸自得地说:“好在彼志图贸易,又称诉冤,是我办理得手之机,岂非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耶!”道光帝满以为事情已基本了结,于是下令沿海各省酌量撤兵,并委任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办理与英国的交涉。

  琦善到了广州,义律再度提出赔款、开埠、割地等无理要求,并以“开仗”相威胁,这是虚妄自大的道光帝所难以接受的。本来,义律提出的上述要求,并非什么新东西,在《巴麦尊照会》中早已写明了的。但以道光帝为首的昏庸的清廷决策集团,对英国的战略意图既茫然无知,即使象《巴麦尊照会》这样重要的外交文件,也未进行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故当义律在广东再度提出上述要求时,道光帝竟把它视为“新闻”,似乎受到了多大的刺激,损伤了他虚妄自大的自尊心。于是他态度趋于强硬,下令从湖南、贵州、四川调兵赴粤,准备武力解决。

  道光帝处于很大的矛盾之中。他从终兵息战、节省糜费的动机出发,希望与英国的这场纠纷尽快求得和平解决;但英国的要价又太高,使他难以接受。特别是这时道光帝无论是对清军的腐败无能,抑或是对英军的战斗力,都还缺乏真切的了解。他总以为他手中有几十万军队,对区区英军作战虽无胜利把握,但在陆上总可与之一试。这时,无论英方、清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想使用手中的军队,将各自的“政治”继续发展为“战争”。尤其到了1841年初,当道光帝得知英军攻陷沙角、大角炮台,便一怒之下,决定对英宣战,命令琦善、伊里布克日进兵,并收复定海。

  英军攻下虎门,尤其是后来广州的城下之盟,本来可以使道光帝的头脑清醒些、实际些,但由于奕山等编造了一套瞒天过海的谎言,把广州之战的真相全部隐瞒了起来,因而后来英军撤出广州、虎门,道光帝还真以为清军打了胜仗,因而又再次要沿海各省撤兵,他说:“现在广东夷情,经奕山等叠次焚击,业已退出虎门,粤省所调各路官兵,现已陆续撤回归伍。所有各省调防官兵,著该将军督抚等体察情形,如何酌量裁撤,迅速奏闻请旨”。道光帝受了奕山等的蒙骗,延缓了对战局发展真相的认识过程。

  (三)从英军第二次北犯到浙东反攻失败,这是清

mlhxueli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进行的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的一次海盗式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国仅以二十九艘军舰、八十艘辅助舰船,以及一支一万余人的陆军部队,竟把拥有四亿人口和八九十万常备军的清王朝打败了。而且失败得如此之惨,以致英军所要攻占的城池要塞,无不计日而下;清王朝虽从全国各地调集精兵良将,动用了可能动用的武器装备,也未能打过一次胜仗,或守住过一个重要阵地,或收复过一个城镇。英军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不及五百人,连同死于疫病和舰船失事的在内,总共约二千人,被击毙的最大军官为中校。清朝方面死亡的将弁兵勇约在二万上下,阵亡的大员计有钦差大臣一名,副都统二名,提督三名,总兵六名。至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国防设施的破坏、国家军费的开支,更是无法数计,单大炮一项,就被英军掳去三千多门。清朝在战争中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最后还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开辟五口通商,赔款二千一百万元(连同广州等地的赔款,共达二千八百多万元)。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得如此之惨,认真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中英国力对比以及中国战胜英国侵略的可能性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昌盛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幅员虽只及中国的三十六分之一,人口仅及中国的十六分之一,但它的殖民地附属国遍及世界各大洲,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当时的中国则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没有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在封建主义桎梏下,长期停滞不前。满汉地主贵族统治着中国,政治反动腐败,对外闭关自守,科学文化遭到窒息,国势与英国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

与各自的国势相适应,中英双方在军事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当时英国共有军队十四万人,连同担任内卫任务的六万国民军在内,总共不过二十万人。这支军队数量虽不大,但有实战经验,尤其富有对外侵略的经验;鸦片战争之前的二百年间,英国有八十五年在进行战争,其中除十年系国内战争外,其余七十五年是在国外为争夺霸权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而进行战争。鸦片战争时的英军已经是一支初具现代规模的多兵种合成的资产阶级军队,陆军中已有步兵、炮兵、工兵的分工。海军拥有五百余艘舰艇,大的军舰有三层甲板,安炮多达一百二十门。但是,所有军舰都尚未装备蒸汽机。这时英国的火炮技术已相当发达,炮身重量从几百、几千直到万余斤不等,炮弹有实心弹、霰弹和爆炸弹,重量从几磅、十几磅到六十余磅不等。不过,火炮也还是滑瞠前装药的。步兵已普遍使用步枪,基本还是滑瞠、前装药的燧发枪(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用雷管击发机的布伦司威克式步枪),有效射程在三百公尺左右。军官和士兵有较高的文化技术知识,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强。

清王朝自十七世纪中叶统一中国之后,长期未进行过大的战争,承平日久,军备废弛。这时全国约有八、九十万常备军,其中八旗兵二十余万,绿营兵六十余万,数量远较英国为大,但军制和武器装备都很落后。八旗兵是满族的部落部队,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也是世代相袭的职业兵,平时分散于各营汛,忙于差役,很少训练,战斗力极为有限。清军虽也设有水师,但只在内河或近海活动,主要用于缉捕海盗,最大战船安炮不过十门。清军冷热兵器并用,士兵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使用刀、矛、斧、戟等冷兵器,只有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装备有鸟枪、抬枪等简陋火器。火炮由各地雇请匠人铸造,质量低劣,规格不一,种类繁杂,全系滑瞠、前装药,使用实心弹,按编制每千人配备十门。总之,无论军队素质与武器质量,清军都大大落后于英军。

不过,鸦片战争并不是英国倾其全力进行的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一场全面战争,而仅仅派出了万余侵略军、以迫使清王朝屈服为目的的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忾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而英军则出师不义,遭到本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反对。清军在本土作战,可以依托预先设置的国防工事,地形熟悉,补给方便;而英军远离本土,交通阻隔,指挥不便,祁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因此,英军在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方面的优势,可以因上述不利条件的制约而受到抵消和减杀;而清军在武器和军队素质方面的劣势,完全有可能用兵力上的优势以及有利的地理、社会条件而得到弥补。由上看来,清王朝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和估量敌情,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英国侵略者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

那末,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它在主观上犯了哪些错误呢?

