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不是西游
-
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皇上赏赐大臣都是赏良田多少多少亩,一直到现在我们日常口头上用来讨论面积的单位都习惯是用亩,但是国际上通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却是公顷。那你知道一公顷等于多少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等于100公亩等于15亩,1公亩=100平方米,1平方米=0.0015亩。公顷是公制地积的单位,别称:平方百米,一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为10000平方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稍大。
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很多,比如:亩、顷、公顷、公亩、丈、垧、平方米、平方千米等。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多;公亩是公制土地面积单位,现在已经不常用,但有时候会用到;顷是市制土地面积单位,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少;公顷又称平方百米、平方公引,是公制土地面积单位,单位符号为hm_和ha,国内不推荐使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多。
1、一公顷等于多少亩地?
1公顷=15亩
1公顷=0.15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顷=0.01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
1亩=0.0666667公顷
1亩=6.6666667公亩
1亩=0.01顷
1亩=0.0006667平方千米=666.6666667平方米
2、一公亩/一顷等于多少公顷?
1公亩=0.01公顷
1公亩=0.0015顷
1公亩=0.15亩
1公亩=0.0001平方千米=100平方米
1顷=6.6666667公顷
1顷=666.6666667公亩
1顷=100亩
1顷=0.0666667平方千米=66666.6666667平方米
一公顷等于多少
1000千米2023-07-07 00:53:395
一公顷有多大?
一公顷是10000平方米。公顷是面积的国际单位,其别称是平方百米。其和平方米的换算关系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里的大小可以和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足球场地、天安门广场进行比较:1、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足球场地为7140平方米(长度105米,宽度68米),也就是1公顷的面积要比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足球场地要大一些。2、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这里的一公顷是天安门广场的四十四分之一。扩展资料:公顷在公制中的换算关系:1、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0.1550平方英寸。2、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1960平方码。3、1公顷=15亩=10000平方米。4、1亩=666.67平方米。5、1公顷=10000平方米=2.4711英亩。6、1平方公里=100公顷=0.3861平方英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广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足球场地2023-07-07 00:54:112
一公顷有多大?
1公顷为1万平方米,1标准亩为666.66666平方米,因此1公顷为15标准亩。2023-07-07 00:54:482
1公顷有多大?
1公顷=10000平方米,可以举例为:学校的操场大约有1公顷,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这些都是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并且都是面积单位。喜欢就关注一下,非常感谢!2023-07-07 00:54:552
一公顷有多少
问题一:一公顷是多少亩 1公顷=10000平方米 10000÷3分之2000=15(亩) 如果满意,请点右上角 采纳答案 问题二:一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1平方米=0.0015亩,1公顷=15亩 15÷0.0015=10000(平方米) 。 问题三:1公顷是多少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1000000)平方千米=0.01平方千米 问题四:一公顷有多少立方米 你好,你的问题有误,公顷是面积单位,而立方米是体积单位。 问题五:一公顷是多少亩 1 公顷 = 10 000 平方米(square meters) 1 公顷 = 100 公亩(ares) 1 公顷 = 15 亩 1 公顷 = 2.471 053 8 英亩(acres) 1 公顷 = 0.01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square kilometers) 一亩=666.6666667平方米 问题六:一公顷是多少亩地 1 公顷 = 10 000 平方米 1 公顷 = 100 公亩 1 公顷 = 15 亩 楼主 给个金牌吧…~ 真心感激!2023-07-07 00:55:111
1公顷等于多少米?
一公顷等于多少米这样问是不对的,公顷是面积单位而米是长度单位。2023-07-07 00:55:202
举例说明一公顷、一平方千米各有多大?
一公顷比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足球场地要大一些,一平方千米米比两个天安门要大一些。2023-07-07 00:55:487
一公顷是多少平地面积
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0.01平方千米2023-07-07 00:56:212
一公顷有多大举例子地方
一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一个400米跑道体育场中间的足球场面积约为0.6公顷。1,公顷简介答:公顷(gōngqǐng 、hectare(ha) )公制地积单位 字母表示:hm²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一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大约与一个标准足球场近似。2,一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答:1 公顷 = 10 000 平方米 =15亩1 平方米 = 0.0001 公顷2023-07-07 00:56:284
1公顷等于多少千克
无法比较,因为千克是重量单位,公顷是面积单位2023-07-07 00:57:296
一公顷等于多少平方千米
0.012023-07-07 00:58:233
一公顷等于多少亩?
1 公顷 = 10 000 平方米(square meters) 1 公顷 = 100 公亩(ares) 1 公顷 = 15 亩 1 公顷 = 2.471 053 8 英亩(acres) 1 公顷 = 0.01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square kilometers赞同1| 评论2023-07-07 00:58:401
1公顷是有多大?
一公顷就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00米长,100米宽的场地,或者说就是宽20米,长500米街道所占得面积,1公顷等于15亩。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大约是七千多平方米。1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为10000平方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稍大。扩展资料: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0.1550平方英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1960平方码1公顷=15亩=10000平方米1亩=666.67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2.4711英亩1平方公里=100公顷=0.3861平方英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顷2023-07-07 00:59:081
一公顷有多大面积?
1公顷=0.01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公顷(gōngqǐng 、hectare(ha) )公制地积单位,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一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为10000平方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稍大。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都是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例如,我国国土的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平方米(㎡),是面积的国际单位,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测量方式标准。1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为10000平方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稍大。1、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足球场地为7140平方米(长度105米,宽度68米),也就是1公顷的面积要比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足球场地要大一些。2、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这里的一公顷是天安门广场的四十四分之一。2023-07-07 00:59:251
1公顷有多大面积?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2023-07-07 00:59:523
一公顷等于多少吨
一.公顷是面积单位二.吨是重量单位二者不可换算2023-07-07 01:00:143
一公顷有多大面积?
一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2023-07-07 01:00:582
一公顷等于多少米?
公顷,是土地面积单位,一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米,是长度单位。面积与长度这两种量是不能换算的。所以,1公顷跟多少米都不相等。2023-07-07 01:01:302
一公顷有多大?举一些地方的例子。
一次我的人在哪上班了吗我好看来一次又一次一时间☆、一时间一一一寺河西红柿一时间一丰富二代一时间丰胸围脖子痛一时间一时间一央美丽水里难受2023-07-07 01:02:174
一公顷是什么意思?能换算成什么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2023-07-07 01:03:401
一公顷有多大?
