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问一道高中物理题,关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2023-07-23 19:29:22
康康map

A,当α放射性母体核素衰变释放出一个α粒子后,所得到的子体核素已经和母核不一样了,核素都不一样了,当然半衰期也要变化了。当然,于“千万”种核素中,有可能找到母核和子核半衰期差不多的一组核素,但是,这个几率很小。就像走在大街上看着女人就问:“你愿意当我老婆吗?”,回答“愿意”的很少一样,大多数都会回答“神经病”!

B,一般来讲,核素的化学环境是不能影响到核素的半衰期的!但是,化学环境同样可以影响到原子核的超精细结构,而半衰期和这个精细结构有一定的关联,只是由于化学变化是电子能级的变化,电子的质量远远小于原子核的质量,这种精细结构会被来自原子核的因素所掩盖,只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有体现出来。美国有研究报道,金属Hf铪的一个同位素,在化学环境不同的情况下,曾检测到过半衰期不同。但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高中范围,选项B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C,宏观物理环境的改变是不影响原子核的半衰期性质的,当然,和B选项一样的道理,高温高压有可能使得原子彼此之间因为碰撞而激发,电子结构改变影响到超精细结构……不过,目前还没有见到因为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引起原子核半衰期变化的实例。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虽然一些理论分析表明有改变半衰期的迹象。。。

D,和A选项一样,核素不同,除非是得到的都是稳定同位素,要不半衰期几乎不可能是一样的!

在高中阶段,选BC是比较正确的!

韦斯特兰

衰变是核的变化,所以只要核不变,半衰期就不会变!

得到新元素,自然是变了!

化学反应只是核外电子的变化,核是不变化的!

所以:选择:B。

无尘剑

BC。。。只要质子数不变,半衰期就不变。A项原子核放出一个电子,质子数也增加一个。D项也是质子数变化了。B项的化学反应中,只是核外电子数变化了,质子数不变。

大鱼炖火锅

B

放射性元素衰变是什么意思?

放射性元素(确切地说应为放射性核素)能够自发地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这一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放射性衰变一般是三种,第一种是α衰变,它是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核通过放射出一个α粒子,而变成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的衰变.第二种放射性衰变是β衰变,它的特点是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改变而质量数不变.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第三种放射性衰变γ衰变往往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而产生的.原子核经过α衰变或β衰变后一般处在激发态,这时就会发生γ衰变,使原子核跃迁到基态,同时放出一个高能光子。这些放射出的粒子总的来说都会对人体有一定损害。
2023-07-23 15:06:592

放射性核衰变有哪几种形式?

  放射性核衰变的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分别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衰变  放射性核素放射出α粒子后变成另一种核素。子核的电荷数比母核减少2,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α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强,射程短,穿透能力较弱。  β衰变  β衰变又分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三种方式。  (1) β-衰变  放射出β-粒子(高速电子)的衰变。一般地,中子相对丰富的放射性核素常发生β-衰变。这可看作是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的过程。  (2) β+衰变  放射出β+粒子(正电子)的衰变。一般地,中子相对缺乏的放射性核素常发生β+衰变。这可看作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的过程。  (3) 轨道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一个K层或L层电子而衰变成核电荷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的另一种原子核。由于K层最靠近核,所以K俘获最易发生。在K俘获发生时,必有外层电子去填补内层上的空位,并放射出具有子体特征的标识X射线。这一能量也可能传递给更外层电子,使它成为自由电子发射出去,这个电子称作“俄歇电子”。  γ衰变和内变换  (1) γ衰变  处于激发态的核,通过放射出γ射线而跃迁到基态或较低能态的现象。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γ射线在医学核物理技术等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2) 内变换  有时处于激发态的核可以不辐射γ射线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是将能量直接传给一个核外电子(主要是K层电子),使该电子电离出去。这种现象称为内变换,所放出的电子称作内变换电子。
2023-07-23 15:07:171

放射性衰变分为哪几种形式?