不了解敌人 对敌情判断失当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密令大鸦片贩子胡夏米,沿中国的海岸自南到北地作了一次战略性的侦察航行。1834年9月,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曾指使两艘军舰强行闯入虎门,直抵黄埔、广州;1835年7月,胡夏米正式向英国政府建议对中国使用武力,他根据侦察结果作出判断,只要一支小小的海军舰队,就足以制服清王朝。他在报告中对舰队的组成、兵力数量、集结海域以及发动战争的季节等都提出了具体建议。1838年7月,英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仑,遵照英国政府的旨意,率领军舰三艘窜到珠江口,再次对中国进行武装侦察。长期以来,英国政府还通过商人、传教士等,深入中国内地,进行广泛的活动,并搜集了大量的军政情报。因此,当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特别是在虎门销毁鸦片以后,英国侵略者就把它视为挑起侵略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贸易闸门的良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当年4月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写的密信中就说:中国严禁鸦片,“乃是陛下政府对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一个曾到过中国十六次的商人讲得更为露骨,他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收。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1839年9月1日,英国内阁终于根据鸦片巨商和对华贸易集团的意志,“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向中国进行武装讹诈和侵略。

英国政府正是根据多年来通过上述各种途径与手段所获取的大量情报,识破了清王朝的纸老虎本质,对中国的军事力量作了比较准确的判断。1839年11月4日,巴麦尊在《致海军部》的公函中十分自负地写道:“陛下政府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的海军数量很小,其性能与装备极端无用;因此,上面所说的行动(指到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封锁港口、扣留商船等——引者),可以用很小的兵力就执行成功,这兵力远较就其活动的漫长海岸线及其任务规摸初看起来所需要者少得多。”这就是英国政府之所以敢于以一支为数不大的陆海军,远涉重洋,对拥有四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可是,中国对英国的情况了解得又如何呢?

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一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进行贸易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过,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魏源在《圣武记》中记载说:“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由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

林则徐在严厉禁烟的同时,在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战备措施,但其目的是为了堵截鸦片走私和防止英国军舰和武装商船的武装挑衅。对于英国政府1839年10月1日作出的决定和1840年春派遣侵华远征军的行动,林则徐以及整个清王朝既没有获悉这方面的战略情报,也未作过类似的分析、判断。1839年9月,林则徐在分析英国情况后得出结论说:“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别无伎俩,即使私约夷埠一二兵船,如前此律劳卑、马他伦之类,并未奉该国主调遣,擅至粤洋游奕、虚张声势,亦惟严防各口,总不与之接仗,一面断其薪水,使之坐困。”至偏僻港口,该夷大艘断不能行,而三板小船,应须防其阑入。”这就是1839年秋林则徐对英军入侵方式和规模的分析判断。

1840年2月,林则徐听澳门葡萄牙人传说,英国从本国和孟买各派出兵船十二只,不久即可到达时,还武断地斥之为“谎言”,“原不过义律等张大其词,无足深论。即使果有其事,而夷兵涉远而来,粮饷军火安能持久,我天朝水陆劲旅,以逸待劳,岂能不制其死命”直到1840年4月底,美国代办领事哆喇哪在向林则徐的禀报中提到:“现由英国及本国有新闻纸到来,内云:英国限于本年五月前后不许各国之船来粤贸易。”本来,这些都是重要的战略情报,但仍未引起林则徐的重视和警惕。他在复文中批驳道:“禀内妄称五月前后,英吉利欲行封港,不许各国之船来粤贸易等语,实属胆大妄言,荒谬已极。试思港系天朝之港,岂英吉利所能封?且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言,尔即如此着急乎?如果尔等甘听英夷指挥,五月前后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岂此等谣言所能恫喝耶?”“若竟不知好歹,转代英夷张大其词,恐亦自贻后悔而已。原禀掷还。”态度既傲慢又颟顸。

直到6月中旬,英国舰队已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好夷借以扬言恫喝,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渝,(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海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些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和战方针不定 战略被动多变

英国政府作出对华发动战争的决定之后,即着手组织侵华远征军,到1840年初,这支侵略军已基本拼凑完成。海军舰队以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戈登·伯麦为司令,由十六艘军舰、四艘轮船和二十八艘运输船只组成。在十六艘军舰中,三艘来自英国本土,三艘来自南非开普敦军港,五艘来自印度,另五艘已先期在中国海面活动;最大的三艘军舰,各装备七十四门大炮。侵华陆军共四千名,全部来自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支侵略军由英国驻好望角海军司令懿律少将率领。

由于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情况有较多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英国政府对懿律下达的最后训令中,对侵略军到了中国海面之后的侵略步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为:(一)到达中国广东海面之后,立即封锁珠江口,扣留一切中国船只;(二)封锁珠江口后,立即北上,切断台湾和厦门之间的运输,封锁钱塘江、长江和黄河口,占领舟山群岛中最适于作司令站的岛屿,以便长期占领;(三)前往北直隶湾(即渤海湾)递送照会,以武力为后盾,与清政府谈判,逼迫其接受英国政府提出的种种条件和要求;训令中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预案:“如果中国政府拒绝谈判,或者何时谈判决裂,那么,海军司令就应该根据他所指挥的兵力,并按照他认为用这些兵力困扰中国政府以何种方式为最有效的办法去进行更加活跃的敌对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派一支兵力进入黄河,直到黄河与运河交叉点,在那儿切断南北诸省的交通,捕捉并掳走船只与货物;或者,他也可以派一支兵力进到扬子江与运河交叉点,那儿有两个大镇,聚有大量的船只与货物,可以掳走;或者,如果他认为兵力足够,他还可以占领厦门城。这些行动,应该给海军司令留有最充分的自行决断的余地,以便他根据他自己的判断,用最有效的办法进行他的敌对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拒绝满足我们或中止谈判,或迫使陛下全权代表中止谈判,那么海军司令的敌对行动就不该停止,也不中断,一直等到中国全权代表签下足称满意的协定,并由皇帝诏准该协定的时候为止”。 从上可见,英政府对侵略远征军的训令,原则明确,要求具体,并给前方指挥员在执行过程中保留有根据情况自行决断的充分余地。纵使后来战事曾多变化,统帅几度易人,但英国的上述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