一公顷有多大 一公顷=10000平方米 一公顷有多大面积? 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市)亩等于666.66平方米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公亩等于100平方米 举例说明1公顷、1平方千米各有多大。 1公顷=10000平方米,估算,160米*60米,学校操场那么大。 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大概一个社区,或初中学校的面积。 一公顷有多大举例子地方 一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一个400米跑道体育场中间的足球场面积约为0.6公顷 一公顷有多大,打个比方 一公顷=10000平方米 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大约是 七千多平方米 一公顷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再稍大些 举例说明一公顷、一平方千米各有多大? 1公顷=10000平方米(其面积大小相对于一个每边长度为100米的正方形) 1平方千米=1平方公里(其面积大小相对于一个每一个边长度为1000米的正方形)。2023-07-07 01:04:131
1公顷怎么读
1公顷怎么读读作:一公顷2023-07-07 01:04:342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文言文翻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是一篇文言短文,选自明代江盈科所著《缘箩山人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菱角。2023-07-07 00:59:021
古文《北人不识棱者》的翻译和带点字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要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2023-07-07 00:59:123
杭州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 2. 小学毕业班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现代文古文都要,越多越好 1、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3+3=6)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 陷: 句意: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句意: 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2+4+2=8)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晚霞,微笑着把一堆堆黄灿灿的落叶扫入花园里。是呀,它们落在地上,被烧成灰烬,埋入泥土。 它们没有一点怨恨,没有一点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1)、给这段话加个题目: (2)、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火红( ) 黄灿灿( ) 怨恨( ) 悲伤( ) (3)、用“ ”画出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写由实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6+5+5=16)画蛇添足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③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能⑤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注释] ①祠:祭祀。 ②舍人:战国时王公贵族家里门客一类的人。卮:盛酒的器皿。 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有个人在祭祀以后,赏给他的门客一壶酒。 ③且:就要。 即拿着酒就要喝。 ④固:本来。 ⑤安能:怎么能。 ⑥亡:丢失,失去。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赐: ②曰: ③未成: ④子: ⑤遂: ⑥终: (2)请按自己的理解翻译《画蛇添足》:(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对那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些什么?---------------------------------------------------------------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表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 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上一次,就能知道哪条路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本。 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了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有升华的契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 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更丰富,能力不断提高。 1990年至1993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荣誉没有使他陶醉。 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表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在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 给 “过”字选择恰当手工艺解释。(6分)过:(1)从一地点或时间到另一地点或时间;(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3)经过某种处理; (4)超过; (5)过失; (6)表示完毕。 过人( ) 过错( ) 过河( )过户( ) 过滤( ) 喝过水( )2. 题目“他,又攀上一座高峰”,这“高峰”指什么?(2分)3. 文中的“华的契机”具体指什么?(3分)4.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巨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这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同这句话作用相同的句子还有 5.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用得很准确,在句中各说明了什么?(4分)“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啃”字说明了 ,“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啃”字说明了 。“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全世界”,“冲、走、飞”说明了 。 6.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2分)。 3.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yì ), “诣”的意思是 (拜访) ;为设果( [wèi] ),是 为 设果;儿应( yìng )声答曰( yuē )。 2、“惠”通假字是( 慧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十分聪明) 从文中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高山流水)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钟子期) 是(俞伯牙)的知音,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3、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人们把知音比作(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即使自己有再高的造诣,但是没有了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那也没什么意思)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教导 惟: 只 援:引,拉 俱:一起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的)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天鹅)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他,指前一个人)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因为后一个人没有认真听弈秋的教导,所以学不好。我从他身上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离人近 及日中 :到了中午 孰 :谁 为汝 :你 多知 :知识渊博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wèi )孰为读( wéi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是一儿认为原因是:远者小而近者。一儿认为原因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相等的)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误差)。2023-07-07 00:59:181
8点25,9点35(两种英语表达方式)
8点25的两种表达方式是:eighttwenty-five和twentypasteight。9点35的两种表达方式是:ninethirty-five和twentyfivetoten。英语的时间表达法1.直接表示时间法:就是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来表示时间。(这个最简单)例如:8:00——eight(o"clock)5:20——fivetwenty2.添加介词表示法如果分数小于或等于30,就用past来表示,结构是“分钟+past+该点钟“;如果分钟大于30,就用to来表示,结构是“分钟+to+下一点钟例如:12:05——fivepasttwelve9:50——tentoten8:40——twentytonine温馨提示:在第二种表示法中,如果分钟是15,一般用aquarter来代替fifteen;如果分钟是30,一般用half来代替thirty。例如:9:15——aquarterpastnine11:30——halfpasteleven2:45——aquartertothree2023-07-07 00:59:202
英语时间表达法
英语表达时间的顺读法和逆读法是两种不同的读法:1、顺读法按“钟点数+分钟数”的顺序直接读出来的方法叫顺读法。如:6:35读作 six thirty-five;4:04读作four o four;10:00读作ten o"clock等。 2、逆读法按“分钟数+to/past+钟点数”的顺序读时间的方法叫逆读法。1) 分钟数小于30时,用“分钟数+ past +钟点数”表示“几点几分”。如:9:10 读作:ten past nine2) 分钟数大于30时,用“分钟数+to+钟点数”,其中“分钟数”为60减去原分钟数,“钟点数”为“下一个钟点数”,表示“差几分几点”。如: 7:53 读作:seven to eight(seven=60-53, eight =7+1) 扩展资料其它注意要点:1、当分钟数为15时,可用a quarter (一刻钟)表示。如:十点十五分:a quarter past ten2、若想表明所说时间是上午,只需在时间后加上am。若想表达下午,只需在时间后加上pm。如:It"s six thirty a.m. (现在是早上六点三十分) 3、如果表达的时间不是很精确,可以时间前加about(大约)。如:It"s about seven o"clock (现在大约七点钟)4、在时间前面应用介词“at”表示“在”。如:I go to school at seven ten. (我在七点十分上学)2023-07-07 00:59:292
时间的四种表达方式英语
时间的四种表达方式英语如下:1、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 + 分钟”直接读:6:10 six ten;8:30 eight thirty;2:40 two forty2、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 past + 小时”:6:10 ten past six;4:20 twenty past four;10:25 twenty-five past ten3、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外,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 to + (下一)小时”: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5:50 ten to six;9:49 eleven to ten4、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 + past + 小时”:11:30 half past eleven;2:30 half past two5、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9:15 nine fifteen ; fifteen past nine ; a quarter past nine;3:45 three forty-five ; fifteen to four ; a quarter to four6、整点的表达:现在是两点整。It s two./It s two o clock.另外英语中的 noon 和midnight 可分别直接表示白天和夜晚的12点:It s (twelve) noon. 现在是中午十二点。It s (twelve) midnight. 现在是半夜零点。7、大约时间:It s almost two. 马上到两点了;It s not quite two. 还不到两点;It s just after two. 刚过两点。8、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如:thirteen past six a.m.(上午六点十三分);若想表明是下午,可在时间后加上p.m.如:four o clock p.m.(下午四点)。2023-07-07 00:59:361
课外传记体文言文训练