1、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2、α衰变α衰变,又名阿尔法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核衰变);发生α衰变时,一颗α粒子会从原子核中射出; α衰变发生后,原子核的质量数会减少4个单位,其原子序数也会减少了2个单位。3、γ衰变是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反应时放出伽马射线(是电磁波的一种,不是粒子)。由于此衰变不涉及质量或电荷变化,故此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化学反应式。扩展资料:衰变1、衰变速度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度有的很快,有的则很慢,它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征。对于一定的放射性物质,其衰变速度是恒定的。所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度完全不能因外素加以改变。各种放射性同位素都有有自己特定的相对衰变速度,相对衰变速度即为衰变常数。2、衰变定律通过对大量原子核进行研究,发现所有的放射性物质其原子核数目随时间t的变化都遵守一种普遍的衰变规律。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数随时间作负指数函数而衰减,这就是衰变定律。实验表明,在时间dt内,放射元素衰变的原子核数dN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N以及dt成正比。dN=-λNdt。式中λ是比例恒量,叫做衰变恒量,表征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式中出现的负号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目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3、衰变规律放射性衰变遵从指数衰变规律。放射性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遵从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放射性核,发生衰变的时刻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料,而大量放射性核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衰变规律是十分确定的。设t=0时刻的放射性核数为N0,t时刻放射性核数为N,则指数衰变规律为N=N0e-λt,式中λ称为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的衰变概率,它反映了放射性核衰变的快慢。λ值越大,衰变越快;反之则相反。实际中常用半衰期T1/2或平均寿命τ来反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放射性核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平均寿命是指不同核衰变有早有晚,完全是偶然事件,对于全部核的寿命取平均得平均寿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衰变
2023-07-23 15:07:291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2023-07-23 15:07:451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在于 核内的 核力 与 库仑力 不是处于 平衡状态. 无论是质子还是中子,它们之间存在 核力,属吸引力. 质子与质子之间存在 库仑力,当然众所周知,属于排斥力. 如果质子过多,那么排斥力大于吸引力,当然不稳定.通过质子变成中子等效应,降低排斥力,增加吸引力,最终使二者达到平衡.这就是(级联)衰变过程. 同样,如果中子过多,吸引力 过大于排斥力,二力不平衡,也影响系统的稳定.所以要衰变,减少中子数 或增加质子数. 综上所述,当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搭配协调时,体系才稳定.否则 就衰变,向稳定过渡.这就好比 一个社会,男女比例 不可以太失调. 另外,当核内 有过多的 质子和中子时(比如质量数超过200时),即使二力平衡 也不稳定.这就好比 搭积木,积木越多 框架越不稳定.也好比一个国家,比如以前的苏联,国家太大了,就不好治理.
2023-07-23 15:08:071

各种放射性核素有哪种共同的衰变规律?

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共同的衰变规律:指数衰减规律。指数衰变率是指某一种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由于衰变按指数规律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衰变过程首先是在原子核现象时发现的,实验发现,某些放射性元素(例如镭)放射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就衰变为其他元素。在粒子物理领域里,各种粒子间可发生几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具有一定寿命的不稳定粒子能够衰变为其他粒子,这就是高能粒子物理领域里广泛存在的衰变过程。衰变强弱变化:人们对各种衰变过程的研究表明,所观察到的所有的衰变现象都可归结为是由强相互作用或者电磁作用、弱作用引起的。例如ρ→2π,π0→2γ,n→ρ+e-+ve衰变分别由强作用、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引起的,并且分别称它们为强衰变,电磁衰变和弱衰变。衰变粒子的寿命是与引起衰变的作用强度有关,一般来说作用越强寿命越短,作用弱些寿命就会长些,强衰变、电磁衰变和弱衰变的典型寿命分别为10-23s,10-15s和10-9s左右。
2023-07-23 15:08:221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一大批人在追求“点石成金”之术,他们妄想把一些普通的矿石变成黄金。当然,这些炼金术之士的希望都破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根本在于原子核的变化。不过,类似于“点石成金”的事情一直就在自然界中进行着,这就是伴随着天然放射现象发生的“衰变”。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原子核的衰变。铀-238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称为新核。这个新核就是钍-234核。这种衰变叫做α衰变。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衰变方程表示:23892U→23490Th+42He。在这个衰变过程中,衰变前的质量数等于衰变后的质量数之和;衰变前的电荷数等于衰变后的电荷数之和。大量观察表明,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在α粒子中,新核的质量数于原来的新核的质量数有什么关系?相对于原来的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3892U在α衰变时产生的23490Th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为23491Pa(镤)。由于电子的质量比核子的质量小得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电子的质量为零、电荷数为-1、可以把电子表示为0-1e。这样,原子核放出一个电子后,因为其衰变前后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会改变但其电荷数应增加1。其衰变方程为:23490Th→23491Pa+0-1e。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β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数(10n)转化为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其转化方程为10n→11H+0-1e,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与此同时,新核少了一个中子,却增加了一个质子。所以,新核质量数不变,而电荷数增加1。2个中子和2个质子能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被抛射出来,于是,放射性元素就发生了α衰变。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值,因此也存在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时,往往蕴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使产生的新核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因此,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就会伴随着γ辐射。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和γ三种射线。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氡-222经过α衰变为钋-218,如果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氡的数量级就会发现,每过3.8天就有一半的氡发生衰变。也就是说,经过第一个3.8天,剩下一半的氡,经过第二个3.8天,剩有1/4的氡;再经过3.8天,剩有1/8的氡(图19.2-3)......因此,我们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例如,氡-222衰变为钋-218的时间为3.8天,镭-226衰变为氡-222的时间为1620年,铀-238衰变为钍-234的半衰期竟长达45亿年。衰变是微观世界里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世界是不可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氡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一个特定的氡核可能在下1s就衰变,也可能在10min内发生衰变,也可能在200万年之后再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例如,对于大量氡核,可以准确地预言在1s后,10min后,或200万年后,各会剩下百分之几没有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核外部条件都没有关系。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提高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这是因为压力、温度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等,都不会影响原子核的结构。
2023-07-23 15:08:441