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动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肓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

清王朝方面的战略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在战前以及战争初期,清廷根据对英军“船坚炮利”的一般认识和林则徐的妻报,所确定的对付英军人侵的战略方针是: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不在远洋与敌接仗,设法诱敌登岸聚而歼旃。上述思想,见之于道光帝在1840年8月24日——9月3日间给沿海督抚所发的谕旨,其中比较集中的是8月30日给耆英的谕旨,说英夷“倘有桀骜情形,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力痛剿,使聚而歼旃,乃为上策”。一般说,清廷在对英军缺乏深入认识的情况下,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防御姿态,还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在远洋与之接仗,也注意避开敌“船坚炮利”的长处,这些都是正确的。所不足的是,这时的清朝当局,对英国的陆军力量完全没有认识,对英海军的近陆作战能力也严重估计不足,就是林则徐也不例外。道光帝的上述思想,正是根据林则徐的妻报来的。林则徐在奏报中说:“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迂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倩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且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清廷的上述认识,后来经过与英军多次较量并吃了败仗之后,才逐步改变过来。

(二)从大沽交涉到广州之战,道光帝始则以委屈求全、息事宁人的姿态,避免与英军正面对抗;当英军由于季节已过和兵力不足等原因南返广东之后,道光帝即如释重负,并侥幸自得地说:“好在彼志图贸易,又称诉冤,是我办理得手之机,岂非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耶!”道光帝满以为事情已基本了结,于是下令沿海各省酌量撤兵,并委任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办理与英国的交涉。

琦善到了广州,义律再度提出赔款、开埠、割地等无理要求,并以“开仗”相威胁,这是虚妄自大的道光帝所难以接受的。本来,义律提出的上述要求,并非什么新东西,在《巴麦尊照会》中早已写明了的。但以道光帝为首的昏庸的清廷决策集团,对英国的战略意图既茫然无知,即使象《巴麦尊照会》这样重要的外交文件,也未进行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故当义律在广东再度提出上述要求时,道光帝竟把它视为“新闻”,似乎受到了多大的刺激,损伤了他虚妄自大的自尊心。于是他态度趋于强硬,下令从湖南、贵州、四川调兵赴粤,准备武力解决。

道光帝处于很大的矛盾之中。他从终兵息战、节省糜费的动机出发,希望与英国的这场纠纷尽快求得和平解决;但英国的要价又太高,使他难以接受。特别是这时道光帝无论是对清军的腐败无能,抑或是对英军的战斗力,都还缺乏真切的了解。他总以为他手中有几十万军队,对区区英军作战虽无胜利把握,但在陆上总可与之一试。这时,无论英方、清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想使用手中的军队,将各自的“政治”继续发展为“战争”。尤其到了1841年初,当道光帝得知英军攻陷沙角、大角炮台,便一怒之下,决定对英宣战,命令琦善、伊里布克日进兵,并收复定海。

英军攻下虎门,尤其是后来广州的城下之盟,本来可以使道光帝的头脑清醒些、实际些,但由于奕山等编造了一套瞒天过海的谎言,把广州之战的真相全部隐瞒了起来,因而后来英军撤出广州、虎门,道光帝还真以为清军打了胜仗,因而又再次要沿海各省撤兵,他说:“现在广东夷情,经奕山等叠次焚击,业已退出虎门,粤省所调各路官兵,现已陆续撤回归伍。所有各省调防官兵,著该将军督抚等体察情形,如何酌量裁撤,迅速奏闻请旨”。道光帝受了奕山等的蒙骗,延缓了对战局发展真相的认识过程。

(三)从英军第二次北犯到浙东反攻失败,这是清廷决意使用武力与英军进行较量的阶段。当道光帝自我陶醉于所谓“广州胜利”之中时,英国政府对义律所取得的进展甚为不满,并决定以璞鼎查取代他。璞鼎查到远东之后,即开始第二次北犯, 8月26日攻下福建厦门,10月攻陷定海、镇海和宁波。英军攻陷厦门的行动,打开了道光帝的眼界,他说:“该夷伎俩,原只恃船坚炮利,习惯风涛,今该夷登陆占据炮台,亦如此凶狠,是防守之术,必应水陆交严,方不致仓猝失事。”又说:“逆夷习于水战,向来议者,皆以彼登陆后,即无能为患。乃今占据厦门,逆焰仍然凶恶,是陆路亦不可不加严备。”这时道光帝已认识到,英军不但海上能打,陆上也能打;但他还没有认识到,清军不仅海上不能打,而且陆上也不能打。因此,他于浙东三城失守后,仍下今从各地调兵遣将,准备在浙东与敌决一雌雄。

在重点准备浙东反攻的同时,道光帝通谕沿海七省添兵筑垒,团练自卫。他并谕令厦门守将,“现在该夷船大帮去后,所留无几,正当乘机整旅,脑加攻剿。”谕今广东守将“趁此北风时今、逆船势分之时,相机奋击,使之首尾不能相顾,则浙江剿办。亦可易于藏功。”应该说道光帝上述谕旨,是着眼于全局、具有一定的战略头脑的,可惜,福建、广东的守将都不用命,致使英军毫无后顾之忧地集中兵力于浙江。

在浙东反攻的准备过程中,现在经的幕僚、江苏宿迁举人臧纾青,曾建议对敌采用“散战”之法,即“不区水陆,不合大队,不克期日,水乘风潮,陆匿丛莽;或伺伏道路,见夷即杀,遇船即烧,重悬赏格,随报随给。人自为战,战不择地,务令住舟登岸,诸支出入,步步疑忌惊惶,所在皆风声鹤唳,俟其魂飞气馁,然后蹙以大军,伏舟港口,内外交逼而尽歼之。”这是一个颇有见地、带有一定游击战性质的建议,可惜未能受到当局的足够重视和采纳。奕经最后采用了所谓明攻与暗袭相结合的战法,不切实际地企图一举收复三城,结果全部落空。