1. 求一些课外的人物传记文言文 《灵丘丈人》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读音hú,量器,腊称之称:通“趁”。 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期月:整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 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凉凉也熇:读音hè,火旺盛,形容兴旺?”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看守。 刳木以为蜂之宫刳:读音kū,剖开掏空,不罅不庮罅:读音xià,空隙、裂缝。庮:读音yóu,腐朽。 其置也置:布置,疏密有行:行列,新旧有次:次序。坐有方坐:坐落。 方:方位,牖有乡牖:读音yǒu,窗户。乡:同‘向",方向。 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暄:温暖,巩其架构,时其墐发墐:读音jīn,用泥土塞门窗。 发:打开,蕃则从之析之蕃:读音fán,蕃衍,寡则与之裒之裒:读音póu,聚集,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蟊:读音máo,也是一种蜘蛛。 蚍蜉:读音pí,fu二声,大蚂蚁,弥其土蜂蝇豹弥:止息,消除。蝇豹:食蝇蜘蛛,夏不烈日烈:做动词解,烈日下暴晒,冬不凝澌凝:用法和前面的‘烈"同。 凝固。澌读音sī,冰解冻时的声音。 此指冰冻,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灵丘丈人》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读音hú,量器,腊称之称:通“趁”。 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期月:整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 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凉凉也熇:读音hè,火旺盛,形容兴旺?”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看守。 刳木以为蜂之宫刳:读音kū,剖开掏空,不罅不庮罅:读音xià,空隙、裂缝。庮:读音yóu,腐朽。 其置也置:布置,疏密有行:行列,新旧有次:次序。坐有方坐:坐落。 方:方位,牖有乡牖:读音yǒu,窗户。乡:同‘向",方向。 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暄:温暖,巩其架构,时其墐发墐:读音jīn,用泥土塞门窗。 发:打开,蕃则从之析之蕃:读音fán,蕃衍,寡则与之裒之裒:读音póu,聚集,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蟊:读音máo,也是一种蜘蛛。 蚍蜉:读音pí,fu二声,大蚂蚁,弥其土蜂蝇豹弥:止息,消除。蝇豹:食蝇蜘蛛,夏不烈日烈:做动词解,烈日下暴晒,冬不凝澌凝:用法和前面的‘烈"同。 凝固。澌读音sī,冰解冻时的声音。 此指冰冻,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沃:浇、灌渍:浸泡。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赢:赢余,不竭其力也。 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 园庐不葺:读音qì,修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臲卼臲卼:读音niè,kuì。摇摇欲坠,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 及其久也,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蛅蟖:读音zhàn,sī。一种毛虫,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鸒掠之于白日鹩鸒:读音liáo,yǔ;‘鸒"字的‘与"和‘鸟"改上下结构为‘与"左‘鸟"右。 一种食蜂鸟,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 又焉得不凉凉也哉?”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二三子:你们几位。识:记住,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翻译:灵丘有个老人善于养蜂,年收蜂蜜几百斛,趁岁末出售蜜蜂赚钱。 在这个时期,他富有得比得上有封地的君侯。老人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产业。 没到一个月,蜜蜂就有整窝离开的,他也不担心。一年多,蜜蜂走了大概一般半,又过了一年多,蜜蜂全走了。 他家就穷了。陶朱公到齐国去,经过时就问,说道:“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这里是欣欣向荣而如今是冷冷清清呢?”他的邻居老者回答道:“是因为蜜蜂。” 陶朱公请问其中缘故,回答道:“原来的老人养蜂,园子里有蓬屋,蓬屋有看守。掏空树木做成蜂房,没有裂缝不会腐烂。 它们的布置,疏密有间,新旧有序。坐落有方位,窗户朝向有讲究。 五个为一组五组为一伍,一人管一伍。照顾它们的生息,调节它们的冷暖,加固它们构架,按时打开和封上蜂房的门窗,蕃衍了后代就按照蜜蜂的习性分窝,少了就给它们合并,不致有两只蜂王同窝。 扫除蜘蛛蚂蚁,驱散土蜂和食蝇蜘蛛,夏天不让它们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不让它们在冰雪中受冻,大风吹不会摇摆,雨淋时不会遭浸泡。他取蜂蜜,只是分出蜜蜂剩余的就够了,不用完它们的能力。 这样的话,原有的蜜蜂安心待着,新生的蜜蜂生养得好,老人不出家门就收获利益。如今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 园子蓬屋不修理,污秽不清理,燥热潮湿不调节,蜂房的门窗开启关闭没有规律,住的地方摇摇欲坠,出入有障碍,蜜蜂们不喜欢它们的蜂房啊。等这样久了,毛虫和蜜蜂同住一个蜂房也不知道,蝼蚁蛀它们的蜂房也不制止,食蜂鸟在白天掠杀蜜蜂,狐狸在晚上偷窃蜂蜜,没有注意到的。 只管取蜂蜜就完了。如此又怎么会不冷冷清清啊?”陶朱公对弟子说:“啊!你们几个记住,治理国家对待民众可以借鉴此事的啊!”感:比喻得的确很贴切!就是居高临下地将统治者当做取利于民的老爷观念不可取的。 当然,并不是强求那个年代的人们非得明白。 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 3. 求5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 (二)师旷论学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②臣『安』敢『戏』其君 ( ) ③孰与『昧行』乎( ) ④何不『炳烛』乎 ( )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 ) (三)程门立雪《宋史》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 ) 颐既『觉』 ( )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 ) (四)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 )②衡乃与其『佣作』 (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 )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 )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 )(用四字短语作答) (五)七录《明史·张溥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 ) ③日『沃』汤数次( )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 )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 )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 )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六)学弈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 ②非『然』也 (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 )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 初一课外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 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21. ⑴听到 ⑵从上往下看 ⑶ 终于 ⑷ 曾经 ⑸离开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5. 求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三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颐:养。 ③衷:思想。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1)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 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 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 五、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 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七、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八、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 6. 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尝。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选自〈百喻经〉) 3.商人位半钱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诚信 (二)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孟,堕于水中。尔时众人无不大笑。(选自〈百喻经〉) 3.不言而喻,故事中的人物是十分愚蠢的.他和你学过的哪则寓言中的任务相似?他们都犯了什么错误? 4.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则故事会给你什么启示呢? 3。刻舟求剑 4.要与时俱进 7. 课外文言文怎么做呢 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首先弄清传记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什么事(了解文言文内容时可参考第三题,考的是文章理解)。 然后开始读文章,通过语感用笔标出重点实词,特殊句式,碰到不会的词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测,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跳过去。读完文章后做题,第一道题一般是考查实词,可以带入句子进行检验,如果该词解释的意思是现代汉语的意思,那么这个选项就是错的。 第二题考查虚词或者是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哪些句子,可用排除法做。第三题考的是文章内容理解,错误还是比较明显的,只要认真比对原文,便可找出答案。 第四题是文言句子翻译,给几分找几个得分点。2023-07-07 00:59:381
以为无虞而不知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 ⑴席上食菱 食:吃 ⑵欲以去热也 去: 用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菱生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阅读本文,烁烁你对被人"强不知以为知也"的看法. 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辨别,护其短处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文言文翻译全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互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只也。 还有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北方人从来不知道菱角是何物。一位北方男士到了南方,在宴席上吃菱角时连壳一起吃。旁边的人告诉他:“吃菱角必须去壳。”这位自知自己的吃法不对,却又碍于面子,回答说:“这我知道,但连壳吃可以去热。”那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这位回答:“山前山后哪里没有呢?” 然而,菱角生长在水里,被称为土特产,就是说,菱角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是没有的。这就是有眼不识泰山,自以为是。 3. 文言文阅读题要答案和译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或牵牛来责蹊田,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求剑若此,指尺子,遂不得履,何地不有,市罢。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市罢,曰郑人有欲买履者。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曷不听其所为,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父怒挞之。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翻译句子舟已行矣、1 ①自,求剑若此,指尺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而剑不行。” 反归取之;冕小儿,而忘操之.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不亦惑乎:②先子度其足。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而忘操之。已得履。 暮归:就,席而啖菱,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 ④恬。二。 及反:“前山后山; ②到……去.翻译句子舟已行矣,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指尺子,恬若不知,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曰,不亦惑乎.这寓言叫什么,琅琅达旦。 至之市,狞恶可怖:③而置之其坐,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 暮归,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突出了他什么特点,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求剑若此。 ②一到夜里?”曰,诸暨人。 及反,或牵牛来责蹊田。 3 吃苦耐劳:这。” 问者曰,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用鞭子打,先自度其足。 ②出:同“何”:(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 “ 儿痴如此,父怒挞之;听已、1 ①窃。 ⑥曷。 ②是?4、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而剑不行?( )6?一。 像这样寻找剑,不亦惑乎.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4。 ( )阅读本文,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6 刻舟求剑:“啖菱须去壳,勤奋学习.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听诸生诵书。 