放射性元素衰变

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γ衰变:是电磁波的一种,不是粒子;原子核从不稳定的高能状态跃迁到稳定或较稳定的低能状态,并且不改变其组成成分的过程。γ衰变时所放出的射线称作γ射线。通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所生成的核仍处于不稳定的较高能态(激发态),在转化到处于稳定的最低能态(基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衰变而放出γ射线。
2023-07-23 15:09:171

放射性衰变基本原理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各种射线(包括α、β、γ射性)的现象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某种射线的过程或通过轨道电子俘获而转变成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物质运动固有的一种特性,是自发进行的,不受外界任何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母核)经过一次衰变便转变为稳定的核素(子核),这种衰变称为单衰变。另外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衰变形成的核素仍具有放射性,需要经过多级衰变过程之后才转为稳定同位素,这样的衰变称为多级衰变或连续衰变。无论哪一种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其原子核数都服从一个放射性衰变原理而随时间不断地衰减,即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目与任意时刻t存在的该原子核数目成正比,或者说放射性核素在t时刻的衰减速率与该核素在t时刻的原子核数目呈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列放射性衰减速率方程表示:地下水科学专论式中:Nt为核素在t时刻的原子核数;λ为该核素的衰减常数,等号右端的负号表示衰减速率随时间而减小。式(3.17)的解为地下水科学专论如果t=0时,Nt=N0,则有地下水科学专论式中:N0为核素在t=0的初始时刻的原子核数。式(3.19)为描述放射性衰变基本定律的数学公式,表示任何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都是呈负指数函数减少,可以用图3.14表示。衰减常数λ的物理含义为在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几率,即λ=-(dNt/Nt)/dt。对于某一特定的放射性核素,λ是一个常数,反映原子核的衰变速度,λ值越大,原子核衰变越快,λ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即1/t。另一个表征放射性原子核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是半衰期。半衰期(T1/2)是指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衰减到原有数目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当t=T1/2时,Nt=N0/2,由式(3.19)得到T1/2与λ之间的关系:图3.14 放射性母核衰减和稳定子核增长曲线示意图(据Faure,1986)地下水科学专论对于某一特定的放射性核素,T1/2是一个常数。T1/2与λ成反比,T1/2越大,λ越小,表明放射性核素的寿命越长。一般认为,当一种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时间达到10T1/2时,就可以认为其原子核数目接近零。表3.3列出了部分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衰减常数值。表3.3 部分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衰减常数(据Cook等,2000)运用式(3.19)的困难之处在于不易确定N0。在单衰变中,放射性母核直接衰变为稳定子核,有可能测得在此过程中某时刻t时的母核和子核数。设t=0时母核的数目为N0,此时子核数为0,到达t时刻时,母核数为Nt=N0e-λt,而子核数Dt应等于母核衰减的数目:地下水科学专论式(3.22)或式(3.23)为描述单衰变过程稳定子核数目随时间呈指数函数增长的公式,如图3.14所示。实际上,地质体在形成时就已含有一定数目的子核,设其为D0,则子核总数为D=D0+Dt,将式(3.23)代入,得地下水科学专论图3.15表示放射性母核衰变成稳定子核过程中,子核数与母核数的比值Dt/Nt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所用数据与图3.14相同)。显然,比值Dt/Nt随时间而增加。图3.15 单衰变过程比值Dt/Nt增长曲线示意图(据Faure,1986)
2023-07-23 15:09:531