道光帝对浙东反攻寄予很大希望,他勉励奕经说:“种种布置,详慎周密,朕心欣悦。谅将军等必能克期进剿,扬我国威,断不令该逆扬帆远遁,朕引领东南,日盼捷音之至也。”可是,浙东反攻计划完全落空和失败了,非但如此,就连退守慈溪的清军,也在英军的反攻中遭到严重损失,一气退到了曹娥江以西。

浙东抗战和反攻的失败,使道光帝大失所望,开始认识到清军的不可侍,“既不能冲锋击贼,复不能婴城固守,一见逆夷,辄纷纷溃散”,“可见将懦兵疲,全无斗志,非逆夷凶焰竟不可当,实我兵弁临阵逃脱几成习惯。”。这时,道光帝开始认识到清军不仅海上不能打,就是在陆上也不能战胜英军。

(四)浙东反攻的失败,使道光帝丧失了使用军事手段战胜英军、解决中英纠纷的信心。他对奕经等请求再从各省调兵一事批道:“事已如此,添调何难,前番布置,似乎确有把握,一经动作,受亏退步,又欲俟数千里外续调之兵到齐,再图进剿,无论旷日持久,必能保其成功乎?”23他对用兵丧失信心之后,便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英人的“羁縻”之上了。所谓“羁縻”,只不过是屈服、妥协的代名词。1842年3月底,道光帝就任命盛京将军耆英署理杭州将军,同时重新启用前年因在浙东办理夷务而被革职的钦差大臣伊里布。耆英与伊里布成了道光帝办理“羁縻”的班底。6且中旬,英军攻陷吴淞、上海,并有进攻江宁、京津之说。在此情况下,道光帝就密谕耆英与英人议和,准备接受割地、赔款、开埠等条件。英军抵达镇江时,道光帝就下定决心“专意议抚”,并授权耆英“便宜行事”了。

从上可知,由于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和战决策也操于他一人之手。决策者远在北京,战事则发生在数千里之外,由于当时通信不便,上下隔膜,各地的情况既不能及时上达北京,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抵达前线,朝廷的决策常常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前方的将帅又未被授予临机处置之权,还不得不遵照执行。再加前线将领为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和谎报战果,就使这种状况更加严重。

清朝定制,封疆将吏有守土之责,不许丢失一城一地。因此,英军一旦攻陷某城某地,有的与城共存亡,有的立遭革职处分。这种状况,实际上形成了一条分兵把口、处处设防的消极防御方针。但这一方针既不正确,也办不到。中国有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根本不可能将敌人拒之于海上,一概不使登陆。正确的方针应该是:依托要塞和预设的防御阵地,层层阻击敌人,在给敌以一定的杀伤之后,即有计划地后撤,让敌人有限度地深入内河内陆,占领一些城镇和地区,然后发挥在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兵力优势,对敌防守相对薄弱之点,组织重点反击,不断消耗敌人。换言之,也就是以我地域广阔的空间来减杀和抵消敌军在装备上的优势,诱使敌人分散兵力,使其兵力不足的弱点更趋严重,然后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之。这样,久而久之,就能积小胜为大胜,敌人就会因经受不住长期消耗而陷于被动和失败。当然,以上种种,对于夜郎自大的清王朝及其腐朽的军队,是根本不可能想到和做到的。

清军军政素质及战斗力的低下

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之所以惨败,也与其本身军政素质的极度低下直接有关。

清王朝建立二百年来,无论八旗、绿营均已腐朽,加之清王朝“承平日久”,将弁兵丁均未经战阵,既缺乏实战经验,又缺乏严格的训练,根本不能打仗;这支军队镇压人民或是里手,抵抗外敌则是外行。

这支军队的军制十分落后,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忙于繁重的杂役,很少训练;由于薪饷过于菲薄,致令有的不得不兼习手艺杂业,以养家糊口。待到战时,临时从各营汛零星抽调,拼凑成军,因而兵与兵不相习,兵与将不相知,营伍散漫,心志不齐,难以形成有机的战斗集体。一旦临阵,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一遇敌人,往往未战先逃。

这支军队的统兵大员多是贪生怕死之辈,战斗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差。英军先后进攻过定海、虎门、广州、厦门、镇海、宁波、乍浦、吴淞、镇江等地,较长期地占领过定海、香港、鼓浪屿、镇海、宁波等地。当时清方如能在统一指挥下,同时向各地的英军发起进攻,英军就会感到处处受敌,处处紧张,其兵力不足的弱点就会突现出来,从而就可迫使其逐步陷入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就难以在陆上立足。应该指出的是,道光帝曾多次谕令浙江、广东、福建的将帅对敌发起进攻,以互相策应,使敌“首尾不能相顾”,但由于前方的将帅畏敌怯战。都未遵照执行。如英军进攻广东,浙江方面则与之谈判;英军进攻浙江,广东、福建方面不加配合;英军进攻长江下游,广东、福建、浙江方面都毫无动作。由于清军方面出现的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正利于英军集中兵力,对清军进行各个击破。

各级将弁不善指挥,不懂战术,据守一地,只知株守炮垒,不布远势,炮火与步兵不能有机配合,互相协同,每座要塞都仅一线设防,没有二线阵地,因此一处突破,全线皆溃。防守城镇要塞,往往只顾正面,不顾侧后。而英军进攻,往往利用清军一线防御的弱点,采取正面进攻与侧后包抄相结合的战法,置清军于腹背受敌的困境,迫使清军不是被围歼,就是弃战溃逃,虎门各炮台的失守,广州北郊阵地的丢弃,以及吴淞的失陷,都属于这种情况。清军也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组织伏击战、抄袭战、夜袭战等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出敌不意、攻敌无备地打击敌人。在广州北郊和浙东慈溪,都曾提供过很好的歼敌机会,可是清军却毫无作为,坐失良机,非但未能歼敌,反被英军所败。

这支军队军民关系对立,平时欺压人民,英军侵华后,各路带兵大员仍视人民为仇敌,胡说什么“汉奸遍地”、“汉奸充斥”,“防民重于防寇”,“患在内不在外”,完全与人民处于对立的地位,这就根本谈不上依靠与发动人民共同杀敌了。清军在浙东反攻时,奕经幕僚臧纾青曾建议采用“散攻”之法,带有军民结合,游击战与正规战结合的性质,如能实行,定会给英军以沉重打击,但这对于视人民为仇敌的反动将帅,是完全无法采纳和实行的。更有甚者,在清军前往浙江途中,有的将弁“自称禁旅,沿途劳壮丁,掠门扉,以四民抬一兵,卧而入城。”试问,象这样骑在人民头上的军队,怎能战胜敌人呢?