已而复如初。” 1.解释加点字,无自信也.翻译句字。 已而复如初,诸暨人,琅琅达旦? 3 记述,仕于南方。夜潜出坐佛膝上:“我非不知。 佛像多土偶:吃,并角入口,不虚心求教,最后一句是( )。 3 不要墨守陈规,为什么; ②辄,依僧寺以居; ③代词.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2 船已经前进了,不也太愚蠢了吗:“我非不知,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1。 七八岁时,而置之其坐、1 ①啖:“北土亦有此物否; ③痴,乃曰,并壳者.翻译句字。1? 冕因去.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 三:“啖菱须去壳。1。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王冕暗地走出来?”答曰,而剑不行.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反而自吹自己知道,何地不有,并壳者,席而啖菱,依僧寺以居,而剑不行:“是吾剑之所从坠:从.解释加点字。 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坦然。 夜潜出坐佛膝上.翻译句子①王冕者!”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结果闹出笑话。母曰?(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1,窃入学舍。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辄默记,欲以去热也。”其人自护所短; ⑤代词,辄默记。” 舟止,窃入学舍,忘其牛.翻译句子?”曰,指鞋。舟已行矣。 人曰。”舟止.翻译句子,先自度其足。 已得履,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③而置之其坐,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吾忘持度,忘其牛.这寓言叫什么,乃曰。(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 ④代词,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 5。七八岁时,遽契其舟?郑人有欲买履者。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是吾剑之所从坠?突出了他什么特点,曰,要知道变通。舟已行矣:“前山后山;冕小儿,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北土亦有此物否; ⑤挞。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3,并角入口,最后一句是( )。” 1,父命牧牛陇上。 2 菱是在水中生长,遂不得履,怎么。或曰; 议论。 1?( )从表达方式上看.文中的 之 字解释。”其人自护所短。 4 ①代词,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佛像。 4. 浦阳郑君仲辨全文,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 ,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③,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④刺状,肢体心膂⑤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⑥.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⑦,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⑧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於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⑨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辛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5. 5篇较短的文言文 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胶柱鼓瑟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希望满意~=w=)2023-07-07 00:59:451
北人食菱阅读答案
北人食菱 为什么北人不懂装懂2023-07-07 00:59:522
文言文阅读题小升初
1.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 2. 急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5)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⑧值:当。 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 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 3. 小学毕业班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现代文古文都要,越多越好 1、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3+3=6)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 陷: 句意: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句意: 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2+4+2=8)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晚霞,微笑着把一堆堆黄灿灿的落叶扫入花园里。是呀,它们落在地上,被烧成灰烬,埋入泥土。 它们没有一点怨恨,没有一点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1)、给这段话加个题目: (2)、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火红( ) 黄灿灿( ) 怨恨( ) 悲伤( ) (3)、用“ ”画出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写由实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6+5+5=16)画蛇添足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③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能⑤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注释] ①祠:祭祀。 ②舍人:战国时王公贵族家里门客一类的人。卮:盛酒的器皿。 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有个人在祭祀以后,赏给他的门客一壶酒。 ③且:就要。 即拿着酒就要喝。 ④固:本来。 ⑤安能:怎么能。 ⑥亡:丢失,失去。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赐: ②曰: ③未成: ④子: ⑤遂: ⑥终: (2)请按自己的理解翻译《画蛇添足》:(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对那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些什么?---------------------------------------------------------------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表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 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上一次,就能知道哪条路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本。 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了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有升华的契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 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更丰富,能力不断提高。 1990年至1993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荣誉没有使他陶醉。 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表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在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 给 “过”字选择恰当手工艺解释。(6分)过:(1)从一地点或时间到另一地点或时间;(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3)经过某种处理; (4)超过; (5)过失; (6)表示完毕。 过人( ) 过错( ) 过河( )过户( ) 过滤( ) 喝过水( )2. 题目“他,又攀上一座高峰”,这“高峰”指什么?(2分)3. 文中的“华的契机”具体指什么?(3分)4.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巨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这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同这句话作用相同的句子还有 5.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用得很准确,在句中各说明了什么?(4分)“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啃”字说明了 ,“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啃”字说明了 。“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全世界”,“冲、走、飞”说明了 。 6.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2分)。 4.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yì ), “诣”的意思是 (拜访) ;为设果( [wèi] ),是 为 设果;儿应( yìng )声答曰( yuē )。 2、“惠”通假字是( 慧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十分聪明) 从文中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高山流水)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钟子期) 是(俞伯牙)的知音,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3、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人们把知音比作(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即使自己有再高的造诣,但是没有了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那也没什么意思)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教导 惟: 只 援:引,拉 俱:一起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的)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天鹅)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他,指前一个人)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因为后一个人没有认真听弈秋的教导,所以学不好。我从他身上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离人近 及日中 :到了中午 孰 :谁 为汝 :你 多知 :知识渊博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wèi )孰为读( wéi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是一儿认为原因是:远者小而近者。一儿认为原因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相等的)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误差)。 5.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诣 【拼音】:[yì] 叫 杨氏子 慧 机智聪明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用孔的语气反驳孔 高山流水 钟子期 伯牙 知音难觅 音乐 相互了解 教导 只 拉 一起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是他们的智慧不相同么? 不是这样的 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离人近 等到中午 谁 说你 智慧多 孔子不能判断 谁说你智慧多? 一样远近 误差2023-07-07 01:00:001
时间英语表达方式总结
英语时间的5种表达方式如下:一、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分钟”直接读:1、6:10 six ten。2、8:30 eight thirty。3、2:40 two forty。二、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past+小时”:1、6:10 ten past six。2、4:20 twenty past four。3、10:25 twenty-five pastten。三、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相差的)分钟+to+(下一)小时”:1、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2、5:50 ten to six9:49 eleven to ten。三、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past+小时”:1、11:30 half past eleven。2、2:30 half past two。五、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例如:1、9:15:nine fifteen;fifteen past nine;a quarter past nine。2、3:45:three forty-five;;fifteen to four;a quarter to four。2023-07-07 01:00:001