放射性元素会不会完全衰变完

比如铀块衰变,衰变后还会是纯净物吗
2023-07-23 15:10:063

为什么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不完?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例如,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和其他元素形成化会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增高它的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这是因为衰变发生在原子核的内部,压力、温度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等,都不会影响原子核的结构.这是高中物理教科书上的原句
2023-07-23 15:10:192

有关放射性元素衰变

衰变分为α衰变和β衰变,衰变释放出γ射线。α衰变放出氦核,形成α粒子流,有较强电离能力。β衰变放出电子,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并放出电子。(以上这些是高中物理)
2023-07-23 15:10:35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不是核反应

是,核反应一般可分为放射性衰变、粒子轰击原子核、核裂变及核聚变等四种类型。
2023-07-23 15:10:53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为什么能表明原子核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

放射性元素特征:同位素具有放射性以及具有一定的穿透作用。放射性元素(确切地说应为放射性核素)是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同时释放出能量,最终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的元素。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这一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含有放射性元素(如U、Th、Ra等)的矿物叫做放射性矿物。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核外部条件都没有关系。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提高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这是因为压力、温度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等,都不会影响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值,因此也存在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时,往往蕴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使产生的新核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因此,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就会伴随着γ辐射。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和γ三种射线。
2023-07-23 15:11:041

元素衰变以后就没有放射性了吗

应该说是会自动衰变的,不需要什么条件.在自然界的很多放射性元素确实都在慢慢的减少,但是同时,自然界也会不断的产生着一些放射性元素. 比如说碳14,一方面它自己会不断的衰变成N13,另一方面,太阳向地球的辐射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我忘了= =)会将地球上的碳12转化为碳14,这两种作用会达到一个平衡,所以地球上碳14的总量是基本不会减少的.对于生命体,它们在活着的时候会和自然界有碳交换,比如我们的呼吸和通过饮食等途径摄入,那么生命体内的碳14总量也基本固定.而在它们死后,碳循环就停止了,体内原来剩下的碳14会不断衰变,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测定碳14的剩余量来推算这个生命体是在什么时间死的,比如各种考古之类的. 另外,像一楼说的,理论上讲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不会“衰完”的,当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他们会衰变到无限少,但并不会完全消失.相信你听说过半衰期这个词吧~
2023-07-23 15:11:301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不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影响半衰期。也就是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不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023-07-23 15:11:461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不属于,化学变化是遵循化学质量守恒的(就是反应前后化学元素不变,总质量不变),放射性元素衰变会产生新元素所以不属于化学变化,只是属于核反应
2023-07-23 15:12:011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社么呢?

都不是,严格来说是核变化。因为原子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只涉及分子层次的变化,原子不会变化。
2023-07-23 15:12:147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如题!

不遵循!因为他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新化学键的形成,与旧化学键的断裂(高中)  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 (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   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   衰变有3种:α衰变 、 β衰变 和γ衰变.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啦!
2023-07-23 15:12:331

介绍几种放射性元素及其半衰期?

钚2万4千年。
2023-07-23 15:12:442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不遵循!因为他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新化学键的形成,与旧化学键的断裂(高中)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衰变有3种: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啦!
2023-07-23 15:12:531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 half life period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 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万年。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 (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 锝半衰期最长的是98Tc,4.2×106年钷半衰期最长的为145Pm,18年,147Pm半衰期为2.64年84号钋后元素半衰期可在百度百科中查到
2023-07-23 15:13:041

有关放射性元素衰变

我在网上查了相关的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希望你解开你的疑惑 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主要指某些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和中子流等;化学诱变剂主要指某些亚硝酸盐、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物理诱变方法应用于植物始干1928年。 L.J·斯德勒首先证实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效应。1930年和1924年H.尼尔逊·爱尔和D.托伦纳分别用辐射诱变技术获得了有实用价值的大麦突变体和烟草突变体。化学诱变剂在植物上的应用一般认为始于1943年,当时F·约克斯用马来糖(脲烷)诱发了月见草、百合和风铃草的染色体畸变。这些早期工作为确立诱变育种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诱变原理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我们知道,常规助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触及到基因。而辐射的作用则不同,它们有的是与细胞中的原子、分子发生冲撞、造成电离或激发;有的则是以能量形式产生光电吸收或光电效应;还有的能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理化过程。这些都会对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对染色体的数目、结构等都会产生影响,使有的染色体断裂了;有的丢失了一段,有的断裂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头尾接倒了或是“张冠李戴”分别造成染色体的倒位和易位。当然射线也可作用在染色体核苷酸分子的碱塞上,从而使基因(遗传密码)发生突变。至于化学诱变,有的药剂是用其烷基置换其它分子中的 氢原子,也有的本身是核苷酸碱基的类似物,它可以“鱼目混珠”,造成DNA复制中的错误。无疑这些都会使植物的基因发生突变。 理、化因索的诱导作用;使得植物细胞的突变率比平时高出千百倍,有些变异是其它手段难以得到的。当然,所产生的变异绝大多数不能遗传,所以,辐射后的早代一般不急于选择。 而化学元素的放射性会产生带正电荷的α射线、带负电荷的β射线,和不带电荷的γ射线。属于物理诱变,诱变的机理上面应该作了简单的阐释,如果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你可以出百度百科搜索关于物理诱变的内容。
2023-07-23 15:13:121