康康map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 内部分裂和腐败:清朝内部存在分裂和腐败的局面,官员贪污受贿,压榨百姓,使清朝政权无力应对外敌入侵。2. 落后的军事技术:清朝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火器粗制滥造,缺乏有效的作战计划。3. 经济落后:清朝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军备和军事力量。4. 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的西方国家:英国等西方国家在战争中善于利用外交手段,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制清朝割让领土和开放通商口岸等,限制了清朝国家利益。综合以上原因,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由于清朝政府的封闭主义和腐败导致了经济和国力的下降,同时西方国家的外交手段和军事技术优势加剧了清朝的困局。

此后故乡只

1、中国当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愚昧自大,认为自己是“天朝”,没有任何国家能比得上。

2、封建专制主义已不符合时代发展,清朝却坚守封建主义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拒绝外国工业革命的科技技术,导致武器、通讯等设施极差,尤其是舰队,居然用木船对抗英国铁甲战舰。

4、清政府昏庸无道,见识短浅,盛行“保官保命”的不良风气。

5、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高速发展,实力大大增强。英国的资源已远远不够,所以瞄准了中国。

墨然殇

试论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基本原因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进行的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的一次海盗式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国仅以二十九艘军舰、八十艘辅助舰船,以及一支一万余人的陆军部队,竟把拥有四亿人口和八九十万常备军的清王朝打败了。而且失败得如此之惨,以致英军所要攻占的城池要塞,无不计日而下;清王朝虽从全国各地调集精兵良将,动用了可能动用的武器装备,也未能打过一次胜仗,或守住过一个重要阵地,或收复过一个城镇。英军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不及五百人,连同死于疫病和舰船失事的在内,总共约二千人,被击毙的最大军官为中校。清朝方面死亡的将弁兵勇约在二万上下,阵亡的大员计有钦差大臣一名,副都统二名,提督三名,总兵六名。至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国防设施的破坏、国家军费的开支,更是无法数计,单大炮一项,就被英军掳去三千多门。清朝在战争中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最后还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开辟五口通商,赔款二千一百万元(连同广州等地的赔款,共达二千八百多万元)。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得如此之惨,认真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瑞瑞爱吃桃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武器的落后是根本原因。

西柚不是西游

清政府的愚昧和腐败是主要原因

Chen

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人民的民族劣根性

可桃可挑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苏萦

中国人的劣根性!

豆豆staR

武器也很重要啊

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具体原因: 1、清政府政治腐败; 2、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3、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4、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是: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2023-08-03 08:18:271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1: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2: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吏治腐败,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3:对外关系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向全球扩张殖民。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4: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良好。为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英国迫切要求扩张海外殖民地,扩大原料产地和市场,然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于稳固,正常商品输入很难打开市场,在鸦片输入碰壁终于用武力打开贫弱的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运动,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023-08-03 08:18:473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1、清政府政治腐败;2、中国封建经济落后;3、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4、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2023-08-03 08:19:199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主要是中国穷。没有事力。
2023-08-03 08:20:2410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社会制度对战争结局的影响   清朝社会制度腐败直接造成了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利条件无法充分利用,战略方针不稳定,用人失误,军队时调时换,行政效率差等等一系列战争先决条件的劣势追其本源便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所致,封建社会晚期,束缚中国社会经济再发展和 文化 科技的进步。长期积累的社会一系列问题在此时不期而出。   〈一〉极端专制体制影响战争   君主专制独权在此时达到顶峰。内阁、军机处实为秉承皇帝意旨的御用机构。部门分立,互不统属,极权于皇帝一人,受命于皇帝本人。君主的独断,使事事须奏请。对外交涉,收拒夷书,军饷拨调,仓储动用,米谷购买,物资调配,造船铸炮,调撤防兵,押放俘虏在战争时期也要遵旨奏行。因此,可以想象鸦片战争中战略方针的多变和调撤防兵的频繁是怎样严重的影响鸦片战争的。   〈二〉中华思想的自大与欺蒙   将其国家视为蛮夷之邦;西方的先进器物技术科学视为“奇技淫巧”,加之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长期闭关严格限制内外交往政策。对敌情战局也因文武官员的欺骗蒙蔽,中央政府对敌我完全不了解,中华思想的自大、欺蒙,中国清廷对英国的军情的无知、误解造成战争中清军受制于敌,失去主动,对敌战略及指挥一再失误。   <三> 民族歧视政策   民族歧视政策是对汉族的。这种政策造成了满汉官员实际地位的不平等。这批满族大员手握大权,对各战场上清军失败,制造对英妥协气氛和最后无条件投降,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清廷种族歧视政策造成满汉楚汉之分,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影响很大。   <四> 吏治腐败与战争失败   社会制度的腐败在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表现是吏治腐败。而吏治腐败又集中表现于官吏贪污腐化和将帅官弁的怯懦溃逃。前线指挥官具有守土之责者,如此畏敌如虎,又怎能望其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去争取战争胜利。    二、作战能力对战争结局的影响   鸦片战争中中英作战能力的差距构成双方力量的悬殊,对战争结局造成很大影响。军队数量、素质、装备、调遣、情况工作、后勤供应直接相关。   <一> 军队数量优劣并存   清军的编制和担负职责造成清军分散驻守。清军分八旗和绿营两大系统。兵力分散,战斗力削弱,一旦战争爆发,短时间内无法将分散的小部队集中,使战斗力大打折扣。清朝编制说明军队的基本职责是防民为住,内卫为主性质,利于分散治民,不利于集中御敌。军队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职能。而其中警察职能为重。清军布防分散和承担任务决定清军不可全数用于作战,无一支可以机动作战部队。而英军利用高效运输的舰船,可反复使用虽然有限的兵力。一艘战舰使用两次便等于两艘。清军陆上调兵速度比不上英军海上调兵,在不知英军战略目标与作战方针的情况下,只得处处设防。几千里的海岸线均为防御范围。英军在作战地点、时间、规模上的先决权使其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各击破,使总兵力虽占优势的清军处处被动,无任何数量优势可言。   <二> 军队素质处于下风   清朝兵役制是一种变形的募兵制,兵员募自固定户。实际上在作战时,绿营兵员除来自兵户外,也有从社会上其他成员中募集,各色人等均有。一旦入募,士兵成为终生职业,无固定退役制度,年龄也大小不一。高级指挥权握在一些未历军旅、对军事知识缺乏的文官手中。文官将兵不合理指挥体制从侧面说明武官素质低下。军官贪赃枉法,吃空克饷,军队腐败兵与匪无异。   军纪荡然,训练废弛,军人缺少文化,技艺生疏,不通兵法。不重视文化 教育 ,旗兵愚昧无知,种族思想偏狭。英军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士兵文化水平高,将官受过近代军事教育,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战略目标明确。集中兵力,以少量兵力牵制清兵,使其无法互援。英军素质显然优于清兵。   <三> 军队装备的落后,中英军队装备差距悬殊。     通过对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败与社会的自身的落后。由于腐败与落后,清朝的军力、财力、物力、指挥与民族凝聚力比资本主义国家拉下了一大截,使自身本该有的优势大大削弱,甚至反成为劣势。自大的中华思想躺在前人的功绩里自我陶醉,顽固不化,愚昧无知。当这种陶醉被坚船利炮惊醒,仓皇应战时便一败涂地。将屈辱留给了历史和后人,这悲惨结局并未给当政者教训。当政者仍然恬嬉享乐,政治腐败,官吏贪黜如故。于是树十年后,又重蹈覆辙!
2023-08-03 08:21:391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hpm4721回答很好啊
2023-08-03 08:22:105