北人食菱翻译(北人食菱翻译文简短)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北人食菱翻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人食菱翻译文简短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北人食菱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理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在多数时间里,我们不懂就要问。千万不要闹北人食菱的笑话,每天多学一点知识、无论是涉猎哪个行业的不懂的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做一个有知识内涵的文化人。北人食菱译文翻译北人食菱江盈科〔明代〕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理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北人食菱》翻译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翻译: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北人食菱的翻译和启示是什么?北人食菱的翻译和启示:一、北人食菱的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二、北人食菱的启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北人食菱赏析此文讲述,因地理环境不同,北方和南方生长的食材会有所不同,所以北人不认得菱角本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虚心向席间的人请教,就不会犯将菱角连壳都吞进嘴里的错误,可惜北人没有请教。在席间人提醒时,他怕被人看轻,却给自己找借口说这样吃是为了败火,于是南人又问他北方是否有菱角,结果又因虚荣心,北方人得出了一个有悖于事实的结论,令人无奈。“物理无穷,造化无尽”,我们总是无法看见我们所处世界的真正模样,但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无限性,放下虚荣心,不为自己找借口,才能开阔胸襟,真诚地探索真理,完善自身。《北人食菱》的译文是什么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北人食菱翻译《北人食菱》的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023-07-07 01:00:061
初一课外新概念文言文
1. 跪求 《寇准求教》原文: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 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张咏将离去,寇准送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心正则笔直》原文:穆宗时,以夏州书记入奏。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译文: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 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 ”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管仲不谢私恩》原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 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被捆绑(在囚车上),从鲁国押往齐国。 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管理祈求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帮他送食,十分恭敬的样子。 (随后,)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除此,)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听了,对他很不满意。 《子贡问政》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物。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太宗论安定之本》原文:房玄龄奏:“阅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翻译: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 ”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太宗罢朝》原文: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向太宗祝贺)。 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陶母责子》原文: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 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 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对待老百姓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世人都很敬重他。 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干鱼送给母亲。 母亲对使者说:“这坛干鱼是哪里来的?”使者回答说:“是官府的。”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荆人涉澭》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翻译: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 澭水突然。 2. 帮忙推荐几篇初中课外文言文,急用,只要原文,谢谢 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四、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3.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篇课外的br/>初中的 1。 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 *** ,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2)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2。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衰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翻译下面的句子。1。 中济,船破,皆游。2。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4。 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1。 如是者六七始已2。 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B。 问涂焉(通“途”,路)C。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D。 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6。曾参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解释下列句子。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7。盲人坠桥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解释下列句子。1。 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8。 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9。 苛政猛子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 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 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5. 初一英语课外阅读文章 It"s time to go home now . I am in a bus on a rainy day and a woman with a dog gets on the bus .It"s a big dog and its feet are not clean .I don"t want the dog to sit near me . But the woman says to the conductor ,”Oh , I pay for my dog .Can he sit here like the other people ?”The conductor looks at the dog and says , “ Yes , But like the other people , he must not put his feet on the chair .” 6. 急 1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题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 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题 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 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 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①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②,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①筱:细竹子。 ②爬沙:螃蟹横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当杀生之名( ) ②能渡此则活汝( ) ③更为我渡一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3)试想:鳖更渡一遭后,主人又会说什么? (4)文中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 多捕众鸟,藏在大器,随时瞻视,养食以时。 毛尾既长,随时剪落;选其肥者,日用供厨。中有一鸟,内自思惟:“若我食多,肥则致死,若饿不食,复致丧身。 宜自料量。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 如其所念,既便少食,衣毛悦泽,便从其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随时瞻视( ) ②养食以时( ) ③内自思惟( ) ④肥则致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宜自料量。 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6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常置酒一壶( ) ②是为五一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3)“六一居士”即---------,他又号-----------,我们曾在课文中读过他的《 》。 (4)取此“六一”为号,表现了居士--------------------------的生活情趣。 7 永公①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②之,号为“退笔冢”。 【注释】①永公:即智永,王羲之七世孙。 ②瘗(yì):埋葬。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与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 ②讽诵之声( ) ③其笃学如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②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8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 *** 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轩豁可望( ) ②净慈之绝胜处也( 。 7. 考试时的课外文言文看不懂怎么办 看不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掌握的实词虚词太少,二是课内掌握的知识不能有效的迁移到课外,即不会灵活运用。 解决办法:一是扩大实词虚词的积累,高考大纲规定必须掌握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这些必须牢牢掌握,但仅仅这些还不够,常用得实词虚词也要掌握。 大纲规定的这些实词虚词含义及用法在课本上都有,所以必须把课本文言文掌握扎实,包括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等。 二是读一些课外小片断文言文,由浅入深,不必句句读懂,理解大概即可,读多了阅读水平自然提高,另外需做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搞好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的衔接,并且作的时候尽量联想一下,这个词语的用法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个词语有几种意思,结合语境判断在这里的意思,多思考多联想,也可以根据语境合理推断词义及用法,文言文不必句句都懂,读懂70%就可以做题了。 另外做题时还有一些技巧,你们老师平时肯定讲过,不再赘述。 总之,要想读懂,首先要扩大积累,其次是学以致用,另外是学会推断,这就需要下大功夫,多多努力噢! 祝你成功。2023-07-07 01:00:141
英语时间表达法?
在具体的某一天就用on,in一般会是短语连用,比如在早上inthemorning,in还可表示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如,infivedays,during表示在某段时间里.at一般表示具体的时间,如at3:00p.m,atnightatnoon等,都是固定搭配2023-07-07 01:00:285
时间的表达方法英语
时间的表达方法英语具体如下:1、直接法:6:10 six ten。4:30 four thirty。2:40two forty。2、逆读法:半小时以内:分钟+past+小时。6:10 ten past six。3:20 twenty past three。5:14 fourteen past five。超过半小时:(相差的)分钟+to+(下一)小时。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4:50 ten to five。6:45 fifteen to seven(a quarter to seven)。3、恰好半个小时:half past+小时。11:30 half past eleven。6:30 half past six。4.有关15分钟。9:15 a quarter to nine。3:45 a quarter to four。5.noon和midnight。It"s (twelve)noon.中午十二点。it"s (twelve)midnight.晚上十二。2023-07-07 00:58:551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是什么意思,快点回答,好吗?