放射性元素的天然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区别

放射性元素的天然衰变,是因为这种原子核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是特别稳定的结构,因此发生了天然的核变化。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利用一些快速的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质子、中子等去撞击某个核,而使它发生了核反应。请采纳~
2023-07-23 15:13:231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 将会伴随γ射线的辐射

这句话不准确,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一定会有γ射线可能只有α射线、或者只有β射线、或者发出α或β射线时会伴随γ射线、或者三者都有。
2023-07-23 15:14:051

怎样计算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按定义即为该物质衰减到还剩原来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计算时必有给定的观察数据 由此依参数按二的x次方J形曲线计算办衰 即可
2023-07-23 15:14:322

放射性元素衰变问题

半衰期的概念指的是一半数目的原子发生的时间。但生成的是铅 原子量为206 而钋为210所以要乘以一个206/210
2023-07-23 15:14:481

元素的衰期和半衰期

元素的半衰期:对一定质量放射性元素衰减一半的质量所需的时间。在物理学上,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元素的衰期”一词没听说过“元素的衰变” 原子的衰变会产生出另一种元素,并会放出阿尔法、贝塔粒子或中微子,在发生衰变后,该原子也会释出伽傌射线。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E = mc2,衰变是其中一个把质量转为能量的方式。通常衰变所产生的产物多也是带放射性,因此会有一连串的衰变过程,直至该原子衰变至一稳定的同位素。 “元素的衰变周期”通常就是以其半衰期描述。
2023-07-23 15:15:461

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规律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10种化学元素,它们构成了物质世界。其中有94种(从最 轻的氢直到重元素钚)是自然存在的。其余的都是用人工方法在实验室制造出来的。世界 上任一化学元素都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的同一种原子所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其 运动的壳层电子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如用化学符 号表示元素的原子核时,可写成 。其中X是元素的符号,A为核内的总核子数,Z表 示该原子核的质子数,如氦原子核记为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或原 子核),称为核素。同一元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在自 然界中,凡是原子序数大于83,质量数大于209的同位素都是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成因 元素(尚有一些较轻元素的同位素也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是指某些元素的原子核 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自发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射出α,β,γ射 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发生衰变的元素称为衰变母体(或称母元素),衰变过程 中所产生的新元素称为衰变子体(或称子元素),发射的α,β,γ射线称为放射线。其中α 射线是带正电的,初速度约为每秒2万千米的粒子流,实际上是一种氦核42He流,α射线 穿透能力较弱,一张纸或者0.004~0.005cm厚的铝箔就能挡住。β射线是带负电的、初 速度达到每秒20万千米以上的电子流,且穿透能力较强,需要用0.5~0.6cm厚的铝板 才能挡住,可见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高出约100倍;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即光子流,在三种射线中它具有最强的穿透力,它的穿透能力胜过β射线约100倍。如果 想挡住γ射线,需要用50~60cm的铝板。在岩石和覆盖层中,γ射线一般能透过0.5~ 1m;β射线透过几个毫米;而α射线只能穿透30μm。放射性勘探的基本方法——γ测量 法,就是利用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如上所述,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的固有特征,不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于大量的原子而言,在t到t+dt时间内,其核的衰变率 与当时的原子总数N成正比,可用 下式表示:勘探地球物理教程写成等式为勘探地球物理教程式中负号表示衰变过程中原子数不断减少。λ为衰变常数,其数值随各种放射性元素而异。λ愈大,放射性元素衰变得越快。对式(5-1)积分,并令t=0时,原子数为N0,得勘探地球物理教程式(5-2)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这是一个统计规律,其含义是,衰变过程中,原子数是按指数规律而减少的。实践中人们还常引用半衰期来表征核素衰减的快慢。半衰期常用符号T1/2来表示,其含义是,核素的原子数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由式(5-2)不难导出T1/2 与λ之间的关系式为勘探地球物理教程上式表明,核素的T1/2愈大,衰变的愈慢。通常认为,现存的原子数为衰变起始时原子总数的千分之一时,就被认为是衰变完了。容易算出,一定量的某核素全部衰变完了所 经历的时间,约为其子体核素半衰期的10倍。
2023-07-23 15:15:591

为什么原子会有放射性?衰变期是什么?