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告终?

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发动的战争,也真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出现,导致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08-03 08:22:463

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鸦片战争战败元主要是主要原因,咋清王朝的腐败和懦弱啊,可不可以只赞次药?
2023-08-03 08:23:127

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清政府的腐败,第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昏庸和矛盾。1、清政府腐朽统治所造就的,并且在清政府腐朽统治之下,中国的经济、科技等都远远的落後於西方的资本主义。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正处在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衰败时期,当时政治昏暗,社会矛盾不断。在封建统治之下的小农经济禁锢下,中国社会生产能力非常的低下,同时科学技术可以说是停滞不前,长期的和平统治之下,造就的就是清政府的盲目自大,在统治者的认知里,中国是天朝上国,所以并不会被侵犯。这样的思想使得中国的军队以及军事武器都荒废,所以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只能被动挨打,并且迅速投降以求展示和平。2、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与矛盾。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内部决策不断的出现失误,同时还有面临太平天国等的内部起义镇压。这样的状况下,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竟然勾结西方列强来镇压内部起义,而不是联合起义军一起抵御外敌,这是其统治期间的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同时在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想要获得中国的土地、市场等,中国的官员也企图在战乱中发笔横财,由此足以证明清政府内部统治的腐朽程度,当然这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2023-08-03 08:23:281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求写多点

政府的腐败
2023-08-03 08:24:593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为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英国迫切要求扩张海外殖民地,扩大原料产地和市场,然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于稳固,正常商品输入很难打开市场,在鸦片输入碰壁终于用武力打开贫弱的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运动,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1落后就要挨打。  2腐朽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要开放不要保守。
2023-08-03 08:25:081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腐朽的封制度 无法对抗 先进的资主制度,这原因、最根本。
2023-08-03 08:25:186

试从客观上简单说明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2、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2023-08-03 08:25:551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清军在历时4年的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 治腐败、反动,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其次是清军武器装 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 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 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 (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 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作战方法上,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 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忽视陆地纵深设防, 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清政府却对此浑然不知,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清王朝 和以它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没落。
2023-08-03 08:26:051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清政府的封建腐败,国人的思想尚未觉醒。启示:一个国家不仅器物要先进,思想也要先进。要顺应历史潮流的发现,落后一定会挨打
2023-08-03 08:26:132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治制度腐朽
2023-08-03 08:26:284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
2023-08-03 08:26:542

鸦片战争清朝为什么会失败?军事不行还是什么原因

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 历史 新篇章。 下面我们来谈谈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 第一、清朝后期 社会 制度的腐朽和经济、 科技 的落后。清朝后期 社会 衰败,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 社会 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朝后期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朝后期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后期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确实已经尽力了,把其能够调动的军事力量尽可能调往前线,无奈武器战术组织各方面都和英国人差太多。商品经济已经高度繁荣、 社会 分工复杂的大清朝,根本不可能像缅甸、阿富汗甚至祖鲁人那样在一处战场上很短时间就动员起几万兵农合一的大军或者部落民兵给英国人带来重大杀伤。沿海地区虽然人口稠密,但是根本没有军事经验,无法作战,所谓害怕民众反抗而不敢动员根本是扯淡,清朝如果在当地普遍征兵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而如果招募士兵,那么招来的大多都是些市井无赖、灾荒流民,根本不能打仗。戚家军和湘军招兵都喜欢招山区朴实农民,而专注于商业利益的英国人绝不会深入这种山区农村,何况战争结束以后如何安置遣散士兵,避免他们哗变洗劫地方也是一个大问题。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2023-08-03 08:27:091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闭关锁国。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改革的潮流。耽误了新技术的革命,也没有赶上资本主义革命班车。造成经济落后,技术落后,军事落后。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2023-08-03 08:27:171

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具体一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夺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023-08-03 08:27:251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中国方面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反而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丧失了这些有利条件;不但不能利用远来的敌人所处的不利条件,使之陷入愈来愈大的困难,反而使对敌方本来是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其实封建统治者所豢养的军队本来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只能在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前逞凶暴。到了鸦片战争时,清朝军队更是腐败到了极点。封建统治者用这样的军队来同拥有优势武器的侵略军作战,当然谈不到旺盛的士气。而掌握战争领导权的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谈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封建统治者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山势陆路”,这也是不奇怪的。封建统治者心目中最大的敌人是民而不是“夷”,即使在同“外寇”——外国侵略者作战的时候,仍然认为“防民胜于防寇”! 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抵抗意志不强烈,摇摆不定。(其实实力对比并不重要,中国的解放战争和蒋介石的实力对比没一项比得上,不是照样胜利了
2023-08-03 08:27:331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1、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2、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2023-08-03 08:27:52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军队为什么节节败退