就是比喻他自己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2023-07-07 00:58:457
英语时间表达法
1、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分钟”直接读:6:10 six ten.2、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past +小时”:6:10 ten past six.3、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外,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to +(下一)小时”: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若指在哪一年或哪一月,用介词in;若具体到某一天,需用介词on。句子范例:1、It s nine forty-five. =It s a quarter to ten.2、It s two seventeen. =It s seventeen past two.3、It s three. =It s three o clock.4、It s nine thirty. =It s half past nine.5、It s six fifteen. =It s a quarter past six.6、It s three fifty. =It s ten to four.2023-07-07 00:58:432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1.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请参考一下。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2.说苑·君道的全部译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译文: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他把晏子叫来问:“今天我出宫打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遇见蛇,难道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吗?”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这些是不在其中的。所谓三种不详,第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第二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第三是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授予权力。上山看见老虎,因为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因为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怎么能算不祥呢?3.君道邓牧文言文的翻译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县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史(掌管文书的官吏)、胥徒(胥是承办书牍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像这样的人,级别不同,但都属于官员。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尧)、虞氏(远古部落,其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恨。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缘故。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吗?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4.王省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王直,字行俭,泰和人,幼而端重,家贫力学。举永乐二年进士,帝善其文,召入内阁,俾属草,寻授修撰。历事仁宗、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五年出莅部事。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直处之若素习者。八年正月代郭璡为吏部尚书。帝将亲征也先(北方某部族),直率廷臣力谏曰:“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署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帝不从,命直留守。王师覆于土木(地名)。大臣群请太后立皇子为皇太子,以安反侧。时变起仓卒,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而直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雍容镇率而已。加太子太保。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性严重,不苟言笑。及与人交,恂恂如也。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与金溪王英齐名,人称“二王”,以居地目直曰“东王”,英曰“西王”。及长吏部,兼廉慎。时初罢廷臣荐举方面大吏,专属吏部。直委任曹郎,严抑奔竞。凡御史巡方归者,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称得人。其子为南国子博士。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乱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渊为尚书佐之。文渊去,又命王翱,部遂有二尚书。直为尚书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优礼之,免其常朝。比家居,尝从诸佃仆耕莳,击鼓歌唱。诸子孙更迭举觞上寿。天顺六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谥文端。(摘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悉:全部B.陛下但宜固封疆固:坚守C.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方:正直D.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具:陈述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直“才干出色”的一组是(3分)()①俾属草,寻授修撰②直处之若素习者③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④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⑤及与人交,恂恂如也⑥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A.②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亲征也先。王直从敌我形势、自然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充分的理由,极力劝谏,但皇帝不听,结果兵败土木,事变仓猝,国家动荡倾危。B.国难当头,王直带头为国家做了许多事,却总是推举于谦出头,甘居人下,默默地恪尽职守。面对严重的忧患,他心思沉重,不随便谈笑。C.王直任吏部长官,更加廉洁谨慎。他对奔走钻营跑官要官的乱象严加打击,对以备选拔的地方官员严格审查,其选人的做法颇受人们称赞。D.王直晚年幸福美满。离职回乡后,他常随同佃户仆从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打鼓唱歌,其乐融融;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最后高寿而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译文:。(2)时初罢廷臣荐举方面大吏,专属吏部。译文:。答案:4.C方:(脸型)方正【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和相关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注意对原文“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的理解。这句话写的是王直的外貌,与性格无关,所以解释为“正直”必错无疑。这句话的意思是“王直脸型方正胡子长,仪表堂堂。”5.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能力。5.(③说的是王直关心国事;⑤说的是王直与人交往谨慎谦和;⑥说的是王直的儿子经考核合格到吏部任职。这三项与王直的才干无关。)6.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面对严重的忧患,王直心思沉重”,是对“性严重”的误解,应当是“王直性情严肃庄重”;另外“默默地”应当是“大度从容地”。5.文言文阅读题要答案和译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翻译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或牵牛来责蹊田,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求剑若此,指尺子,遂不得履,何地不有,市罢。5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市罢,曰郑人有欲买履者。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曷不听其所为,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父怒挞之。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翻译句子舟已行矣、1①自,求剑若此,指尺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而剑不行。”反归取之;冕小儿,而忘操之.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不亦惑乎:②先子度其足。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而忘操之。已得履。暮归:就,席而啖菱,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④恬。二。及反:“前山后山;②到……去.翻译句子舟已行矣,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指尺子,恬若不知,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曰,不亦惑乎.这寓言叫什么,琅琅达旦。至之市,狞恶可怖:③而置之其坐,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楚人有涉江者。暮归,选问中前两句的是()?突出了他什么特点,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求剑若此。②一到夜里?”曰,诸暨人。及反,或牵牛来责蹊田。3吃苦耐劳:这。”问者曰,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用鞭子打,先自度其足。②出:同“何”:()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儿痴如此,父怒挞之;听已、1①窃。⑥曷。②是?4、1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而剑不行?()6?一。像这样寻找剑,不亦惑乎.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王冕者?4。()阅读本文,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6刻舟求剑:“啖菱须去壳,勤奋学习.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听诸生诵书。已而复如初。”1.解释加点字,无自信也.翻译句字。已而复如初,诸暨人,琅琅达旦?3记述,仕于南方。夜潜出坐佛膝上:“我非不知。佛像多土偶:吃,并角入口,不虚心求教,最后一句是()。3不要墨守陈规,为什么;②辄,依僧寺以居;③代词.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2船已经前进了,不也太愚蠢了吗:“我非不知,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1。七八岁时,而置之其坐、1①啖:“北土亦有此物否;③痴,乃曰,并壳者.翻译句字。1?冕因去.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2。三:“啖菱须去壳。1。3自己不懂的事物,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王冕暗地走出来?”答曰,而剑不行.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2,,反而自吹自己知道,何地不有,并壳者,席而啖菱,依僧寺以居,而剑不行:“是吾剑之所从坠:从.解释加点字。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坦然。夜潜出坐佛膝上.翻译句子①王冕者!”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结果闹出笑话。母曰?()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1,窃入学舍。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王冕者,辄默记,欲以去热也。”其人自护所短;⑤代词,辄默记。”舟止,窃入学舍,忘其牛.翻译句子?”曰,指鞋。舟已行矣。人曰。”舟止.翻译句子,先自度其足。已得履,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③而置之其坐,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吾忘持度,忘其牛.这寓言叫什么,乃曰。(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④代词,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5。七八岁时,遽契其舟?郑人有欲买履者。2①王冕是诸暨县人:“是吾剑之所从坠?突出了他什么特点,曰,要知道变通。舟已行矣:“前山后山;冕小儿,选问中前两句的是():“北土亦有此物否;⑤挞。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3,并角入口,最后一句是()。”1,父命牧牛陇上。2菱是在水中生长,遂不得履,怎么。或曰;议论。1?()从表达方式上看.文中的之字解释。”其人自护所短。4①代词,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佛像。6.文言文与古诗词阅读《义犬》翻译及答案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文言文《义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言文《义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译文】山西潞安地方的某甲,父亲被人诬陷关在牢房里,快要死了,倾家荡产,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一共才百把两银子,准备拿到府里去打通关节,说个人情。骑着骡子出了门,家里养的那只黑狗就跟着他走。(某甲)大声喝退了它,等到他一走,那只狗又跟着来了。鞭它赶它,它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某下了马,拿起石头来打狗,狗才跑开;某一走,狗突然又来了,咬着骡子的尾巴。某大发脾气,用鞭子打它,它大叫不止。忽然跳到前面,愤怒地咬了骡子的脑袋,好像硬要挡住骡子的去路似的。某以为不是个吉祥的兆头,更加发着脾气,勒转马就去追逐它。看到狗已经走得很远了,才勒转辔头飞跑,到达府城时已经快黑了。等他来摸系在腰间的袋子时,银子已丢了一半,急得汗如雨下,魂飞魄散。【文言文《义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article/gushicijiansan。一夜翻来覆去,没有入睡。忽然想起狗的狂吠乱咬,一定是有原故的。等到城门一开,便离开了府城,仔细地观察了来的道路。自己又在心里划算,这是通往南北的大道,来往的行人多得像蚂蚁一样,丢了的银子哪还能在那里呢?犹犹豫豫地走到昨天下马的地方,看到狗死在草丛里,身上的毛全都被汗湿透了。提起它的耳朵来看,那一包银子分明还在那里。某甲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买了一口棺材埋葬了它,人们都呼作“义犬冢”。7.李崇矩传文言文翻译及关于阅读题材及答案李崇矩[2]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还判四方馆事。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固辞得免。[3]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尉,谥元靖。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2023-07-07 00:58:351