元素本身不稳定造成能量的释放,产生放射性。它们以许多不同的形式进行衰变一是自身达到更稳定的状态。现在知道,许多天然和人工生产的核素都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放出的射线类型除 α、β、γ以外,还有正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等其他粒子。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以前常称为放射性同位素),也叫不稳定核素。实验表明,温度、压力、磁场都不能显著地影响射线的发射。这是由于温度等只能引起核外电子状态的变化,而放射现象是由原子核内部变化引起的,同核外电子状态的改变关系很小。除自发裂变外,放射现象一般与衰变过程有关,主要同α衰变、β衰变过程有关。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是一个统计过程,所以放射性原子的数目在衰变时是按指数规律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称为指数衰减规律。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或活度衰减到原来大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2023-07-23 15:16:131

放射性元素,是不是半衰期越长其放射程度就越微弱。?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半衰期。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半衰期长短差很大。,短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023-07-23 15:16:241

衰变的原理是什么?

衰变有3种:α衰变、β衰变、γ衰变。1、α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的氦原子核),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2、β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β粒子(电子或者正电子),分为β+衰变(释放正电子)和β-衰变(释放电子)。3、γ辐射通常伴随其他形式的辐射产生,例如α射线,β射线。当一个原子核发生α衰变或者β衰变时,生成的新原子核有时会处于激发态,这时,新原子核会向低能级发生跃迁,同时释放γ粒子。这就是γ辐射。、扩展资料: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些放射出的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衰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γ衰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β衰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α衰变
2023-07-23 15:16:341

请问放射性元素的衰败有规律吗

自然条件下 不加干扰的话 衰变成的元素是确定的但是实验室里头用加速炮去轰 经常轰出新元素来哟
2023-07-23 15:17:153

放射性核衰变有哪几种形式

  放射性核衰变的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分别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衰变  放射性核素放射出α粒子后变成另一种核素。子核的电荷数比母核减少2,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α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强,射程短,穿透能力较弱。  β衰变  β衰变又分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三种方式。  (1) β-衰变  放射出β-粒子(高速电子)的衰变。一般地,中子相对丰富的放射性核素常发生β-衰变。这可看作是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的过程。  (2) β+衰变  放射出β+粒子(正电子)的衰变。一般地,中子相对缺乏的放射性核素常发生β+衰变。这可看作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的过程。  (3) 轨道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一个K层或L层电子而衰变成核电荷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的另一种原子核。由于K层最靠近核,所以K俘获最易发生。在K俘获发生时,必有外层电子去填补内层上的空位,并放射出具有子体特征的标识X射线。这一能量也可能传递给更外层电子,使它成为自由电子发射出去,这个电子称作“俄歇电子”。  γ衰变和内变换  (1) γ衰变  处于激发态的核,通过放射出γ射线而跃迁到基态或较低能态的现象。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γ射线在医学核物理技术等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2) 内变换  有时处于激发态的核可以不辐射γ射线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是将能量直接传给一个核外电子(主要是K层电子),使该电子电离出去。这种现象称为内变换,所放出的电子称作内变换电子。
2023-07-23 15:17:251

天然放射现象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类型、本质及其规律

定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衰变类型:放射性元素放射出a、β、γ三种射线,放出a射线的衰变称为a衰变,放出β射线的称为β衰变。衰变规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a衰变: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因此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β衰变:β射线为β粒子,即为电子,电子的质量远小于新核的质量,可以认为电子质量为零,所以发生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加1,新核是周期表中向右移一格的那个元素的原子。γ,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为一种光子,其电荷量和质量均可以看做为零,所以原子放出γ射线后,不会变成其他核。衰变本质: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中子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比较紧密,有时候会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内抛射出来,形成a射线,即a衰变;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和电子,释放出电子形成β射线,即是β衰变。放射性元素发生a、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激发状态,这时它要向低能量状态跃迁,辐射出光子,产生γ射线。
2023-07-23 15:17:351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在物理学中,尤其是高中物理,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023-07-23 15:17:491

为什么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不完?