英军武器装备更好,清军装备差,甚至经常要靠弓箭和大刀来对抗火枪。英军主动进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干就完了。清政府腐败,在是战是和方面又反复无常,主战派往往要么遭到主和派打击,要么被贪生怕死的猪队友坑死。英国是海上强国,大清却轻视海防,所以英军的战斗素养,远高于清军,这种在海岸线上打的战争,清军没法不败。英军的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清军沿海的数量也不多,且处于被动防御。局部战役中,英军人数往往占据优势。定海战役,清军一个一品总督,三名二品总兵,手下可战之兵竟然只有三千人。这也看出清朝对于海防的不重视。
2023-08-03 08:28:003

为什么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失败呢?

1、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2、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2023-08-03 08:28:121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2 天 22 小时 | 提问者:1007720493 从主观原因:清政府、客观原因:对方、根本原因:两方的制度推荐答案 主观原因:清政府闭关锁国,以天国自居,而实际国库空虚,国力极度虚弱,中央集团以国土和老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统治地位。客观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2)殖民主义思想风行;3)经济的强大为战争的前期获胜提供了基础。根本原因:战争的胜利取决于1)经济基础;2)全国同仇敌忾(国家抵抗不坚决)。这两个方面在当时的中国都不具备,这是导致战争失利的根本原因。
2023-08-03 08:28:20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工业文明战胜了农业文明主要原因 装备和军队素质全面落后
2023-08-03 08:28:462

中国近代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虽然也有部分开明官员“主战”,也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卖国,输了割地赔款,赢了还是割地赔款签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应着政治的腐败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几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所以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023-08-03 08:28:531

鸦片战争为什么失败

气死的
2023-08-03 08:29:01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失败原因①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②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2、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2023-08-03 08:29:391

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中国封建思想的禁锢,君主的昏庸,国家一直没有进步,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坚定的反抗力去抵御外侵。
2023-08-03 08:30:125

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正当满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满清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这就是发生鸦片战争的原因!
2023-08-03 08:31:123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转折性事件,这场战争彻底将我国从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打醒了。其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之中,英国人对我国情况是很了解的,但是清朝皇帝道光居然连英国具体在哪都不知道。要说清朝对英国几乎一无所知,大家可能觉得冤枉了清朝,毕竟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就曾经出使清朝,见过乾隆皇帝。再有就是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之前就曾经和英国人打过交道,对英国也有所了解,虎门销烟之后甚至在广州加固了炮台,按理来说对于英国清朝不应该显得无知,但是关键在于,清朝虽然知道有英国这么个玩意。但是对于英国的具体情况却完全不了解,这背后有三条重要原因:1. 傲慢狂妄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古代的世界观十分诡异。首先是极端重视北方的游牧力量,整个清朝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于蒙古强权的打击,同时对内的农民起义或者传统的强臣骄兵等问题也有很好的处理,基本上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然而对于外部力量,尤其是海外则显得极端轻视。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来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是死于来自海上的侵略,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对于海外表现出很强的兴趣。虽然元朝曾经远征爪哇,但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穷兵黩武的表现,所以清朝根本不屑于了解英国人的情况。这种思维方式甚至到了鸦片战争被打的抱头鼠窜的时候还充分的体现出来,毕竟清朝最关心的问题是:“英国是否与回疆各部接壤”这类问题,还是以纯粹的陆权思维来看待。2. 机构缺失整个清廷对外的情报机构完全处于空白状态,这和邻国日本可完全不同,日本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对外的“兰学”(日本版西学东渐)和“风语者”带回来的各国信息从未中断。相比之下,清朝居然完全闭目塞听,对于西方的科技文化即便有了解也没有一个机构专门去研究。当年康熙皇帝虽然学了西方的几何数学,但是自己学会就结束了,也没有进一步研究。可以说和日本相比,清朝闭关的更加“纯粹”,也更加愚蠢。3. 判断失误清朝对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分析判断可以说是极端错误,这一错误也和我国的古代军事理念直接相关。就“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而言,他虽然对英国有所了解,但是对英国发动战争的能力也存在估计不足和局限性,他认为:“英国志在通商,通商不必启衅”且英国远涉重洋开战“粮响军火安能持久?”以我国古代的军事思维来估计英国人。然而相比之下,英国对于清朝的情报工作就显得非常具体强大了。相比于清朝的无知,英国虽然已经是当时世界唯一一个工业强国,也是唯一一个海军超级大国(总吨位超过二三四名之和),但是对于清朝表现出了极大的情报重视,在搜集情报方面更是堪称跨时代的情报优势。英国的情报来源十分广泛,当时各地的清人为英国提供了大量情报,比如英国在浙江的情报负责人郭士立就通过内奸陈秉均来收集情报。所谓“每日都有汉奸许多起,在夷人处报官兵信息,得受洋钱”,情报内容非常详细,包括清朝各地驻军的人数年龄姓名住址,还有清朝的明哨暗哨和炮台的编制配备等等。甚至连清朝士兵的具体姓名和体貌特征都有,可以说是非常的严谨。同时,英国人还利用各地的传教士进行侦查。这些传教士们都充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聘间谍,对整个清廷的情报进行搜集,利用职务之便以救治病人为借口到处搜集情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关系网,对于清朝的调查极为深入和细致。其三,当时英国的军舰也日常进入广州等地进行探查。1832年2月26日直到9月5日,英国军舰阿美士德号对于广州进行了深入军事侦查,回去的报告令人不寒而栗:“南澳是广东第二个海军根据地,一半位在广东,一半位于福建,它是总兵官或提督的住所。在他的指挥下,共有军队5237人,其中4078名属广东,1159名属福建。”同时,胡夏米(舰长)提出“这个根据地的防御,据我们所见,共有七八只战船。从外形看来,它们类似小型的福建商船;从各方面看来,比我们在广州看到的战船要差得多。海湾入口处有炮台两座,较高的一处有炮八尊,较低的一处有炮六尊。海湾内部另有小炮台一座,上面并未架炮。”相比于清朝对于英国火力的极度无知,这种情报堪称是“知己知彼”,清朝安能不败?情报战悬殊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判断产生了天壤之别,英国意识到拥有庞大疆域的清朝其实是不堪一击,清朝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产生各种弱智判断。比如清朝两江总督豫堃上奏声称:(英国人)身体僵硬,双腿笔直。腿上穿着衣服,几乎无法自由伸曲。一旦跌倒,无法站起。对于陆地作战来讲,这是致命的。然而事实上英国人陆战乃至于肉搏战,都将清朝的八旗绿营军队彻底击垮。而且清朝错误的认为英国人不会沿着长江进入内地,结果再度被打脸,只能推脱说是内奸过多造成清军一败再败所有各处失陷之由,皆系汉奸作为内应。可以说,清朝的战败早在战前情报战就已经决定了,而情报战的胜败因素,不仅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警惕。
2023-08-03 08:31:591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政府的支撑,中国的落后以及闭关自守,武器的不先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023-08-03 08:33:284