英语时间的5种表达方式
英语时间的5种表达方式如下:一、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分钟”直接读:1、6:10 six ten。2、8:30 eight thirty。3、2:40 two forty。二、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past+小时”:1、6:10 ten past six。2、4:20 twenty past four。3、10:25 twenty-five pastten。三、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相差的)分钟+to+(下一)小时”:1、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2、5:50 ten to six 9:49 eleven to ten。三、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past+小时”:1、11:30 half past eleven。2、2:30 half past two。五、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例如:1、9:15:nine fifteen;fifteen past nine;a quarter past nine。2、3:45:three forty-five;fifteen to four;a quarter to four。2023-07-07 00:58:271
自护其短文言文的译文
1. 古文:自护其短的译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 自护其短的译文 一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 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 自护其短的原文翻译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翻译: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 自护其短译文 译文: 有个北方人生来就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他连同壳一起吃。 有人说:“吃菱角须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就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的事情(文中“者”这个字翻译为“事情”)是想要用来清热。” 问的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在水中而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弄成知道。 出处:明代江盈科的《雪涛小说·知无涯》 作品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扩展资料: 寓意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辞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至于自护其短的寓意应该是做人要诚实,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吧,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这个故事讽刺了做事不注重实际,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 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2023-07-07 00:58:261
菱角文言文翻译
1. 北人啖菱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节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标题为编者所拟。) 解释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 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 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 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 。展开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 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 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 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 11、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12、而:连词,表转折,却。 13、坐:因为。 14、强(qiǎng)不知以为知:自己不懂硬以为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宋朱熹集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飜飜,一直飜到后面去。”强,勉强。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菱角的壳儿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儿。”那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说:“我并不是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掉壳儿),(我)连壳儿一起吃,是想要来祛热啊。”问的人说:“北方地区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懂硬装懂啊。 【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收起 3. 文言文翻译(北人食菱)急需~~~~~~ 北 人 食 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翻译: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 文言文翻译 北 人 食 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翻译: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 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仕于南方的仕什么意思? 仕:官,做官 席上啖菱的啖是什么意思? 啖:吃。 如生啖其肉 或曰:“啖菱须去壳。”的或什么意思? 或:有人 其人自护其短什么意思?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采纳吧。 5. 翻译文言文北人食棱全翻译 译文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 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6. 翻译文言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菱角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 (4)啖(dàn):吃 (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6)或:有的人 (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 (12)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13)而:却 (14)席:酒席 (15)坐:因为,由于 (16)以:用来 (17)其:这 1.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 7. 北人食菱文言文仕,啖,以,坐翻译 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仕”做官在南方做官。 “啖”食用,此可指吃。吃的意思。 8.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急 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 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北人:北方人。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11、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12、而:连词,表转折,却。13、坐:因为。 14、强(qiǎng)不知以为知:自己不懂硬以为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宋朱熹集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飜飜,一直飜到后面去。”强,勉强。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菱角的壳儿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儿。” 那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说:“我并不是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掉壳儿),(我)连壳儿一起吃,是想要来祛热啊。”问的人说:“北方地区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懂硬装懂啊。 【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 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2023-07-07 00:58:191
翻译文言文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2023-07-07 00:58:101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北人食菱》预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题(附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 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文言文《北人食菱》翻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作者简介】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著有作品《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 【创作背景】 无2023-07-07 00:58:011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的意思
菱(原本)生长在水中(那人)却说生长在土地里2023-07-07 00:57:521
表示时间的英文字母
英语中有关时间的表达方式有些复杂,恐怕会让初学者感到头疼。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表示时间的英文字母,希望大家喜欢! 表示时间的英文字母 时间是time,缩写是t; 小时是hour,缩写是h; 分钟是minute,缩写是m; 秒是second ,缩写是s。 时间表达方式大汇总 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 + 分钟”直接读: 6:10 six ten 8:30 eight thirty 2:40 two forty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 past + 小时”: 6:10 ten past six 4:20 twenty past four 10:25 twenty-five past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外,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 to + (下一)小时”: 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 5:50 ten to six 9:49 eleven to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 + past + 小时”: 11:30 half past eleven 2:30 half past two 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 (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 9:15 - nine fifteen ; fifteen past nine ; a quarter past nine 3:45 - three forty-five ; fifteen to four ; a quarter to four 整点: 现在是两点整。 It"s two. It"s two o"clock. It"s two o"clock sharp. It"s two o"clock on the dot. It"s two o"clock on the nose. It"s exactly two o"clock. 另外英语中的 noon 和 midnight 可分别直接表示白天和夜晚的12点: It"s (twelve) noon. 现在是中午十二点。 It"s (twelve) midnight. 现在是半夜零点。 大约时间: It"s almost two. 马上到两点了。 It"s not quite two. 还不到两点。 It"s just after two. 刚过两点。 *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如:thirteen past six a.m.(上午六点十三分)。若想表明是下午,可在时间后加上p.m.,如:four o"clock p.m.(下午四点)。 学完之后我们来操练一下吧,看下面这幅图说说每个时钟上的时间,一定要自己先说一遍哦~ 现在来核对一下答案吧:(有些不只两种说法,就不一一列出了) 1. It"s nine forty-five. (It"s a quarter to ten.) 2. It"s two seventeen. (It"s seventeen past two.) 3. It"s three. (It"s three o"clock.) 4. It"s nine thirty. (It"s half past nine.) 5. It"s six fifteen. (It"s a quarter past six.) 6. It"s three fifty. (It"s ten to four.) 日期表达方式大汇总 1. 世纪 1) 用“定冠词+序数词+century”表示 例:在十七世纪 写作:in the 17th century 读作: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2) 用“定冠词+百位进数+s”表示 例:在十七世纪 写作:in the 1600s 读作:in the sixteen hundreds 注意:这种情况下,实际表达的世纪数是阿拉伯数字本身加一。 2. 年代 用“定冠词+(世纪百位进数+十位年代数)+s”表示 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写作:in the 1930s 读作:in the thir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或 in the nineteen thirties 表示某年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可以在定冠词后添加early, mid-和late,例如: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早期 in the early 1920s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in the mid-1950s2023-07-07 00:57:451
英语表示时间的几种用法是什么?