因为植物会再生!
2023-07-23 15:18:023

放射性元素会不会完全衰变完?

放射性元素有一个半衰期。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其衰变了一半,剩下了一半。再经过一个半衰期,剩下的一半中又衰变了一半,剩下一半中的一半……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能是趋向零,而不能等于零。
2023-07-23 15:18:232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因是什么?

不稳定
2023-07-23 15:18:434

各种放射性核素有哪种共同的衰变规律

 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或活度随时间而改变的规律(见放射性、核素).1903年E.卢瑟福和F.索迪提出的放射性衰变理论首先揭示了放射性物质的不稳定性,并且在研究钍 X(224Ra)的放射性衰变率时提出了定量的负指数关系式.它的现代表示方式是:(1)积分得:(2)式(2)两边同乘以λ,则得到活度的相应关系:(3)式中是放射性核素原子的衰变率;NO和N是起始时刻(t=0)和t时刻该核素原子的数目;AO和A是起始时刻和t时刻的活度;λ 是衰变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几率.  式(2)表示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即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每一种放射性核素单独衰变时都服从这一基本规律,但是各自具有特征的衰变常数.如铀238的 λ为1.55×10-10年-1,镭226的λ为4.33×10-4年-1.原子核的衰变有时是一代又一代地连续进行,这些混在一起的衰变情况非常复杂.  两次连续衰变规律 母体(核素1)衰变成子体(核素2),子体衰变成稳定核素,且母子体处于同一体系中.这时式(1)和式(2)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核素 1和孤立的核素2的原子数.与核素1共同存在的核素 2的改变速率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核素1的衰变而产生核素2,另一部分是核素2的衰变.所以:(4) (5)开始时只有母体核素,给定N1,0的样品中,N2随时间的变化只取决于λ1和λ2,有三种情况:  ①λ2》λ1 核素2的活度(A2)最初随时间而增加,然后达到某一饱和值,与核素1的活度(A1)相等,随后核素2的活度一直按核素1的半衰期衰减,出现长期平衡(图1).曲线 c是核素1和2的活度总和,曲线a是开始时纯粹核素1的活度,曲线 b是从纯粹核素 1中逐渐积累的核素 2的活度,曲线b′是孤立的核素2的活度随时间衰减的状况.铀238中产生钍234,镭226中产生氡222都属于这种情况.另外,利用反应堆中的中子或加速器产生的离子束通过核反应生产放射性核素时,只要核反应速率保持恒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变化也与长期平衡状况一致.  ②λ2>λ1 核素2的活度最初随时间而增大,在tm达到某一极大值后,核素2的活度大于核素1的活度,随后逐渐趋向于按核素1的半衰期衰减,出现暂时平衡(图2).曲线a、b、b′、c的说明同图1.铅212中产生铋212,碲132中产生碘132都属于这种情况.
2023-07-23 15:19:261

为什么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不完? 据说 含量一定 不是衰变吗,怎么会含量一定?

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并不是衰变不完的,如果只有衰变,而没有其他的过程,那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放射性元素就会衰变完的,但是放射性元素在衰变的过程中,自然界还会不断的生成新的放射性元素,比如植物就可以产生放射性元素C14,在闪电中会产生O18(原子量为18的氧)等等,第二个途径就是放射性元素自身相互的转变,很多重核元素的衰变结果还是放射性元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通常是很长的,有的会到达几十亿年,完全衰变完在时间尺度上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地球上的元素可以认为是衰变不完的
2023-07-23 15:19:461

放射性元素有哪些?它们衰变后是什么物质?又能怎样有效的利用他们?

放射性元素基本上最后都变成稳定的铅!
2023-07-23 15:20:002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γ射线、β射线、α射线 B.

A 试题分析: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穿透能力居中,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弱,A正确。
2023-07-23 15:20:111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与什么有关?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无关,仅与k1成反比。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与k2成反比。零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初始物浓度成正比,与反应速率常数k0成反比。三级反应的半衰期与起始浓度的平方成反比,与k2成反比。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扩展资料: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在物理学中,尤其是高中物理,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2023-07-23 15:20:201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什么因素有关

半衰期halflifeperiod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万年。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锝半衰期最长的是98tc,4.2×106年钷半衰期最长的为145pm,18年,147pm半衰期为2.64年84号钋后元素半衰期可在百度百科中查到
2023-07-23 15:20:451

放射性元素衰变

说具体点点喽
2023-07-23 15:21:022

放射性物质为什么会有半衰期?