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鸦片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1)清政府政治腐败;(2)中国封建经济落后;(3)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4)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3、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的变化;(2)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2023-08-03 08:33:471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2、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2023-08-03 08:33:531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清政府软弱无能2.闭关锁国政策3.落后的封建制度
2023-08-03 08:34:012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2、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扩展资料:梁章钜在近代史上的名气远不如林则徐,然而,他也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既有学问,又很务实,对于推动中国的进步,做了很大的贡献。梁章钜跟林则徐一样,也是福建人,祖籍长乐,出生在福州。他是个优等生,15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44岁的时候就入了军机处。在考场上,他一路顺风,没有苦熬,年纪轻轻就解决了功名问题。功名早一点解决,就可以早从读书考试中抽身出来办实事。尽管仕途上很顺,但梁章钜并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因此而沉浸在个人的成就里,他跟林则徐一样,对于当时英国的鸦片流入极为忧心,因此差不多在林则徐上书禁烟的时候,他也上书,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当林则徐在广州禁鸦片的时候,作为配合,梁章钜也在广西梧州一带捉拿烟贩,铲除罂粟种植地。由于他的雷厉风行,禁烟措施颇为见效。虽然其知名度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但同样也是利于民族之举。英国因为鸦片发动了战争,当时的梁章钜在广西梧州一带负责防务,因此,他可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当事人和亲历者。1841年,英国海军在广东沿海一带发起进攻时,在广西的梁章钜连忙运送了四十座大炮支援广州防务,据其回忆笔记《归田琐记》中的一篇名为“炮说”的文章记载,这些大炮的规格在八百_至三千_之间,“前后选运大炮,自三千_至八百_不等,凡四十座,解往广州协济。”送这些大炮的时候,梁章钜也向朝廷奏明,等战役结束之后,这些炮还是要运回广西的。然而,可惜的是,广州一战后,这些火炮全都下落不明,据说要么被英国人破坏,要么被沉到海里去了。这让梁章钜很心痛,他痛斥主持防务的琦善是“开门揖盗”。同一年,梁章钜调任江苏巡抚,在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加强防御工事。他们在吴淞海岸一带巡查火炮部署情况,当时统计火炮有百来座。同时,他又命令在上海开造新炮数十座,准备工作还是做得很充足的。因此,他和陈化成主持防御工作时,英国的舰队不敢冒犯,一度绕开。只是没想到,梁章钜离任后,两江总督牛鉴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丢失镇江。又一个事实让梁章钜心痛不已,原来部署好制造的新炮全部丢失,“次年英夷长驱直入,城内外各炮尽归乌有”。数次交战失利,让清廷很多人对英国的火炮心怀恐惧,认为中国的火炮杀伤力和射程,不如英国火炮,“议者遂谓中土之炮,远不敌英夷之炮”。梁章钜却对此说“不”,他认为不是武器不如,而是另有原因。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技术派官员分析鸦片战争:失利因火炮命中率低
2023-08-03 08:34:071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有三个方面: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2023-08-03 08:34:2910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对手厉害。
2023-08-03 08:35:109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介绍你一本好书北京大学茅海健教授的〈天朝的崩溃〉这本书介绍了鸦片战争清朝的失败过程及原因。此书一出,既为学阀们所不容,茅原供职中国社科院,因此入北大。并有学者在一级学术刊物〈历史研究〉作问批评。此书被禁五年,最近得以解封,不可不看。
2023-08-03 08:35:5114

简析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不知彼百战百殆晚清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多愚昧多落后,更不知道欧洲人多先进多强大,这就是晚清帝国战败的根源。
2023-08-03 08:36:154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
2023-08-03 08:36:2311

怎么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主要原因:长期的吏治腐败、政局混乱,国力衰弱客观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已经不能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导致国力的减弱。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后就要挨打
2023-08-03 08:36:552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段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各有什么意义,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农民阶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因为农民的局限性和利益争斗而失败。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最终甲午一战,全军覆没。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发动辛亥革命,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无产阶级进行土地革命,最终建立新中国。共同原因是忽视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巨大能量。扩展资料: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2023-08-03 08:37:01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2023-08-03 08:37:24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清军在历时4年的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 治腐败、反动,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其次是清军武器装 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 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 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 (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 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作战方法上,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 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忽视陆地纵深设防, 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清政府却对此浑然不知,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清王朝 和以它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没落
2023-08-03 08:37:311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很简单,对方的军事装备和武器更先进,这也表明冷兵器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唯有迎头赶上,才可能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
2023-08-03 08:37:394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我们国家不如别人嘛!
2023-08-03 08:37:4812

清政府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急。。

第一自身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武器落后,这是闭关锁国造成的。自从鸦片流进中国,八旗子弟吸食鸦片已经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敌人原因。武器先进,工业发达。
2023-08-03 08:38:456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其实很简单,就是实力,与统治者的区别。人家是一群人(国会),中国是一个人(皇帝)。你想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023-08-03 08:3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