英语表示时间的几种用法是什么? 1. 数字表达 9:30 nine thirty 2. 分钟+past+点钟half past nine 9:30 3.分钟+to+点钟(+1)9:50 ten to ten 英语花费钱和时间的几种用法? spend意为“花费”,“度过”,可以表示“花钱”,也可以表示“度过......时光。”常用句型是:主语+spend+时间金钱+on+n.(in)doing sth. 他每天花两个小时弹钢琴: He spend o hours on playing piano. spend当花费金钱讲的话1.spend some money on sth 2.spend some money (in) doing sth (in可以省略的) spend 当花费时间讲的话:1.spend some time on sth 2.spend some time (in) doing sth (in可以省略的) 你自己造几个句子琢磨一下就可以了 初中英语很容易的 </p> 英语时间的几种写法 比如你说的12:30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half past elve和elve thirty,前者更为常用。而你这个例子比较特殊刚好到半,那么我在把其他几种也列举一下吧。比如另一个特殊的12:15 quarter past elve和elve fifteen 那么剩下的在半之前就直接读数字如:12:20elve enty 12:25elve enty five等,那半之后也可以直接读数字如12:40elve forty 但更常用的是ety to one(差20分1点)。如果你觉得麻烦或者不好理解,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直接按顺序读数字也是可以的。 英语花费钱和时间的几种用法和练习 时间:1)It takes *** sometime to do sth. eg.The work took us a week to finish. 2)I will spend o days (in) finishing this task. 3)This work costs them much time . 4)I don"t spend much time on my homework. 钱: 1)I spent much money on the book. 2)How much have you spend? 3)what does this book cost? 4)This book will cost you.这本书将花你很多钱。 各种表示时间的英语写法! 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表达: 1. 直接表达法 A. 用基数词 + o"clock来表示整点,注意o"clock须用单数,可以省略。如: eight o"clock 八点钟,ten (o"clock) 十点钟 B. 用基数词按钟点 + 分钟的顺序直接写出时间。如: eleven-o-five 十一点过五分, six forty六点四十 2. 间接表达法 A. 如果分钟数少于30分钟,可用分钟 + past + 钟点表示,其中past是介词,意思是“过”。如: enty past four 四点二十 eight past one 一点八分 B. 如果分钟数多于30分钟,可用(60分钟-原分钟数)+ to +(原钟点数+ 1)表示,其中to是介词,意思是“差”。如: 8:35 可表示为enty-five to nine 差二十五分钟九点,即八点三十五(其中的分钟数enty-five 是由60分钟减去35分钟得 到的;钟点数nine是由8加上1得到的)。 注:A. 当分钟数是15分钟时,可用名词quarter (一刻钟)表示。如: 7:15可表示为 a quarter past seven, 12:15可表示为 a quarter past elve B. 当分钟数是30分钟时,可用名词half (一半)表示。如: 9:30 可表示为 half past nine,3:30可表示为 half past three。 C. 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或a.m.。如:thirteen past six a.m. (上午六点十三分)等。若想表明是下午,可 在时间后加上pm或p.m.。如:four o"clock p.m. (下午四点)等。 D. 若表示的时间不够准确,可在时间前加上介词about。如:about eight (大约八点)等。 E. 在时间前面应用介词at 来表示在的意思。如:at nine 在九点钟,at about five thirty-five p.m. 大约在下午五点三 十五分等。 一个口诀:时间顺读时后分,逆读法分后时。三十以内past连,三十以后to中间。分用六十减放前,时后加一不能欠。我打的很苦的选我的 时间的几种表达法 Marry dropped out of school months ago. 玛丽几个月前辍学了。We settled down in New York 2 weeks ago. 两星期前我们在纽约定居下来。 2.多少年,多少天以后,用介词“in”,如:几年后:in years, in a couple of years, 5个月后:in 5 months, 10天后:in 10 days。I"ll let you know our final decision in a week. 一个星期后,我会通知你我们的最后决定。We"re moving to Guangzhou in 2 days. 两天后,我们就要搬去广州了。 3.在……时间以内:within,within 2 weeks,within one year,within 7 monthsThe quotation is subject to your confirmation by fax within one week.此报价以你以传真形式在一周内确认为有效。 4.“before”,“after”这两个词怎么用呢?它们的后面可以接从句:“before” 在某事发生之前,“after”在某事发生之后。I was only a clerk before I came to Guangzhou. 在我来广州之前,我只是个小文员.We went to a concert after we finished our work. 我们下班后去听了音乐会.“before”,“after”这两个词后面还可以接名词:I would like to have a chat with you before meal. 吃饭前我想和你谈一下。I"ll meet you at the entrance after class. 课后我们在大门口见。好了,关于时间的表达法,我们就先讲到这。我们会在第100课继续讲解时间的更多表达法。在您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些什么故事呢。 英语时间的表示法 具体一段时间用in。 某刻时间用at。 具体某天用on。 英语上表示时间的短语英语上表示时间的短语 如 a half past of six 错误.半小时为half past six 钟点时刻前用介词at 一段时间前用介词for 星期,周末,具体某一天或具体某一天的早中晚前用介词on 早中晚,年月前用介词in2023-07-07 00:57:381
文言文《北人食菱》的翻译
1.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 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 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 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 。展开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 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 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 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 11、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12、而:连词,表转折,却。 13、坐:因为。 14、强(qiǎng)不知以为知:自己不懂硬以为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宋朱熹集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飜飜,一直飜到后面去。”强,勉强。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菱角的壳儿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儿。”那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说:“我并不是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掉壳儿),(我)连壳儿一起吃,是想要来祛热啊。”问的人说:“北方地区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懂硬装懂啊。 【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收起 2. 谁知道《北人食菱》文言文的课文和翻译的,注:每个字的意思、、谢啦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节选自名●江盈科《雪涛小说》,标题为编者所拟。) 编辑本段 解释 北方有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人,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编辑本段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从。。到。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 寓意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2023-07-07 00:57:351
文言文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什么意思?
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解释的关键在“曰”、“土产”、“强”、“知”等实词的意义理解上,其中“土产”、“强”等词语如果脱离语境理解有难度,但联系菱的生长情况,联系北人举动作为,“土产”解为“土里生长”、“强”解为“硬要”等,也是一般考生应该能够做到的。 意思可以翻译为:”菱角在水中生长却是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不知道硬要装做知道.”2023-07-07 00:57:271