在物理学上,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x0dx0ax0dx0a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当原子开始发生衰变,其数量会越来越少,衰变的速度也会因而减慢。例如一种原子的半衰期为一小时,一小时后其未衰变的原子会剩下原来的二分一,两小时后会是四分一,三小时后会是八分一。x0dx0ax0dx0a原子的衰变会产生出另一种元素,并会放出阿尔法、贝塔粒子或中微子,在发生衰变后,该原子也会释出伽_射线。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E=mc2,衰变是其中一个把质量转为能量的方式。通常衰变所产生的产物多也是带放射性,因此会有一连串的衰变过程,直至该原子衰变至一稳定的同位素。x0dx0ax0dx0a什么是放射性元素x0dx0ax0dx0a参考答案: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x0dx0a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x0dx0a参考答案: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β、ν等射线的现象,叫放射性。其射线可杀死生物体内的有机体,引起癌变、白血病、骨髓病等。x0dx0a参考答案: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及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度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x0dx0ax0dx0a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2023-07-23 15:21:271

各种放射性核素有哪种共同的衰变规律

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或活度随时间而改变的规律(见放射性、核素).1903年E.卢瑟福和F.索迪提出的放射性衰变理论首先揭示了放射性物质的不稳定性,并且在研究钍 X(224Ra)的放射性衰变率时提出了定量的负指数关系式.它的现代表示方式是:(1)积分得:(2)式(2)两边同乘以λ,则得到活度的相应关系:(3)式中是放射性核素原子的衰变率;NO和N是起始时刻(t=0)和t时刻该核素原子的数目;AO和A是起始时刻和t时刻的活度;λ 是衰变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几率.式(2)表示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即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每一种放射性核素单独衰变时都服从这一基本规律,但是各自具有特征的衰变常数.如铀238的 λ为1.55×10-10年-1,镭226的λ为4.33×10-4年-1.原子核的衰变有时是一代又一代地连续进行,这些混在一起的衰变情况非常复杂.两次连续衰变规律 母体(核素1)衰变成子体(核素2),子体衰变成稳定核素,且母子体处于同一体系中.这时式(1)和式(2)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核素 1和孤立的核素2的原子数.与核素1共同存在的核素 2的改变速率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核素1的衰变而产生核素2,另一部分是核素2的衰变.所以:(4) (5)开始时只有母体核素,给定N1,0的样品中,N2随时间的变化只取决于λ1和λ2,有三种情况:①λ2》λ1 核素2的活度(A2)最初随时间而增加,然后达到某一饱和值,与核素1的活度(A1)相等,随后核素2的活度一直按核素1的半衰期衰减,出现长期平衡(图1).曲线 c是核素1和2的活度总和,曲线a是开始时纯粹核素1的活度,曲线 b是从纯粹核素 1中逐渐积累的核素 2的活度,曲线b′是孤立的核素2的活度随时间衰减的状况.铀238中产生钍234,镭226中产生氡222都属于这种情况.另外,利用反应堆中的中子或加速器产生的离子束通过核反应生产放射性核素时,只要核反应速率保持恒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变化也与长期平衡状况一致.②λ2>λ1 核素2的活度最初随时间而增大,在tm达到某一极大值后,核素2的活度大于核素1的活度,随后逐渐趋向于按核素1的半衰期衰减,出现暂时平衡(图2).曲线a、b、b′、c的说明同图1.铅212中产生铋212,碲132中产生碘132都属于这种情况.
2023-07-23 15:21:551

放射性核素衰变满足什么衰变规律

N=N0×(1/2)t/T。T为衰变周期,t/T在1/2的右上角,N为t时间后剩余的个数。衰变规律为每一个衰变周期,个数减少原来的一半。
2023-07-23 15:22:042

求元素周期表中所有放射性元素的名称

你好!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指那些最初是从自然界发现而不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们是:钋(pō)Po、氡Rn、钫(fāng)Fr、镭Ra、锕(ā)Ac、钍(tǔ)Th、镤(pú)Pa、铀(yóu)U、镎(ná)Np、钚(bù)Pu人工放射性元素最初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而被鉴定的放射性元素。它们是锝、钷、镅、锔、锫、锎、锿、镄、钔、锘、铹、104、105、106、107、108和109号元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2023-07-23 15: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